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专论
2014 NCCN指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进展515-517

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研究每年均会取得很大的进展.现对近5年来MDS分类、诊断、预后、治疗等4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简要介绍儿童MDS的特点,为将来更好地探索MDS打下基础.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国际进展速递
CD30+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及展望: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518-519

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以CD30+T细胞淋巴瘤居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常用的策略是多种药物组成的剂量增强的化疗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近年,多个包含新药附加方案的临床试验,如依托泊苷、阿仑单抗、地尼白介素-毒素连接物、硼替佐米、罗米地辛、来那度胺、brentuximab vedotin等,结果令人鼓舞.针对难治性/复发性CD30+T细胞淋巴瘤,获批的药物有普拉曲沙、罗米地辛、brentuximab vedotin(对间变大细胞淋巴瘤)、belinostat等,其中以brentuximab vedotin前景最为乐观.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520-522

摘要: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始终是MM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2014年第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围绕复发、难治MM,从定义、预后、治疗策略到新的药物进行了详细完整的阐述.兼顾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新药在这一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疗进展: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525-529

摘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JAK2V617F突变及其他分子学异常奠定了大多数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发病基础.从2005年第一次描述JAK2V617F突变到近期发现钙网蛋白(CALR)突变,再到JAK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展示了对骨髓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手段的提高.现就2014年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上关于PMF的诊断、危险度分层、JAK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益处和潜在毒副作用以及联合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应用流式细胞术评分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30-533

摘要: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非MDS(主要为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患者)患者进行鉴别.方法 应用FCM四参数(CD34+髓系原始细胞占所有有核细胞百分比、B系祖细胞占CD34+细胞百分比、髓系原始细胞CD45表达水平、成熟粒细胞SSC峰通道值)对50例MDS患者和20例非MDS患者进行评分,每个参数异常时计1分,评分≥2分时诊断为MDS.结果与非MDS对照组比较,MDS患者CD34+髓系原始细胞比例增高,B系祖细胞比例降低,成熟粒细胞SS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4+髓系原始细胞CD4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MDS组FCM评分高于非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5例患者用此方法正确诊断为MDS,敏感度为90%;1例患者为假阳性,特异度为95%.结论 采用FCM四参数评分可帮助诊断MDS,可行性好,简单方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Dickkopf-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534-537

摘要: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拮抗基因Dickkopf-3(Dkk3)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索其甲基化状态与MDS发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对43例MDS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Dkk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并以70例门诊普通患者的外周血检测结果作为对照,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43例MDS患者中检出7例(16.3%)Dkk3甲基化,其中5例(11.6%)为半甲基化状态,2例(4.7%)为完全甲基化状态,70例正常对照中1例(1.4%)为Dkk3甲基化,组间DKK3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3,P=0.005).7例Dkk3甲基化的样本中,2例来自骨髓,5例来自外周血,其中难治性贫血(RA)2例,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异常(RCMD)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4例.单因素分析示不同性别、染色体核型、样本来源(骨髓/外周血)、危险度(WHO分类的预后评分系统≤2分及>2分)及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5例长期随访患者中,9例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6例DKK3甲基化者中3例,29例DKK3非甲基化者中6例),疾病进展组与稳定组间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12例中3例为Dkk3甲基化阳性,但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患者中Dkk3基因存在较高的甲基化修饰,这可能是MDS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本组患者例数较少,尚未发现甲基化与临床预后间的相关性.

自身免疫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541-545

摘要:目的 提高对自身免疫病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AAHS)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14年4月间确诊为AAH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29例AAHS患者中女22例,男7例,中位年龄31岁(16~70岁).原发病为成年人斯蒂尔病17例,干燥综合征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多发性肌炎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例.19例患者在自身免疫病(AID)治疗过程中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10例患者AID与HPS同时发生.AAHS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29/29)、呼吸系统症状(79.3%,23/29)、脾大(72.4%,21/29)、皮疹(65.5%,19/29)、关节疼痛(62.1%,18/29)最为常见.29例AAHS患者治疗8周内,13例临床有效,8例达到临床缓解.患者1、3、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3.1%、82.3%、72.0%.结论 AAHS患者的原发病以成年人斯蒂尔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HPS与AID可同时发生,也可以在AID治疗过程中继发.当HPS患者伴有皮疹及关节疼痛时需考虑到AID的可能.与其他类型的HPS患者相比,AAHS的预后相对较好.

伴t(16;21)(p11;q22)急性髓系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546-548

摘要:目的 探讨伴有t(16;21) (p11;q2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 对2例伴t(16;21)(p11;q22) AML患者分别进行骨髓形态学瑞特-吉姆萨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表型检测、常见基因筛查及遗传学检查,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同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 FAB形态学分型为AML-M4,其遗传学改变为:46,XY,t(16;21)(p11;q22) [16]/47,XY,t(16;21)(p11;q22),+21[4];例2为AML-M1,遗传学改变为46,XX,t(16;21)(p11;q22) [20].2例患者原始细胞均高表达CD56,均可见原始细胞吞噬自身血细胞现象.2例患者均于发病2年内死亡.结论 伴t(16;21)(p11;q22) AML有其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异常和临床表现,预后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样结构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研究549-552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切片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样结构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早期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检测幼稚前体细胞至骨内膜间距,光学显微镜显像下计算前体细胞成簇密度,回顾性分析了40例骨髓完全缓解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了单个或两个聚集前体细胞外,完全缓解期患者骨髓内还存在3~5个前体细胞的集落.成簇前体细胞而非单或两个前体细胞是提示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成簇密度>4.0/mm2为临界值,提示早期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1.5%和85.7%.结论 完全缓解期间骨髓的成簇ALIP样结构可能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成簇密度>4.0/mm2时提示预后较差,需要积极干预来预防血液学复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553-555

摘要: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资料,其中3例为难治性PNH,1例为PNH-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均为HLA 6/6相合亲缘供者.预处理均采用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抗人T淋巴细胞兔球蛋白(ATG-F)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移植后4例患者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证明均为完全供者植入,中性粒细胞> 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5d(11~18d),血小板计数> 20×109/L的平均时间为19 d(14~28 d).移植后15~30 d CD55、CD59恢复正常.2例发生Ⅱ度急性GVHD,1例发生慢性GVHD,未发生移植排斥.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7~42个月),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 allo-HSCT是根治难治性PNH的有效方法.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父子同患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伴SETBP1基因突变并文献复习556-558

摘要:目的 探讨SETBP1基因突变在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aCML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aCML患者为父子关系,均发生了SETBP1基因突变,并且有一个突变位点是共有的.儿子发生了更多突变,其治疗效果更差,生存期更短.结论 SETBP1基因突变有助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特别是aCML的诊断,SETBP1基因突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观察558-560

摘要: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11日至2013年8月2日诊治并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MDS与AML共13例,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其中2例治疗1个疗程即获得CR,另外3例治疗2个疗程获得CR.部分缓解(PR)2例,血液学改善(HI)3例.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有效治疗MDS和AML,且患者如果第1个疗程血小板反应良好,则容易获得CR,但对于经过多种化疗的MDS和AML均疗效不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562-563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DS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的MDS患者至截稿时病程5年,无明显转白血病表现,近3年余脱离输血,生活质量较好.结论 MD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密切联系,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对MDS预后存在影响.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研究进展564-566

摘要: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三药方案诱导治疗后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对于适合移植患者的标准预处理方案是大剂量美法仑方案.移植后行巩固治疗可提高缓解率.为了获得长期的疾病控制和改善总生存期,用硼替佐米或来那度胺(极高危患者二者联合)进行维持治疗是较合理的选择.随着新药在MM治疗中的应用,患者预后将会得到改善并获得长期的疾病控制.

调节性T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566-569

摘要: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在肿瘤免疫中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对Treg细胞的基本特征、多发性骨髓瘤(MM)中Treg细胞的变化、MM中Treg细胞的作用方式及治疗对Treg细胞影响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病例报告
全血细胞正常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一例573-574

摘要:患者 女性,38岁,2013年4月体检时发现脾大,门诊以脾大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查体:脾脏肋缘下可触及,甲乙线6 cm,甲丙线10 cm,丁戊线0 cm,肝脏肋缘下未触及.腹部CT示:门静脉栓塞,脾大.腹部B型超声示:脾大,脾静脉稍增宽,门静脉血栓(门静脉主干管腔狭窄率约58%),下腔静脉肝段未见狭窄.胃镜示:胃底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7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82×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38×10^9/L,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红细胞计数4.5×10^12/L,血红蛋白154 g/L,血小板计数208×109/L.乙型肝炎五项检查阴性.肝功能正常。

地西他滨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微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574-575

摘要:患者 男性,69岁.因发现贫血5年,加重1个月余就诊.患者于2008年体检时发现贫血,血红蛋白86 g/L,骨髓穿刺提示:红系病态造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超过0.15,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幼细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 sideroblastsa,RARS),当时未治疗,血红蛋白波动于80~90 g/L.2013年1月开始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穿刺提示:粒系、红系病态造血,环形铁粒幼红细胞0.38,诊断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filineage dysplasia,RCMD)。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治疗后浆细胞相对增生一例575-576

摘要:患者 男性,38岁,因发热、头痛于2012年8月28日来我院呼吸科就诊,查体:体温38.6℃,脉搏71次/min,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肝脾不大;血象:白细胞计数(WBC) 17.36×10^9/L,中性粒细胞(NEUT) 14.20%(2.47×10^9/L),淋巴细胞(LYMPH) 22.50%(3.67×10^9/L),中间细胞(MONO)42.60%(7.63×10^9/L),红细胞计数(RBC) 3.89×10^12/L,血红蛋白(Hb) 123 g/L,血小板计数(Plt) 73×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