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

《包头医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祖国医学、护理医学、病例报道、教学与管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主办单位:包头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6-740X
  • 国内刊号:15-1182/R
  • 出版地方:内蒙古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20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雌性甲亢大鼠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建立雌性甲亢大鼠模型。方法: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灌胃给药甲状腺素片混悬液造成大鼠甲亢,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观察行为变化及体重变化,经放免法检测FT3、FT4及TSH值。结果:成功建立雌性甲亢大鼠模型,甲亢各组大鼠的血清FT3、FT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H值下降。结论:使用甲状腺素片制备雌性大鼠甲亢模型推荐采用每日10~20mg/100g剂量组,时间约30d。
1-2

多功能寝具对高黏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多功能寝具对高黏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高黏滞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每晚均使用多功能寝具6~8h,连续2.5个月;对照组用普通寝具。两组均于实验前后取全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实验后在高切变率(200/s)、中切变率(100/s,30/s)下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较实验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低切变率下(3/s)的全血黏度较实验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亦分别较实验前明显下降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实验后以上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元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寝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作用。
3-4

肾素基因G10631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肾素(REN)基因G10631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82例脑梗死患者和89例正常对照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脑梗死组REN10631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N10631位点从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为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5-6

CD147和MMP-9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CD147、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8例石蜡包埋的胶质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CD147、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62%、75%,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均呈正相关(r=0.2891、0.3971,P〈0.05),CD147与MMP-9呈正相关(r=0.3562,P〈0.05)。结论:CD147、MMP-9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7-8

牛磺胆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牛磺胆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迟发型皮肤变态反应法测定高、低剂量牛磺胆酸对用7%的二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的作用,采用血清溶血素测定法测定高、低剂量牛磺胆酸对绵羊红细胞所致的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采用碳廓清法测定高、低剂量牛磺胆酸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牛磺胆酸能显著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小鼠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小鼠溶血素含量。结论:牛磺胆酸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及细胞免疫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体液免疫具有增强作用,对动物的免疫功能具有多方面调节作用。
9-10

Survivin在肠腺瘤和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Survivin在肠腺瘤、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肠组织、45例肠腺瘤、45例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中分别为0%、33%、71%。结论:Survivin在肠腺瘤和肠癌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11-12

IP-10和CXCR3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趋化因子IP-10和CXCR3在肾移植大鼠血液中的表达,研究两者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在移植后不同的时间点(2d,5d)取血清及肾脏标本,用ELISA法检测IP-10和CXCR3在血清中的含量及移植肾HE染色。结果:肾移植急性排斥组与对照组相比,IP-10和CXCR3的含量明显升高,肾小球及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明显。结论: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及其受体CXCR3的高表达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较特异、敏感的指标。
12-14

散发性大肠癌BRCA1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BRCA1抑癌基因第2外显子、第11外显子和第20外显子在大肠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银染的方法,对41例无血缘关系的大肠癌患者BRCAI抑癌基因第2、11、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外显子2、11、20的序列中未发现有突变。结论:在Ashkenazi犹太妇女中发现的两个突变热点185delAG和5382insC以及在家族性乳腺癌中报道较多3232A→G(导致1038号密码子由Glu变为Gly)这三个突变点,可能对中国人群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生影响不大;BRCA1抑癌基因的突变可能与大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无关。
15-17

胞二磷胆碱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顶叶皮质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胞二磷胆碱对AD大鼠大脑皮质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模型组及治疗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同时喂饲AlCl3水溶液;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kg;治疗组于造模结束后1d开始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连续给药4周;刚果红染色,铃木镀银染色判定神经元变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结合图像分析对比观察胞二磷胆碱对Aβ、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顶叶皮质Aβ、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表达均明显增加,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顶叶皮质内Aβ、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表达无减少。结论:胞二磷胆碱不能通过作用于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抑制Aβ的表达。
17-19

乳腺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及环氧化酶-2表达以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索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IR)、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对5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IGF—IR和COX-2的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IGF—IR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表达率分别为80.00%、50.00%,乳腺癌组织中IGF—IR的表达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IGF—IR的表达率为92.59%(25/27),无淋巴结转移组IGF—IR的表达率为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IR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块大小和ER、PR、HER-2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表达率分别为98.00%、65.o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IR、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IGF—IR、COX-2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IGF—IR、COX-2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IGF—IR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过程。
20-22

VEGF—C及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受体VEGFR3(Flt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相应标本中VEGF—C和VEG-FR3(Flt4)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和VEGFR3(Flt4)在正常子宫内膜组、复杂增生型内膜组、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经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EGF—C及VEGFR3(Fh4)在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及VEGFR3(Flt4)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3-25

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复制小鼠再障模型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以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采用皮下注射苯油混合液,苯剂量为1mL/kg,注射总剂量以玉米油补足至4mL/kg,隔日注射,共8次。第2天X射线2.0Gy照射后,于试验第6天环磷酰胺80mg/kg腹腔注射。观察试验小鼠的血象、骨髓象、造血细胞内的线粒体、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及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TUNEL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造血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调控蛋白Fas与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三系细胞均有显著降低;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降低;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减低;同类造血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升高;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肝脾出现再障的病理改变。结论:采用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外周血和骨髓的病理变化持续、稳定,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方法简单易行,发生率高,适合于实验血液学研究。
25-27

旋磁场对大鼠肝脑组织MDA含量及GSH—Px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旋磁场对大鼠肝、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置于磁场强度为30mT的磁场中,每天曝磁30rain,15d后处死大鼠,检测磁场对大鼠肝、脑组织中MDA含量及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在30mT磁场中曝磁30min,大鼠肝组织中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和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强度的磁场对大鼠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生影响,对肝组织有保护作用。
27-28

乌司他丁对大鼠随意皮瓣微循环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20只。在大鼠背部设计一蒂在头端的2cm×8cm的随意皮瓣模型。在术前10min、术后12h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溶液1~1.25mL,对照组同法注射1~1.25mL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术后注药2h后皮瓣血流最大灌注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微循环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0d实验组皮瓣坏死面积约为1/3,对照组皮瓣坏死面积约为1/2,实验组皮瓣存活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各段皮瓣的组织水肿、皮下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比对照组减轻。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随意皮瓣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能促进大鼠随意皮瓣的存活。
29-31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病例报道

多发性畸形中央尖伴双侧下颌侧切牙缺失1例

摘要:畸形中央尖和个别牙缺失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在同一患者口内所有前磨牙均发生畸形,同时伴有下颌侧切牙对称性缺失的病例实属罕见,现临床发现8个前磨牙同时发生畸形伴下颌2个侧切牙缺失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31-31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老龄大鼠海马pERK1/2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检测相同浓度不同维持时间异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对老龄大鼠海马pERK1/2表达的影响,研究老龄大鼠异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变化的机理,以期更好地阐明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将60只老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组以异氟醚3%浓度诱导,待翻正反射消失后再以1.5%浓度分别维持0.5、1、2h,待麻醉结束后任其自然苏醒。麻醉结束后24h,应用Morris水迷宫对A、B、C、D四组大鼠开始连续5天的行为学观察,在第三天和第五天从四组中各取5只老龄大鼠取脑组织切片进行磷酸化ERK1/2(pERK)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和分析异氟醚麻醉分别维持0.5、1、2h与pERK表达的关系。结果:第三天B、C、D组大鼠海马CA1区pERK表达(IOD值)均低于第五天(P〈0.01),同一时间点各诱导组也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吸入全麻药异氟醚可以引起大鼠脑内海马CA1区的pERK明显减弱,并且这种改变与动物的麻醉时间长短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麻醉时间越长,pERK表达越低,提示这些脑区内ERK1/2磷酸化与全麻的产生或效应之间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32-33
包头医学院学报杂志预防医学

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察右后旗某镇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的传染来源、三间分布特点。方法:现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9年5月12—29日,在察右后旗某镇的9所中小学、幼儿园和散居儿童中,发生乙型流感146例,罹患率为4.85%;其中男71例,女75例,以中学生罹患率较高、幼儿园次之、散居儿童罹患率最低。患者均得到有效治愈,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这起乙型流感的暴发,其传染来源源自于当地,并非输入性;男女问发病率无差异,中学和幼儿园的发病率较高;患者的时间分布呈单峰型。
34-36

新生儿出生体重围产期影响因素的Multiple Regression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围产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整群抽样研究的方法对1221例育龄产妇进行孕期状况问卷调查,对调查内容的24个相关因素进行Multiple Regressi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阴道出血、产妇年龄、父母亲饮酒、孕期剧吐的不良现象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而产妇孕期补碘、孕期蔬菜、文化程度高是新生儿体重的保护因素。结论:围产期保健质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阴道出血、产妇年龄、父母亲饮酒、分娩方式、孕期剧吐、产妇孕期补碘、孕期蔬菜、文化程度9个因素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