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会议速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免疫重建的监测和调控65-67

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免疫重建是预防病毒感染和肿瘤复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调整移植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成分和促进移植后免疫重建的问题也是2011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中移植免疫的一个主要专题,本文主要介绍年会相关新进展。

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理想治疗方案68-69

摘要: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ABVD方案被认为是HL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否需要联合放疗存在争议。PET、细胞与分子水平检测已成为分层治疗和疾病分级的重要提示工具。新发现的一些治疗靶点在复发HL中非常有效,已尝试作为一线的治疗。进展期HL患者的治疗在过去30年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怎样才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而又能减轻短期和长期的毒性等。就HL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放疗对进展期HL的重要性、可否依据临床生理危险因素改变治疗方案等进行介绍。

霍奇金淋巴瘤最新治疗进展:第5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深度报道70-72

摘要:在近十年里,霍奇金淋巴瘤(HL)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已成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目前的一线治疗通常采用ABVD方案化疗或联合其他药物和放疗。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ABVD方案一直受到强度更大的治疗如Stanford V和BEACOPP化疗方案的挑战。在第5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告中,ABVD方案作为治疗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老年HL患者的标准方案仍广为大家接受,但对一线临床医生来说,治疗复发难治HL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大剂量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C/ASCT)对此类患者最为有益,同时用于这部分患者治疗的许多新药也在研发中。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能为接受化疗或移植前后的HL患者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但在会议报道中对治疗后患者进行影像学的长期监测并不被推荐。

铁螯合剂的应用进展:第5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73-76

摘要:铁螯合治疗可去除长期输血造成的铁负荷。目前全球有3种可用的螯合剂,即去铁胺、去铁酮和地拉罗司,这些螯合剂可用于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在制定最佳、个体化螯合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几个因素,包括螯合剂的可用性和特性、器官特异性的铁负荷程度、输血带来的铁负荷水平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疗效比较研究有助于制定理想的治疗方案。本文介绍2011年第5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铁螯合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临床疗效观察77-82

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察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9岁(8~59岁)。供者于移植前3d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行干细胞动员;预处理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亲缘全相合移植患者采用改良Bu/cy方案;HLA亲缘不全相合耆采用改良Bu/Cy+ATG方案;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IJ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Flu+Bu/Cy方案。GVHD预防方案:麦考酚酸酯+环孢素+短疗程甲氨蝶呤。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d(12~17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d(12~23d),且供者CD;4细胞采集量〉2.5X10^6/kg(受者体质量)或单个核细胞采集量〉5.0×10^8/kg(受者体质量)所移植的患者造血重建较快。12例供受者血型不合,移植后未出现严重溶血反应;11例(55%)发生急性GVHD(aGVHD),包括Ⅰ度4例,Ⅱ度4例,Ⅲ度2例,Ⅳ度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6个月(2~14个月),1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后5个月复发死亡,1例移植后4个月因自行停用环孢素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慢性GVHD(cGVHD)、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仍处于CR状态。结论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造血重建与采集物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ABO血型不合不是移植的障碍。复发、GVHD、感染是移植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简讯·启事
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南京2012血液学年会(全国血液肿瘤诊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征文启事82-82

摘要:为深入探讨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机制,提高我国血液肿瘤的防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社、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钟山国际MDS学术研讨会、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重组人类核心蛋白聚糖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83-86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类核心蛋白聚糖(rhDCN)对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抑制、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转染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K562细胞,实验分组为0.9%NaCl溶液组、pcDNA3.1(+)/K562组、pcDNA3.1(+)一DCN/K562组和脂质体组。经瑞特染色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Mcl-1及Bax的表达。结果pcDNA3.1(+).DCN/K562组瑞特染色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MTF结果显示,pcDNA3.1(+).DCN/K562组转染24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6.14±1.08)%,转染48h为(14.07±1.01)%,转染72h为(20.29±1.19)%,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点其他组增殖抑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DCN/K562组凋亡率为(20.15±1.31)%、细胞的Go/G,期细胞百分率为(51.15±0.57)%,与其他各组比较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cDNA3.1(+)-DCN/K562组与其他各组比较bcl-xl、Mcl-1蛋白表达减低,Bax蛋白表达升高。结论rhDCN重组质粒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rhDCN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bcl-xl、Mcl-1、Bax的影响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86-86

摘要: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以重组人类CD40配体为主的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及表型分析87-90

摘要:目的以健康人AB血清与以重组人类CD40配体(rhCD40L)为主的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AML—CR)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并分析其形态及表型差异。方法以健康人AB血清为基础的培养体系中加入GM-CSF、rhIL-4、rhCD40L等细胞因子,诱导单个核细胞分化形成树突状细胞(DC)。瑞特-吉姆萨染色观察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表型;M3T法检测DC对淋巴细胞抗原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IL-12的分泌。结果培养7d后的细胞具有典型的MoDC形态,并上调表达MoDC特征性表面分子CD83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AML-CR组与健康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加rhCD40L组较未加rhCD40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的Mo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AML.CR组与健康人组间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rhCD40L组较未加rhCD40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的MoDC自培养第5天始即有IL-12的分泌,AML-CR组与健康人组相比IL-12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rhCD40L组与未加rhCD40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rhCD40L为主的细胞因子体外可诱导AML-CR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DC生成,两者在形态及表型上无明显差异,DC可刺激白血病特异毒性T细胞增殖,尤以由rhCn40L诱导的DC作用明显。

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髓外粒细胞肉瘤性复发一例并文献复习95-97

摘要:目的分析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例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初期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伴可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DA方案化疗1个疗程取得完全缓解(CR)后,突然出现右眼眶下内侧肿痛。CT提示白血病浸润可能,细针穿刺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原始髓细胞,对穿刺液行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检测出一群免疫表型为CD34^+、CD117^+、CD13^+、CD33^+、CD45^DIRN、SSC^+的髓系前体细胞。此间查细胞学CR,骨髓微小残留病变(MRD)阴性。最终诊断为“粒细胞肉瘤,AML髓外复发”。予大剂量阿糖胞苷(6g/d,第1天至第3天)联合替尼泊苷(50mg/d,第1天至第3天)方案化疗,肿物完全消失,仍在随访中。结论AML的髓外复发常见睾丸和中枢神经系统,但仍需高度警惕其他部位以粒细胞肉瘤形式复发可能。穿刺物细胞涂片结合FCM免疫分型具有简便、快捷、可行、创伤性小的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测手段。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杯状核细胞阳性与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相关性的Meta分析98-100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杯状核细胞阳性与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各类大型数据库中2000年至2011年发表的有关AML患者杯状核细胞阳性与发生FLT3-ITD突变关系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利用Statal1软件评价杯状核细胞阳性与FLT3-ITD突变之间的关系。计算OR值及其95%CI,Begg检验法和Egger检验法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包括225例患者,其中杯状核细胞阳性的AML患者76例,杯状核阴性的AML患者149例(所有研究的AML患者均除外AML-M3、M5型)。对总体人群进行Meta分析,发现骨髓杯状核细胞阳性与FLT3.ITD突变的发生密切相关(OR=2.59,95%C11.55—4.33,P=0.00)。结论AML患者杯状核阳性与FLT3.ITD突变相关,该形态学特点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检测项目。杯状核细胞阳性的患者也许可以成为AML的一种新亚型。

POEMS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101-104

摘要:目的分析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诊断、治疗的认识,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11年1月24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40~73岁,中位年龄56.5岁。24例患者均有周围神经病变,19例患者出现肝大,17例患者出现脾大,15例患者出现内分泌改变,18例患者血清M蛋白阳性,21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治疗以M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为主,有效率达100%。1例行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2年,周围神经系统症状达到完全缓解,M蛋白持续阴性。结论POEMS综合征为少见的多系统损害疾病,对于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要首发症状的病因不明患者,应进一步筛查,提高临床检出率。左旋苯丙氨酸氮芥联合泼尼松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PBSCT为POEMS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105-107

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结合R显带技术对100例AML-M4、46例AML-M5与115例MDS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结果有26%(26/100)AML—M。患者发生了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8、t(8;21)、-7;有26%(12/46)AML.M,患者发生了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11;39%(45/115)MDS患者发生了细胞遗传学异常,常见的异常为+8、亚二倍体、-7。结论对MDS和A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于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107-107

摘要: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具体使用要求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异常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4例预后分析108-110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与预后的关系,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MDS患者染色体核型,用吉姆萨显带法进行检测。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幼粒细胞难治性贫血(RAS)的治疗以诱导分化剂及刺激造血药物为主。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型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治疗以小剂量化疗和小剂量联合化疗方案为主。分析异常核型MDS患者疗效,以同期住院的正常核型MDS患者为对照。结果检出异常核型MDS患者6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CR)17例,CR率26.6%。同期正常核型MDS患者58例,CR 30例,cR率51.7%。正常和异常核型患者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13,P:0.04)。复杂核型、-7、+8核型异常者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的诊断与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染色体核型改变进展为白血病的风险不同。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其意义111-114

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黏附的影响。方法提取30例B—ALL患者(试验组)及30例非血液肿瘤患者(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BMMSC)及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CCL2的质量浓度,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CL2基因mRNA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1Tr)法检测细胞增殖及黏附;流式细胞术进行白血病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的CCL2蛋白质量浓度[(780.12±129.61)Pg/m1]明显高于对照组[(120.49±25.21)pg/ml](t=4.96,P=0.00);BMMSC体外培养E清液的CCL2蛋白质量浓度[(572.38±35.39)pg/m1]明显高于BMMNC[(193.85±15.45)Pg/ml](t=5.37,P=0.00)。在体外,CCL2不能单独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但在BMMSC+BMMNC共培养体系中,CCL2能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且随质量浓度增加,其增殖作用增强。CCL2在体外能增强白血病细胞与BMMSC黏附,且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r=0.824,P=0.02)。结论B-ALL患者骨髓中CCL2水平增高,主要是由BMMSC分泌,白血病细胞能促进BMMSC分泌CCL2,CCL2在BMMSC环境下能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白血病细胞与BMMSC黏附,这些作用与CCL2浓度呈正相关。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以双侧突发性耳聋为首发表现的白血病八例115-116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突发性耳聋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治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8例伴突发性耳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生物学特点、诊疗经过及转归。结果患者有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视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所有患者白细胞明显增高和(或)血小板降低,其中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经过化疗和(或)白细胞单采治疗后,除就诊时耳聋超过10d的3例患者外,其余听力均明显好转或完全恢复。结论白血病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可能与高白细胞血症、高黏滞综合征、白血病细胞浸润、内耳出血等多种因素有关。尽快减轻肿瘤负荷、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内耳微循环等治疗与听力恢复程度密切相关。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50例临床分析116-118

摘要: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移植总计成功率92%,预计2年总生存(0s)率为60%。按移植干细胞来源不同统计2年生存率情况:同胞全合组72.2%,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组57.9%,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38.5%。按移植病种不同统计2年生存率情况: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83.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75.0%、CML进展期66.7%、急性髓系白血病(AML)66.7%、恶性淋巴瘤50.0%、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50.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8.6%、多发性骨髓瘤(MM)0。结论依据患者的疾病不同合理选择移植适应证及移植术式,可使更多的移植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