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以大量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误诊分析-

摘要:患者女,14岁,以“心悸、气促2周”于2005年5月18日收住我院心内科。既往无“先天性心脏病”史,无反复咽痛、游走性关节痛史。查体:皮肤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静脉怒张,双肺未闻及啰音穆?68次/min,心律不齐,P2>A2,心音遥远。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18.3×109/L,L0.624,Hb112g/L,Plt201×109/L,ANA、抗dsDNA、ENA多肽谱均阴性。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抗体均阴性。结核抗体阴性,PPD试验阴性。心电图示“房颤”。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二尖瓣少量反流;心包大量积液”。入院后先后考虑“病毒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行心包穿刺术,持续置管引流,每日引流量400 ̄600ml。引流液呈淡黄色,多次送检均未检出肿瘤细胞。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入院后第12天患者出现进行性腹胀,气促加剧。发现颈部、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复查血常规示:WBC20.6×109/L,LYM69.4%,Hb110g/L,Plt231×109/L,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行胸部CT平扫提示:前中纵隔浸润性肿块,侵犯纵隔、大血管、心包。...

核糖体-板层复合结构的诊断和病理学意义-

摘要:回顾总结国内外有关核糖体-板层复合结构(RLC)的相关疾病报道,分析RLC的病理学意义和相关疾病种类。临床病例报告显示RLC多见于毛细胞白血病(HCL),但也散见于其他类型白血病和实体肿瘤;欧洲HCL患者RLC的阳性率在55% ̄70%之间,但中国HCL患者中RLC阳性病例为26%。说明RLC作为HCL的电镜诊断标志在中国人中特异性不强,RLC的形成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不对称分化、膜系统代谢紊乱有关。

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

摘要:蛋白酶体是细胞调节信号的中心通道,可以降解和活化多种调节蛋白;蛋白酶体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催化中心活性,阻断大量调节蛋白的降解,引起细胞内信号系统的紊乱和超负荷,导致细胞生长的抑制,最终使肿瘤进展过程延缓甚至停滞。Bortezomib作为第一个选择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有良好的治疗反应率和较少的毒副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指标的研究概况-

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别在早期时,曾认为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预后较好,不宜积极治疗,现已发现,该疾病至少可分为预后较好与较差的两大类,根据什么指标来尽早判断患者预后,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文章就此作一简要介绍。

亚砷酸、维A酸、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例-

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As2O3)、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HA方案治疗AP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0.1%As2O3溶液1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持续静脉滴注4~6h,1次/d,ATRA25mg·m-2·d-1,分2~3次服用,HA(HHT2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Ara-C100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共5~10d。结果20例患者19例取得完全缓解(CR),CR率95%,获得CR的平均时间为(25.6±3.6)d,无明显毒副反应,5例患者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CR时1例转阴,其余4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转阴,5例至今仍处CR状态(12~34个月)。结论As2O3+ATRA+HA方案治疗初发APL疗效好,毒副反应少,尤其使高白细胞综合征的危险减少。

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纵隔淋巴瘤13例-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纵隔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至2005年共用手术和电子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64例,对术后病检证实为纵隔淋巴瘤的13例,进行系统化疗。结果全组病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对13例患者进行随访,3年生存12例,生存率为92%;5年生存11例,生存率为71.4%。结论早期切除纵隔淋巴瘤联合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期化疗中的费用效果分析-

羟基喜树碱联合阿糖胞苷和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15例-

摘要: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治疗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的完全缓解率(CR)。方法羟基喜树碱联合阿糖胞苷和三尖杉酯碱治疗AML。结果一个疗程后缓解11例(11/15),二个疗程后缓解13例(13/15);PR2例(2/15)。从诊断到完全缓解所需时间为26 ̄64d。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阿糖胞苷和三尖杉酯碱组成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并没有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有所提高,可以进一步应用观察。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生成异常10例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化疗期间一过性巨核细胞生成异常的发生时间及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104例AML患者化疗前后骨髓象的变化。结果10例AML(9.6%)于诱导化疗后发生了异型巨核细胞增生(AMH),其中7例发生于诱导化疗2个月内,3例发生于完全缓解期。10例中有3例血小板计数降低。结论AMH可能与患者接受化疗所用的细胞毒药物的毒性有关,认识这一现象有助于减少误诊。

三氧化二砷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五例-

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伊马替尼(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2月采用As2O3联合STI571治疗5例CML急变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5例患者治疗后4例获完全血液学反应(CHR),其中1例获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R),1例未缓解(NR)。结论As2O3联合STI571治疗CML急变期疗效较为显著。

毛细胞性白血病四例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毛细胞性白血病(HCL)的临床特征。方法4例HCL,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病理形态学、免疫分型以及染色体检查进行诊断,并采用α-干扰素治疗。结果4例患者都有脾大,3例患者有全血下降,1例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4例患者白细胞分类中都以淋巴细胞为主。2/4例患者有细胞遗传学改变。2例患者经干扰素治疗获缓解,2例患者骨髓涂片和4例患者骨髓活检中发现毛细胞。免疫分型提示细胞来源于B细胞。2例全血下降患者死于感染。结论HCL发病率很低,对于不明原因的脾大、全血细胞减少伴淋巴细胞比例为主者,应该考虑HCL,尽早诊断和治疗。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摘要:对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做了介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至少有5种情况:①非肿瘤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②淋巴细胞肿瘤伴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③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④骨髓增生疾病所具有的肿瘤(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肿瘤;⑤表型异常并产生异常细胞因子的T细胞群体所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淋巴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戈谢细胞增多一例-

摘要:患者男性,45岁,2004年7月21日因发现白细胞高18年就诊。患者18年前因皮肤感染迁延不愈,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高于40×109/L,血小板和红细胞具体数值不详,骨髓细胞检查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6.5∶1,粒细胞系占0.775,NAP:阴性,考虑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给予白消安、靛玉红交替服用,白细胞控制在10×109/L以下。于1997年10月复查骨髓细胞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5.4∶1,粒系明显增生,占0.76,中幼粒比值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胞体增大,其他细胞形态大致正常;红细胞系增生偏低,全片见巨核细胞7个,后改用羟基脲治疗,每日1 ̄2片,白细胞控制在10×109/L以下,一般情况好,无不适反应。于2002年初无明显诱因出血白细胞升高,波动于(10 ̄20)×109/L之间,无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精神饮食可。2004年7月21日就诊我院,进行全面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6.6×109/L,血红蛋白144g/L血小板89×109/L、白细胞分类见幼稚细胞0.07、淋巴细胞0.18、粒细胞0.75;超声示:肝脾肋下未见,脾厚4.1cm,脾门静脉无扩张;骨...

侵袭系统性肥大细胞病一例-

摘要:患者男性,76岁,以“全身皮肤色素样皮疹4年,皮肤苍白、乏力3年”为主诉入院。1998年6月前胸部皮肤出现数个直径3 ̄4mm的暗紫色皮疹,略高出皮肤,有瘙痒感,无疼痛,以后渐波及全身,有时全身瘙痒,无阵发性心慌及闷气。1999年5月开始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慌,不伴鼻出血和便血,无骨骼疼痛。曾到多家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湿疹”。应用多种西药和中药治疗,效果均不佳。2002年10月在南京市皮肤研究所,做皮肤病理活检,诊断为“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具体病理报告不详),未给予特殊治疗。2003年2月在我院行骨髓(BM)检查,发现BM中肥大细胞占11%,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体格检查:皮肤黏膜苍白,全身皮肤散在棕褐色皮疹,略高出皮肤,无融合现象,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轻度苍白,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肝肋下2cm、剑下5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脾肋下4cm,质中等,无压痛。既往有冠心病史18年,有前列腺增生病史20年余。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2g/L,白细胞4.7×109/L,血小板110×109/L,血象中未见肥大细胞。BM报告:有核细胞增生活跃,G∶E=2.16∶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低血糖二例-

摘要:例1女,52岁,已婚,体重50kg,头晕、乏力2年,加重1个月于2000年8月8日入院。既往:子宫肌瘤切除术后2年。入院时查体:血压20/12kPa,醉酒貌,颜面潮红,球结膜充血,颈部、腹股沟可触及数枚蚕豆大淋巴结,有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脾肋下5cm,质韧,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14.9×109/L,RBC7.20×1012/L,Hb188g/L,HCT0.559,Plt404×109/L,PCT0.310。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以中晚杆状粒细胞多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期易见,巨核细胞系统24个,血小板小堆易见。意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活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两系均增生。巨核细胞多见。可见部分纤维细胞。诊断意见:增生性疾病。胸部正位X线片:双肺纹理增强,紊乱,模糊,呈网状改变,主动脉轻度迂曲,心影呈主动脉型,双侧膈肌未见异常,双肺支气管病变。腹部超声示:脾长轴147mm,短轴52mm,肋下厚30mm,肋下长45mm,脾门处可探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最大15mm×12mm,子宫切除术后,双附件显示不清。心电图...

以bcl-2/IgH为分子标志检测B细胞淋巴瘤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bcl-2/IgH基因重排是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以bcl-2/IgH基因重排为克隆标志开展微小残留病变检测,对疾病的分期、疗效评价、化疗方案的确定、预后判断、复发监测和移植物净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有效、敏感、准确、快速的检测手段不断出现,并且从定性逐步发展到定量,为临床工作进入量化阶段奠定基础。

惰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

摘要:通常认为惰性淋巴瘤采用传统的化疗方法难以治愈,强的联合化疗可以提高完全缓解率,但对于改善长期生存并无益处。因此对于惰性淋巴瘤的治疗需要寻找新的药物和方法。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激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清髓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以其低毒性和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肿瘤作用而在惰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就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以及非清髓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对于惰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加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