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本期关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被诽谤和被盛赞的壮举——民国知识界“长征”舆情回顾6-9

摘要:1936年5月,刚从日本归国不久的青年学者何兹全,目睹愈加动荡不安的时局,尤其对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下而被迫走上长征之途的红军深表钦佩,不禁感慨万千,挥笔写下《纪念5月说几句旧话》一文。

今天,为何还要致敬长征精神10-18

摘要: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应当牢记我们党领导的伟大长征及由此而生的伟大的长征精神。

博览群书杂志读者来信
我为什么这样讲《之江新语》19-19

摘要:《之江新语》一书,是当年作为省委书记主政浙江这个经济大省,在《浙江日报》头版政论栏日所发表的232篇文章的集中汇编。其中最长一篇708字,最短的仅有197个字,突出特点是在300~500字之内讲明一个道理,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读后催人奋进,非常解渴。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记海南东坡书院29-32

摘要:书院自唐代诞生以来,因读书人的文化教育需求,逐渐由中心文化区域向边远地区扩散。至清代,书院已延伸到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区,成为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在边远地区,书院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的普及,对增进文化认同功不可没。

博览群书杂志序与跋
汉字中藏的真是“病菌”吗33-34

摘要:符马活把他的书稿《结字录》发给我,希望我为这本书作一篇序。最初,我有点犯难,因为我没有古文字学的专门知识,搞不好就会闹笑话,真就成了唐兰先生批评过的“一无专长”,“专喜玩票式的来干一下”的那种人。

每个中国人都是儒家——《论语新识》自序35-37

摘要:最近这十年,我和《论语》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之,学之,讲之,注之,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曲径通幽,乐此不疲。

鲁迅和他宅子里的树们38-42

摘要:丁香和白杨 西三条新居落成的时候,院子里还是光秃秃的,所有的植物只是前院的一棵枣树和后院的一棵杏树。不过,鲁迅对如何绿化这个自己亲手打造的宅子早有系统的想法。

博览群书杂志文化视角
“生命的纪念塔”——郭沫若的银杏之寓43-47

摘要:正如鲁迅对枣树、茅盾对白杨的特有情感,郭沫若对于银杏则情有独钟,银杏不仅影响了他的创作情感,而且还规约了他的价值选择。郭沫若曾在1942年5月23日完成了题为《银杏》的散文创作,并发表于同月29日重庆的《新华日报》上。

南天竺与白杨树——茅盾故居随想48-53

摘要:今年是文学巨匠茅盾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他逝世35周年。21世纪的人们站在茅盾故居,将以自己随想的方式庆祝和怀念这位为中国新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作家。

一生爱好是天然——老舍与丹柿小院54-57

摘要:说起老舍,一定离不开北京,更离不开他在北京的故居丹柿小院。老舍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老舍解放后的住宅。他从1950年4月搬入直至1966年8月去世,在这个院子里总共生活了16年。这里是他平生居住时间最久的一处住宅,他创作于解放以后的全部作品都是在这个小院里写成的。

不希望调侃、——王树增说58-63

摘要:和其他战争题材的作品不同,王树增的写作,尤其有人文情怀。 写作中除了查证大量的史料,也不乏实地走访。但是,他了解的不是对于当年某场战争的回忆,而是细节。他相信对方沧桑的脸上写满历史,远比那些冰冷的数字更能带给他生动鲜活的想象和体晤。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汤家人——读汤一介先生《我们三代人》64-66

摘要:尘封十年之久,汤一介先生的家族传记式作品《我们三代人》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记述了汤氏三代在100多年的历史大变革的背景下生活和学术活动的经历,在我们看来,这部作品为我们了解百年学术史、文化史和政治史提供了一个窗口。

志在为民的《我们三代人》67-69

摘要:汤先生亲自撰写的《我们三代人》近日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读着先生的书,好像先生又回来了,我们可以继续向先生汇报思想,聆听先生的教诲。

它告诉我们如何产生真正的大师70-71

摘要:《我们三代人》这本书,我特为亲切。汤一介先生是我从北大起就追随、学习的榜样。汤用彤先生我也有幸亲自瞻仰其风采。1957年我入北大,汤先生是北大副校长和哲学系教授,住燕南园,和我读大学和研究生时的宿舍只有一墙之隔,有幸几次见到他。那时哲学系名家云集,有极多有名的教授。但老师们让我知道,全系老师最倾服敬仰的,就是汤老的治学和学问。

《莱特兄弟》:对创业者的忠告72-77

摘要:2016年5月,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大卫·麦卡洛(DavidMcCullough)的最新力作《菜特兄弟》一经出版便广受泮论家赞誉,并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成就家喻户晓,那么,干百年来人獒对蓝天的向往如何从梦想变为现实?两位伟大的发明家又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大卫·麦卡洛用他刻画入微的叙事笔法为我们一一道来。

这是文学地理学重要的“一半”——读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78-83

摘要:作为一个学科的中国文学,其学科构成是什么呢?按照人们惯常的认识顺序,首先应该是文学作品(文本),然后依次是作家、读者。文学作品研究、文学文本阐释是文学研究最重要的对象,离开文学作品谈文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作品都是由特定的写作者(文学家)创作的,与作品研究相连带的自然是作家研究了。

博览群书杂志对谈
那些出产文学的地方——文学家的静态分布与动态分布84-87

摘要:我对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的考察始于1987年,1989年12月我在《社科售息》上发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一文。这篇文章发表之后,随即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转载,在学术界产生较好的反响。1990年6月,我以“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为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批准(社科1990基字第528号)。

光看《琅琊榜》是不够的88-92

摘要:回顾2015年的国产电视剧,最火的大概莫过于《琅琊榜》,吸睛又吸金。 这剧为什么这么火?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帅哥养眼。从琅琊榜首麒麟才子梅长苏的扮演者新晋上海旅游大使胡歌,到争夺皇位的靖王王凯、誉王黄维德都是颜值爆表,就连保镖小飞流都帅到掉渣,人气爆棚。然后是以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