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提高淋巴结石蜡切片质量和染色效果的探讨-

摘要:目的提高淋巴结制片质量。方法用正丁醇代替乙醇和二甲苯脱水兼透明。将切片分别置于60%、70%和80%正丁醇及95%乙醇各1 h,无水乙醇30 min,正丁醇Ⅰ 2~3 h,正丁醇Ⅱ过夜。结果与常规方法脱水制出的切片相比,该方法切片薄,细胞无重叠,细胞核核染色质形态清晰。结论对于淋巴结组织制片,此方法优于常规染色方法,可以确保切片质量,从而避免由于切片质量问题导致的误诊。

反义Bmi-1对Raji细胞的抑制作用321-323

癌蛋白iASPP对小鼠骨髓细胞增生促进作用研究324-326

摘要:目的研究 iASPP(一个新发现的 p53家族抑制性成员)在小鼠骨髓细胞中过表达对细胞增生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反转录病毒载体,通过基因转导方法,使小鼠骨髓细胞过表达人类 iASPP或(和)突变的 N-Ras,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生能力的变化。结果转导 iASPP 的小鼠骨髓细胞与转导空载体对照组相比集落形成能力显著增强(P<0.01),转导突变的 N-Ras 也能提高小鼠骨髓细胞的体外增生能力,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iASPP 联合突变的 N-Ras 可使集落的数量显著多于单基因组(P<0.05)及空载体对照组(P<0.01),而且集落体积增大。结论癌蛋白 iASPP 可以显著提高小鼠骨髓细胞的体外增生能力,并且与突变的 N-Ras 具有协同作用,因而 iASPP 有望成为研究肿瘤及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327-329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有关的基因改变,研究分离、分析淋巴结中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方法。方法将淋巴瘤淋巴结标本液氮速冻,冷冻切片,快速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使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血管淋巴细胞,提取血管内皮细胞中的 mRNA,使用 RT-PCR 检测所得 RNA 的质量。结果成功地实现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并保持了血管内皮细胞中 RNA 的完整性。结论确立了一个适于分离淋巴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激光显微切割方法。

髓外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330-33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五年后并发肺癌一例333-333

摘要:患者男,82岁,离休干部。因咳嗽、痰中带血、全身乏力一周于2006年5月10日再次入院。患者5年前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伴 WBC 增高达62×10~9/L、成熟淋巴细胞占88%住本科,经血象、骨髓象、淋巴结组织活检等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后3次住院以苯丁酸氮芥(瘤可宁)、α-2b 干扰素间断治疗,症状好转,淋巴结、肝、脾缩小,WBC 下降至22×10~9/L~32×10~9/L 达部分缓解后出院门诊随访,5年来病情相对稳定。体检:外观慢性病容,心脏听诊偶尔有期前收缩,左肺呼吸

硼替佐米治疗12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334-336

摘要: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中位年龄67岁,难治性 MM 患者接受硼替佐米治疗,1.0 mg/m~2~1.3 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3周为1个疗程;或者1.6 mg/m~2静脉注射,第1、8、15、22天,5周1个疗程。多数患者同时应用地塞米松20~40mg/d,第1天至第4天;2例同时合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商品名:楷莱)。疗效采用 EBMT 标准进行评价,不良反应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CTCAE 评价。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5(1~13)个月,9例可评价疗效,8例(88.9%)有效,其中 nCR4例,PR3例,MR1例。7例中断治疗后疾病进展。死亡5例,其中3例为治疗有效后中断治疗者。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但可以自行恢复。其次为恶心、呕吐、乏力、周围神经毒性、带状疱疹等。结论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MM 疗效确凿,患者耐受性好,但需要坚持足疗程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337-340

摘要: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可行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初诊的 APL 患者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 ATRA 或柔红霉素(DRN)/米托蒽琨(Mit)联合 HHT 诱导治疗,HA 或 DA/MA 方案巩固治疗。在诱导及巩固治疗各疗程结束时分别对比两组病例的 CR 率、融合基因情况、不良反应及无病生存期(DF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诱导结束时全部病例获血液学缓解,缓解率为100%,融合基因转阴率为63.6%。巩固第一疗程结束时融合基因转阴率为100%(至随访截止时间)。累计生存率为85.7%。诱导治疗期间中位累计血浆输注量为670 ml,中位累计血小板输注量32 U。对照组1例患者早期死亡,诱导结束时其余病例获血液学缓解。融合基因转阴率为38.5%,巩固第一疗程结束时融合基因转阴率为91.7%,累计生存率为75.6%。诱导治疗期间中位累计血浆输注量为760 ml,中位累计血小板输注量32U。两组比较,在疗效、融合基因转阴率、累计生存率(85.7%/75.6%)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相似,在诱导治疗融合基因转阴率方面研究组似有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RA 联合 HHT 治疗 APL 在疗效、融合基因转阴率、血浆及血小板输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为新诊断APL 治疗的新选择,也可取得分子生物学缓解。

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重度混合型高脂血症一例及文献复习341-343

摘要:目的探讨 IgA 型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高脂血症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 IgA 型 MM 患者伴发重度混合型高脂血症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单克隆 IgA 可通过竞争性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干扰 LDL 与 LDL 受体的结合,使胆固醇在血液循环中聚集,导致多继发性高脂血症。针对 MM 进行治疗使单克隆 IgA 浓度下降,血脂水平可平行下降。结论严重高脂血症可加重 MM 的高黏症状,引起复杂临床情况。故在临床工作中应关注 IgA 型 MM 患者的血脂情况。

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44-34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种化疗方案的初步临床疗效评价346-349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广州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协作组方案"(GZ-ALL-2002,简称 A 方案)与"全国荣成-ALL-98方案"(RC-ALL-98,简称 B 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效果。方法 82例儿童 ALL 患儿中,A 方案(根据 ICBFM-2002修订)治疗51例,危险度(HR)分3型,总疗程2年;B 方案治疗31例,危险度分2型,总疗程3~3.5年。结果并发症:较严重感染 A 组77例次、B 组108例次;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相关并发症:A 组7例、B 组9例;治疗相关死亡:A组0例、B 组5例(16.8%),其中感染相关死亡4例(12.9%)。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率两组均达100%;随访3~48个月,A 组除4例 CR 后不再治疗者外其余未见复发,B 组6例复发。生存分析初步显示在两组或按统一分型后的两中危亚组间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从临床分型的科学性、治疗的合理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治疗相关死亡率及治疗总费用等方面比较,A 方案优于 B 方案。结论 A 方案是目前治疗儿童 ALL 的先进方案之一。

“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标准”草稿349-349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社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7日至22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讨论确定了"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标准"草稿。会前,《白血病·淋巴瘤》编辑部邀请了克晓燕、朱军、张伟京、沈志祥、江滨、常乃柏、王景文、马一盖、童春荣、杨明清及张巧花等专家进行了讨论、商榷,并拟定了"难治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以供同道们在本次会议上讨论。会上,克晓燕教授作了中心发言。代表们围绕"标准"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在我国制定这项"诊断标准"是有意义的。对攻克难治性淋巴瘤会有所帮助,但考虑到淋巴瘤的分型多样复杂,

FMD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的临床观察350-351

七例伴有TLS-ERG融合基因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和实验研究352-354

Hyper-CVAD方案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5-357

摘要:目的观察 Hyper-CVAD 方案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 LBL 患者40例,其中20例接受 Hyper-CVAD/MA 方案交替治疗8个疗程;另20例予常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案,包括 VDCLP、CAT、HD-MTX、EA 等方案交替治疗,后予维持治疗。结果 Hyper-CVAD 方案组:诱导化疗结束后 CR18例(90%),PR2例(10%),总有效率100%,3年无病生存率(DFS)55%,总体生存率(OS)66%。常规急淋方案组:诱导化疗结束后CR17例(85%)PR1例(5%),PD2例(10%),总有效率90%,3年 DFS 35%,OS 52%。两组患者在诱导期的 CR 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 DFS 和3年 OS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yper-CVAD 方案可以提高 LBL 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可作为 LBL 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358-35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YB-1核表达的临床意义360-362

摘要:目的探讨 Y-盒结合蛋白(YB-1)在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Envision 两步法检测50例 DLBCL 和1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LH)患者石蜡标本中YB-1与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 YB-1表达与临床参数及 PCNA 表达的关系。结果 DLBCL 组与 RLH 组的 YB-1胞质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DLBCL 组的 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RLH 组(P<0.05);DLBCL 临床Ⅲ~Ⅳ期患者的 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外淋巴组织侵犯组的 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内病变组(P<0.05);骨髓浸润组的 YB-1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骨髓浸润组(P<0.05);YB-1的胞核阳性表达与 PCNA积分呈正相关(P<0.05);化疗无效组的 YB-1核阳性表达率及 PCNA 积分均明显高于化疗有效组(P<0.05)。结论 YB-1的核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YB-1核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力及肿瘤细胞的高增生能力密切相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流式细胞术检测的临床意义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