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国际进展速递
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相关研究进展: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133-136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第二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新型药物层出不穷,但仍不可治愈.耐药是骨髓瘤复发和不可治愈的根源之一.文章就第5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有关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专家讲坛
人类内源性反转录病毒与肿瘤137-140

摘要:肿瘤病毒病因的研究已经历了一个世纪,近半个世纪以来确立了7种人类肿瘤病毒,初步阐明了人类肿瘤病毒致病机制的复杂性及其特殊规律.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约8%的基因由人类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ERV)组成,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与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动物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反转录病毒与肿瘤及恶性疾病关系的证实,引发了对HERV与人类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关注和研究.文章介绍了白血病和实体瘤中HERV的表达及其与病情的关系.HERV与肿瘤的关系可能是肿瘤病毒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13年度淋巴瘤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的新进展141-143

摘要:随着临床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淋巴瘤致病相关突变位点及信号通路被不断发现,靶向相应活化位点的小分子靶向抑制剂也陆续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初步显现出良好疗效.文章就2013年度淋巴瘤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143-143

摘要: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人类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株BJAB/ADR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144-147

摘要:目的 建立人类淋巴瘤B JAB多药耐药细胞株BJAB/ADR,并初步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多柔比星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类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模型BJAB/ADR,观察其生长规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鉴定耐药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并计算耐药指数;提取耐药细胞株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的表达;通过罗丹明外排实验,检测Pgp功能.结果 成功建立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模型BJAB/ADR,并在160 ng/ml多柔比星溶液中稳定生长,耐药细胞较敏感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MTT检测结果表明BJAB/ADR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指数为43倍,同时对柔红霉素、依托泊苷、高三尖杉酯碱(HHT)及米托蒽醌(MX)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耐药细胞BJAB/ADR MDRl mRNA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细胞BJAB(P< 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耐药细胞表面Pgp高表达;罗丹明外排实验表明Pgp对多柔比星具有外排功能,使B JAB/ADR细胞获得耐药特性.结论 建立了人类B细胞淋巴瘤的耐药细胞株BJAB/ADR,其对多柔比星耐药性稳定,并呈现多药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多药耐药发生的机制及逆转耐药提供有利的模型.

Apollon特异性siRNA序列的筛选及功能鉴定148-151

摘要:目的 筛选干扰Apollon基因表达的siRNA序列并鉴定其功能.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合成针对Apollon基因不同位点的siRNA序列;应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反转录PCR(RT-PCR)检测Apollon mRNA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定量分析Apollon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iRNA干扰Apollon后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合成的3对siRNA序列均能抑制Apollon mRNA表达,其siRNA1、siRNA2、siRNA3对Apollon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36.201±11.629)%、(67.308±7.686)%、(47.123±12.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siRNA2转染MCF-7细胞后Apollon蛋白的荧光强度为(14.97±2.08)%,增殖抑制率达(73.361±2.118)%,凋亡率为(28.793±0.743)%.结论 筛选出的siRNA2序列可有效沉默Apollon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152-155

摘要: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复发难治性AML患者17例,给予地西他滨(25 mg/d,第1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联合CAG方案(阿柔比星20mg/d,第3天至第6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10 mg/m2,第3天至第9天1次/12h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00 μg/d,第0天至第9天皮下注射).结果 17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CR)10例(58.8%),部分缓解(PR)1例(5.9%),未缓解(NR)6例(35.3%),总有效率(ORR)为64.7%(11/17).染色体核型良好组的1例达CR;染色体核型中等组12例中,CR 8例(66.7%),PR 1例(8.3%);染色体核型不良组4例中,CR1例(25.0%),无PR病例,三组OR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3年1月31日,17例患者中15例生存,2例早期死亡.中位总生存期为67d (14~307d),中位无复发生存期47 d(14 ~ 152 d).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缓解率较高,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

增殖诱导配体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56-159

摘要:目的 定量分析初诊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32例B-CLL患者及15名健康对照靶基因及靶蛋白含量.结果 RFQ-PCR检测APRIL mRNA含量,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69%~6.98%和6.49%~10.27%.B-CLL患者APRI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均P<0.05),各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治疗指征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治疗指征组(P<0.05).结论 APRIL可能参与B-CLL的发生、发展并与其分期密切相关,且可能成为预测疾病进展的有效因子及治疗靶点.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160-162

摘要:目的 总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7例ALL患儿临床表现、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8岁1个月,均为B细胞型ALL,治疗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率为50%.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化疗效果差,难缓解,复发率高,预后差.

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163-165

摘要:目的 探讨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HCL-V)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例HCL-V患者的临床特点,行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脾脏大20余年,有反复肺部感染病史,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增高,外周血涂片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可见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部分淋巴细胞胞体边缘不整齐,核仁明显,有不规则绒毛状突起.免疫分型: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53.0%,其中CD19+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33.7%,表达CD11c、CD19、CD20、CD22,部分细胞表达FMC-7、CD103、Lambda,不表达CD5、CD23和CD25.外周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见绒毛状单个核细胞.结论 HCL-V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肿瘤性疾病,诊断较为困难,需要与经典毛细胞白血病和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等其他疾病相鉴别,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及临床特点可明确诊断.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51例临床分析166-168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细胞来源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51例PGINHL病例资料,分析B细胞来源与T细胞来源的PGINH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51例PGINHL患者中位年龄56岁,男女比例为1.44∶1,B细胞来源35例(68.7%),T细胞来源16例(31.3%).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患者便血、腹泻、盗汗发生率高(P<0.05);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患者总体预后差.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预后最好,剔除MALT后,T细胞淋巴瘤与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GINHL患者中,B细胞来源淋巴瘤比例高,且预后好于T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婴儿皮肤髓系肉瘤二例并文献复习169-170

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皮肤髓系肉瘤(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例皮肤MS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及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皮肤见红色包块,病理组织检查示真皮层中等大小圆形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和皮肤附件呈弥漫性增生,并延伸到皮下脂肪组织,核分裂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MPO、CD68均阳性.荧光原位杂交11q23基因重排阳性.结论 婴儿皮肤MS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预后极差,免疫组织化学及骨髓检查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四例并文献复习170-172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CMM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CMML患者起病症状多为非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与贫血、血小板减少相关的症状,化疗耐受性差,生存期短.结论 CMML多见于老年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预后较差.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172-174

摘要:目的 提高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转化为其他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WM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转归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给予MP方案化疗3个周期,4个月后转化为DLBCL(ABC型),患者虽对CHOP方案敏感,但行4个周期CHOP方案化疗后,短时间内很快复发.结论 WM可转化为DLBCL,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治疗老年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八例174-176

摘要: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α-2b干扰素(IFN-α-2b)治疗老年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例患者均于诊断后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口服;阿糖胞苷25 mg/m2皮下注射,第1天至第10天,每1个月为1个疗程;IFN-α-2b 50 μg/d,皮下注射,1次/d,治疗6个月后评价血液学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治疗总反应率为62.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IFN-α-2b治疗老年人CMML可获得较高的反应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九例临床病理分析176-178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P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发病中位年龄54岁.发病部位左乳7例,右乳2例,肿块最大径2~5cm.9例病理诊断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殊型,其中8例为中心母细胞形态,1例为免疫母细胞形态.免疫表型提示8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1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EB病毒原位杂交均为阴性.治疗多以手术及化疗为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结论 PBL发病率低,最常见的类型为DLBCL.术前诊断困难,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明确诊断.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常见不良反应182-184

摘要:氟达拉滨(Flu)是人工合成的嘌呤类似物,作为一种抗代谢性细胞毒化疗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等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Flu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较少见且轻微,患者多可耐受.文章就Flu治疗B-CLPD的常见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血液肿瘤中表观遗传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185-188

摘要: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是特异性H3K27甲基转移酶,催化H3K27甲基化从而参与异染色质形成及基因转录调控.EZH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其具有癌基因的活性;EZH2在髓系肿瘤发生中也可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文章重点阐述EZH2的结构特点、作用方式及与血液肿瘤的关系等,为以EZH2为靶点治疗血液肿瘤提供系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