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社
分享到:

博览群书杂志

《博览群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化地理、域外书谭、书人志、推介、著者译言、书人茶座、经典重读、怀念等。
  •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社
  •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 国际刊号:1000-4173
  • 国内刊号:11-1091/G2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868
  • 创刊时间:199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7
  • 综合影响因子:0.03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博览群书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动力”——写在交大“双甲子”校庆之际

摘要:今年4月,本是同根生的上海、西安、西南、北京和台湾新竹等五所交通大学,都将庆贺自己120年的华诞。对正以争创世界一流为目标的中国大学来说,需要也能够从这五所名校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5-11

“学在交大”——上海交大的成功及其“黄金定律”

摘要:诞生于1896年的上海交通大学,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磨炼,留下很多历史的印痕和轨迹。其中“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先、以学术为要、以学风为基”的模式,已经让“学在交大”的理念演绎为全体交大人共同的信念和准则,长期形成的“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教学传统,也为“学在交大”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12-19

相期同造最高峰——西南(唐山)交通大学辉煌中的传奇

摘要:公元1896年10月(清光绪二十二年)设立的北洋山海关铁路学堂几经演变,当年的铁路学堂、唐山路矿学堂、交大唐校、唐山大学、国立唐山工学院等,如今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尽管校名几度更变,“唐山交大”却成为世人称呼她最常用的名字。
28-35

实事求是——新竹交通大学半世纪推进台湾成为全球科技岛

摘要:2016年,是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4月8日是新竹交通大学在台湾复校58周年的纪念日。
43-50

在百年话剧长廊中看北京人艺

摘要:《困守与新生:1978--2012的北京人艺演剧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一书,是徐健在其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了4年多的精心修改、悉心打磨而成的。
51-54

诗歌翻译 郭沫若鲜为人知的成就

摘要: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学者以及政治家,郭沫若的各种成就早已见惯于世。近年来,随着译介学在中国的发展,郭沫若的翻译成就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他在中国现代诗歌翻译史上屡开风气之先,却未必众人皆知。事实上,郭沫若在诗歌翻译领域中保持着数个“第一”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翻译大家。
55-58

“这样的社会生出了这样的一个人”——读郭沫若的传记写作

摘要:1928年夏秋之际,遭国民党当局通缉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在东京附近江户川畔的一方斗室中,开始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学术写作。几乎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用笔墨追忆、记录自己过往的人生之旅一写下自己的历史。这是一种文学写作。这一年底,郭沫若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传记作品《我的幼年》,接下去《反正前后》《黑猫》《创造十年》《自然底追怀》《北伐途次》等后续之作不断问世。
59-63

前海西街18号中的郭沫若

摘要:秋季的什刹海微波荡漾,在它的西侧有个院落里铺满了黄色的银杏叶,这对于深秋的北京来讲更有一番风味在其中,这就是坐落于前海西街18号的郭沫若纪念馆。在北京众多古建筑中,郭沫若纪念馆所在四合院的历史并不算是特别长,仅仅不足百年。
65-69

郭沫若史学在“”中的跌宕遭际

摘要:在十年“”期间,正常的学术研究陷入停滞。《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开启先导,“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达其顶点,影射史学的蔓延,对中国学术而言是一次严重的践踏戕害。在那动荡混乱的年代里,如同其本人受到严重冲击一样,郭沫若的学术也不可避免地遭际了跌宕的命运。
70-74

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谜团——《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印象

摘要: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是兼用英语和法语创作的爱尔兰作家,既受益于爱尔兰文艺传统,如斯威夫特(IonathanSwift)、辛格(John.M.Synge)、奥凯西(SeanO’Casey)、叶芝(JackYeats)、乔伊斯(JamesJoyce)等人的创作,也因长期寓居巴黎而受惠于欧洲大陆的“先锋派”文艺。
75-76

学术视野中的崭新“说唱”——简评《北方民间宝卷研究》

摘要:作为兼具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与审美娱乐等多重属性与功能的说唱形式,宝卷在中国南北各地民间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过长期的重要影响。它不仅扎根中国底层民间社会,深度建构着其宗教信仰、社会风俗、休闲娱乐等生活形式,而且曾经严重危及国家政治大厦的安危。
77-80

万松书院:一个关乎“梁祝”的传说与传承

摘要:杭州的书院兴起于元代,明清达于鼎盛。尽管起步略迟于中原地区,但其教学水平与学术氛围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万松书院(敷文书院)。历史上,它曾是浙江最高学府、孔氏南宗阵地、王学重镇、皇帝频频眷顾的著名书院,引领明清时期江浙书院教育的发展。
81-89

厚描有力量 小说有尊严——读《一嘴泥土》致作者

摘要:浦歌:好!我决定继续以写信的方式谈谈我对大作《一嘴泥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的感受,就像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致信拉萨尔或哈克奈斯那样。这样,我们就都抬高了身价,哈哈。
90-95

城市对王大虎的“谎言”---读浦歌长篇小说《一嘴泥土》

摘要:在长篇小说《一嘴泥土》的开头,王大虎大学毕业,回到了家里。他在毕业前夕就带着明确预感,开始了几乎是喜剧性地向着底部坠落的过程。这个最贫穷的农家之子,经过了三年大学专科的学习,此时已经是一个饱读诗书,渴望恋爱,惧怕命运的年轻人。而且大量的阅读使得王大虎拥有了一些象征性资本,可用以预感、认知、描述和自嘲他自身的命运。这是他读大学的一个结果。现在他面对的是大学毕业之后,何去何从的问题。
96-100

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长篇小说《一嘴泥土》创作谈

摘要:等植物的根伸进石头,等它发现自己别无去路,只有面对无尽的石头世界,它一定感到了某种荒唐,为了使自己挤进微微裂开的缝隙里,它不得不将自己的根变形,不得不将自己的根与石头合为一体,不得不顺着纹路形成古怪的直角、锐角,与刀子般的石头棱角相磨砺,它的生长姿势也会因此变成奇怪的模样。一个路人看到石头上的树,可能会惊叹:这是一株多么顽强的植物。
101-103

严平:独树一帜的写作者

摘要:当代文学的史料工作越来越引入注意,《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曾经发表浙大教授吴秀明先生的长文《学科视域下的当代文学史料及其基本形构》,专门讲这个问题。作者在一开始的时候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取得相当成就的同时仍处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状态,在许多问题上出现了‘分裂’,甚至连基本的价值估衡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113-115

喧哗与孤独:八位文坛“掌门人”晚年沉思录

摘要:新中国文坛已走过六十余年,有过低谷,有过高峰,有过喧闹,有过沉寂。在这其中,第四次文代会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拨乱反正,革故鼎新,突破重重阻力,文坛开始步入正轨。《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就是以第四次文代会前后的文坛境况为切入点,抚今追昔,写了八位新中国文坛“掌门人”周扬、夏衍、沙汀、何其芳、荒煤、许觉民、冯牧、巴金在当代中国的命运沉浮.真实而冷静地描绘了新中国文坛前三十余年的波谲云诡、万干气象,以及这些举足轻重的文坛“执牛耳”者在大的时代变动中的人生抉择与心路历程。
116-119

在理想的光辉与黑暗中--关于《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

摘要:在人生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许多人,或许你并不经心,但当一切成为过去,你会发现有些人已经永远地留在了你的生活里,你循着那些印迹去探寻,又发现你原本并不真的了解他们,他们就像是一座金矿在等待你的开掘,让你领会到那些原本你没有领会到的许许多多。或许,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金矿,那就是生活真正赋予你的有价值的东西……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