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1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会议速递
2011年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有关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热点报道449-450

摘要:2011年6月9日至12日,第16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在此次年会上,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依然是大会的热点。继PRIMA研究证实利妥昔单抗诱导和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疗效后,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中国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中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表达的研究454-458

摘要:目的既往的研究发现在高加索人中,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HLA)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研究在亚洲人中两者的相关陛。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常规外检及会诊病例中确诊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145例,所有病例均有石蜡包埋组织蜡块。常规HE染色、形态学观察,根据WHO分类标准对所有病例进行重新分类。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以提示肿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HLA—Ⅰ类抗原的表达使用Hc-10和B2-微球蛋白抗体检测,而HLA-Ⅱ类抗原的表达使用CR3/43抗体检测。结果145例中,40%(58例)的病例为EB病毒相关性。EB病毒阳性病例中,混合细胞型较结节硬化型更为常见(71%比16%,P〈0.001)。HLA-Ⅰ类抗原在EB病毒阳性病例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EB病毒阴性的病例(79%比30%,P〈0.001)。而HLA-Ⅱ类抗原的阳性率在EB病毒阳性和阴性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比43%,P=0.277)。结论中国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HLA-Ⅰ类抗原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高加索人一样,但HLA-Ⅱ类抗原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非T细胞去除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初步临床研究459-463

摘要:目的探讨非T细胞去除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L)的疗效。方法3例确诊的T—LL患者获得缓解后接受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非T细胞去除的单倍体亲缘供体的骨髓干细胞输注。其中2例患者预处理采用包含环磷酰胺(CTX)、全身照射(TBI)和阿糖胞苷(Ara-C)的清髓性方案,另1例患者采用包含CTX和白消安(BU)、Ara—C的清髓性方案;3例患者都采用了包含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加强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快速完全的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2d和13d。3例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9-75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非T细胞去除haplo-HSCT治疗T-LL的相关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MTAP、CDKN2A和CDKN2B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464-467

摘要: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0例DLBC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DLBCL组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较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4和0.047);三者表达均与AnnArbor临床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04、0.001和0.027);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外病变累及、ECOG体力评分、骨髓累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其中MTAP与CDKN2A基因表达情况还与B症状(P值分别为0.003和0.028)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相关(P值分别为0.001和0.011)。此外,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相关(P值分别为0.022、0.019和0.042)。结论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在DLBCL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疾病进展和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反映其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子标志物。

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对白血病BALB/c裸鼠的肿瘤抑制作用475-479

摘要:目的探讨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仅在白血病裸鼠体内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裸鼠随机分转染组(10只)、空载组(10只)、对照组(10只),建立皮下瘤模型,并将30只BALB/c裸鼠如上分组建立白血病模型,将C/EBP仅稳定表达细胞株pEGFP-C/EBPα-K562、空载细胞株pEGFP-K562及白血病细胞株K562分别经皮下和尾静脉注射到相应组裸鼠体内,形成皮下瘤和血液病模型。观测皮下肿瘤的变化,应用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瑞特-吉姆萨染色观察血液病模型裸鼠外周血和骨髓中自血病细胞增殖能力,RT-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皮下瘤模型中pEGFP—C/EBPα-K562组肿瘤质量及最大直径为(2.4±0.1)g和(11±2)mm,空载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0.3)g、(19±3)mm和(5.7±0.4)g、(23±3)mm(均P〈0.05),TUNEL检测发现pEGFP-C/EBPα-K562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血液病模型鼠外周血可见白血病细胞,pEGFP—C/EBPα-K562组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空载组和对照组,可见明显细胞分化现象,RT—PCR检测发现p53基因上调和c-myc基因下调。结论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在白血病小鼠体内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能力,并能促进白血病细胞分化。C/EBPα的白血病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相应基因的调控来实现。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479-479

摘要: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具体使用要求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苦参碱诱导HL-60细胞株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480-481

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碱(MAT)诱导HL-60细胞株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AT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9活性。结果0.25~2.0mg/mlMAT对HL.60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3,P〈0.05);MAT处理48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t值分别为4.685、6.300、9.641、6.786,均P〈0.05);1.0mg/mlMAT处理后48h内,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逐渐降低(F=54.83,P〈0.05),Caspase-9活性逐渐升高,呈时间依赖性(F=72.31,P〈0.05)。结论MAT可能通过降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激活Caspase-9而诱导HL-60细胞凋亡。

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其功能分析482-485

摘要:目的分析以健康人AB血清与rhCD40L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方法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以健康人AB血清为基础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4、rhCDnoL等细胞因子,诱导单个核细胞分化形成DC,采用倒置显微镜及瑞特-吉姆萨染色观察,流式细胞术行DC表型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抗原刺激能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IL-12的分泌。结果培养7d后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并上调表达DC特征性表面分子CD83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第0、1、3、5、7天,5个时间点间CD83、CD40、CD80、CD86、CD1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253、243.769、248.181、191.267、226.339,均P〈0.05)。培养后的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GM-CSF加rhIL-4、rhCD40L组较GM—CSF加rhIL-4组刺激反应能力强。培养的DC自培养第5天始即有IL-12分泌,未加CD40L组IL-12p40分泌量为(42.92±1.54)Pg/ml,加CD40L组为(136.18±5.27)Pg/ml;培养第7天,IL-12p40分泌明显增多,两组分别为(60.09±2.27)pg/ml及(322.30±30.6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41、-22.611,均P〈0.05)。结论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在以健康人AB血清与rhCD40L为主的培养体系中诱导成DC。

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对血管调控因子水平的影响486-489

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试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含量。以15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和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389.78±249.94)和(318.54±125.78)Pg/ml,高于健康组的(132.91±26.66)Pg/ml(t=3.141、3.024,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211.74±36.72)和(288.02±31.77)pg/ml,高于健康组(t=2.413、2.324,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4,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R水平分别为(2490.75±1695.9)和(2322.78±1105.87)Pg/m1,高于健康组的(1134.98±378.45)Pg/ml(t=2.914、2.783,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1359.71±390.24)和(1753.89±337.04)p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2.447,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5)s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bFGF水平分别为(2.43±0.27)和(2.41±0.33)ng/ml,高于健康组的(1.83±0.44)ng/ml(t=4.982、4.171,均P〈0.05);治疗后分别为(2.09±0.17)和(2.11±0.31)ng/m1,与健康组�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伴EB病毒感染的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四例494-496

摘要:目的探讨伴EB病毒(EBV)感染的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4例伴EB病毒感染的淋巴瘤继发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初诊为EBV继发HPS,4例患者最终均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临床共同特点为发热、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浅表淋巴结肿大不明显,3例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4例患者抗EBV治疗后EBV—DNA均无明显下降。4例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依托?自苷或氟达拉滨治疗HPS,其中1例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规范化疗后HPS得以控制。结论伴EBV感染的淋巴瘤继发HIPS易被误诊为单纯EBV感染继发HPS。临床抗病毒效果欠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HPS反复需要警惕潜在淋巴瘤可能,需要多次取材送病理检查,甚至进行PET-CT检查积极寻找原发病,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在积极治疗控制HPS后立即开始针对淋巴瘤的规范化疗。

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496-498

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在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应用R-CHOP方案化疗后5月余疾病进展,改用硼替佐米化疗后达完全缓解,随访14个月,疾病仍处于缓解状态。结论硼替佐米在治疗复发/难治的MCL中有积极作用,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

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早现遗传502-503

摘要:目的探讨家族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早现遗传现象。方法收集文献报道的家族性AML家系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个家系共46例AML患者,第1、2、3代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x±s)分别为(51.93±12.85)、(26.94±14.42)、(11.27±12.20)岁,第2代平均发病年龄较第1代提前24.19岁,第3代平均发病年龄较第1代提前15.67岁,各代之间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第1代与第2代、第2代与第3代之间累计无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01)。结论早现遗传是家族型AML的特征之一。

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生存并正常生育三例505-506

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3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长期生存并正常生育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AML患者中,女1例,男2例,接受不含全身放疗预处理方案的auto-HSCT,分别在停止治疗后68、65和65个月生育一健康小孩。结论育龄期接受HSCT患者的生育问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引起重视。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Cyclin D1和bcl-2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507-509

摘要:B细胞淋巴瘤根据免疫表型可分为不同亚型,且不同亚型侵袭度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Cyclin D1是已被证实与肿瘤有最直接关系的细胞周期蛋白,在大多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边缘区淋巴瘤(MZ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中均有表达。多数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DLBCL等1都能可见易位活化的bcl-2表达增强。CyclinD1及bcl-2作为B细胞淋巴瘤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及抗凋亡基因,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及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生发中心B细胞发育和淋巴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510-512

摘要:生发中心是B细胞成熟和发育的场所,生发中心B细胞的活化和分化受复杂的内在信号和转录因子网络调控。正常情况下,这些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生发中心内B细胞的动态稳定。当机体细胞遗传学发生改变、病毒感染等,多种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引起B细胞内在信号网络调节失去平衡,表现为B细胞增殖异常,凋亡、分化受阻。B细胞恶性肿瘤常与B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及生发中心转录因子异常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