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得到了幸福,往往并不知道——亲近鲁博和鲁迅8-13

摘要:“新年的头一天,我去参观了鲁迅博物馆。这是可喜的。住在北京多年,竟没有到这个地方去过。罪过!”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杨沫1963年1月1日日记上的话。

鲁博访学二三事14-17

摘要:我在2014年出版的《从接近鲁迅》一书的后记中写道:这本书的整理和成形,得益于去年我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访学。现在想来,我和鲁博相遇,的确是偶然中的必然,其中内含着一种万事由缘的思维方式和潜移默化的鲁迅情结。

此事让我对《鲁迅藏书漫谈》感到惭愧18-20

摘要:2015年下半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黄乔生先生给我打了个电话,告诉我说,明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纪念,为此,馆里会搞一系列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想出版《鲁迅藏书志》。

这34年的“不忘初心”21-29

摘要:我喜欢读书会这个组织,因为它范儿特正,有生气、朝气、书卷气,是我眼里特纯粹和干净的地方。我和读书会的青年朋友在同一家单位效力,可以说是同血缘的,所以董会长和小叶找到我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可以推辞的,特别是在我的职业生涯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

及早付诸行动的夏欣29-29

摘要:作为已离开新闻舞台的老记者,我对近年新闻风云渐渐看淡,但对于80年代夏欣那一批青年记者印象深刻,历历如昨。那时,夏欣在光明日报教育部干得不错,与我本不熟识,80年代却执意要跳到我主持的那个机动记者部工作,展现了不拘常态、有所作为的性格。

谁来重奖王选30-32

摘要: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是中文印刷业数百年来的惊世之笔。它以“光和电”代替了“铅与火”,使汉字印刷术整整告别了一个时代。与我们身边这场印刷业的二次革命休戚相关的一个名字,就是王选。

尊经书院与近代中国的激变33-37

摘要:清代后期,一批新兴的省会书院相继创建,其创建的初衷是以经史之学去挽救沦为科举附庸的书院事业,实现重振世道人心的目的。创建者着意推古求新,繁荣学术,

两个秋天之间的钱穆38-42

摘要:很多人都爱故都的秋。郁达夫曾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郁达夫,《故都的秋》)在他看来,故都的秋不仅有北方秋季的清静悲凉,

沈从文生命中的两个瞬间43-45

摘要:“笔下涉及社会面虽比较广阔,最亲切最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浸染于湘西北的乡情俚俗,10岁上下便赤着脚丫奔跑在凤凰县城的石板街上,

“人间送小温”:汪曾祺的北京46-51

摘要:1948年,汪曾祺初到北京,谋职于午门历史博物馆,家住在右掖门下,据说原来是锦衣卫值宿的所在。1950年夏天,他又在东单三条、河泊厂住过一段时间。

从六经沉浮看六经前路52-55

摘要:六经,在中国传统学问中曾居于核心地位,在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亦是经部居首。然而自民国以来,种种运动、思想冲击,经学在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终于渐趋边缘、走向式微。千年来人们对于六经的认识,实际上早已超出六经本身的承载,

80年代的钱锤书与《围城》重印56-60

摘要:《围城》在80年代的批评史,虽然并未引起一些研究者的注目,却显示出80年代文学重评的局部气候。正如罗岗所说:

他影响了中国人的“日本观”——步平先生的学术情怀61-63

摘要:2016年8月18日上午,秋雨萧瑟,绵绵不绝,八宝山公墓在雨中显得格外安静,空旷,肃穆。只有近代史所及其相关单位数百人来到这里,送敬爱的步平先生最后—程。

文字与数字共神秘64-66

摘要:70后作家东君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他区别于其他作家之处,不仅在于独特的写作风格,还有自成一派的艺术观念。擅长写作短篇小说的东君,对于一篇作品的篇幅与结构有着独到的计算与构造。看起来优美的文字之下,实际上有着细密、精确的骨骼。东君最新的小说集《某年某月某先生》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收入《某年某月某先生》《夜宴杂谈》等9篇近年作品,并有两篇文谈随笔。东君的创作谈并不多见,但出手即令人惊喜。这篇文章可视作作者对自己创作的重要补叙。

一篇小说的神秘不仅于此——读东君小说集《某年某月某先生》67-70

摘要:初读东君小说,是2009年,从一本选刊上读到《子虚先生在乌有乡》,在一个无聊而午睡充分的下午。小说极有余味,颇似格非小说故弄玄虚的风格,而且作者酷好从古代文化、古典文学里寻找故事发生的契机,也带着先锋作家文本中弥散的余绪。

政治是理性的领地——任剑涛主编“政治哲学丛书”的思想意义与学术贡献71-75

摘要:晚近几十年里,经济学与政治哲学蔚为显学,其边界多所扩展,日益影响并渗透于其他学科,其间尤以“经济学帝国主义”所向披靡。尤其是最近十来年,政治哲学的理论性运思和宏大视野救济了法哲学的局促与过度技术化,汉语法哲学在分享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

三位学者同台“说史”——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76-80

摘要:孟繁华、程光炜、陈晓明“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12月),此书是作为程光炜主编的“当代文学史研究丛书”其中的一部。这部当代文学“小史”无论从体例、

古罗马史家的赞美与鞭笞——塔西佗史学思想观察81-85

摘要:作为古罗马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塔西佗这个名字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沉寂之后,终于在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被人文主义史家重新发现,享有“文学三杰”美誉的薄伽丘在见过塔西佗的残稿后就曾对此极力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