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以问题为中心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

摘要: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当代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学家吕澎先生的巨著《20世纪中国艺术史》。这是一部全面梳理和系统呈现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发展进程的史学专著,浓缩了过去100年绚丽壮观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从全新的艺术史观出发,作者在该著中明确告诉我们:"政治与经济的历史绝不能混

可证伪性与塔罗牌预测——来自007影片《生死关头》的类比-

摘要:"正确"、"可证实性",按田松的分类,都是些大词、好词。某种科学,当然要把这样的词汇贴到自己身上。不过,依照波普尔的科学哲学,"错误"、"可证伪性",同样是"好词"。一个命题或理论,成为科学的命题或科学的理论的必要条件是,它是可错的、可证伪的。至少粗略地讲,事情就是这样。

传统文化的口腔化批判——读《吃垮中国——口腔文化的宿命》-

摘要:老实说,我对于作者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位愤青时,也同样沉浸在弥漫本书的全盘性反传统情绪之中,今天看来则未免失之片面、肤浅。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要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好书。

可贵的“独家旧闻”与失真憾事并存——重读《梁漱溟问答录》-

摘要:《梁漱溟问答录》一书1988年首次问世,一时成为畅销书,颇为抢手,印数不少,似有些洛阳纸贵的味道。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有需求,一方面是此书部分内容有可贵的史料性质(即笔者所说的"独家旧闻")。

把百科全书当信赖的伴侣——学者周有光博学多识的由来-

摘要:学者周有光年逾整百,仍坚持学习、写作。他不仅发表他精通的文字学宏论,多年来更对社会科学问题多有评论,每每提出崭新论见,助人感悟。二十多年前,笔者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职时初识周先生,此后在群言杂志社工作中又有幸得到他不少帮助,交往中对周先生之所以博学多识、文章精辟,有所了解,

哲学之“锐气”久而弥笃——祝《费希特著作选集》(五卷)出版-

摘要:以梁存秀学兄主编(主译)的五卷《费希特著作选集》终于由商务印书馆出齐了。这个选集从1986年开始翻译,到2000年第五卷译毕,已经是15年的时间,而第五卷的出版,更是2006年的事情了。因此这个选集,从选题、翻译、校对到出版、发行,可以说的上是精雕细刻了!

失真的拉康解读——评张一兵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

摘要:近两年来,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在中国学术界内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当人们发现,对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的研究很难再有所突破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曾深深启发过这两个人的雅克·拉康。笔者近六年来一直潜心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自然为人们给予拉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欣喜。

伦理在生活之中——曾钊新《伦理十讲》读后-

摘要:曾钊新教授多年致力于伦理学研究,其学术研究不是"纯理论"的,而是具有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生的"人性"讨论中,曾钊新教授所提出的观点作为一家之言,曾经引发广泛争议。在研究人性问题有所得之后,其学术研究方向转入人的心理和社会现实道德问题,潜沉深思,奋勇精进,

现代美国政府观念的形成——《美国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读后-

摘要:美国政治思想家H.D.克罗利在1809年出版的著作《美国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H.D.克罗利:《美国生活的希望:政府在实现国家目标中的作用》,王军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暴力维权和社会积弊-

摘要:媒体上不断见到农民工暴力追讨欠薪的事件,手头正好有个现成的例子。四川南充农民蒲正兴在西安打工,包工头欠他三千元工资迟迟不发,他在屡屡讨薪被拒绝甚至遭到殴打的情况下,于2006年12月8日用小刀刺伤包工头,并手持利斧在一座立交桥上劫持包工头女友,引起围观

日本后现代批评的兴起和知识界的“向左转”-

摘要:随着其代表人物福柯、利奥塔尔、德里达等的相继谢世及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动,以解构主义运动为核心的后现代思潮,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盛行于西方并波及到世界各地之后逐渐呈现出衰微的趋势,其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今天,面临全球化和新帝国主义时代,人们在寻求新的批判理论和阐释世界的方式。

对苏联文学跨越时空的解析——读《苏联文学反思》-

摘要: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文学"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也不可避免地画上了句号。对于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苏联文学,十多年来众说纷纭。关于这个问题,在俄罗斯存在很大的争议,毁誉者有之,坚决维护者亦不乏其人。

日本“文人趣味”的由来-

摘要:在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文人"一词从中国输入日本,后来逐渐成为大多数儒者的自我定位。日本江户时期的社会体制是从上到下严格的世袭制,无法像中国那样实施科举制度。所以,日本的儒者不是中国的士大夫,而只是处于武士与百姓之间的中间阶层。当时只有生于武士家庭者才能当官,所以官僚全部来源于武士阶层。

殊途同归——浅析叶舒宪和韩国学者郑在书对《山海经》的解读-

摘要:叶舒宪、萧兵和韩国学者郑在书合作撰写的《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化碰触》一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字,利用跨学科的"综合证据"考释追索"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如何在权力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之下呈现出来",视野宏阔,立意深远,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最具启发性的一部关于千古奇书《山海经》的研究著作。

周作人佚函笺释-

摘要:随着"十七年"文坛研究的深入,了解五四以来的作家、学者在建国之后的日常生活、创作与研究活动、以及他们的政治诉求,已然成为近年来学界极为关注的重点。而周作人在建国初期的心态,因为他本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鲁迅的兄弟关系以及曾经"落水"等经历,特别令人有兴趣探究。

“纵读”鲁迅-

摘要:我和王世家先生合编了一部书,叫作《编年体鲁迅著译全集》,共二十卷。现在还在看校样,面世恐怕要过些时了。收入书中的作品,均依写作完成先后排列;同一时间项下,以日记、创作、翻译、书信为序。能系日者系日,无法系日者系月,无法系月者系年。——这里不是写广告,所以不必多说;然而我在编辑和校

读“人人丛书”的新序-

摘要:去年底不知什么神鬼差使我买了许多新版的"人人丛书"(Everyman's Li-brary)各类文本,也许是英语世界的学者们新写的"序"吸引我。"人人丛书"七八十年前的本子我也保存了百来本,那里面的"导读"简略了些,不如新本子的"序"磁实而有嚼头。

我的千岁寒:在“飞”的过程里被老和尚附体-

摘要:王朔有些年头不写东西了,有消息说这哥哥找高人学艺去了。这回他携着《我的千岁寒》高调复出,叫人恍然明白:敢情是拜了个隔世的和尚,给下笔的文字灌了些禅宗的元素。不过听那么多人嚷着这本书看不懂,笔者就奇怪:看不懂,那还叫书么?众人的这类反应,倒像是上赶着给王朔捧场,使他的狂言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