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NPM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研究193-196

摘要:目的研究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7例初诊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NPM1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比较NPM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免疫表型差异。结果NPM1突变型患者占所有AML患者的19.0%(45/237),与野生型相比其CDmCDm、HLA—DR、CD15、CD19表达降低(均P〈0.05)。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NPM1突变率37.7%(40/106),突变型患者CD34、HLA—DR、CD15和CD7表达降低(均P〈0.05)。伴NPM1突变的正常核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在M1中表现为CD34、HLA-DR、CD7表达降低(均P〈0.05),在M2中为HLA-DR表达降低和CD,表达升高(均P〈0.05),在M5中为CD117表达降低(P〈0.05)。结论NPM1突变能对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征造成影响,不同FAB分型的AML患者免疫表型改变存在差异。

急性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97-198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肿瘤抑制基因1(TIG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T-PCR)的方法,检测75例AL患者的TIG1表达情况,并进一步观察其与缓解率的关系。2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TIG1在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高(0.0609±0.0281),而在初治AL中表达水平明显减低(0.0057±0.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21,P=0.000);缓解组患者表达水平(0.0409±0.0244)也较健康对照组减低(U=-2.582,P=0.01),且缓解组患者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初治白血病组(U=-6.366,P=0.000);TIG1高表达患者的缓解率为83.3%(15/18)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的53.1%(17/32)(χ2=4.563,P=0.033)。结论TIG1基因表达的减少与AL的发病有关,而且低表达患者的预后不佳。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动态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的研究199-202

摘要:目的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应用此方法检测CML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的意义。方法应用RQ.PCR对80例CML患者初诊时和(或)治疗后的骨髓标本进行分析,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水平,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34例)、甲磺酸伊马替尼组(33例)、羟基脲组(13例),监测CML患者治疗前后bcr—abl融合基因变化。结果初诊CML患者bcr—abl阳性平均值为6847.67拷贝/万个细胞,加速期平均值为306176.08拷贝/万个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个月平均值为944.33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6个月平均值2.37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12个月平均值0.29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24个月检测不到bcr-abl融合基因;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服用3个月后平均值3720.23拷贝/万个细胞,服用12个月〈0.10拷贝/万个细胞;羟基脲组用药0个月平均值7290.1l拷贝/万个细胞,服用9个月后平均值3143.24拷贝/万个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甲磺酸伊马替尼组相同时间bcr-ab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17),羟基脲组与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1;t=2.97,P=0.02)。疾病进展时可检测到bcr—abl转录水平的上升;加速期患者的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结论RQ—PCR作为CML治疗后MRD检测的方法,可以评价治疗效果,预测疾病复发,指导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胃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分析203-207

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经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确诊的4例胃原发ALCL,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EBV)编码的小核RNA(EBV.EBER)原位杂交、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58.5岁。大体标本均为胃部巨大溃疡型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多形性明显、体积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并破坏胃壁。肿瘤细胞一致性强表达LCA和CD30、CD3ε阳性率75%(3/4)。ALK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检测均为阴性(4/4),亦未检测到EBV感染。2例患者接受手术+CHOP方案化疗,1例接受CHOP方案化疗+白体干细胞移植,此3例患者均获得临床完全缓解出院,随访截至2011年11月30日,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进展。另1例患者未接受治疗,于确诊后22个月死亡。结论胃原发ALCL多为ALK阴性,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与其他部位原发的ALK阴性ALCL基本相同,但CD3ε阳性率较高,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15基因甲基化检测中的应用208-212

摘要:目的探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hn—MSP)的特性并了解p15基因甲基化和缺失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运用hn—MSP方法和基因组硫化修饰PCR(BSP)后直接测序方法,分析在25例初诊或复发不同阶段ALL患者以及部分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p15基因的甲基化和缺失状态,以10名健康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以Molt-4细胞株为阳性对照,以对照组单个核细胞为阴性对照,分析hn-MSP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hn-MSP产物克隆测序结果与BSP结果一致,hn—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敏感性可达到1×10-5。25例ALL患者p15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68.0%(17例);25例ALL患者中3例p15基因外显子1缺失。对照组p15基因无甲基化或缺失。结论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在ALL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hn—MSP对分析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其临床特点的关系218-220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3例初治NHL患者、41名健康成年人外周血c功c础}CD笛,IIreg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健康成年人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水平中位数为5,0%(四分位数间距为2.7%),初诊NHL患者中位数为7.2%(四分位数间距为3.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6,P=0.001)。初诊NHL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在男性患者中中位数为7.2%(四分位数间距为7.4%),在女性患者中中位数为6.1%(四分位数间距为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9,P=0.006);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组中位数为7.8%(四分位数间距为5.9%),LDH正常组中位数为7.0%(四分位数间距为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23,P:0.008);III~IV期患者中位数为7-3%(四分位数间距为5.3%),I一Ⅱ期患者中位数为5.9%(四分位数间距为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7,P=0.04);而NHL患者在不同年龄、IPI评分、结外病变、体能状况、大包块、病理类型、B症状等之间外周血Tre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HL患者体内存在免疫抑制,在男性患者、LDH增高患者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水平明显增高。

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228-229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观察87例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所有患者均输入血小板10U(血小板数≥2.5×10^11个),观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病种、脾大、发热、年龄、性别对血小板首次输注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病例为66例(有效率75.9%),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80.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78.1%、急性白血病(AL)为65.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82.3%,不同病种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5)。发热感染者(31例)有效率为58.1%,明显低于无发热感染者(56例)的85.7%(χ2=8.3308,P〈0.01);脾不大者(59例)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脾大者(28例)的53.6%(χ2=11.2033,P〈0.01);男性、女性有效率分别为76.0%、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2,P〉0.05);〈60周岁者与≥60周岁者有效率分别为74.5%、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1,P〉0.05)。结论发热及脾大是影响血液病患者首次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伏立康唑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230-232

摘要:目的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真菌感染患者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NS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未行病原学检查的情况下,结合其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得到及时诊断,在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后疾病得到迅速缓解,但在后期伏立康唑序贯治疗中出现疾病复燃。结论CNS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治疗效果差,预后差。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伏立康唑可作为CNS真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品。

原始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232-233

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始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认识。方法分析一例诊断为原始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结合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表型等特点,该病例诊断为原始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结论原始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细胞形态为淋巴细胞特点,常表达CD56、CD4,而缺乏其他B、T及髓系标志,预后差。

HLA不合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234-236

摘要:目的评价HLA不合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allo-CBT)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运用HLA4/6相合allo—CBT治疗儿童AML.M。1例,预处理方案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阿路胞苷1.6g/d,移植前第10天和第9天;Bu15mg/次,1次/6h,移植前第8天至移植前第6天;Cy1.5g/d,移植前第5天至移植前第4天;ATG50mg,移植前第5天至移植前第2天;司莫司汀0.2g,移植前第3天)。0天回输非血缘脐血总有核细胞数12.6×10^7/kg,c啦细胞0.42×10^6/k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环孢素A+霉酚酸酯+甲泼尼龙。结果患儿于移植后第22天白细胞植活,第32天血小板植活;第28天外周血单核苷酸序列一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示完全嵌合体形成;移植后17个月,无慢性GVHD,无病生存。结论HLA不合allo—CBT是治疗儿童AML的有效方法之一。

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238-239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复发难治陛ALL患者13例,分别接受MTX2g/m2,静脉滴注,持续24h;Ara—C2g/m2,共2d;L—Asp5000~10000U/次,每天或隔天1次,共5次。结果2个疗程后,13例患者中7例(53.8%)完全缓解,2例(15.4%)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9.2%。中位缓解时间9个月。骨髓抑制较明显,肝损害较轻,无一例患者于化疗期间死亡,无肾损伤、胰腺炎等发生。结论大剂量MTX、Ara—C联合L—Asp用于儿童或成年人复发难治性ALL的再诱导治疗,缓解率高,耐受性好,疗效肯定。

硼替佐米联合左旋苯丙氨酸氮芥预处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三例239-240

摘要: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左旋苯丙氨酸氮芥为预处理方案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例MM患者诱导治疗缓解后行APBSCT。预处理方案均采用硼替佐米(13mg/m2,-6、-3、+1、+4天)+左旋苯丙氨酸氮芥(200mg/m2,一2天)。观察治疗后造血重建、并发症及安全性,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均快速重建。预处理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四肢麻木、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移植后3个月均达完全缓解(CR),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均无进展生存。结论采用硼替佐米+左旋苯丙氨酸氮芥预处理进行APBSCT,患者CR率高、无事件生存期长、安全性好,优于传统预处理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伴恶性胸腔积液一例并文献复习241-242

摘要:目的分析骨髓瘤性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在骨髓瘤病程中出现恶性胸腔积液,通过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后疗效短暂,出现胸腔积液后仅生存5个月。结论MM伴发恶性胸腔积液罕见,诊断主要依赖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预后差,早期使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243-245

摘要:新的WHO分类将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归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个独立亚型,其在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分子遗传学及临床特点等多个方面均与其他类型的DLBCL有所不同,与霍奇金淋巴瘤及纵隔灰区淋巴瘤又有着密切地联系,为加深临床医师对PMBCL的认识,就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及无症状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246-248

摘要:目前人们对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及无症状多发性骨髓瘤(MM)这两种前期病变的认识尚不足,对近年来这两种疾病在诊断、危险分层以及治疗观点上的进展进行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论文优先发表的启事248-248

摘要:为了感谢广大订户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厚爱,凡2012年订阅本刊的作者,向我刊投稿时可凭邮局发票复印件,免交稿件处理费。稿件发表时版面费适当减免。凡自然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立项等课题论文,提交证明者,可优先发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bel-2家族调控的细胞死亡与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252-255

摘要:bcl-2蛋白家族作为重要的凋亡调节因子,参与调节所有细胞死亡的主要类型,包括凋亡、坏死和自噬。凋亡受损与肿瘤发生密不可分,抗凋亡蛋白bcl-2过表达与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尤为相关。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缩写词汇255-255

摘要:2012年本刊对一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常用词汇将允许直接用缩写,即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它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