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社
分享到:

博览群书杂志

《博览群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化地理、域外书谭、书人志、推介、著者译言、书人茶座、经典重读、怀念等。
  •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社
  •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社
  • 国际刊号:1000-4173
  • 国内刊号:11-1091/G2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868
  • 创刊时间:199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7
  • 综合影响因子:0.03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博览群书 2013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学术·社会

《史记》的海洋视角

摘要:《史记》作为史学经典,班彪有“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视前,圣人之耳目也”之称誉(《后汉书》卷四。上《班彪传上》)。司马迁于史学建设多所创制,梁启超因称“《史记》自是中国第一部史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史记》)。对于海洋的关注,表现出司马迁特殊的文化眼光和学术视角,也值得关心《史记》的人们注意。
24-27

献给热爱博物馆的朋友们——关于《博物馆书》

摘要:我从小生长在剧院里,父母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编剧和导演。在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中,那时候我着迷的就是眼前不断拉开或关闭的紫绒帷幕。舞台上斑驳的故事和纷杂的人物就像神奇的魔盒,为人们铺展开斑斓的色彩,或者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迷恋博物馆的初衷。
28-31

纸质书穷途末路了吗

摘要:三联书店在2012年1月将33本书的电子版放到京东网上出售。半年过去,京东网提交的报告显示,可以支付给三联的电子书销售收入总共人民币150元……
32-36

稀见变平常

摘要:国家图书馆分馆临琼楼外,秋阳下的湖光山色,清澈迤逦。
37-40

一个作家的爱与憎——评《拥抱之书》

摘要:对中国读者来说,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已经不陌生了。早在2001年11月,他的成名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的中译本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4月18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了加莱亚诺的这本书,从而使加莱亚诺的这部作品越加成为畅销书,也使加莱亚诺的知名度更加上升。
41-44

为生民立命——读《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

摘要:自古以来,国家的繁荣一直是从施政者到普通民众的不懈追求。国家的繁荣有各种形式的体现,而国民财富的增长无疑是最为直接的。正因如此,自1776年,道德哲学教授亚当·斯密出版了那部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来,两百余年的时间里,依然有无数经济学人在继续斯密对国民财富增长原因的求索。从哈罗德·多马、索洛、卡尔多等人的增长模型,到库兹涅茨等人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及发展经济学对于后发国家赶超战略的思考,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济学人对于国家繁荣原因的孜孜以求。
45-47

让大学最美好的东西驻留

摘要:刚进人大学的孩子们能否意识到自己将会成为怎样的人?他们又会为此选择怎样的大学生活?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译著《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的信》提供了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大学生活指南。这本好读的小书中,收集了美国西储大学校长施文写给其即将上大学的儿子和女儿的家信。作为一位教育家、大学校长、父亲,施文试着以一种促膝长谈的方式告诉他的儿子和女儿:如何在大学生活中获得最美好的东西并努力使之驻留。
51-52

还原本来的村上春树——评《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

摘要:1979年,村上春树横空出世,处女作《且听风吟》一举夺得“群像新人文学奖”,之后,他又完成了三部可以称之为奠基之作的长篇小说,20世纪80年代,村上的《挪威的森林》以旋风之势席卷日本,畅销四百万册,至今在中国也已印行二十多次,总计三百多万册,堪称“传奇性的印数”。
53-55

孔圣人似邻村老乡

摘要:《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恰如其书名一样平实,像是于万千神话和戏说当中为我们创出了一个卸了妆的孔老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孔夫子。点睛之句“世间无圣人,唯有真仲尼”,仿佛作者所炼之丹药,净水送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通彻之感油然而生。作者娓娓道来孔二先生的生平,以及追随他的主要弟子们的故事,白描了儒家思想创始集团的台前幕后,让我们得以洞窥《论语》巨著的创作花絮。
56-57

在古今演变中探究人名的文化底蕴——读王建华的《人名文化新论》

摘要: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17世纪,德国学者s·普芬多夫就认为:文化是社会入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是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20世纪,胡适认为: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人名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从文化的角度探究人名,成为王建华教授《人名文化新论》的独特视阈和重要贡献。
58-60

“上海”的“本质化”与“反本质化”——评《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

摘要:由曾军等著的《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简称《上海作为方法》)一书,是给当前如火如荼的“上海学”研究热潮吹来的一股凉风。
61-63

接地气、重思想的上海学——读《“转型期中国(上海)文化生态研究丛书”》

摘要:“转型期中国(上海)文化生态研究丛书”第一辑10卷本(上海大学2013年版)已问世了。以上海为主题的研究已经历30多年,这次集中推出的这套上海学研究丛书,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研究之精深,是多年来少见的,它是近年来上海学研究的一次成果卓著的集体展示。
64-67
博览群书杂志艺术·生活

中国功夫电影进化论——有感于人物传记电影的历史与细节

摘要:中国功夫电影一度扬名世界,而现实中的中国武术门派,是功夫电影的营养来源。当这两者天雷勾兑地火,独树一帜的功夫电影于是诞生。对于前者,你可能已经不能再熟,对于后者,可能还需要一点专业的解释,中国电影中的武术流派,虽然潮起潮落,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但总的大趋势,是从南拳之尊洪拳而始,到现代世界格斗术融合而产生的混合格斗而终。
73-75

“蓝色东欧”,另一种色彩的东欧文学

摘要:在我国,东欧文学译介一直处于某种。“非正常状态”。很长一段岁月里,东欧文学被染上了太多的艺术之外的色彩。直至今日,东欧文学还依然更多地让人想到那些红色经典。阿尔巴尼亚的反法西斯电影,捷克作家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保加利亚的革命文学,都是典型的例子。红色经典当然是东欧文学的组成部分。我个人阅读某些红色经典作品时,曾深受感动。
76-80

挽歌还是战歌?美国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评《大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现有各类高等院校达4000多所,主要为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除半数以上的私立大学之外,全美五十个州中,几乎每个州都有几所由州政府或当地出资创办的公立大学,形成了适合美国国情的规模宏大、层次多样、富于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
81-85

短篇小说,一趟地铁的旅程

摘要: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你挤进人头攒动的地铁,这意味着属于你的阅读时光开始了。地铁里很嘈杂,但这嘈杂里有一种无言的宁静在,仿佛有什么无形的东西区隔开了你和其他人。站在你左手边的是一个穿着皱皱巴巴的夹克显得有几分疲惫的青年,他正聚精会神地埋首于手机上。你不经意地扫了一眼,“修真、冥界、元婴”等你不熟悉的词汇飘然飞过,提醒着你站在你身边的这个人的灵魂已然离开了这个世界,登临到某个不知名的仙界。
86-89

宁静的瓦尔登湖

摘要:在中国,对美国文学有点了解的人,应该都听说过瓦尔登湖(walden pond),也可能还看过徐迟先生所翻译的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所写的《瓦尔登湖》(walden)。在我给英语专业本科生所讲授的《美国文学》课上,梭罗及其《瓦尔登湖》都是必讲的内容。
95-98

祖父的美食

摘要:我的祖父陆宗达,民国时一直师从国学大师黄侃(季刚)。他说自己从季刚先生那里学来两个本领,一个是学问,一个是吃。前者是用苦功换来,后者自身即其乐无穷。祖父说,季刚先生一顿饭要吃四五个钟头,大小馆子,处处吃遍,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传道授业,常至夜阑方散。所以祖父一边问学,一边学吃,终于把这二者的精髓都学到了手,在美食上,也成为大家。
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