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本期关注·文学在香港
透过《香港文学》这扇窗4-8

摘要:·壹·当我静下来时,开始整理一份记忆,一份特殊的记忆,它深沉地敲打着我的心房,回响不绝。这是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掸去那些浮华艳容,撩开那些声色魅影,只剩下最真实的面目,坦诚而深刻,常常在我翻阅的书香中,勾起丝丝缕缕的情怀,那是对香港文学的感动。我和香港之间的情感渊源不浅,作为一个研究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学者,对于香港并不陌生。

这是香港的书香9-13

摘要:说起香港,人们多想到一些词汇:商业之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万物同陈,不夜之城,华灯高照,文化沙漠…一诸如此类。但有些套见,未必指向真正的香港。城市既有看得见之处,也常有被遮蔽、看不见之处,如书香空间、文化底蕴等。书为实,书店书展等实体空间易见。香为气,凝聚城市的文化气韵难寻。

香港女诗人的反向思维14-19

摘要:近二十年,香港女诗人度母洛妃、林子、蔡丽双、梦如、舒非、文榕、萍儿等,都在诗坛上留下较深的脚印。她们的作品或激情,或静雅,或晴朗,或婉约,或辛辣,或甜美……各有姿采。其中,含有反向思维、反向意象的诗作,尤其亮眼,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博览群书杂志书茶人座
与曾国藩“掰手腕”的咸丰毕竟不是崇祯20-24

摘要:在封建王朝,皇帝至高无上,对天下苍生握有生杀予夺之权,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此之谓也。壹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即亡国之君,他在位17年,被他杀戮的内阁大学士2人、总督7人、巡抚11人。帝有“要臣死”之权,臣自然要寻“活己命”之术,君臣之间,就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博弈——“掰手腕”。

博览群书杂志域书外谭
“你”在亚洲赚取不义之财25-28

摘要:巴基斯坦裔英国小说家莫欣·哈米德(MohsinHamid,1975-)的第三部小说《如何在崛起的亚洲赚取不义之财》(Howto Get Filthy Richin RisingAsia,2013)出版后,好评如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将其与美国文学经典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bby,1925)相比较,赞其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全球化版本”。伦敦《卫报》撰稿人西奥·泰特(Theo TaJt)对该小说不吝赞美之词。

博览群书杂志对谈
傅璇琮先生当为此欣慰29-33

摘要:唐人在诗歌创作登上高峰的同时,其诗文总集的编纂也取得辉煌成就。有唐一代,今可考者达二百五十余种。其中,《文馆词林》、《河岳英灵集》等总集影响深远。自唐代始,唐人编撰的诗文总集就受到重视。至明代,唐人选唐诗演变为专门的诗学批评术语。当代学者傅璇琮等,在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把唐人编选诗文总集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整体研究,尤其是将宏观理论研究与文献资料考述相结合,这样的研究成果略嫌薄弱。今将卢燕新《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推荐给读者,希望大家共同关心这一领域研究。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史探34-40

摘要:自魏晋以后,唐代诗文总集的编纂又一次取得辉煌成就。然而,从学术史角度纵向看,自唐迄今,学者对唐人这一成就的态度是什么?尤其是,建国后,学术界的研究有怎样的特点?继续研究这一领域,又需要注意哪出问题?

专家说《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41-42

摘要:该书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将理论与材料考述结合,以窥探唐人编纂诗文总集发展特征之全豹。这种经纬相织的研究布局,难度颇大,但作者能够运用自如,体现出不凡的学术把握能力。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研究应当贯彻“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思维方法。这种理论方法,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

博览群书杂志钩沉趣考
400年后再看张居正的改革44-49

摘要:今年是明代杰出政治家张居正逝世435周年,笔者想起他生前大无畏的改革勇气,彪炳史册的改革业绩,死后被夺秩抄家的悲惨结局,不禁感慨良多。

博览群书杂志文化视角·名家·名作·名川
沈从文与沅水50-54

摘要: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中,沈从文曾经深情地说道: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倾向不可分。这不仅是二十岁以前的事情。即使厌倦了水边城市跌宕生活,改变计划,来到北平阅读那本抽象“大书”第二卷,告了个小小段落转入几个学校教书时,我的人格的发展,和工作的动力,依然还是和水不可分。从《楚辞》发生地。

田汉与漓江55-59

摘要:1937年之前,桂林是一座美丽而宁静的小城,清澈、灵秀的漓江缓缓流淌,穿城而过;一座座奇异峭拔的石山默默守护在漓江之畔,静听风声水语。1938年10月,这种宁静被打破了。随着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大批难民避难桂林,大批文化名人也撤退到桂林。小城桂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嚣与热闹。战争是灾难,但如果不是战火的催逼,

黄河与中原三作家60-65

摘要:黄河流经中原,中原作家与黄河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作家从小生活于黄河边,大都有浓厚的“黄河情结”。写黄河、唱黄河,似乎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作家们写黄河、唱黄河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小说、诗、歌词、散文、报告文学、唱本、话剧、电影文学剧本.等等。而就小说来讲,中原小说家写黄河的作品也不胜枚举。

无名氏的西湖“哲思”66-70

摘要:“西湖”是中国山水人文的代表,曾吸引过无数文人墨客名士美人留连于此。中国现代文学的众多作家,诸如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巴金、俞平伯、许钦文、张爱玲以及“湖畔诗社”的诗人群等,就与西湖紧密相连,并曾留下过很多有关“西湖”的精彩文字。而在所有与“西湖”有过关涉的现代文学作家当中。

富春江上郁达夫71-75

摘要:富春江流域景色如画、人文丰沛,奇山丽水连绵,名镇古村辉映其间。在此,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成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南朝吴均吟咏“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留下传世佳作《与宋元思书》;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妙笔丹青,绘成“中国山水画第一神作”《富春山居图》。宝。

博览群书杂志文化地理
寻找西三条76-81

摘要:·壹· “我的住址是‘西四,宫门口,丙三条胡同,二十一号’,你信面上的地址并不大错,只是门牌多了五号罢了。即使我已出京,信寄这里也可以,因为家眷在此,可驯转寄的。”

博览群书杂志评论
走进丝绸之路上的吐蕃文明82-84

摘要:日本学者长泽和俊在《丝绸之路与东两文化交流》一书中说,丝绸之路有三条东西干线,即北方草原路、中亚绿洲路、南方海路;在这些东西干线之间还有许多南北向通道,其中吐蕃与中亚的交通路线就是从西藏经塔里木盆地到准噶尔。这条路线从公元5世纪开始被吐谷浑所利用,在七八世纪。

“七七”抗战与中华民族的觉醒85-85

摘要:今年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八十周年。八十年过去了,若把这次事变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次事变在给中华民族带来耻辱的同时,也激发起中华民族明耻思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日军全面侵华的炮火中真正觉醒了。

博览群书杂志往事故实·“七七事变”爆发八十年
抗日战争时期“七七”是怎样纪念的86-90

摘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意味着全面抗战阶段的到来。该事件并非如“后见之明”般具有显著意义。于国人而言,“九一八事变”更为突然。因此后“国难”一词逐渐流行,各界竞相以国难奔走呼号,成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人已意识到抗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