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11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飞扬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4-8

摘要:“新课程”要育一代新人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9902001年6月,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我的中学老师9-12

摘要:我的六年中学生涯是在上海和平中学(现为上海现代职业中学)度过的,时在20世纪50年代(1954—1960)。和平中学原本是一所教会学校,校名圣约翰中学,是圣约翰大学的附属中学,师资阵容较强。新中国成立后,又增添了一批新生力量。

教师节前说教师13-16

摘要:前段时间有个心事,折磨得我心里不安,经过几天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那张还算鲜红的《给全市教师的慰问信》。慰问信是红油光纸质材料,用烫金宋体字印制,整张纸面有B5纸那么大。开篇是:“全市的广大教师同志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经过国家相关部委充分酝酿和讨论,

顾诚门下问学记17-21

摘要:光阴倏忽,转瞬先师顾诚教授谢世已近八载。对我来说,先师去后,确有“德孤”、“道孤”之感,决然离开自己母校北京师范大学,蹋踏西南一隅,遁迹于缙云山下嘉陵江畔之螺壳室中,继续我的教学与研究生涯。离开将近六年,

叔本华与尼采的悲剧观22-25

摘要:坚信人类理性的力量,强烈地渴求进步与文明,是传统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但是,叔本华和尼采却对素以思辨理性主义著称的德国古典哲学展开了猛烈的攻势,提出了与理性主义相抗衡的意志主义。一百多年来,这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在西方社会风靡漫延。

新革命史:中共革命史研究的省思26-28

摘要:一个美国学者曾说,20世纪中国史研究已有把中国革命从历史舞台中心移开的倾向。是的,相比中国近代史的其他领域而言,中共革命史研究的弱化很明显。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并和现实结合起来的时候,实在没有理由轻视或“告别”中共革命史研究。

四种妖魅作邻居29-33

摘要:学术视野下的乡村信仰世界 四大门是指四种具有神圣性的灵异动物,即狐门(也称胡门,狐狸)、黄门(黄鼠狼)、白门(刺猬)和柳门(也称常门,蛇)。这些灵异动物不是仙,也不是神,而是处在修仙阶段的妖魅。在民国时期北平西北地区的乡村中,人们普遍信仰四大门,并对它们保持着一种既敬畏又依赖,既利用又合作的复杂关系。要全面了解这个时期的平郊乡村社会,就不能不了解四大门信仰。

唐圭璋未因拒批《沁园春·雪》遭解聘34-39

摘要:近日,笔者读到《唐圭璋与易君左的周旋》(见杜忠明著《(沁园春·雪)传奇》,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P237—239),源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济平发表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的文章《(沁园春·雪)的发表与唐圭璋遭“中央大学”解聘》(以下简称“曹文”),

《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缺乏诚意之作40-43

摘要:阅读是当今社会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随着媒介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图像时代已进入我们的视野,纸质文本正在让位于电子文本,但并不意味着纸质文本就要被消灭,相反,纸质文本也正在与以电子传播媒介的较量中维系着自己的市场份额和读者心目中的阅读期待。

博览群书杂志品鉴
《新美国文学史》:文学史还是文化史44-48

摘要:所谓文学史,即是有关“文学”的历史,记载着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 那么,何谓“文学”呢?在英语的概念中,“文学”(literature)一词原本指所有的创造性写作(creative writing,亦有译为“创意写作”的),但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则有着较为严格的内涵,通常是指“美的作品”(beautifial writing),即主要指那些具有持久而重大的价值、写作手法优美、能够激发读者身心愉悦的作品。

乌托邦年代的记忆49-53

摘要:几年前,我拿到法国出版社的一份书目,看到了法国著名剧作家卡利耶尔的这本《乌托邦的年代》。基于对那个时代的关注,我当时就决定将这本书介绍到国内来。这本书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60年生,并最终发展为五月动荡的反抗运动的一些事情。作者主要不是探讨运动的原因、

封闭社会中的人们54-57

摘要:雷颐的《走向革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是其多年研究晚清史的文章结集。尽管该书并非专著,书中内容涉及广泛,但大体上也可从中窥见辛亥革命发生的轨迹。在《走向革命》的序言中,雷颐提出,“改革”是当事各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

创新难在哪里58-61

摘要:最近看了青年学者肖知兴的《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题材虽不新颖,但在《序言》中,用作者的话来说,该书“角度独特”,侧重的是创新的“人文、历史和思想的内涵”,“这是一个很少有人触及的角度”。其实,《中国人为什么创新不起来》要谈的不仅是创新问题,而且还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行政治体制进行反思、重构。

《裂变与新生》:通识通史的力作62-65

摘要:重视文化转型的现实意义 两年前,我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访谈学部委员的任务,第一次见到久仰的丁伟志先生。几次约谈访问使我收获很大。当时丁先生告诉我,和陈崧老师合作完成《中西体用之间》后,又以一己之力独撰一部民国文化思潮的通论著作,已近杀青。这就是丁老的得大著《裂变与新生:民国文化思潮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版)。

别具风情的《乐天地》68-70

摘要:读了吴晨女士的长篇小说《乐天地》之后,真真切切地觉得这是一部很特殊的、别具风情的长篇小说,值得击节赞赏。作者的文字功夫,深刻而细致的笔触已是力透纸背。

读《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74-76

摘要: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审美主义”的问题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在向来被称为“诗的国度”的中国,审美主义思想是连接中国美学的哲学本体观与文学艺术实践领域的重要价值支点。从美学思想史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

从本土语境与现代意识出发77-79

摘要:好的学术著作,总是把人引向问题的深处。读叶世祥的《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激发出我很多的新想法。这本用功八年、精心打磨的专著,以文学现代性为背景,通过研究四个大致相续的时间段,突显出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的几个主要面相,扼要地绘制了其发生、展开到式微的路线图,给人许多启发。

博览群书杂志赏玩
关于“徒然社”80-82

摘要:1928年6月,在北平新成立一家“徒然社”。时光荏苒,关于这个社团,多年来似乎少见有人道及。范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1993年6月上海书店版)也未列入辞条。就我寓目,仅有三则涉及它的资料,其中两则刊在《新文学史料》,一是1982年第二期蹇先艾的《记朱大楞》。在记述朱大楞等人创办《荒岛》文学半月刊后,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