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国际进展速递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更新: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385-387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明且较复杂.在MM早期阶段,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增强,骨髓瘤细胞可能依赖骨细胞而生长和存活,随着肿瘤负荷的加重,成骨细胞引起的骨形成受抑制持续存在.骨髓形态及M蛋白仍是MM诊断的基础,鉴别克隆性浆细胞流式细胞术有优势.如果患者治疗缓解后又出现明显M蛋白复发,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的共识认为需要重新开始治疗,即使新的终末器官损害证据或症状尚未出现.美法仑(M)和泼尼松(P)与沙利度胺(T)或硼替佐米(Ⅴ)组成的M PT或VMP方案是新诊断老年MM患者(不适合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标准治疗选择,病情缓解后给予雷那度胺和小剂量地塞米松的方案作为后续新的标准维持治疗已逐渐被接受.在老年患者治疗时,要充分意识到老年患者的虚弱较肾功能和细胞遗传学异常更影响患者的总生存(OS),需要结合其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最新进展: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388-389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2014年欧洲血液学会年会围绕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新诊断标准、疗效检测、老年人及复发难治骨髓瘤的治疗策略以及维持治疗的价值等多个内容均有精彩呈现.

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研究进展: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390-392

摘要:随着新的靶向骨髓瘤药物的应用,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30个月延长至60个月,但具有一些高危预后因素的老年患者临床结果仍欠佳.文章结合第欧洲血液学会年会相关报道,从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方式、预后因素三个方面对初诊老年MM患者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KIR2DS1受体对人类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研究393-396

摘要:目的 探讨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家族成员KIR2DS1在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NK细胞分选试剂盒富集NK细胞,将分选的NK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以作为效应细胞.取初治确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新鲜骨髓液,分离后的白血病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型法分别检测NK细胞及靶细胞的KIR基因和HLA-Cw;根据KIR2DS1表达与否将NK细胞分为KIR2DS1阳性NK细胞与KIR2DS1阴性NK细胞;用抗-KIR2DS1抗体封闭NK细胞的KIR2DS1受体,用CCK8比色法检测封闭前后KIR2DS1阳性组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根据HLA-Cw将NK细胞和靶细胞分别分为C1纯合子组(表达HLA-Cw 01、03、07、08、12、14、16)、C2纯合子组(表达HLA-Cw02、04、05、06、15、17、18)和C1/C2杂合子组(既表达C1组的等位基因又表达C2组的等位基因).结果 经过富集后NK细胞的纯度为(91.2±5.94)%;不同效靶比下,KIR2DS1阳性NK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当效靶比为10:1时,KIR2DS1阳性NK细胞组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42.82±6.81)%高于KIR2DS1阴性组(28.61±5.14)%;抗-KIR2DS1封闭后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减弱(t=-3.00,P<0.05);KIR2DS1阳性NK细胞C1纯合子组对靶细胞C2纯合子组的杀伤率(54.39±3.46)%明显高于靶细胞C1组(41.22±3.68)%(t=8.33,P<0.05)和C1/C2组(41.32±5.09)%(t=6.37,P< 0.05).结论 KIR2DS1阳性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力高于KIR2DS1阴性NK细胞,即KIR2DS1可以有效介导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HLA-C1纯合子的KIR2DS1阳性NK细胞对HLA-C2纯合子的靶细胞杀伤作用强.

雷公藤甲素诱导K562/G01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研究397-400

摘要: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TP)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K562/G01细胞凋亡的线粒体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TP作用于K562/G01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实验组的细胞毒性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9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aspase-9及细胞色素C的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的蛋白水平.结果 TP对K562/G01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均P< 0.001).同时TP可以使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消退、使Caspase-9的活性增高(均P< 0.001),TP上调Caspase-9和细胞色素C的转录水平(均P<0.001)及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水平(0、10、20、40、80 nmol/LTP作用48 h后,细胞色素C对应条带灰度值分别为10.54±0.75、21.54±0.59、39.63±0.58、53.29±1.47、75.68±1.87,均P< 0.001),且上述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以有效抑制K562/G01细胞生长增殖,而线粒体凋亡途径很可能是TP促进CML细胞凋亡的多途径之一.

成年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骨坏死十例分析405-408

摘要:目的 分析与成年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的骨坏死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发生骨坏死的成年人急性白血病1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均行含大剂量激素的化疗,其中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行激素治疗;6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行化疗方案均不含激素,5例患者行HSCT,术后4例出现GVHD并行激素治疗;2例从未接受激素治疗,1例AML-M3患者曾接受4个疗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坏死确诊的时间距白血病确诊平均时间为25.1个月.病变多发9例,局部单发1例,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胫骨、髌骨、髂骨、腰椎.X线片检查均为阴性表现;CT检查可见阳性表现,表现为不规则骨质密度减低区伴边缘环状骨质硬化;所有病灶均有典型MRI表现.结论 骨坏死是白血病治疗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并发症,大剂量激素化疗、HSCT后GVHD的激素治疗、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AML-M3患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等均可导致骨坏死的发生.MRI是发现骨坏死最有效的方法,X线片敏感性较差,CT可发现中晚期骨坏死病变,但其表现与非白血病患者骨坏死表现略有不同.

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409-412

摘要:目的 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北京军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例老年人复发难治性AML,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61~68岁,平均年龄64.6岁,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白消安注射液(商品名:白舒非)、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观察全部患者不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计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1.5 d及24.2 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100%为完全供者造血.中位随访18.5个月(5~30个月),共3例发生GVHD,GVHD死亡1例,复发死亡2例,复发时间为11.5个月(5~ 18个月),其余3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0%,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30个月.结论 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是复发老年人AML挽救性治疗的可行方法.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412-412

摘要: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成套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416-419

摘要:目的 探讨成套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并初步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其他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初诊CLL患者同时应用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RB1(13q14)、ATM(11q22.3)、p53(17p13.1)及着丝粒探针CSP12(12p11.1-12q11.1)进行间期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同时分析染色体异常与CLL患者年龄、性别、Binet分期、CD38表达及乳酸脱氢酶(LDH)间的相关性,并对生存情况进行初步观察.结果 21例CLL患者中,13例发现有染色体异常(61.90%),其中11例为单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2条染色体异常,1例为3条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13q14-9例(42.86%)(其中D13S25单独缺失7例,D13S25和RB1同时缺失2例),+123例(14.29%),11q22-(ATM缺失)2例(9.52%),17p13-(p53缺失)2例(9.52%).染色体异常与患者年龄、性别、Binet分期、CD38表达以及LDH水平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成套探针FISH技术能够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CLL患者的染色体异常.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同肿瘤负荷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及预后分析420-423

摘要:目的 探讨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前处于不同肿瘤负荷的血液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70例接受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肿瘤残留的情况分成低肿瘤负荷组、中肿瘤负荷组、高肿瘤负荷组,分析移植前肿瘤残留对生存的影响.同时分析这些患者的预处理方案、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随访截至2014年1月1日,中位随访34.05个月(7.4~83.6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植入,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47.14%(33/70),其中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21.4%(15/70).慢性广泛型GVHD发生率20.0%(14/70).至随访期结束总生存率68.6%,移植相关死亡率12.8%,复发死亡率18.6%.低肿瘤负荷组、中肿瘤负荷组、高肿瘤负荷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91.7%、72.7%、33.3%,移植前肿瘤残留是影响生存的高危因素(移植前中、高肿瘤负荷组2年生存率比较,P=0.016).结论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移植前肿瘤残留为影响患者总生存及导致复发的重要原因,对预后不良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应该在缓解后尽早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来减少移植后的复发,提高总生存.

乳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424-427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1例35岁女性乳腺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分析其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以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后出现发热,按乳腺炎抗感染治疗2个月余,无效,逐渐出现白细胞减低进而全血细胞减低,出现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中可见吞噬红细胞现象,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异常升高,白细胞内EB病毒拷贝数异常升高,肝功能异常等.经腋下淋巴结及乳腺包块活组织检查最终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给予激素及依托泊苷化疗,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凝血功能好转,铁蛋白、各种酶学指标降低,患者最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漏诊,且病情进展凶险,预后较差.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IgD-λ型多发性骨髓瘤一例并文献复习428-429

摘要:目的 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等,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IgD-λ型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50岁男性,以腰痛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及骨髓穿刺诊断为IgD-λ型MM,并行多周期化疗.结论 IgD型MM临床少见,注意完善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可减少漏诊、误诊.

地西他滨联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430-432

摘要: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难治性AML的临床表现、诊断、移植过程;2例患者中1例使用地西他滨在脐血移植前作为桥接治疗,另1例患者予地西他滨作为移植时的预处理方案.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且获得血液学缓解,地西他滨相关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2度.2例患者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14 d及76 d.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是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均可有效控制.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消化道轻链型淀粉样变性二例并文献复习432-434

摘要: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消化道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食欲减退、腹胀为主要症状的MM合并消化道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例1经肠镜病理活组织检查刚果红染色、细胞形态学、免疫电泳等确诊,经两次化疗后达完全缓解.例2经胃肠道黏膜病理活组织检查刚果红染色、细胞形态学、免疫电泳等确诊,经两次化疗后达部分缓解.结论 MM合并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病例较罕见,易造成误诊,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 CD25high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434-436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 CD25high CD127kw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1例初治DLBCL患者、3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分析Treg细胞与DLBCL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为(6.9±4.9)%,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与Ⅲ~Ⅳ期DLBCL患者组间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长期缓解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eg细胞为免疫抑制细胞,DLBCL患者体内存在免疫抑制,Treg细胞水平与DLBCL患者预后相关.

骨髓移植术后以肌内肿物为表现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436-438

摘要:目的 探讨软组织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以肌内肿物形式出现的LBL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诊断为B-LBL,以肌肉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样方案化疗,近期疗效尚可.结论 肌肉肿块可以是LBL的主要表现,应予以关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初诊老年人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进展439-442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多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约60岁.初诊老年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提高治疗反应、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延长治疗时间或行维持治疗能够提高缓解质量及维持时间,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尽管新药的使用使老年MM患者生存期延长,但新药能否改善遗传学高危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老年高危患者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微小RNA的研究进展442-445

摘要: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其可通过抑制特异靶基因的翻译或直接降解靶基因,实现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大量研究显示,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系统肿瘤相关,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研究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参与了MM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耐药等过程,并可作为MM的诊断标志物;某些miRNA甚至可能作为MM的有效治疗靶点.文章就MM相关miRNA的异常表达与MM的诊断、发病机制、耐药形成及其作为治疗靶点潜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