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10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特稿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一次新尝试4-8

摘要:邓小平发动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 2008年,我主编的《引发真理标准讨论文章问世纪实》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2010年,我和张义德等同志合作编著的《邓小平实践真理观研究》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

《中国经济学年鉴(2009)》出版本刊一篇文章入选8-8

摘要:每年一卷、旨在连续记录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中国经济学年鉴(2009)》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2009年第1期苏剑评介林毅夫著《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入选该年鉴“著作选介”专栏。

博览群书杂志本期关注拯救我们的心理
心理疾病的成因、对策与预防14-17

摘要:一 有一个词汇,30年前完全没人提起,如今却频频亮相于媒体,并且进入了普通人的言语环境。这个词就是“心理疾病”。

找寻内心的幸福22-24

摘要:世事并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怎样去想。——哈姆雷特 现代都市,繁华得令人眼花缭乱,人口密集得摩肩接踵,但高楼大厦中舒适的居所却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满目皆人却难见笑容,人们像赛跑一样奔忙。高收入的背后是紧张的节奏、令人窒息的压力,多少人营养过剩却面容疲惫,光鲜的衣着掩饰不住内心的焦躁,职位越高血压越高,钱越多越不满意,生活条件优越却感觉不到幸福,就连儿童的睡眠也越来越少、无忧无虑的时光越来越短……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人们钱多了,幸福却少了。

博览群书杂志科学文化
作为一面镜子的黑猩猩25-27

摘要:美剧《成长的烦恼》中的迈克是一个调皮的男孩,不时会用撒谎来掩饰自己犯下的过失,他的父亲不由得一声叹息:看来这孩子长大后只能去从政了。这就是政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人是政治的动物,愤世嫉俗的评论家甚至会说:人性不如兽性。但事实上,政治不是人类的专利,政治的根要比人类更古老,灵长类专家德瓦尔的《黑猩猩的政治》一书即是明证。

博览群书杂志专栏
《性史1926》:80年后重新审视28-30

摘要:这本《性史1926》的出版,和我本人有过一点点关系,也可以算一段小小八卦。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文化界,张竞生毫无疑问是风云人物之一。当年他出版了《性史》(第一集),闹出不小的风波。此后很长时间,在某些保守人士的话语中,《性史》风波是导致张竞生“身败名裂”的直接原因。

学术规范原理31-33

摘要: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学术规范之所以不可或缺,是与学者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人角色分不开的。与传统社会不尽相同,对学术的研究、对学问的追求业已成为现代学者的志业。因此,在现代学术体制下,作为学术研究从业者,只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专业培养和学术训练,才有可能入学木之门、得学术之道。

博览群书杂志随笔札记
傅斯年对待师生与权贵的不同面孔34-36

摘要:近日在长沙一特价书店捡得中华书局版《慕庐忆往:王叔岷回忆录》。闲读之际,对于庄子研究专家王叔岷记忆里的傅斯年形象尤感兴味。

发现并开掘巴金的七封旧信37-40

摘要:纪实文学作家赵瑜的作品一向都是贴近现实、题材重大的厚重之作。然而他的新著《寻找巴金的黛莉》却非如此。这本书并不长,仅19万字,在赵瑜的作品里算是小玩意儿。但是,我却被这本书所深深震撼。

博览群书杂志评论
叶家三代:故事和之外的故事41-44

摘要:庞旸在博客上说,她的传记《叶圣陶和他的家人》出了新版本。我看了很高兴,赶紧找她要来一本读。读了两三章,就觉得特别满足。一是书的行文方式,有一种隔世的美感。很久没读到这样的文风了。有点像1950年代的小说。上一次看这样的行文,还是在黄伊先生活着的时候,作家王立道撰写的《烛照篇——黄伊与当代作家》。

以金融解读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秘密45-48

摘要:霍然发现“大社会环境中的金融” 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出版后,读者反响热烈,被传媒推崇。为什么《金融的逻辑》会受到欢迎呢?窃以为,其秘密在于其切中了国人观念中的许多盲点,从大社会环境中的金融这一新视角出发,雄辩地解释了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现实中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引人深思。

当代文化脉动的近距离解读49-51

摘要:早在20世纪60年代,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时代“先知”的马歇尔·麦克卢汉就曾预言:“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P34)20世纪以来,大众媒介的迅速崛起正日益证实着这个理论,特别是电子媒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大师学术精神的践行52-55

摘要:包伟民先生的大著《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收录作者有关宋史研究的论文18篇。初览目录,全书内容庞杂,似缺乏一个鲜明的主题。但读过“代前言”《邓门从师杂忆》后,却若有所悟。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跟随宋史泰斗邓广铭先生求学的经历,之所以用它作全书的前言,作者说:“在交待师门所出之余,主要因为本书学术基础,大致不出先师教导的精神,文中所强调的几个要点,比较贴切地反映了全书主题与立论的倾向。故形式虽略有别样,文意自以为合适。”

博览群书杂志推介
大国思维 振兴民族——我读《逼出来的大国崛起》56-58

摘要:李稻葵教授的《逼出来的大国崛起:我们面对金融危机的选择》一书,以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为背景,首先系统阐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书以3/4篇幅探讨了中国在国际国内事务上的战略措施:从美国救市的措施到2009年达沃斯年会对中国的批评,从外部经济放缓到2008年奥运会中足球等体育软肋看中国管理体制问题,从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升值到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走出去。

好书超市58-58

摘要:《中国石道》王丽阳著,学苑出版社2010年2月,76.00元 中国石道是基于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并在当今的繁荣盛世中,成就了蕴含中国人深邃思想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赏石、礼石之道。中国石道扩延了中国历史文化,是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璀璨结晶,是中国人民质朴地与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相互交融,共创美好和谐世界的宏愿。

把王韬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59-62

摘要: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中国新闻之父”。他从成年起就开始从事西学东传的工作,通过翻译西书、创办报纸、撰写文章、主办考课等方式,促进了西学和近代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他又在香港帮助理雅各从事中国经典的翻译,在出访欧、日期间,自觉地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王立群选择王韬作为研究对象,其价值毋庸赘言。

好书超市62-62

摘要:《大地三部曲》(美)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3月,58.00元 在这部被瑞典皇家学院誉为“对中国农村生活”具有“史诗般描述”的作品中,赛珍珠以同情的笔触和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以饱蘸同情心的笔写出了“农民灵魂的几个侧面”。作品跨越了东西文化间存在的巨大鸿沟,有力地改变了不少西方读者眼中中国那种“历史悠久而又软弱落后的神秘国度”印象,客观地促进了东西文化的沟通。

《醉眼看李白》:文化大散文的佳作63-64

摘要:文化散文在10年前曾一度盛行,后来就渐渐冷落。大致原因除了网络以及新媒体的视像化阅读冲击之外,文化散文本身的创新力不足也是更为内在的症结。10年后的今天,文化大散文似乎又在开始聚集人气。我的理由是两本比较看好的书的出版:一本是苏北为汪曾祺作的《一汪情深》,另一本就是2009年连载于《十月》、而今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车延高的《醉眼看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