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不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期体系对中国患者的适用性136-139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不同分期体系对中国患者的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218例CLL患者,根据不同的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并分析这些分期系统的预后价值.结果 Rai分期中0、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80.5±8.0)%、(79.7±6.7)%、(82.6±7.3)%、(46.1±19.7)%、(48.4±7.3)%;0期患者的OS优于Ⅲ、Ⅳ期患者(P均〈0.05),Ⅰ期患者的OS优于Ⅳ期患者(P〈0.05),其余各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修改后的Rai分期中低、中、高危三组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80.5±8.0)%、(80.9±5.0)%、(49.6±6.5)%;高危组患者的OS低于中、低危组患者(P均〈0.05),而低、中危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net分期中A、B、C期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79.9±5.3)%、(71.7±7.7)%、(51.6±6.8)%;A期患者的OS优于B、C期患者(P均〈0.05),而B、C期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MEMA分期中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85.1±4.5)%、(59.4±8.6)%、(64.3±9.5)%、(48.9±14.0)%;Ⅰ期患者的OS优于Ⅱ、Ⅲ、Ⅳ期患者(P均〈0.05),其余各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Montserrat等和法国协作组的定义可将Binet A期的患者分为"冒烟型"和"活动型"CLL,各种分组方法中的"冒烟型"和"活动型"之间在OS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目前国外的CLL各种分期方式在中国患者的预后判断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限,需进一步探索纳入了新的预后因素的更适合中周患者的预后分期系统.

MT与D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140-142

摘要:目的 比较MT方案(米托蒽醌联合替尼泊苷)和DA方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将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40例随机(单纯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MT组23例、DA组17例,分别采用MT、DA方案诱导缓解,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MT组、DA组第一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15/23)、18%(3/17),总完全缓解率为83%(19/23)、47%(8/17),有效率分别为91%(21/23)、59%(10/1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明显的造血功能抑制,两组间白细胞最低点、白细胞〈1×10^9/L的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T组的白细胞最低点出现时间、白细胞〈1×10^9/L的开始、结束时间均较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方案治疗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DA方案,方案较简单、有效,可作为初治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的较佳方案.两组骨髓抑制程度相当,但MT组骨髓抑制发生时间较DA组迟,治疗同时须注意适时加强抗感染、支持治疗.

荧光原位杂交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比较143-145

摘要:目的 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选取75例APL患者,同时应用FISH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检测初发与复发或缓解患者88例次,总相符率为96.59%;检测初发患者14例,相符率为100%;检测复发或缓解患者74例次,相符率为95.95%;检测干细胞来源的标本6例次,相符率为100%.结论 对于初发的APL患者,FISH与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相同,FISH技术操作更为简单,省时直观.对于残留的检测,FISH的灵敏度不如荧光定量PCR.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简讯·启事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骨髓病理诊断与免疫分型学习班通知145-145

摘要: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骨髓病理诊断与免疫分型学习班将于2010年7月19日至23日在天津举行,主要讲授骨髓病理(骨髓活检组织学与骨髓细胞学)诊断与免疫(免疫组织化学与流式细胞术)分型技术在血液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学时5天,学分10分。报名截止时间:2010年6月15日。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146-149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7例初诊CLL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及应用着丝粒探针CSP12(12p11.1~12q11.1)和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ATM(11q22.3)、RBl(13q14)、p53(17p13.1)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测.结果 CC检测18.75%患者有核型异常,1例未见核分裂象;I-FISH检测70.6%患者有分子遗传学异常,13q-异常47.1%(RBI缺失23.5%、D13S25缺失29.4%)、+12异常29.4%、p53基因缺失11.8%、ATM缺失5.6%、复杂基凶组异常11.8%.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Binet分期尤明显相关性.结论 I-FISH是检测CLL患者基因组异常的有效手段,与CC方法相比可明显提高CLL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分子遗传学异常与临床分期及其他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简讯·启事
新药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与SAS统计分析培训班通知149-149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的新药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方兴未艾。然而,从审阅已完成的大量此类研究项目的结果来看,其试验设计质量和数据分析质量均不容乐观。有必要对有关研究单位和临床试验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前瞻性技术培训,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临床试验设计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以期达到大幅度降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成本的投入,最大化提升科研结果的质量,确保人民的人身安全和治疗效果的目的。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多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对比研究153-155

摘要:目的 采用蛋白芯片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2、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7种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测定,以评价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制作人类细胞因子蛋白质芯片;收集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并提取血清(其中患者25例,对照25例),用上述芯片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样本进行测定.结果 CML患者IL-4表达水平为(102±12.33)pg/ml,IL-2表达水平为(78±14.08)pg/ml,均较对照组低(P〈0.05);CML患者的MIP-1α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ML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MIP-1α在CML发病过程中可能受到p210的抑制.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剂量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成熟状态的影响156-158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形态、纯度、成熟程度的影响,为不同用途的DC疫苗制备选择合适的GM-CSF质量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低剂量(5 ng/ml)、常规剂量(20 ng/ml)、高剂量(50 ng/ml)GM-CSF联合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m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分化为DC,流式细胞术测定CD11c、CD80和CD86表达率.结果 低剂量GM-CSF组诱导的DC不具有典型的DC形态,低表达CD11c、CD80和CD86.常规剂量GM-CSF组诱导的DC高表达CD11c、CD80和CD86,具有更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剂量GM-CSF组CD11c、CD80和CD8表达率最高,并具有最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GM-CSF剂量影响诱导分化的DC成熟程度.低剂量的GM-CSF诱导的DC为不成熟的DC,常规剂量和高剂量GM-CSF诱导分化的DC为细胞表型和功能成熟的DC.高剂最GM-CSF诱导的DC细胞表型和功能最成熟.

流式细胞术分选外周血细胞方法的研究159-160

摘要:目的 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ACS)分选T淋巴细胞(CD3^+)和粒细胞(CD15^+),建立人类外周血各细胞亚群的分离方法,为基于各细胞亚群的科研和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收集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利用抗体分别标定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应用FACS进一步分选出CD3^+T淋巴细胞及CD15^+粒细胞.结果 分选前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0.8%,CD15^+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8.8%;FACS分离纯化后的CD3^+T淋巴细胞的纯度可达98%,回收率为95%;CD15^+粒细胞的纯度可达97%,回收率约为96%.结论 应用FACS可从外周血中快速分离高纯度的CD3^+T淋巴细胞及CD15^+粒细胞.

3q27-3q29相关的p63蛋白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161-165

摘要:目的 探讨3q27-3q29相关的p63蛋白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02例DLBCL与15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HL)中p53蛋白和3q27-3q29相关的p6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随访.结果 p53、p63蛋白在DLBC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和56%,在R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13%,p53、p63蛋白在DLBCL与RHL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63蛋白的表达在Ⅰ+Ⅱ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8.3%和41.4%,在Ⅲ+Ⅳ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9.5%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63蛋白的表达在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8%和28%,在非GCB型(non-GCB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6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06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B症状和发病部位等无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p6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629,P〈0.05).p53、063蛋白表达阴性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高于阳性组(38%:6%,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63可能作为癌基因与p53共同参与了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两者在肿瘤的发生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联合检测p63蛋白和p53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DLBCL预后指标之一.

硼替佐米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抗凋亡蛋白HSP-90的影响166-168

摘要: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U266细胞抗凋亡蛋白HSP-90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技术研究经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作用于U266细胞4 h后其内HSP-90mRNA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随着硼替佐米浓度的增加,其MM细胞中HSP-90α的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由低浓度组到高浓度组(0、50、100、150、200 nmol/L)所对应的HSP-90α的灰度值分别为0.343±0.017、0.505±0.039、0.640±0.029、0.760±0.059、0.963±0.054;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由低到高组对应HSP-90β的灰度值分别为0.610±0.022、0.765±0.050、0.645±0.052、0.770±0.059、0.790±0.027,而HSP-90β的灰度值0 nmol/L组与50、150、200nmol/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 nmol/L浓度组对应的HSP-90β的灰度值不同(P〈0.05).100 nmol/L组与150、200 nmol/L组对应的HSP-90β的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90β的mRNA表达量增加趋势不很明显,但总体差异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可以上调HSP-90的分子水平的表达,并且以上调HSp-90α的表达为主.

环孢素A对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169-171

摘要: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对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活性的影响,为研究CsA对骨髓增牛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MSC增殖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经2.5×10^4、2.5×10^3、2.5×10^2、2.5×10 ng/μl CsA刺激后检测对照组和MDS患者骨髓MSC的吸光度(A值).结果 CsA不同质量浓度间骨髓MSC增殖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5×10~2.5×10^4)ng/μl质量浓度范围内,未观察到CsA有细胞毒性作用;MDS患者骨髓MSC增殖效应高于健康对照(P〈0.01).CsA质量浓度与组别问交瓦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质量浓度CsA处理组与对照组骨髓MSC增殖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A对MDS患者骨髓MSC和健康患者MSC增殖影响不明显.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172-174

摘要:目的 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NHL患者及29名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细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65例NHL患者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为(6.72±1.38)%,高于健康对照组(5.65±0.68)%(P〈0.05);Treg细胞在健康对照组为(5.65±0.68)%,NHL患者Ⅰ~Ⅱ期为(6.08±1.18)%,Ⅲ~Ⅳ期为(6.95±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在健康对照组为(5.65±0.68)%,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5.83±0.95)%,其他亚型淋巴瘤为(7.8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在乳酸脱氧酶(LDH)正常患者组为(6.97±1.20)%,增高患者组为(6.54±1.02)%,LDH不同水平与健康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eg细胞为免疫抑制细胞,可由肿瘤诱导产生,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Treg细胞比值升高,Treg细胞比值可以作为临床评估瘤负荷的指标.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177-178

摘要: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ML患者在慢性期和急变期以及治疗后外周血中的PCNA表达水平.结果 15例CML慢性期患者PCNA的表达为(23.53±6.4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急变期患者PCNA表达为(56.45±12.32)%,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P〈0.01),而经治疗达完全缓解后PC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ML在慢性期PCNA表达水平已开始增高,而在急变期显著增高,提示PCNA在CML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儿童急性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九例178-180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年至2006年6月治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9例.结果 9例患儿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严格、科学、规范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的关键;为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处理好各种并发症较为重要.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分析对血液病诊断的探讨180-181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同步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81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一步法取材,行常规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观察增生程度、细胞形态等指标.结果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骨髓转移癌(MCBM)、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方面的涂片诊断率分别为80%、87%、50%、38%、74%、67%,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100%、100%、100%、100%、93%、89%.骨髓活检优于涂片(P〈0.05);而白血病FAB分型及诊断、骨髓涂片优于活检.结论 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各具优缺点,互为补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对血液病诊断的准确性.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简讯·启事
第六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会议通知181-181

摘要: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和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6月19日在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召开,在为期一天的会议里,英国肝胆外科学会主席Graeme J Poston教授将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学科团队治疗经验、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主席C Neal Ellis教授就结直肠微创外科的最新进展、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乳腺癌易感基因与恶性血液病182-184

摘要: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编码产物在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损伤细胞的凋亡以及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起重要的作用.BRCA1基因在初治白血病表达下降,这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监测.文章就BRCA1基因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在白血病和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