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序与跋
想压过“西南联大”是否有“不自信”之嫌——我对《西北联大》一书的肯定与批评16-18

摘要:在撰写《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时,有三个难题,我意识到了,但没能很好解决:第一,前方战事与后方学术如何互相勾连;第二,是否公开谈论伪北京大学与伪中央大学;第三,怎样叙述存在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唐宋绝句名篇评析》18-18

摘要:该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背诵唐宋绝句而编著的一种选本。姚奠中先生身为国学大师,中国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从众多唐宋诗人中选取140位词人的329首适合背诵的绝句名篇,并由秀龙、陆浑两位先生予以注释、点评。

我不甘西北联大长期湮没无闻19-21

摘要:陈平原老师在《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内迁学校很多,为何西南联大最有名?”陈老师认为,西南联大师生的“湘黔滇旅行团”从一开始就注意搜集资料,专人记录日记,沿途采风问俗,拍摄各种照片,顺便做社会调查和文化考察,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读到林蒲《湘黔滇三千里徒步旅行日记》、钱能欣《西南三干五百里》、杨式德《湘黔滇旅行日记》等。这也是西南联大的故事广为传播、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雪落香杉树》21-21

摘要:一位默默无闻的美国中学教师,用十年时间写下令自己一夜成名的故事,虚构了西雅图附近一座香杉积翠,草莓遍地的海岛,一处被海水封闭的小型人世,交织上演着爱情、战争、种族歧视和悬疑谋杀案……日裔少女初枝的生活中先后到来两个男人:邻居男孩伊什梅尔是她的初恋,他们气息相通;

博览群书杂志批评与争鸣
文学批评怎能都是表扬和吹捧——对浦玉生《在为(施耐庵传〉正本清源的幌子下》一文的看法22-28

摘要:拙作《浦著(施耐庵传)指瑕》《为浦著(施耐庵传)正本清源》在《博览群书》2014年第8期、《水浒争鸣》第15辑(万卷出版公司2014年版)先后刊发后,浦玉生在其主编的《水浒争鸣》第16辑(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撰《在为(施耐庵传〉正本清源的幌子下》予以回应,读后令人失望,以至于对中国当下的文学和学术生态颇为悲观。

博览群书杂志评论
从“共谍案”外溢的乡愁——戴小华《忽如归》印象29-30

摘要:死亡,是必然会来的事实;厄运,是猝不及防的悲剧。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戴小华的长篇纪实作品《忽如归》(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版),以母亲的去世遗体运回故土落葬为开端,以父亲病逝与母亲合葬为结束,中间则主要叙写大弟戴华光1977年因“人民解放阵线案”被判无期徒刑的故事,其实戴华光是因从事宣传和平统一、避免民族分裂活动而获罪,被定性为制造暴乱的“共谍案”。

这是对人类生存危机的反思——《美国环境史学研究》评析31-35

摘要: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勾画人类历史的简要轮廓:“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发出类似感慨的学者比比皆是,最著名的莫过于英国著名的文明史学者阿诺德·汤因比为大地母亲发出的凄婉悲凉的哀歌和对人类这个儿子愤怒的责难,他写道:“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第一个有能力摧毁生物圈的物种。

博览群书杂志著者译言
品读清人眼中的陆九渊36-38

摘要:晚明以降,随着明王朝的日趋衰微,整个学术界表现为“王学一统”,因而。此时理学的没落,便集中表现为王学的深刻危机,在这种情势之下,当时的学术界涌现出一股由王学向朱子学回归的学术倾向,一时儒林中人反对已经变质的宋明理学,呼唤一种新的思想出现。

博览群书杂志域外书谭
缺少车臣——这部优秀小说的疏忽39-44

摘要:“下笔之时,想象你是一群人,而非一个人。”车臣的天空铺满了繁星,但天空之下,却满是裂痕。之前有看到宣传,说这本书是车臣版《追风筝的孩子》,是一部布局宏伟的史诗般巨作。这两个比较都不恰当,《生命如不朽繁星》也译作《一系列生命现象》,它透过故事中的网状人物关系结构,从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状态去反映和思索两次战争给这个民族带来的伤痛,这个故事,比《追风筝的孩子》大且复杂,而相比其他战争著作,又更显其纯粹的人物脉络而非炮火连天下的芸芸众生相。

《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44-44

摘要:该书从汉画像的发现与研究写起,对汉画像的概念、研究状况、生成背景、汉画像的分类、地域分布、题材谱系、汉画像与道儒佛教思想之关系、汉画像的美学背景及现代意义等,都展开了系统的探索。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把汉画像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美学的高度,在现代美学的学术视野上,去挖掘汉画像所表现的汉代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提出汉画像是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的新观点。

该来的迟早会来——《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总序45-49

摘要:今年年初,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意料之中地在坊间掀起了新一轮的古典诗词学习热潮。而《朗读者》的全新亮相,又开启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朗诵艺术的民间复兴。一段时间以来,本刊力求找到一套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高品位、成系统、有担当的诗歌读物,能够为中小学生提供超出语文课本之外的更为广阔的诗歌教育视野,更为生动和富有历史感和世界意识的诗歌阅读体验。今天,我们终于有所发现。

永远的《诗经》——《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诗经选》前言50-52

摘要:按照本系列丛书的编选顺序,《诗经选》理当排在首位。不过,小读者真正对《诗经》产生兴趣,试图翻阅求解,也许是在十二三岁、上了初中之后了。毕竟,今天的教育生态已经和古代截然不同。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唐代诗歌选》前言53-54

摘要: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写诗和诵诗成为当时十分普遍的社会风气。无论是帝王将相、地方官员,或是普通的书生、商人,甚至和尚、道士等各种身份的人,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都热情地从事诗歌创作。

《文史通义新编新注》54-54

摘要:章学诚《文史通义》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集大戍之作。章学诚生前寥寥,著作由友人王宗炎代为编次,传世版本编次、篇数相差巨大。

漂亮的少年,不要太依赖你的容采——《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外国卷》前言55-58

摘要: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说过:“诗歌只有一个职责:把自己和人们沟通起来。”诗人,是每一门语言最敏锐的触角,而诗的力量就在于通过语言命名世界,通过命名而进入存在,刷新存在。诗人通过语言召唤出的光热可以温暖世界,他的思维方式、语言构成、写作立场剀及对生命和事物的感受与知觉都在重构一个社会的精致秩序。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58-58

摘要: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文化大家间的矛盾与纠结59-65

摘要:新中国的文坛上有那么一批人物,既曾经是才子作家,又是文坛领袖大咖掌门人。他们在历史上不是老革命,就是左翼文人,逐渐聚集到延安,执政以后,都是当然的文化官员,部级副部级的多得去,还有许多至少也是厅局级以上的文化官员。

《治村》65-65

摘要:《治村》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探讨了当下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