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国际进展速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进展: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451-455

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疗效受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免疫表型、临床、遗传、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提高疾病检测手段,不仅是通过形态学缓解疾病,更多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或免疫表型水平(微小残留病)明确疾病活动;利用B细胞抗体、克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重排可探测ALL疾病情况.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共收录13篇关于ALL的临床摘要(墙报),这些摘要反映了ALL研究的最新进展.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455-455

摘要: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神经型钙黏蛋白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456-459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4例初治MM患者及20名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cadher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其蛋白表达.结果 MM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为6.056±3.033,健康对照组为1.788±0.778,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按照ISS分期,Ⅰ期、Ⅱ期、Ⅲ期MM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681±3.185、5.757±3.292、7.460±3.647,其中Ⅱ期、Ⅲ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外浸润及无髓外浸润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9.159±3.178、5.083±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有骨质破坏和无骨质破坏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6.544±3.729、4.240±2.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初治MM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为6.056±3.033,治疗后有效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下降(3.768±2.216)(P=0.015),治疗无效患者N-cadherin m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MM患者N-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而在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中,N-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初治患者.结论 N-cadherin分子在MM患者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MM的发生及发展.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PRIM8226侧群细胞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460-464

摘要:目的 检测和分选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PRIM8226中的侧群细胞(SP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I)荧光染料双染,维拉帕米拮抗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荧光激活分选法检测并分选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并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免疫表型、集落形成实验、RT-PCR检测干细胞特异标志物mRNA表达量、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等对SP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含量为(1.78±0.89)%,采用流式细胞术成功分选SP细胞.生长曲线显示:SP细胞分选初期生长较主群细胞(MP细胞)缓慢,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增殖能力与MP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P细胞与MP细胞相比,周期多处于Go/G1期[(44.34±3.09)%、(28.49±1.97)%,P<0.05],较少的细胞处于S期[(38.83±3.69)%、(51.49±4.62)%,P< 0.05].在免疫表型研究中,观察到SP和MP细胞的CD138、CD38表达分别为(78.5±8.5)%、(82.0±4.0)%和(72.3±15.7)%、(84.3±1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细胞株PRIM8226 SP细胞的单细胞克隆直径、克隆形成数、克隆形成率均高于MP细胞[0.280±0.016和0.118±0.019、1 722±127和358±14、(86.1±3.46)%和(17.9±1.88)%,P<0.05].RT-PCR显示SP细胞干细胞标志性基因的表达高于MP细胞:c-myc[(29.90±3.73)%、(16.84±2.35)%]、KIF4[(29.97±2.89)%、(19.06±1.23)%]、SOX2[(40.00±4.58)%、(16.62±2.09)%]、OCT4[(32.96±1.56)%、(23.27±0.92)%](均P<0.0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SP细胞成瘤能力显著高于MP细胞(最低成瘤数量分别为5×103、5×105个).结论 MM细胞株PRIM8226的SP细胞在静止期细胞比例、集落形成能力、干细胞标记c-myc、KIF4、SOX2、OCT4基因表达量、体内成瘤能力上与MP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P细胞和MP�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TCRβ V/J取用及CDR3谱型分析465-467

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TCR β V/J亚家族限制性取用及CDR3谱型.方法 提取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病变淋巴结总RNA后进行反转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CRβ全长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并测序,利用网上TCR资源分析序列.结果4例患者共获得9个TCR β链全长序列.克隆性增生T细胞V、J亚家族分别限制性取用BV2、BV4S2、BV14、BV29S1和BJ1S4、BJ2S3、BJ2S5、BJ2S7,并具有不同的CDR3区氨基酸序列.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TCRV β、VJ亚家族具有限制性取用,不同T细胞克隆的CDR3序列不同.

套细胞淋巴瘤2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476-479

摘要:目的 分析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5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及预后因素.结果 25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5岁,男女比例3.4∶1,其中骨髓侵犯15例(60%),Ann Arbor分期Ⅲ期6例(24%),Ⅳ期17例(68%),10例(40%)患者有B症状,5例(20%)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6例(64%)患者β2-微球蛋白(β 2-MG)升高.17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者完全缓解率为64.71%、2年总生存(OS)率为69.6%、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45.1%,高于常规化疗者(P<0.005).预后分析显示:母细胞变异型、骨髓侵犯、LDH升高、Ki-67指数、简化的MCL国际预后指数(sMIPI)> 5分.白细胞升高为预后不良因素,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脾大、年龄、B症状及β2-MG对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 MCL恶性度高,预后差.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CR率、PFS率及OS率.

鼻外NK/T细胞淋巴瘤21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480-483

摘要:目的 探讨鼻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 对21例鼻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晚期、有B症状、体能状态(ECOG评分)2~4分、国际预后指数(IPI)3~5分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为多,除1例放弃治疗外,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总生存率为30.0%.早期患者疗效较好,2例晚期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预后最差.结论 鼻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较差,临床分期、ECOG、IPI和LDH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地西他滨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484-487

摘要: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CAG方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接受不同化疗方案分为DAC+ IA组(17例)和DAC+CAG组(3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DAC+IA组获完全缓解(CR)5例(29.4%),部分缓解(PR)6例(35.3%),总有效率为64.7%(11/17);DAC+CAG组获CR 8例(26.7%),PR 9例(30.0%),总有效率为56.7%(17/3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227,P=0.716).DAC+IA组中位缓解时间、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8.1个月,DAC+CAG组中位缓解时间、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9.5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4、0.525).结论 DAC+IA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疗效与DAC+CAG方案接近,同时并未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可作为老年人AML的一线治疗方案.

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一例并文献复习488-491

摘要:目的 提高对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ASM)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AS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作为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少见亚型,ASM以多脏器受累为主要临床特点,常伴有骨髓功能障碍、溶骨性损害或肝脾大等表现,提示机体肥大细胞高负荷状态.结论 ASM诊断除了必须符合SM诊断标准外,还须具备1项或多项“C”项所见.ASM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诸多,准确的预后判断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治疗应高度个体化.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变化的研究492-494

摘要: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成年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慢性ITP患者治疗前后、42名健康者外周血CXCR5+CD4+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21浓度.结果 初发ITP患者组外周血中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12.15±6.82)%比(8.79±4.91)%,P< 0.005];经过激素治疗后,ITP患者外周血中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有所下降[治疗后(9.01±5.13)%,P< 0.001],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ITP患者外周血血浆IL-21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97.56±29.48) μg/ml比(30.36±12.93) μμg/ml,P<0.001];经过激素治疗后,ITP患者外周血血浆IL-21浓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后(67.35±20.58) μμg/ml,P<0.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01).结论 慢性ITP患者存在Tfh细胞分布及功能异常,可能与慢性ITP的发生发展有关.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各亚型的鉴别诊断495-497

摘要:目的 总结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各亚型鉴别诊断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BCL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活组织检查切片、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诊断各种BCLPD,其中脾边缘区淋巴瘤4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结论 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对BCLPD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少数免疫表型不典型的BCLPD可通过结合组织病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血液病患者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497-499

摘要: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71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者血液中CMV DNA和EBV DNA的含量.结果 28名健康对照者CMV DNA和EBVDNA均阴性.271例患者中147例检测EBV,阳性率为24.5%(36/147);124例检测CMV,阳性率为4.8%(6/124),DNA介于102~ 106基因拷贝/ml,治疗有效者EBV DNA和CMVDNA均迅速下降,1~3周后转阴.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CMV DNA和EBV DNA水平对CMV和E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伴JAK2 V617F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499-500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JAK2 V617F突变与BCR-ABL210易位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例新诊断的CML患者行血常规、染色体、融合基因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伊马替尼治疗.结果 患者发病时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目明显增多,同时存在JAK2 V617F突变与BCR-ABL210易位阳性,伊马替尼治疗1个月后患者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治疗3个月时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 在典型CML患者中,可同时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与BCR-ABL210易位阳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现象的认识.

胃癌治疗相关性纯红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501-502

摘要:目的 提高对治疗相关性纯红系白血病(PEL)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胃癌治疗相关性PE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占0.92,糖原染色阳性;骨髓活组织检查呈小灶不成熟淋巴样细胞,CD34、CD117个别阳性;免疫表型异常细胞表达CD71、CD117,部分表达CD36、Gly A;细胞遗传学检查显示复杂异常,予CAG、IA方案化疗,患者病情进展,死于心力衰竭,总生存期40 d.结论 PEL具有不成熟红系前体细胞增殖、复杂核型及临床侵袭性强、生存期短等特征.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利妥昔单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503-506

摘要:由于毒性较低且具有抗淋巴瘤活性,利妥昔单抗被纳入淋巴瘤的移植治疗中.其不仅可提高疗效,减少移植后疾病复发,还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有利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文章对利妥昔单抗在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miR-10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506-509

摘要:miR-10a作为微小RNA(miRNA)家族的成员之一,属于miR-10家族,定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的HOXB4与HOXB5基因之间.miR-10a在多种人体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文章就miR-10a与多种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病例报告
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二例510-511

摘要:例1男,56岁,干部,汉族,以体检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升高10 d于2012年3月2日收住我院.患者2012年2月20日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62×109/L,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计数646×109/L,无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无发热、乏力症状.3月1日在我院查血小板计数829×109/L(血液实验室手工计数).查体肝脾、淋巴结不大.入院前未接受治疗,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21×109/L,血红蛋白113g/L,血小板计数501×109/L(机器计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缩写词汇512-512

摘要:2014年本刊对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将允许直接用缩写,即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它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