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 15-1182/R 国内刊号
  • 1006-740X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包头医学院学报是包头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包头医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祖国医学、护理医学、病例报道、教学与管理、综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论著
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1-3

摘要:目的:研究亚型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2b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的表达以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SLE患者、健康体检者血清内抗IFN-α2b抗体的水平,并分析在SLE患者中上述抗体与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结果:中度SLE患者的血清抗IFN-α2b抗体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SLE患者的血清抗IFN-α2b抗体与患者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具有相关性。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中度SLE患者血清中抗IFN-α2b抗体升高,提示抗IFN-α2b抗体可能参与SLE的发生。

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iR-210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4-6

摘要: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探讨缺氧对miR-210表达的影响及与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缺氧组和对照组,缺氧组分别以终浓度为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的二氯化钴处理MCF-7细胞24 h,对照组加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采用Transwell技术检测各组的侵袭能力;根据Transwell结果筛选出侵袭力最强的处理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其与对照组miR-210的表达。结果:Transwell结果显示不同终浓度的二氯化钴处理(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后乳腺癌MCF-7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分别为(168.60±7.50)、(276.73±9.79)、(320.27±8.66)、(516.87±9.51)个/视野,与对照组(65.60±2.58)个/视野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缺氧组穿膜细胞数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缺氧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随缺氧剂加入量的增加逐步增强,呈正相关性(R=0.978,P=0.000)。RT-PCR结果显示200μmol/L二氯化钴缺氧组miR-210表达水平(7.82±1.53)与对照组(1.00)相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随微环境缺氧程度的加重而逐步增强,miR-210参与了这一过程。

沙棘籽油对肺孢子虫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6-8

摘要:目的:探讨沙棘籽油对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沙棘籽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地塞米松建立大鼠PCP动物模型,观察沙棘籽油对其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观察沙棘籽油对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通过溶血空斑实验检测其抗体形成细胞数量。结果:沙棘籽油能增加PCP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PCP大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抗体形成细胞数量。结论:沙棘籽油可增强PCP大鼠的免疫功能。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预防医学论著
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调查分析9-11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进行腹膜透析的4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6.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焦虑组共206例患者(48.36%);无焦虑组患者与焦虑组患者比较具有较高的躯体不适、总体健康感觉、社交能力及情感健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共236例患者(55.40%),无抑郁组与抑郁组患者比较具有明显较高的总体健康感觉、社交能力及情感健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焦虑、抑郁症状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11-12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间1 046例行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4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约4.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吸烟史、使用内固定、肥胖、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与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进一步降低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几率。

126例百草枯农药中毒原因分析12-13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百草枯农药中毒患者的中毒原因,探讨降低中毒发病率的办法。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126例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具体分析患者中毒原因,并进行统计。结果:126例患者中有轻生性(求死)口服者13例(10.32%),非轻生性(非求死)口服者113例(89.68%)。结论:PQ中毒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是因对PQ毒性认识不足而致中毒的,通过普及PQ农药科普知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PQ农药的正确认知,可望有效降低PQ中毒发病率。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论著
新辅助化疗在肺癌伴有患肺叶内孤立性病灶患者中的应用14-15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治疗的肺癌伴有肺叶内孤立性病灶患者261例,探讨其新辅助化疗以及辅助化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生存率有无区别。方法:142例患者为新辅助化疗组行术前辅助化疗1周期,随后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15例患者为辅助化疗组行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后行辅助化疗4周期。分析两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生存率比较,新辅助化疗组均高于辅助化疗组(P〈0.05)。结论:对于肺癌伴有肺叶内孤立性病灶患者术前实施新辅助化疗对于患者长期生存是获益的。

肝癌冷冻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16-17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冷冻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0月间70例氩氦刀冷冻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采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70例肝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tpa-fatoprotein,AFP)转阴率、肿瘤完全坏死率、12个月及24个月生存率、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AFP转阴率、肿瘤完全坏死率、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提高近期生存率,减少并发症。

胃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临床结局分析18-21

摘要:目的:应用NRS2002对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筛查,探讨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NRS2002对208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筛查出营养不良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7.7%,对NRS≥3分需营养支持的患者,术前予以营养支持的患者(支持组)占其中的63.3%,NRS阳性支持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NRS阳性未支持组,平均住院时间短。结论:胃癌手术病人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适宜采用NRS2002评分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营养筛查,有营养风险患者给予合理营养支持可以改善临床结局。

两种肠外营养输注方式应用于老年胃癌患者的效果21-23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肠外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输入肠外营养;对照组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入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组发生静脉炎、局部肿胀、局部渗血、渗液、局部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ICC置管输入肠外营养能有效保护血管,降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23-24

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C反应蛋白、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剖宫产术中切口缝合方式与术后瘢痕厚度的关系25-26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不同缝合方式、手术时机对子宫瘢痕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80例。A组进行双重缝合,无宫缩者为A1组(40例),术前有宫缩者为A2组(40例);B组进行单重缝合,无宫缩者为B1组(40例),术前有宫缩者为B2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对瘢痕愈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测得的瘢痕最薄厚度、瘢痕最薄厚度〉3 mm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有宫缩患者测得的瘢痕最薄厚度〉3 mm者与术前无宫缩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双重缝合子宫切口较单重缝合子宫切口效果好,有利于子宫瘢痕愈合。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渗漏并发症的临床分析27-29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并发腹膜渗漏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206例行CAPD尿毒症患者中17例患者并发腹膜渗漏,对各自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3例胸腹瘘(abdominal fistula,AF)患者均改为血液透析治疗;1例后腹膜渗漏患者终止CAPD改为长期血液透析(long-term hemodialysis,HD);2例睾丸鞘膜积液患者改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后,症状减轻,仍继续腹膜透析治疗,但血肌酐较高,透析不充分;11例管周渗漏患者均治愈,继续CAPD治疗。结论:从临床表现均可早期发现腹膜渗漏,胸腹瘘及后腹膜渗漏用核素扫描结合漏出液生化分析诊断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少,出现胸腹瘘及严重后腹膜渗漏很难继续CAPD治疗,管周渗漏停止腹膜透析或改行IPD治疗2周后均可继续CAPD治疗。

脑梗死溶栓预后与入院血糖的相关性29-30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溶栓预后与入院血糖的相关性。方法:2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60例糖尿病组和18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都给予急诊溶栓治疗,观察预后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恶化率、大面积脑梗死率与死亡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糖尿病是导致脑梗死溶栓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入院糖尿病状态可影响溶栓的预后,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恶化、大面积脑梗死与死亡率增加,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

规范化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控制的影响31-33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后对COPD控制的影响。方法:以专科门诊随诊、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对105例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自我保健意识、药物治疗方案、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进行评估。观察所有患者管理前后症状、生活质量、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管理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症状有所改善。结论:通过对COPD患者规范化管理可减少COPD急性发作及患者的住院次数,减缓疾病进展速度。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母乳过敏的临床研究33-35

摘要:目的:研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完全母乳喂养婴儿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门诊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22例完全母乳喂养过敏的患儿,在母亲禁食易引起过敏食物后婴儿过敏症状无改善,母乳过敏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替代性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7 d~14 d后,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的变化。结果:22例完全母乳过敏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消化道症状16例,症状为呕吐、腹胀、腹泻、便血等;皮肤湿疹6例。替代性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7 d~21 d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有效率达100%,患儿症状无反复。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在临床治疗婴儿母乳过敏有效,可预防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自闭症患儿184例的临床研究35-36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自闭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184例自闭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结果:经相应的治疗后两组自闭症患者孤独症行为量表中比较,观察组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及自我照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CARS量表总分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自闭症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且安全性较高。

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36-38

摘要:目的:通过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者80例,若治疗后残余狭窄率≥50%则同时行支架置入术,分析其即时取栓效果,复查CT排除术后出血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1~3次取栓后,60例均获得再通或部分再通,60例再通患者中有6例术后出现开通后再闭塞,20例未开通中有4例颈内动脉闭塞未开通患者,复查MR/CT,提示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3~7 d后死亡;60例开通患者介入治疗术后7 d NIHSS评分为(10.0±3.6)分,较术前(18.1±2.0)分再通,降低(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有效改善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安全有效,但仍有部分患者血管不能开通或开通后再次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