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医学会《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稿约6-6

摘要:1《白血病·淋巴瘤》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白血病、淋巴瘤为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促进我国血液肿瘤防治事业发展,临床与基础并举,但侧重于临床;提高与普及兼顾,但侧重于提

柚皮素对人类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241-243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重排的意义244-247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染料标记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IgH基因重排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44例DLBCL患者的57份骨髓标本用于检测IgH基因重排。Namalwa细胞系作阳性对照,U-937细胞系作阴性对照。SYBR Green荧光染料标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gH基因重排CDRⅢ。β-actin作内参照,对IgH基因重排相对定量。结果分析融解曲线可以确定IgH基因重排产物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检测IgH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分别为63.2%。Ⅰ、Ⅱ期患者IgH基因重排表达量中位数为0,Ⅲ、Ⅳ期患者IgH基因重排表达量中位数为0.3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LDH值高于正常组,IgH基因重排表达量为0.39,LDH值低于正常组,IgH基因重排表达量为0.0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荧光染料标记的定量PCR方法可用于DLBCL的骨髓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检测骨髓IgH基因重排,可以协助分期。

三氧化二砷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248-250

益康唑体外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小鼠的实验研究251-254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净化后骨髓移植的模型并探讨益康唑(Econazole,Ec)药物净化的效果。方法利用小鼠P815 AML细胞转染新霉素抗性基因,即Neo~R基因后与小鼠骨髓细胞混合,体外短期培养净化;通过移植后血液系统恢复,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和小鼠的存活进行评估。结果接受放射治疗后经尾静脉注射P815/Neo~R细胞而未经净化的小鼠100%可检测到白血病细胞;Ec体外净化后骨髓移植小鼠造血恢复没有延迟,而残留白血病细胞阳性率明显降低且小鼠的总生存明显改善。结论实验所设计的P815/Neo~R小鼠AML净化后骨髓移植模型简单易行、重复性好;Ec可用于AML的净化后骨髓移植。

CIK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255-258

M蛋白定量在诊断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259-261

摘要:目的分析M蛋白定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蛋白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治时IgG、IgA型M蛋白的量与MM细胞的负荷均呈正相关(r=0.550,P<0.05;r=0.765,P<0.05),初治时IgG、IgA及轻链型M蛋白的量与血红蛋白计数呈负相关(r=-0.462,r=-0.744,r=-0.638,P<0.05);M蛋白的量与初治时患者的骨质破坏程度无明显相关;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在IgG型(21.2%)低于IgA型(58.9%)及轻链型(53.3%),三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疗程后M蛋白的下降与初治时M蛋白的量无明显相关;传统化疗总有效率低(53.8%)。结论M蛋白是MM诊断和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目前的化疗方案总体缓解率低。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261-261

摘要:患者男性,54岁,农民。以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2周于2006年10月8日入院。近1周来症状加重,全身极为疲乏伴腰酸痛,稍活动感到胸闷、心悸、气促,经血液专科门诊检查拟诊溶血性贫血住院进一步确诊。体检:外观急性病容,巩膜、皮肤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心率88次/min,心脏无杂音,肺部双侧呼吸音清晰,肝肋下可触及,脾肋下2cm。阴囊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262-264

影响成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化疗结果的多因素分析265-266

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67-270

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等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例复发难治的MM采用硼替佐米1.1~1.3mg/m~2,联合地塞米松30mg~40mg,第1、4、8、11天;沙利度胺100~200mg,第1天至第21天,第4天加或不加表柔比星,3周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治疗1~4个疗程。根据欧洲血液病和骨髓移植组(EBMT)标准判断疗效、WHO抗癌药毒副作用的分度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5例患者均有效,疗效出现在治疗3周后,1个疗程近似完全缓解(CR) 2例,轻微有效(MR)2例,另1例3个疗程后达部分缓解(PR)。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其减少的程度和治疗前水平相关,其次为腹泻、末梢神经炎和乏力,经对症处理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等能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MM,耐受性良好。

急性白血病GST-π、MRP1表达的临床研究271-272

摘要: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MRP1)的表达,探讨二者与AL多药耐药性(MDR)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AL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ST-π、MRP1表达。结果GST-π、MRP1在难治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初治组和完全缓解组;初治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GST-π、MRP1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ST-π和MRP1的高表达与AL临床耐药有关,GST-π和MRP1表达阳性的AL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降低,GST-π和MRP1表达时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

129例成年人急性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273-27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L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方法129例AL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吉姆萨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染色体检查的129例AL患者中,21例无分裂象,在108例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65例(60.2%);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3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54.2%(13/24)、63.2%(48/76)和50.0%(4/8);在染色体核型异常的65例患者中,超二倍体9例(13.8%),亚二倍体12例(18.5%),假二倍体2例(3.1%),正常二倍体42例(64.6%)。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35例(AML26例、ALL8例、AMLL1例),占53.8%,而在AML、ALL和AMLL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中,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分别为54.2%(26/48)、61.5%(8/13)和25.0%(1/4)。结论60%的AL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改变是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AL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不仅是诊断AL的重要依据,也是AL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疗效观察、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及判断预后和早期预测复发的重要指标。

Ph~-bcr-abl~+血液病的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276-279

摘要: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Ph~-bcr-abl~+血液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bcr-abl双色探针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FISH)技术对7例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Ph~-或不肯定而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的血液病患者进行DNA水平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结果例2 FISH检测第一次bcr-abl~+细胞占13.5%,第二次bcr-abl~+细胞占11.5%。例4和例6分别检出1%的bcr-abl~+细胞,略高于正常分界值。例7检出0.5%的bcr-abl~+细胞,其余患者未检出bcr-abl~+细胞。结论Ph~-bcr-abl~+血液病患者DNA水平存在低水平的bcr-abl~+细胞;FISH有助于Ph~-或不确定以及bcr或abl断裂点不在通常位点的bcr-abl~+细胞的检出。

氟达拉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复发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280-28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m23H1基因表达与sIL-2R水平的变化282-283

摘要: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和sIL-2R水平变化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ELASA法分别检测了42例儿童ALL骨髓细胞nm23H1基因表达情况和血清slL-2R水平。结果儿童ALL初治组nm23H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66%,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CR)组表达程度下降,阳性率降低,为10.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难治组表达明显增高,为71.4%,与初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L-2R水平在初诊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sIL-2R水平下降,复发时再次升高。观察nm23H1基因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sIL-2R水平,发现阳性组sIL-2R呈高水平,追踪治疗反应该组CR率低,易复发。结论nm23H1基因表达和sIL-2R水平在儿童ALL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明显变化,有助于判断儿童ALL疾病期和预示复发,高表达的nm23H1和高水平的sIL-2R是否与难治复发有关,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的病理与临床分析286-287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MDS-MF)的病理与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骨髓穿刺涂片Wright染色光镜观察分类;骨髓活检组织塑料包埋切片,瑞特-吉姆萨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及Gomory网状纤维染色,回顾性观察总结14例MDS-MF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学、骨髓组织学特征。结果14例中RA 4例,RA-RS 3例,RAEB-Ⅰ3例,RAEB-Ⅱ4例。全血减少3例(21.4%),两系减低7例(50%),一系减低4例(28.6%),14例末稍血涂片均见幼粒、幼红细胞及泪滴状红细胞。骨髓涂片中增生减低/极度减低5例(35.7%)、增生活跃/明显活跃9例(占64.3%)。骨髓细胞发育不良100%。巨核0~105个,7例缺如(占50%),3例有典型单圆及多圆核巨核细胞(占21.4%)。骨髓组织增生低下仅占1例,增生极度活跃者6例。14例均可见骨髓胶原纤维增生和ALIP现象,原始细胞明显增多7例。网状纤维"+++"5例,"++++"9例。脾大4例,肝大1例,反复骨髓干抽5例。结论MDS-MF是MDS的一种变型,必须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发育不良表现、骨髓活检幼稚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增生等特点诊断,并与伴有纤维化的其他相关疾病鉴别。

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