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之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编辑之友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Editors Friend

  • 14-1066/G2 国内刊号
  • 1003-6687 国际刊号
  • 1.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编辑之友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编辑之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书业、营销、传媒、传媒_影视、实务、版权、装帧、史料

编辑之友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编辑之友杂志卷首语
失写症1-1

摘要:我这个年岁的老派人物,逻辑链条架构于书写节奏的严密之中。静默冲和,境界深远,或难达到;语质事核,词约理明,训练可及。 书法补一笔,或画蛇添足;国画添一色,或无可挽回。写作倒无此险,却因某个词汇引导思路,改变路径,走题偏旨。电脑的使用,除却誊写的繁琐,其便捷较之纸笔,不可同日而语。

编辑之友杂志特稿
网络公共空间与乡土公共性再生产5-12

摘要:村民借助移动互联网从私人领域走向网络公共空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商讨和行动,实现从“村民”到“网民”再到“公民”的转化。村民通过网络公共生活复兴,使分散在不同时空中的个体再聚合,密切社会交往,重构社会连接,实现“网络共在”。村民通过网络公共参与重建乡土舆论,重构乡约民规,重兴乡土精神,达成“舆论共识”。村民通过网络动员、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促进“共同行动”。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新型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制,经由传播实现了村民从“共”到“公”的转化,在讨论和行动中拓展了“公”的边界,再生产了乡土公共性。传播构成了网络公共交往,传播生成了网络公共舆论,传播促成了网络公共行动,因此传播生成公共性。

编辑之友杂志书业
IP出版的生态化构建策略13-17

摘要:IP出版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这两年来发展形势迅猛,在业内形成的“IP热”,给出版业注入了一股强健活力.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和隐患也随之而来,严重影响IP出版的良性发展。文章通过对IP的内涵、IP热的原因分析,提出IP出版生态化概念,并探究IP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就如何实现IP出版生态化提出几点方法与策略。

基于在线图书评论视角的出版开发探究18-24

摘要:在线图书评论是出版信息数据的精华,对图书销量影响显著,选题策划应重视并利用在线图书评论挖掘的信息数据,并结合定量、定性分析进行信息整合,充分挖掘利用其背后隐藏的有效出版信息,以使选题策划更趋科学合理,推动选题策划和出版开发由传统业务驱动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

古籍整理出版中善本字库建设的重要性研究25-28

摘要:随着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政策的提出,为提高古籍善本出版的品质,在传承传统文化体系的背景下,文章提出建设善本字库即“一书一字”的重要性研究。文章基于古籍出版中的诸多问题,提出建设善本字库在整理古籍重印过程中的传承、校勘和版权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讨还原经典善本、便于数字化传播继而扩充中华字库等的重要意义。

编辑之友杂志刊界
学术期刊出版协议学术不端追责功能探析29-31

摘要:学术期刊出版协议学术不端追责功能源于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追责权的民事权利基本法律属性。出版协议可以为学术不端追责权的存在和实施提供合法依据;可以弥补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的缺失;可以赋予学术期刊调查取证权;可以形成或获取、固化证据;可以约定双方保留证据的责任,预防法律风险。出版协议还可以对学术期刊的追责活动予以限制,防止权利的滥用。

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深度反思——兼谈对AMLC系统的理性认知32-36

摘要: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是编辑部初审稿件的重要工作,检测过程往往存在过分依赖软件,对结果“一刀切”的倾向。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揭示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CL的弊端,并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合理引用与抄袭的界限;指出对检测结果要理性分析,依靠但不依赖,必要时通过同行专家作出正确判断;对系统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学术不端的防范机制进行了深度反思,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建议。

编辑之友杂志传媒
作为游戏的新闻:新闻游戏的复兴、意义与争议37-41

摘要:在经历了21世纪初期的短暂勃兴之后,新闻游戏近几年又被视为新闻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闻游戏可分为四类:社论游戏、报道游戏、小报游戏和纪录游戏。新闻游戏再度兴起是游戏市场和新闻市场合力作用的结果。新闻游戏扩张了新闻业的边界,创新了新闻叙事的方式,改变了新闻业的竞争方式。新闻游戏不必然损害新闻业公信力,新闻与游戏融合的产物也并非都是新闻游戏。新闻游戏自身有着严格的边界。

万史新闻化及其意义42-46

摘要:历史新闻化,指历史的重要元素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对象,并把历史转化为新闻报道出来。历史新闻化的主要表现有:考古“新发现”、历史文化传播、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宣传、历史亲历者讲述历史等。历史新闻化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和新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历史本身存在大量的新闻;新闻的旧化变成了历史,历史的新化也就有可能变成新闻;历史的新发现、新认识足以让历史新闻化;政府重视历史的教育功能促进了历史新闻化;个人喜爱历史有利于历史新闻化。历史新闻化促进了历史型新闻的兴盛,并促进了历史学的普及,对新闻学的发展、社会受众认知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精神之建设。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评价标准的进路与方向——兼论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评奖改革47-52

摘要:全国“好新闻”和中国新闻奖这两个部级新闻奖,先后在促进中国电视新闻质量提高,构建新闻业务规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在媒体发生重大而深刻变革的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价的标准应当与时俱进地作出新的调整与改革。当前中国新闻奖的电视新闻评奖标准媒介特色不突出、电视元素考核粗放、新闻艺术审美没有得到重视,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引导作用有所减弱。为此,中国新闻奖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要优化电视新闻评奖考评标准,树立大视频思维,量化新闻考核指标,加大媒体融合考核分量,以更好地发挥部级新闻奖对中国电视新闻的示范引导作用。

收视诉求与主流话语耦合的隐秘路径——论《中国好声音》中媒体评审团的缝合意义53-58

摘要:《中国好声音》通过媒体评审团的设置,既达到了节目形态上民主形式的彰显,在节目中多元音乐风格的展现也满足了不同文化群体的多元文化诉求,为节目的收视率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保障;同时,媒体评审团对选手遴选结果和节目整体的掌控,又将文化剔选的把关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各种文化竞争中能够居于中心地位,以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作为立足点,以家国一体、家国同梦为情感认同中介,呼应草根文化,满足大众的情感诉求,从而成功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建构。《中国好声音》中,媒体评审团隐秘而有效地实现了对收视诉求和主流话语的完美缝合。

编辑之友杂志数字
数字阅读:智慧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2016年龙源数字阅读城市TOP100排名分析59-61

摘要:城市的阅读率代表着这一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而近年来不断增长的数字阅读则是构成智慧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2016年龙源数字阅读城市TOP100排名的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勾勒出我国数字阅读发展的地区分布与发展脉络。

编辑之友杂志实务
编辑视阈下学术论文撰写规律研究62-73

摘要:学术论文就是运用学科原理、专业术语以及学术语言,对客观事物现象及背后规律进行归纳、推理与演绎,以此形成并在一定范围公布的专业理论文章。它是学术期刊编辑及其作者沟通的主要介质及共同向极致逼进的对象。中国学术期刊令人担忧的现状倒逼学术期刊编辑去探索、归纳学术论文撰写技巧及其规律。文章运用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去探究学术期刊编辑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撰写规律。编辑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撰写规律课题,涵括其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九个方面内容:第一,关于学术论文撰写研究的回顾;第二,学术论文撰写规律基于编辑视阈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第三,学术论文内涵的科学界定是学术论文成功撰写的基本前提;第四,学术论文撰写成功的基础是选题有意义且作者能驾驭;第五,学术论文科学命题要求以精准专业、恰当语法与生动文字来表达;第六,学术论文撰写成功实现创新的主要路径及不同学科的方法区别;第七,学术论文论证方法及语言的特殊要求;第八,学术论文撰写不可逾越“问题学术史回顾”;第九,学术论文获取材料路径及其主观能动性发挥。

从图书三审制的实施现状反思各环节的功能定位74-76

摘要:书稿三审制一直是我国图书出版领域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对于当前面临着转型期的图书出版业,三审制在实施层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三审制在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的功能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重新界定的相关建议。

编辑之友杂志版权
我国UGC版权侵权治理机制之优化——以美国UGC规则为样本的考察77-80

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进步和用户生成内容(UGC)产业的迅速发展,版权权利人与UGC服务商之间的博弈成为网络版权法律制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和借鉴美国UGC规则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立足于传媒产业发展的经济视角,从网络自治和法律治理两个层面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UGC版权侵权治理机制的具体举措和对策建议。

编辑之友杂志装帧
建构书籍模型:从设计方式解读当代书籍设计的新类型81-86

摘要:一向以风格前卫著称的书籍设计师伊玛·布不断有作品问世,其设计思想对书籍设计的形态具有指向性意义。文章试以伊玛·布的各时期主要作品为线索,通过对设计作品的归纳,以及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设计思想及形式语言的逻辑性。

编辑之友杂志史料
民初上海报业发展与困局探析87-92

摘要:民国初年,中国民营报纸实现整体转型成为报业主流,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了民营报业发展,一批商业报刊抓住有利的媒介生态环境,积极操持报纸股权,实施企业化经营,并利用传播新技术和探寻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快自身发展,开拓了我国报业发展的新路。然而,上海报业市场也常被津贴痼疾、恶性竞争、格调不高等不利因素阻挠,致使民初上海报业呈现出独特的发展图景。

听觉的现代性:以法商东方百代公瓦唱片出版为个案的研究(1908-1930)93-98

摘要:唱片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音像出版物”,甫一出现,便通过“听觉书写”改变了中国人对声音的“知”与“听”,推动了“声音”作为一种知识性、娱乐性、消费性题材的大众化与日常化。民国较早出现的法商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前后共出版唱片三千余种,对我国近代唱片出版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以其为个案,从它影响下的“听觉书写”“听觉下的生活”“听觉与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梳理,有助于探索技术发展与出版企业、出版物及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认知当下音像出版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