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博览群书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 11-1091/G2 国内刊号
  • 1000-4173 国际刊号
  • 0.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博览群书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光明日报社主管的学术期刊。博览群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关注·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评论、文化访谈、书边随笔 神话与文明、每月聚焦·名作中的夏天、推介、文化视点·解密李贺、书人茶座、文化思考·重读路遥、序与跋

博览群书 200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从东京审判到普遍正义——日本知识界的思考-

摘要:今年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即“东京审判”开庭六十周年,整整一个甲子!然而,这场审判远远没有成为历史。东京审判以“破坏和平罪”等罪名对挑起战争的帝国主义法西斯战犯所做的裁决,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后期至今的历史认识和对战争犯罪的处置方式。但与此同时,由于战胜国主导的法庭所依据的是二百年来殖民主义体系下形成的国际法及其背后的西方文明观,因而也持续引发了对国际法之普遍性乃至帝国主义国家能否审视、裁处“帝国主义”制度的怀疑和

日本插花艺术史上的中国因素-

摘要:插花艺术在日本享有“花道”之美名,是日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以来,日本插花艺术传遍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影响广泛深远。许多西方人更是把“花道”当成了日本土生土长的的国粹。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日本插花艺术不仅源于中国,而且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在不断地接受中国插花艺术的影响,两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说纸草——《阅读纸草,书写古史》译后-

摘要:Papyrus一词在汉语中流行的译名之多,恐怕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以笔者寓目,除了用得稍稍多的“纸草”,尚有“蒲草”、“苇草”、“芦草”、“芦荻”、“莎草”、“蒲莎草”、“纸莎草”、“纸莎草纸”、“莎草纸”、“草纸”、“草皮纸”、“苇纸”、“芦纸”、“芦叶卷子”在一争短长。众译者仿佛八仙过海,务必出奇制胜。这好像说明papyrus一词很重要,否则哪能有这么多译名?但似乎它又没那么重要,否则其译名哪能

《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写作札记-

摘要:《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由宁波出版社出版面世后,收到一些读者、学者的交流电函,尤其是《文汇读书周报》刊发书讯后,在沪的慈城人、学者朋友有的表示祝贺并提供素材,有的询问我的创作缘起,有的赞之尽了一份时代的责任。这里将此书的采写初衷,调查发现和研究思考,做一交待,以就教于方家。

《莎士比亚全集》的几位译者-

摘要:一些人向我赞赏先父施咸荣的译作,称他是一位翻译家。但他们未必知道,父亲却多次称自己只是一名老编辑,因为他将近二十余年的生涯都是在做英美文学译作的编辑工作。他临病逝前半个月,曾经与我追忆往事,进行了一次长谈。这回长谈有三分之一工夫,是跟我谈那部《莎士比亚全集》的编辑经过,他认为这是一生中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晏阳初:不同的视角-

摘要:晏阳初和梁漱溟同为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代表人物,都是致力于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入手,以实现“本固邦宁”的目标。但二人的区别之处颇多,除了在方法上,晏氏趋洋,梁氏则较多传统意味以外,二人后半生更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梁氏1953年因慨叹“工人农民生活九天九地之差”而被点名批判之后,再也少有机会走出书斋,迄以新儒学的一代重镇终老;晏氏则矢志不移,将自己开创的平民教育事业移至海外,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

傅雷的艺术人生-

摘要:傅雷先生(1908~1966)离开我们整整四十年了。他是二十世纪中国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对现代中华文化建设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大家都已经知道他是一位翻译(巴尔扎克小说)大家,知道他的精湛的音乐理论造诣和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但是,他还是一位大艺术家,在文学、绘画、音乐、艺术理论等广阔领域里都曾有过创造性的业绩,对此人们未必都有充分的认识。这里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马修·阿诺德的两副面孔——读《吴宓日记》与《夏济安日记》有感-

摘要:风靡海内外的《夏济安日记》(1946年1~9月)虽然篇幅上和吴宓的十大本日记相去甚远,但读来却每每为二人极其相似的挣扎而喟叹。钱钟书曾评价吴宓“是一个矛盾的自我,一位‘精神错乱’的悲剧主角;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两个自我仿佛黑夜中的敌手,冲撞着,撕扯着。”(李洪岩《近代学人与钱钟书》,第54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这句话用来形容夏济安,至少是1946年的夏济安,

翻译的死角与单向度的人-

摘要:从一件很小的事情说起:四月份,我在荷兰给一个中国代表团作翻译。我们住的是荷兰南部一个极小的城市。代表团里有人问我这个地方中文叫什么。那个地名读音很怪,我给他音译了一个大概,然后告诉他,“这个地方没有固定中文译名,姑且这么翻吧”。结果去中餐馆吃饭的时候,那人揪住每一个服务员刨根问底:“这个地方中文叫什么?”

漆永祥与江藩研究-

摘要:学问之谋“竭泽而渔”,固学人之愿景,而能付之实践者,则既难且稀,即能穷某一领域者,亦不经见。今夏,幸获漆永祥先生所著研究清学者江藩的三种专著。一曰《江藩集》,二曰《〈汉学师承记〉笺释》,三曰《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虽尚未能竭江氏之泽而尽渔其学,但于江藩其人与其代表作《汉学师承记》之研究,则亦可谓穷尽其学矣。漆先生以十余年之精力,发其厚积,成有关江藩三书,达百

他杀害了父亲——读叶罗菲耶夫的小说《好的斯大林》-

摘要:“最终我杀害了父亲。”“我不是在肉体上,而是在政治上杀害了他。”——小说《好的斯大林》是这样开头的。“我”就是维克多·叶罗菲耶夫,俄罗斯当今著名作家,曾以创办地下文学刊物《大都会》、出版惊世骇俗的小说《俄罗斯美女》和发表耸人听闻的论文《追悼苏联文学》而多次成为苏联/俄罗斯文坛的轰动性人物。“父亲”就是弗拉基米

从“大同”理想看中国文化与民主政治——读《政道与治道》-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家中,有两个现象引人瞩目。一是一批学贯中西的学者最终落脚于中学,二是一批出入儒佛的学者最终归宗于儒学。一般而言,前者在知识学上表现出对中国传统学术系统的认可和尊重,后者则更多地在道义论上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道德系统的体认和承担,而且多对政治和国家问题有富于现实意义的专门思考或研究。作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可谓这后一批学者中的一个典型,他的《政道与治道》可以说就是一本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哲学的书。

古董的“神韵”——读《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

摘要:《左传·桓公二年》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文物”辞义与现今不同。宋词名作有张舜民《江城子》,其中写道:“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栏。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这里说到的“文物”,或许已经接近现代汉语中“文物”的语义了。而“文物”是历史的遗存,可据以探知古代文化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也已经与今天我们的意识十分相近。人们接近、观察和研究文物的机会,通常可以

谁能为难张艺谋-

摘要:1989年,张艺谋和巩俐联袂主演香港影片《古今大战秦俑情》的时候大约不会想到,这个故事在未来的十多年中转变成为一个多少有点齐泽克意义上的被实现的预言。电影故事里,蒙天放和冬儿一见钟情的相遇发生得很早,早在所有其他命运可能性开始之前,要过很久,他们才能发现在相遇片刻闪现的灿烂未来再也不能重现。这是最初的征兆,无意义的踪迹,其意义是不能从隐藏在过去的

新教文化与德语文学——兼谈德语启蒙文学中牧师身份的作家-

摘要: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以后,德语地区出现新教和天主教鼎立的局面。从十七世纪巴罗克文学时期到十九世纪末现代文学开始之前的近三百年时间里,德语文学中的主要作家和理论家,诸如歌德、席勒、诺瓦利斯、荷尔德林、霍夫曼和冯塔

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略谈褚孝泉译《拉康选集》-

摘要:《拉康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是迄今唯一被翻译成中文的拉康著作。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虽然译者褚孝泉不辞辛苦地翻译,但笔者仍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非常令人失望的译著。首先我要谨慎地声明一点,我对褚译的质疑不仅参照了法语原文,而且参考了布鲁斯·芬克的权威英译本。芬克是一位精神分析学专家,与拉康指定的遗著委托人阿兰·米勒过从甚密,后者把《拉康文集》的英译版权完全授予了芬克。

美国最高法院在行动-

摘要:1775年,一场革命(revolution)在新大陆上爆发,这场革命常常被等同于殖民地人民反抗宗主国的经济盘剥和政治奴役的独立战争。但事实上,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革命,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回事。

重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摘要:“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托克维尔用这句话为《论美国的民主》破题。诚然,平等的权利观念和民主已经在新旧大陆变为现实,而且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但是,这门新科学,或者托克维尔考察美国的目的,仅仅就是告诉法国人民这不可逆转的趋势吗?这思想和趋势不就是来自于法国吗,而且在法国大革命中不早就展现其力量了吗?显然,托克维尔另有深意:他的第一部不朽著作透露的乃是自由如何在民主社会中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