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姜黄素微乳对人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578-581

摘要:目的 研究姜黄素微乳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制备姜黄素微乳,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观察其对K56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姜黄素微乳对K562细胞早期凋亡率的影响;用反转录PCR检测姜黄素微乳对K562细胞WT1基因表达的影响.均与姜黄素溶液处理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制备的姜黄素微乳澄清透明,特性稳定,能剂量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率,2.5、5、10 μg/ml姜黄素微乳作用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4%、46%、68%,而同等浓度姜黄素溶液处理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14%、25%.姜黄素微乳促凋亡作用也优于姜黄素溶液.姜黄素微乳抑制K562细胞WT1 mRNA表达的作用(0.190±0.036)也较姜黄素溶液(0.456±0.047)强.结论 以微乳为载体的姜黄素性状稳定.姜黄素微乳在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及抑制WT1基因表达方面均显著强于普通姜黄素溶液.为临床应用姜黄素微乳治疗肿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葛根总黄酮体外诱导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582-585

摘要:目的 探讨葛根总黄酮(PRF)体外诱导人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发生部分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PRF作用SHI-1细胞不同时间,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硝基四唑氮蓝(NBT)实验检测细胞还原率,FCM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及CD14的表达.结果 10 ~ 50 μg/ml PRF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HI-1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S期.以10、30、50 μg/ml的PRF药物分别处理SHI-1细胞48 h,SHI-1细胞的NBT还原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高(P<0.05),SHI-1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CD14也同样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表达增高.结论 10、30、50μg/ml的PRF可体外诱导SHI-1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2013海峡两岸血液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全国血液肿瘤诊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会议纪要585-585

摘要: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学专委会、中华医学会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主办的“2013海峡两岸血液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全国血液肿瘤诊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于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风景秀丽的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宾馆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DLK1调控Notch信号通路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影响586-588

摘要:目的 检测外源性DLK1蛋白作用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CCRF-CEM(简称CEM)细胞的增殖情况及Notch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DLK1对CEM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1.5μg/ml)DLK1蛋白作用后,不同时间点(24、48、72 h)CEM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LK1蛋白作用后不同时间点(24、48、72 h)CEM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的Notch1受体及其下游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DLK1蛋白促进CEM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蛋白浓度在72 h的增殖率分别为0.14±0.03、0.17±0.04、0.55±0.01.DLK1蛋白引起Notch信号通路的Notch1受体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c-myc、NF-κB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靶基因HES1在72 h、c-myc在48 h、NF-κB在72 h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551 ±0.3100、1.6086±0.0941、2.0515±0.3453.结论 外源性DLK1通过上调Notch信号通路的Notch1受体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c-myc、NF-κB的表达,促进T-ALL细胞株CEM细胞增殖.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A、HLA-B、HLA-DRB1高分辨位点匹配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589-592

摘要:目的 探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是否完全匹配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进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患者资料.分为HLA高分辨全相合组(53例)与HLA非全相合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移植后总生存(OS)、治疗相关死亡率(TRM)、复发率(RR)、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并进一步深入讨论原因.结果 81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9个月(0.3~ 57.4个月).HLA全相合组与HLA非全相合组间OS率(66.0%比46.4%,P=0.031)、TRM(17.0%比42.9%,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比32.1%,P=0.111).经多因素分析显示,HLA全相合与否是TRM独立预后因素,但非OS的独立预后因素.HLA全相合组与HLA非全相合组间急性GVHD(22.9%比40.9%,P=0.122)与慢性GVHD的发生率(40.0%比46.7%,P=0.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急性GVHD发生率(4.2%比31.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HLA-A、HLA-B、DRB1位点高分辨匹配程度影响OS、TRM及重度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影响RR、急性GVHD与慢性GVHD整体发生率.

马钱子碱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作用研究593-596

摘要: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分别用0、40、80、160、320、640 μg/ml的马钱子碱培养HL-60细胞,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计算IC50值;用AO/EB染色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及凋亡率;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马钱子碱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马钱子碱作用24、48、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211.82、107、83μg/ml.320μg/ml马钱子碱作用48 h后观察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被EB染成桔红色并呈固缩状或圆珠状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1.1)%、(21.3±1.2)%、(38.6±1.3)%、(58.5±4.1)%、(75.3±0.87)%、(66.2±0.75)%,在0~ 320 μg/ml范围内随马钱子碱作用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640 μg/ml浓度组细胞已无早期凋亡与活细胞.细胞周期检测显示明显的凋亡峰,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G2/M期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马钱子碱可明显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于G2/M期.

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597-59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96例初诊的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96例AM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依次为CD13 97.92%(94/96),CD11789.58%(86/96),CD33 82.29%(79/96).干/祖细胞分化抗原表达依次为CD38 95.83%(92/96),HLA-DR 75.00%(72/96),CD34 62.5%(60/96).而M3极少表达CD34及HLA-DR.CD14只在M4及M5中表达.淋系抗原在AML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其中CD4 37.5%(36/96),CD722.92%(22/96),CD2 10.42%(10/96).对其中46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总完全缓解(CR)率为67.39%(31/46).CD33、CD1t7、CD1tb、CD14、CD64、CD4、CD34、HLA-DR等抗原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间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均P>0.05).但CD7阳性患者CR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CD33、CD17、CD117是AML最常见的免疫标志3伴CD7阳性表达的AML患者对化疗反应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分型分布与核型特征600-603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断分型分布特点及核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MDS患者初诊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临床特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分类标准重新诊断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患者的生存率与白血病的转化率,比较维吾尔族、汉族间诊断亚型与核型分布的差异及不同亚型异常核型的发生率.结果 149例MDS患者中,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增生异常(RCUD)28例[难治性贫血(RA)25例,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3例],难治性贫血伴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8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3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Ⅰ)30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RAEB-Ⅱ)44例,未分类的MDS(MDS-U)5例,5q-综合征(5q-)2例;维吾尔族与汉族间诊断分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27,P=0.822);不同亚型分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UD、RCMD、RAEB-Ⅰ、RAEB-Ⅱ亚型生存率依次减低(x2=4.992,P=0.025),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EB-Ⅰ、RAEB-Ⅱ、RCMD亚型高于RCUD亚型(x2=11.833,P=0.019);发现核型异常者74例(49.7%),其中维吾尔族的异常核型发生率为48.8%(21/43),与汉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P>0.05),核型类型主要为:正常核型(72例)、复杂核型(34例)、+8(14例)、-7(1 1例)、+11(7例)、20q-(5例)、-Y(2例)、+21(2例)、5q-(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间核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15,P=0.264);比较除5q-外不同诊断分型亚型中异常核型的发生率,RAEB-Ⅰ、RAEB-Ⅱ亚型高于RCUD亚型(x2=7.034,P=0.008;x2=6.395,P=0.016).结论 按WHO2008分型标准不同亚型间异常核型发生率、生存期、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性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MDS患者�

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iR-17-92表达研究604-606

摘要:目的 探讨miR-17-92在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21例经2个疗程以上标准方案化疗未获缓解的RALL患者和15例体内敏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应用MTT法检测该36例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对多柔比星和顺铂的敏感性,从体外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相符患者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品中miR-17-92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细胞敏感性实验表明,18例RALL患者淋巴瘤细胞抑制率(IR)<30%,为不敏感或耐药,14例体内敏感ALL患者IR>30%,为中度敏感或敏感;将此3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对化疗药物敏感ALL患者组相比,RALL患者淋巴细胞中miR-17-92相对表达量升高(7.12±1.03比3.21±0.63,P<0.05).结论 miR-17-92在RALL患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与RALL多药耐药的发生、发展相关.

急性红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及初步疗效的临床分析607-611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红白血病(AEL)的生物学特点,并对初步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初治AE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多系病态造血及无多系病态造血患者各14例,针对其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初次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率进行分析.结果 28例初治AEL患者中有14例(50%)伴多系病态造血,累及二系或三系;6例行免疫分型检测,高表达髓系原始细胞相关抗原;8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5例核型异常,其中4例为复杂核型,1例伴有+8染色体;4例行WT1分子检测均为阳性;诱导治疗CR率为39.29%(11/28),伴多系病态造血组为35.71%(5/14),无多系病态造血组为42.86%(6/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核型组为25.00%(1/4),预后中等核型组为50.00%(2/4).结论 AE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伴有较高的多系病态造血发生率;异常核型检出率高,且多为累及5号和(或)7号染色体的复杂核型,复杂核型组CR率低;对化疗CR低,治疗效果差.

非血缘脐血移植失败后父亲半相合型移植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救治成功一例并文献复习612-614

摘要:目的 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的认识,探讨其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植入失败进行二次半相合型移植解救治疗后发生SIADH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经过.结果 患者,男,11岁经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进行HLA 5/6点相合单份UCBT.UCBT后28 d检测患者骨髓示100%移植受者嵌合体,诊断原发性移植排斥.于UCBT后33天予以减低强度父亲半相合外周血联合骨髓移植解救治疗.二次移植后第7天出现植入前免疫综合征(PES),第26天起出现严重低钠血症(血钠最低为115.8 mmol/L)、尿钠增高、血浆渗透浓度降低,伴有抽搐,诊断为SIADH.经限制入液量和补浓钠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SIADH最终被完全纠正.患者无病生存1年余,正常饮食,多次复查血钠正常.结论 allo-HSCT后SIADH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为移植相关的多种原因所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伴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嗜碱粒细胞增多一例并文献复习617-619

摘要:目的 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后嗜碱粒细胞增多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评价.方法 对1例伴AML1-ETO阳性AML患者骨髓样本进行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该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细胞0.16,异常中幼粒细胞0.30,过氧化物酶阳性、氯醋酸酯酶阳性,免疫学表达CD34、MPO、CD33、CD13、CD19、CD.、CD117,细胞遗传学t(8;21),分子生物学检测AML1-ETO阳性,且存在C-KIT突变816(D/H),根据MICM分型诊断为伴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属中危,但患者治疗后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FQ-PCR监测融合基因持续表达.结论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AML治疗后嗜碱粒细胞增多患者疗效及预后不佳.

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621-623

摘要:目的 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JMM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JM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经过.结果 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后明确诊断为JMML,给予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顺利造血重建,无病生存(移植后9个月余).结论 JMML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增生异常性疾病,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但易被忽视而误诊;JMML预后较差,骨髓移植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乌苯美司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分析623-626

摘要:目的 探讨乌苯美司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及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动态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A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用组以乌苯美司联合CAG方案治疗,单用组单用CAG方案化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外周血IL-2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3、CD4、CD8、NK和CD19的水平,评价两组治疗效果、WBC的变化、IL-2及免疫细胞百分比的改变.结果 联用组的总有效(CR +PR)率(86.21%)与单用组(62.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P<0.05).单用组化疗后WBC的最低值低于联用组(t=2.93,P=0.05);联用组中WBC最低值持续到>1×109/L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单用组(t=5.89,P<0.05);两组的WBC下降到最低值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联用组治疗后外周血CD13的水平明显低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治疗后T辅助(CD+3C D+4)细胞、NK细胞、IL-2的水平及单用组的CD+3 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增高(t值分别为2.75、2.39、2.54、3.13;P均<0.05),联用组治疗后的CD+3 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t=2.64,P=0.013);两组T辅助细胞及NK细胞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75,均P<0.05);而CD+3 CD+8T细胞及B细胞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苯美司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及难治性AML患者有较好地疗效,乌苯美司能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促进免疫恢复作用.

FLAG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626-628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FLAG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化疗中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初治原发AML患者63例,采用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化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WBC)、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免疫分型进行分组,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FLAG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55例(87.30%),部分缓解(PR)3例(4.76%),未缓解(NR)5例(7.94%),总有效(CR+PR)率为92.06%.年龄<60岁、WBC<100× 109/L、LDH<600 U/L者的CR率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与CD-7组相比仅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G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初治AML具有较高的CR率,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均可耐受.年龄、WBC、LDH水平以及CD7表达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629-632

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后天性克隆性恶性血液病.MDS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且诸多因素与MDS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文章就近年来MDS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IDH1/2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632-634

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以染色体异常和(或)基因突变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最近,测序发现了一种编码代谢酶IDH1/2基因的高频突变.这一发现激起了国内外研究小组的兴趣,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

PTEN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634-636

摘要:PTEN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其作为PI3K/Akt信号通路的负性调节因子,不仅在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多药耐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下调PI3K-Akt-VEGF-HIF信号通路抑制多种肿瘤的血管新生.文章对近年来PTEN在调节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PTEN作为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靶点的治疗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