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博览群书杂志文化思考
中国近代的宪政之争——也谈严复和胡适的宪政观4-8

摘要:在近代中国,富强与宪政之路是一条荆棘丛生的坎坷之路,有关宪政的话题更是一个苦涩艰难的话题! 近日,王人博教授在媒体通过严复和胡适两位历史人物对近代中国纷繁的宪政之争进行了梳理,认为在近代中国致力于宪政追求的众多历史人物和主张中,严复和胡适是两个代表性符号,分别代表了两种宪政主张与理念。

所谓“艺术之死”——从马塞尔·杜尚到安迪·沃霍尔8-16

摘要:人的意义危机和现代艺术的激烈反传统 1912年,马里于斯·德·萨亚斯在当年的《摄影》7月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日落》的文字。这是继尼采在哲学领域喊出“上帝之死”后,西方现代艺术家在艺术领域送来的“艺术之死”的消息。

不妨编本《敝屣集》16-18

摘要:我因为参加一部上海文学通史的撰写,且接到的又是有关解放后十七年的部分,曾经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文学论争的有关资料。这是一个充满着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的时期,文学的论争几乎都演化成为了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从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到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博览群书杂志批评
砚书求疵录20-22

摘要:《博览群书》(2008年第9期)曾刊登过我的一篇短文。我在文中说,故宫博物院组织编写的砚书实在不应犯“林正青又名林估子”之类的错误。真是无独有偶,近读台湾故宫博物院编写的一本砚书,称作《兰千山馆名砚目录》,书中的错讹也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编写的那本相当。掇录几条如下:

博览群书杂志专栏
张爱玲小说谈片23-28

摘要:1943年8月《紫罗兰》第五期发表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编者周瘦鹃说:“张女士因为要出单行本,本来要求我一期登完的;可是篇幅实在太长了,不能如命,抱歉得很!”(《写在(紫罗兰)前头》)对照同月《杂志》载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所说:“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包括《沉香屑一炉香》,《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琉璃瓦》,《封锁》,《倾城之恋》七篇。

博览群书杂志好书超市
好书超市28-28

摘要:《饮冰室合集》(12册);《废名集》(全六卷);

博览群书杂志专栏
祖父晚年三密友:赵元方、汪绍楹、马巽29-37

摘要:我的祖父陆宗达生前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训诂学家。祖父一生,交游广泛,师友众多,且始终未离学术,所交自然也以学术界人物及文化人为主。我从幼年起便随祖父生活,对祖父的友人或有所耳闻,或有所亲见。而今,数十年光阴又逝,追思所闻所见,成此系列文章,以作纪念。

蒲风:《六月流火》38-40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上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年轻诗人——蒲风,颇值一提。这样的诗人,离世已久,容易为人们所忽略。而他最有名的诗歌集《六月流火》又是域外版本,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是惟一一本在日本东京出版发行的诗集,更属罕见。

博览群书杂志海外书人
关于幸福41-43

摘要: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í kszentmih á lyi)在《心流》(Flow)一书里指出:尽管现代文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对什么是幸福,现代人比之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并不见出高明。齐克森米哈里不满足于书斋加哲学式的幸福思考,在芝加哥大学开始了他数十年对幸福的心理学研究。

博览群书杂志好书超市
好书超市43-43

摘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金融海啸中那些人与事》;《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

博览群书杂志札记
会心解味读诗词——读周汝昌《千秋一寸心》47-50

摘要:常常有青年朋友对我说,词比诗更难懂:诗的内容比较具体,不懂的地方看看注释,弄清楚诗外的背景和诗里的典故,就可以知道一个大概了;而词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有时也不用什么典故,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词也能看明白,而加在一起就不懂了,难得欣赏,一些很有名的作品也不知道它有什么妙处。

民主反光镜——《民主四讲》的心灵折射50-53

摘要:民主确实是个好东西,即使是中国古代“为民作主”的“民主”之治,其中也内含了为百姓主持正义的意味。自近来“人民主权”之民主观的萌发与东传,“民主”遂为有识之士的政治“魔镜”,其中折射了令无数先贤激情不已的奋斗和牺牲。无论是作为价值观念,还是实在的政治制度,抑或是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民主所带来的世界革新都是毋庸置疑的。

博览群书杂志书评
历史走向大众的有益尝试——《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读后54-57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大众文化的崛起呈现锐不可当之势。学术走向通俗、历史走进大众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和机构为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张华腾著《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博览群书杂志好书超市
好书超市57-57

摘要:《艽野尘梦》;《有待探险的世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经典游记及探险美文精选》;《音符上的奥地利——山水之间的音乐旅行》;

博览群书杂志书评
受用之书——读彭程散文集《急管繁弦》58-61

摘要:作为阅读者,所自得之处,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躺在枕畔,一部大书,三两个夜半,也可卒读。但彭程的散文新著《急管繁弦》(东方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却读了半月有余,终卷之后,依然觉得读得快,有暴餮天物之感。究其原因:其一,这是一部“在场”之书;其二,亦是一部从容之书。总之,是一部受用之书。

博览群书杂志好书超市
好书超市68-68

摘要:《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儒家的困境》;《势:中国人的效力观》;

博览群书杂志交流
刨伤、智性、诗性——读《最后一班地铁》69-72

摘要:聂尔《最后一班地铁》中的大部分文字,因为网络和博客的关系,我在它成书之前就已经读过了,这一次实际上是重读。重读意味着温习与缅怀,却也依然有不时的惊奇和心有所动——那应该是一种突然的发现吧。我在他的书中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底层、苦人、表达——给赵勇的信73-75

摘要:赵勇兄: 谢谢你给《最后一班地铁》写的书评。 你总能置身在一个宽阔的空间里观察、思考和批评,你有着以常识性理论洞穿文本的能力。通过你的批评,一个文本被放置到了它应在的位置上。这不是我看了这一篇书评才有的感想,而是在读过你许多的批评文章后早就有的一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