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社
分享到:

博览群书杂志

《博览群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化地理、域外书谭、书人志、推介、著者译言、书人茶座、经典重读、怀念等。
  •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社
  •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 国际刊号:1000-4173
  • 国内刊号:11-1091/G2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868
  • 创刊时间:199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7
  • 综合影响因子:0.03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博览群书 2014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学术·社会

互联网改变着什么?

摘要:20年前,尼葛洛庞蒂在他撰写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讲到:“比特(计算机的最小存储单位),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8-12

昭告互联网思维胜利的是什么——访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和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黎万强

摘要:在一次百度的统计大会上,李彦宏首次提出互联网思维,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多人关注。此后,随着业界如火如荼的实践,加之媒体的热炒,互联网思维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对于互联网,我们都知道,可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3-17

拥抱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架势是,侵入一个一个传统行业的地盘,先是蚕食,后是冲击,最后是颠覆,侧面试探演变为正面竞争,正面竞争演变为全面洗劫。媒体、图书、旅游、零售、手机、家电、电信、金融……
18-19

温文尔雅 刚健弘毅——忆汤一介先生

摘要:对于抱有天职和强烈使命的人来说,他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和事业,汤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些日子,他是在坚定地同疾病的抗争中走的,他是在十分操心《儒藏》编纂的宏业中走的,他是在不懈地思考哲学问题中走的。
20-23

汤一介与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摘要:汤一介先生始终认为文献整理必须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作为一个自1980年代一直引领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的学者,他对当下中国和世界所面对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比如1980年代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其核心的诉求是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反思当时流行的将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的倾向。
24-26

光前裕后:汤一介先生千古

摘要:今年参加汤先生大著《瞩目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的出版发行会,我见在此书的扉页中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题词“三藏添新典,时中协太和”,还有著名书法家王之鳞先生的题词“光前裕后”。饶先生的题词彰显了编纂《儒藏》的重要意义和汤先生的学术品格,而我更从王先生所题“光前裕后”体认到汤先生在北大的学术传承乃至中国文化的学术传承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27-29

范小青:“我城”影响我的为文与做人

摘要:范小青的为人与为文,都有着明显的苏州烙印。 80年代后期开始,苏州这个“我城”进入了范小青的创作,从此以后,一直盘旋不离。
30-35

什么是信息时代的新闻与传播业

摘要:今年11月8日,是第14个记者春节。时至今日,身处资讯爆炸、人人都有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原来处于新闻制造边缘的受众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传统媒体以及记者群体开始受到来自自媒体的严峻挑战,甚至有人断言,在与自媒体的PK中,传统媒体会发生一场革命。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该何去何从?
36-38

自媒体呼唤记者角色与素养的蝶变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创生并迅速扩张,以新的“媒介形态”介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了“自媒体(We Media)”研究报告,报告是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他们对自媒体下了一个严谨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
39-42

融合与变革:美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聚焦

摘要:美国拥有成熟而发达的传播媒介系统,在电影、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领域,其影响力和创新能力都无可匹敌。这些媒体多从属于商业化的媒体公司,依靠广告、订阅、出售版权获得利润的大多数。
43-48

自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困境与机遇

摘要:目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以培养新闻从业者为核心,大学新闻学院每年都在为新闻媒体输送从业人员。但进入自媒体时代后,“公民新闻”日渐成为人们接收新闻的重要渠道,新闻教育的必要性开始受到质疑。
49-51

科学春天的歌者 现代文明的歌者——纪念徐迟先生百年诞辰

摘要:今年是作家徐迟诞辰100周年,文学界举行了系列活动。10月10日,中国作家协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了徐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10月15日,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在武汉颁发。
52-56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摘要:今年春夏之交,我去了一趟徐迟先生的故里南浔,在古镇上果了四天。很庆幸,这里没有乌镇乌泱乌泱的喧嚣,也没有西塘熙来人往的嘈杂,更没有周庄小桥流水中的铜臭味,冷清、安静,让人完全沉醉于一种寻幽访古的氛围中,怡然自得。
57-60

一本书的滋养

摘要:我不认识徐迟先生,也没有见过他。虽然1995年参加工作时,因为工作的关系,间接地同他有过一些联系和交集,但我对徐迟一直都很陌生。
61-63

夜来风雨听板仓

摘要:入夜,北京秋日的雨,打在鲁迅文学院尚显翠绿的银杏树上。风中却似有一曲哀婉的悲歌,从我手中的《板仓绝唱》轻轻传来。这首歌让我心碎,叫我无法入眠。只能在风雨中读着、听着,度过漫漫长夜。
64-67

写出了人物的精气神

摘要:王国平的报告文学《一枚铺路的石子》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和现实性。它所书写的对象——兰辉,是一位不久前因公殉职的48岁的四川北川县原副县长,一位上至总书记、下至老百姓称赞的“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
68-69

给人以如见其人的形象震撼

摘要:作为民生的全天候雷达,报告文学的核心是关注现实。但是,仅仅有现实,未必能够成为感动人、鼓舞人进而影响人的优秀作品。王国平的报告文学《一枚铺路的石子》,以简短有力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四川省北川县原副县长兰辉这名回族基层干部的生活全景与精神情怀,书写了时代行进中人民公仆的本色人生。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中,正是这样的“车轮子县长”铺开了一条通向圆梦中国的真实路径。
70-71

书应该是美丽的

摘要:不管英文还是德文,书都叫做BOOK。事实上,在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一本书,就是《圣经》。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