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会议速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否带来治愈129-132

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IM)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可达到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此时是否还要继续治疗,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的问题。长期服用TKI伴随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发生慢性不良反应的风险。约40%的CML患者达CMR至烽2年后可以停用IM,并且其CMR能维持至少2年。因而,CML患者达到稳定CMR后能否停用TKI以及停药后的复发风险,成为研究CML是否能被治愈的新焦点。就2011年第5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报道。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血清抗体及补体对利妥昔单抗介导的NK细胞杀伤Raji细胞作用的影响133-136

摘要:目的体外检测血清抗体及补体对利妥昔单抗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NK细胞上FcγRⅢa(CD1oa)基因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加入血清抗体前后NK细胞上FcγRⅢa的表达;DIO-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添加血清补体及抗体后N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强度。结果添加血清补体组杀伤率较未添加组明显增强,而添加血清抗体组杀伤率较未添加组明显减弱,在FcγRⅢa-158V/V组内,添加血清补体组、添加血清抗体组与未添加组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94.25±1.79、)%、(59.79±0.66)%和(69.05±2.38)%,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5;在FcγRⅢa-158V/F组内,添加血清补体组、添加血清抗体组与未添加组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66.71±5.57)%、(18.13±2.99)%和(39.63±3.86)%,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5。结论血清补体可增强利妥昔单抗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血清抗体会减弱利妥昔单抗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使用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治疗肿瘤患者时,同时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可提高其抗肿瘤疗效;而MAb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收白(IVIG)同时使用则可能降低其抗肿瘤疗效。

自体外周血造血于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137-140

摘要: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瑞金医院行APB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22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16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8例,非特异性FTCIA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所有病例均按WHO2001年和WHO2008年分类进行病理分型。预处理方案包括BEAM方案13例,ICE方案4例,CBV方案5例。采用1998年国际工作小组制定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根据患者移植前疾病状态和对化疗敏感性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未达CR1组、敏感组和耐药组,并对临床治疗疗效以及移植前疾病状态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移植后中位随访13.1个月(1-60个月),2年预期的无进展生存率为(67.6±11.0)%,总生存率为(71.1±11.1)%。移植后共6例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其中5例死亡。CR1和化疗敏感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1.7%,高于未达CR,组(42.6%)和耐药组(19.0%),而且两组病例总生存也显著优于未达CR组和耐药组。结论T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时疾病缓解状态和对化疗敏感性对移植疗效有显著影响,提示在化疗敏感阶段和(或)获得CR,后应早期行APBSCT治疗。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简讯·启事
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南京2012血液学年会(全国血液肿瘤诊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会议通知140-140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社、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明基医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南京2012血液学年会(全国血液肿瘤诊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定于2012年5月11日-1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他血液肿瘤目前国际上最为关注的问题作专题报告。同时还邀请从事与血液学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与参会代表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A20及TNF基因的遗传学改变141-144

摘要:目的检测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中A20基因及TNF基因数目的变化,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1例,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使用商品化6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自制位点特异性探针A20和TNF,检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病例中6号染色体、A20以及TNF基因数目的异常。结果41例样本中,A20杂合性缺失2例(4.88%);TNF基因多拷贝5例(12.20%),其中3例与6号染色体多体同时存在;无A20缺失与TNF多拷贝同时存在的病例。结论中国少部分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存在A20基因杂合性缺失及TNF位点多拷贝的遗传学改变,A20的缺失与TNF位点多拷贝无明显相关性。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血清铁蛋白对诊断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意义145-148

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血清铁蛋白在诊断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中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LAHS诊断率,及时诊断和治疗LAH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诊的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70例,包括31例LAHS和39例非LAHS。收集所有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sCD25水平,并于当日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然后计算sCD25和血清铁蛋白的比值,并比较LAHS和非LAHS之间血清sCD25、血清铁蛋白以及sCD。/血清铁蛋白有无差异。结果LAH:S和非LAHS患者sCD25质量浓度分别为(15760.52±7851.74)、(12727.41±11285.28)pg/ml(t=-1.78,P=0.075,血清铁蛋白中位质量浓度分别为1750.00、2947.00ng/ml(Z=-1.490,P=0.136),sCD25/血清铁蛋白中位比值分别为8.57×10^-3、2.84×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06,P=0.035)。结论sCD25/血清铁蛋白在LAHS中明显升高,对诊断LAHS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有可能成为诊断LAHS的重要指标。

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149-152

摘要: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乙肝病毒(HBV)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393例NHL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并与同期住院的大肠癌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高于: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为26.5%(104/393)、14.5%(155/1070)和8.8%(47/534)(X^2=55.713,P〈0.001);HBsAg阳性NHL患者中位年龄较HBsAg阴性患者年轻(中位年龄47岁:52岁,t=-1.911,P=0.021);HBsAg阳性者中以B细胞型居多,为80.8%(84/104),T细胞型为15.4%(16/104)(X^2=39.152,P〈0.001);而性别、分期、B症状等无差别。B细胞型NHL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为29.6%(84/284)、15.5%(155/1070)和8.8%(47/534)(Wald统计量分别为25.174和55.139,P〈0.001);而T细胞型NHL的HBsAg阳性率(16.7%)与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HL与HBV感染存在相关性,尤其是B细胞型NHL。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简讯·启事
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南京2012血液学年会(全国血液肿瘤诊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专题报告152-152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6例153-156

摘要:目的观察以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采用以L-ASP为基础的方案治疗ENKTL36例。20例Ⅰ、Ⅱ期患者采用VLD方案联合放化疗,16例Ⅲ、Ⅳ期患者行改良SMILE方案化疗,其中4例化疗后接受序贯受累野放疗。结果36例患者中35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54.3%(19/35),总有效率为68.6%(24/35)。中位随访13.5个月(3-31个月),全部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82%,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65%。近期疗效评价有效的患者1年生存率(93%)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80%)均优于对治疗无应答的患者(3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09,P=0.000;X^2=8.216,P=0.004)。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以L.ASP为基础的方案治疗ENKTL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且耐受性好。L-ASP用于一线治疗ENKTL的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值得开展和深入研究。

利妥昔单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术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分析157-158

摘要: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结合全颅放射治疗、局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加量治疗术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疗效。方法PCNSL术后患者23例,年龄均〈60岁,全颅收射治疗处方剂量32.4Gy,局部病灶采用3D-CRT推加剂量至50.4Gy,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使用利妥旨单抗(375mg/m^2),每周1次,连续使用6周。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9例i82.6%),部分缓解3例(13.0%);无进展生存14例(60.9%),无病生存期26个月(17-34个月),总生存期为40个月(29-55个月);无Ⅲ-Ⅳ级神经毒性出现。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全颅放疗、病灶部位3D-CRT推量的方案治疗年龄〈60岁的术后PCNSL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而且治疗的不良反应低。

头颈部淋巴瘤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163-166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结内型及结外型淋巴瘤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最成像(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头:颈部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及CT、MRI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评价头颈部淋巴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46例中3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8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结外型21例(45.65%),包括原发鼻腔10例、咽环(Waldeyer环)7例、喉部2例、甲状腺及腮腺各1例,其中13例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结内型25例(54.35%),主要累及颈部Ⅱ-Ⅳ区淋巴结。AnnArbor分期:I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0例,Ⅳ期13例。根据病变形态分为4型:多发结节型25例,肿块型11例,弥漫肿胀型8例,溃疡坏死型2例。结论头颈部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影像检查对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观察侵犯范围有一定临床价值。

多发陛骨髓瘤不同分期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的临床意义167-170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ESR)3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诊断的30例MM患者,记录首次入院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指标,行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以同期住院的30例年龄、性别、Hb相仿的巨幼细胞贫血(MA)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ISS分期MM中CRP、Hb、ESR的差异,并分析3个指标与肿瘤细胞比例、β2-微球蛋白(β2_MG)的相关l生。结果MM组Ⅲ期患者CRP、Hb、ESR分别为(24.17±9.87)mg/L、(71.72±13.27)g/L、(105.94±27.73)mm/h,Ⅰ、Ⅱ期分另0为(8.54±1.97)mg/L、(91.00±9.92)g/L、(67.00±15.56)mm/h和(14.89±5.51)mg/L、(91.29±8.32)g/L、(73.57±20.53)mm/h,Ⅲ期与Ⅰ、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组CRP、ESR分别为(19.40±10.17)mg/L、(91.90±29.70)mm/h,MA组分别为(7.52±1.57)mg/L、(20.20±8.04)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患者CRP、Hb、ESR与肿瘤细胞比例、β2-MG有一定相关性(均P〈0.05)。结论MM病情发展与CRP、Hb、ESR有密切关系,CRP、Hb相对ESR对疾病反应敏感,联合检测3项指标对于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27例临床分析171-17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多为低度恶性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均为Ⅰ、Ⅱ期,予以合理综合治疗,预后相对较好。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应强调综合治疗,外科手术主要起协助诊断的作用,术后放疗与化疗是必要的。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二例172-173

摘要:目的观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经过红细胞单采后血细胞及凝血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例PV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全血流速平均为75ml/rain(70-80ml/min),抗凝剂与全血体积比为1:9。同时给予羟基脲0.5g,3次/d,口服。结果2例患者经过一次采集红细胞后临床症状缓解,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接近正常水平,复查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恢复正常。口服羟基脲6个月,随访情况良好,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基本正常。结论对PV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选择红细胞单采联合羟基脲治疗有效。

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四例174-175

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l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利妥昔单抗应用3-6个周期后出现间质性肺炎,其中2例发生I型呼吸衰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无相关死亡。结论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有必要动态监测胸部CT,出现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时,应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175-177

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8月至2011年1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19例NH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过敏反应停用,1例老年患者使用1个周期后死于混合感染。17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完全缓解(CR)10例(58.8%),部分缓解(PR)4例(23.5%),总有救率82.3%。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NHL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但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可引起HBV复燃,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可增加老年患者感染概率,使用时需慎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第二肿瘤三例并文献复习179-180

摘要:目的提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后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199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例DLBCL继发第二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3例DLBC患者中,2例治疗后分别继发白血病、肝癌,为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1例继发食管癌,为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结论DLBCL合并第二肿瘤患者疗效差,治疗后要长期密切随访,对第二肿瘤要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181-183

摘要: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育下获得的一种异质细胞。该细胞增殖速度快,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强,杀瘤谱广,不良反应小。CIK细胞输注治疗开启了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篇章,尤其在血液肿瘤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述CIK细胞在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