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本期关注 通俗:历史该如何普及
漫议明史通俗读物5-7

摘要:大约在2006年的下半年,城市里的许多书店和街头的书摊,陆续出现了一些以明史为题材的通俗读物,如毛佩琦的《明朝十七帝》、熊召政的《看了明朝不明白》、王春瑜的《看了明朝就明白》、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其中,尤以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卖得最火。此书出版之前,先在新浪博客上连载,受到许多网民的热捧,据说每月的点击率超过再万人次。书一正式出版,就广受欢迎,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此后两三年,又有王春瑜的《与君共饮明朝酒》和《王春瑜说明史》、陈梧桐的《自从出了朱皇帝》、陈梧桐和彭勇的《明史十讲》、

我看野史热8-10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人士写作的史书时有出版。近年来影响最大的,当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出了好几本,发行量很大。毛佩琦教授作序并大力推荐。有明史专家告诉我,书中有不少硬伤;也有明史学者说,这书写得还不错,至少作者认真读了《明史》。在我看来,这类历史作品,就当野史看好了,对普通民众普及历史知识,还是有益的;更何况闲来读这样的书,总比打麻将通宵达旦,甚至做更无聊的不良消遣,要好得多。我敢说,这样的通俗历史作品,比有的电视媒体炒作出来的学术超男、超女强多了!

关于通俗史学的几个问题10-14

摘要:自从以通俗的历史讲说与著述为基本形态的通俗史学兴起以来,争议如潮,众说纷纭。如何看待通俗史学成为引人关注的“公共话题”,而相关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对通俗史学内容的“真实性”心存疑虑;其二,对通俗史学兴盛的“后果”深感担忧;其三,对一些职业史家“介入”通俗史学困惑不解。这些问题都有深入讨论的必要。

历史类图书何以让民众狂热17-19

摘要:《明朝那些事儿》(七)大结局上市了。从2006年开始,该系列图书的火热销售场面就没有停止过,至今已创造600万册的销售奇迹。到底是怎样的魔力让民众如此狂热?

历史与真实20-21

摘要:中国人对历史格外热衷,史学作为一门国粹级的“显学”,在“”前已盛极一时,那些“”中“红透”半边天的“风云悍将”,大都具有史学背景。改革开放强调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技术人才走上政治舞台,历史似乎退出了中国政治,但30年物质文明的进步与辉煌,所造就的科技与经济“起飞”,如互联网技术及在中国的迅速起步与普及,却又为古老史学提供了预热的技术条件与契机,只不过“热”的形式又有所变化:官方史学休矣,民间热情高涨。

博览群书杂志专题 纪念90周年
想当初,那些人……——“五四”前后知识者心态的再反省22-25

摘要:“五四”已经离我们有90周年了。当再度省察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想仅仅从1919年5月4日的角度观照这段历史,而想通过1915年开始的那场“新文化运动”来考察这一时期知识者的心态,以彰显那一代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

《出类拔萃的IQ:一门可习得智力的新兴科学》25-25

摘要:作者分别从神经的、经验的和反省的智力三个方面来阐述其真智力理论。神经智力指神经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存在于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作用之中;经验智力指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强调领域特殊性知识对智力行为的作用;反省智力指对心理的管理和自我监控,强调完成不同智力任务时采取的策略、有益于思考的积极的态度以及进行自我监控和管理的习惯。真智力理论强调遗传因素,

《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25-25

摘要:萧红(1911-1942)富有戏剧性的短促一生一直为读者津津乐道。这本书从萧红自身出发探讨其悲剧形成的个人性因素,突出其性格里极为任性的一面,把她作为普通作家和普通女性进行解读。书中还附有200多幅珍贵图片。

权力的形成和权利的反转——中的身体与机械26-29

摘要:“”是一个含义复杂而又多面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关涉多个领域历时多年的事件总汇,人们逐渐把它当作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经历的一次复杂的文化转折,“五月四日”被浓缩成“五四”,不再是某一个太阳从升起到隐没的时间段,而成为标记这一系列复杂概念和历史记忆的结晶点。但我关心的是微观的“五四”,也就是1919年5月4日这一天在北京发生的以北京大学为首的13所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游行示威活动中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和身份有关的各类人物的身体运动方式和与交通器械的关系。通过这些细节可以表现出,在群众游行这个特定的时空情境中,

五四启蒙话语的意义之外30-34

摘要:五四启蒙研究愈来愈遭遇尴尬的境地。西方不认同五四肩蒙者阐释的西方,认为那不是西方本身的问题及其展开,而是到西方去寻找中国问题的现成答案。以中国的方式研究中周史的学者认为中国自身的现代性在西方武力入侵之前业已存在,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视自身的现代性经验,是对传统的割裂;西方中心论者则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本土才开始走上真正的现代化之途,五四启蒙者在接受西方影响时,囿于自身局限性生出种种怪胎;“新左派”又以一种去民族化的姿态来弘扬民族文化,认为康有为“托古改制”的逆潮流而动,

博览群书杂志文化思考
孙犁的晚年35-38

摘要:孙犁先生已经走了,对于这样一位有影响、有成就的重要作家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在许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小说家,其实他的散文的成就与意义并不亚于小说。“耕堂劫后十种”实在是十分奇特的创作,尤其是对于他那一代从“解放区”走出来的“革命作家”来说,真是一个“异数”——经史子集乃至近现代的笔记、日记、书信等等,收集并认真地阅读,写下了那些文体独特而意味隽永的文字。这十种小书,出版时已陆续读过,最近读的则是新版本,读得最细心而且感慨最深的是最后两本——《如云集》和《曲终集》,一个寂寞而义被视为“自我封闭”的老人的内心世界竟然如此热烈,

博览群书杂志专栏
在灯红酒绿杀人夜想到《金枝》39-41

摘要:十多年前,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A Studyin Magic and Religion),曾经是国内学术界相当时髦的一部书。那时有一大批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神话学等方面的国外著作被译介进来,《金枝》可以说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但是近年来盛况不再,2006年《金枝》换了出版社出了新版(译文仍旧),也没见什么反响了。

最早的中文画报42-45

摘要:画报始创于西方,是晚清时才引入中国的。1890年创刊的《飞影阁画报》发刊辞中说: 画报坊自泰西,领异标新,足以广见闻,资惩劝。余见而善之,每拟仿印行世,志焉未逮。适点石斋首先创印,倩余图绘,赏鉴家佥以余所绘诸图为不谬,而又惜夫余所绘者每册中不过什之二三也。旋应曾忠襄公之召绘平定越匪功臣战绩等图,图成进呈御览,幸邀称赏。回寓沪,海内诸君子争以缣素相属,几于日不暇接,爰拟另创《飞影阁画报》,以酬知己。

博览群书杂志批评
让人很不放心的《绝版魏晋》46-48

摘要:最近有青年朋友向我推荐一本新书《绝版魏晋——〈世说新语〉另类解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12月版),说是很好看。于是,我也弄一本来看。此书围绕《世说新语》讲魏晋间人物的故事,内容相当有趣,文字清新通脱,娓娓说来,头头是道。翻了翻,见到小标题里还用了不少流行的新派词语,例如“愤青”、“VS”、“PK”之类,青年人喜欢读是可以理解的,我也觉得耳目一新。但抽读了一小部分以后就废然而止了。书中随便说话甚至信口开河之处实在不少,用这种比较轻率的态度来写书恐怕很危险。观点和文风追求新鲜或“另类”本自无妨,

博览群书杂志随笔札记
时势变迁与现代人的古典诗词入史49-51

摘要:人生在世,时势的力量常常会比人的意志强。所谓时来运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撇开其中循环的历史观,仅就其所强调的人的意志拗不过客观的“势”而言,说的倒是有道理的。这一点,我觉得明显可以从近年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的讨论中得到印证。

派系纷争几时休——《朱东润自传》读后52-56

摘要:朱东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高校度过,教育生涯构成了他这部自传的重要内容。朱东润先生不仅桃李遍天下,而且有大量重要著作问世。在这本书中,朱先生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现象:高校内部的派系纷争。

《中华易学大辞典》56-56

摘要: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中最可宝贵的思想不仅是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完成了或者说猜测到了事物辩证发展的某些重要规律,而且规定了人们在事物发展规律面前应当采取的积极态度:顺应规律,趋吉避凶,运用人们对对立面转化规律的认识,去促进事物向人类社会和人们自身的有利方面发展。

博览群书杂志书评
历史真相与历史叙事中的“美”62-66

摘要:在美国德堡大学历史系任教的江勇振教授经数年全面细致地爬梳整理撰写出的《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以下简称《胡适的情感世界》,引文仅注页码)一书,从情感的一面还原了一个历史上的胡适。书中描述的情感生活丰富的“新胡适”无疑颠覆了以往人们对胡适私生活的固有印象或想象。这应是这本书值得人们关注的价值所在。然而,揭示历史真相以及重新审视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取一种怎样的态度比较合适,换言之,历史叙事中如何遵守美的原则,却成了读完此书后,笔者最想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