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宁夏地区老年人群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ε4携带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841-844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宁夏地区城市社区55岁及以上人群,行问卷调查和血脂相关指标检查;采用高通量溶解曲线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关系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共924人完成了所有研究内容;各年龄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体质量指数(BMI)、葡萄糖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E3所占比例最大,且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性别间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携带基因E4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和性别进行控制后,基因型与HDL-C、LDL-C、ApoA和ApoB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宁夏地区老年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布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等位基因ε4携带与血脂水平显著相关.

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845-847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共培养后,对MSCs迁移的影响,为MSCs更好地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UC-MSCs和中性粒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后,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UC-MSCs单独培养的为对照组(1:0),UC-MSCs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中进行培养的为实验组,选择18 h和40 h作为培养时间,根据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的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1:1、1:50分组和18 h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划痕的方法观察24 h内不同时间点MSCs的迁移情况.结果:划痕实验观察到1︰50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较1:0和1:1实验组明显增快.结论: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的上清液促进人脐带MSCs的迁移.

IL-10对miRNA-125b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848-851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miRNA-125b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0刺激肺癌细胞系NCI-H460各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比较IL-10刺激后和恢复miRNA-125b表达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IL-10刺激后和恢复miRNA-125b表达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miRNA-125b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L-10刺激NCI-H460细胞后,miRNA受到调控的程度不同,所测21种miRNA中,miRNA-125b下调程度最大;miRNA-125b恢复表达后,抑制了由IL-10刺激引起的细胞增殖(P〈0.01),促进了细胞凋亡;miRNA-125b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在IL-10诱导的细胞增殖中,miRNA-125b起到抑癌的作用,可作为未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研发对象.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血清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不同运动亚型之间的关系852-853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PD病人(PD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组)各50例,PD病人根据运动障碍症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和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为主型(PIGD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Hoehn-Yahr(H-Y)分级评定为早期(H-Y〈3级)及中晚期(H-Y≥3级).分别测定各组血清U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结果:PD组血清UA水平低于HC组(P〈0.01);PIGD组血清UA水平较TD组明显降低(P〈0.05);中晚期PD病人血清UA水平低于早期(P〈0.01).各组血清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PD不同运动亚型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成为预测PD发病风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运动分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分析854-857

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同轴微切口2.2 mm与2.8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病人112例(112眼),随机分成小切口组(38例38眼)、2.2 mm组(37例37眼)和2.8 mm组(37例37眼).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1周、1个月,3组病人视力提高幅度为小切口组〉2.2 mm组或〉2.8 mm组(P〈0.01).3组病人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1周、1个月时3组病人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术中植入两种不同人工晶体的疗效观察858-860

摘要:目的:比较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术中使用两种不同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40例60眼,采用MI60人工晶体19例31眼为A组,MA60MA人工晶状体21例29眼为B组,对比2组病人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1),2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房深度增加值大于B组(P〈0.05).2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病人术中采用MI60人工晶体相较于MA60MA人工晶体能够维持更深的前房深度,减少后囊膜皱褶和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降低对玻璃体视网膜的干扰.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病人血清AQP4-IgG水平及其临床意义861-863

摘要: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病人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NMOSD病人38例,记录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QP4-IgG水平,分析其水平与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AQP4-IgG抗体阳性组23例(60.5%),阴性组15例(39.5%),阳性组EDSS评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AQP-4 IgG与EDSS评分、脊髓受累节段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抗体阳性组3例复发,阴性组无复发病例.结论:NMOSD AQP4-IgG抗体阳性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重,且抗体水平越高,脊髓受累节段多,预后较差,较AQP4-IgG抗体阴性病人易复发.

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864-867

摘要:目的:评价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奈达铂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4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紫杉醇+奈达铂组24例,多西他赛+奈达铂组24例,分别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根治性放疗前行辅助化疗1个周期,比较2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紫杉醇+奈达铂组总有效率和多西他赛+奈达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奈达铂组完全缓解率(29.17%)高于多西他赛+奈达铂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紫杉醇+奈达铂组术后病理不良预后高危因素发生率为33.33%,多西他赛+奈达铂组为16.67%;紫杉醇+奈达铂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和95.83%,多西他赛+奈达铂组分别为87.50%和95.83%,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奈达铂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2种化疗方案疗效相近,不良反应相似,病人均可以耐受.

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868-870

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106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帕瑞昔布钠,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T3时间点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在T1、T2、T3时刻的VAS评分均有上升(P〈0.01),但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871-874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乳腺癌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人生长分化因子3(GDF3)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6例原发性乳腺癌病人为乳腺癌组,同期治疗的44例良性乳腺肿瘤病人为良性组,同期体检的52名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时采集3 mL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CA15-3、CA125、CEA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SGF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GDF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病人5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组除TS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5-3、CEA、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32.1%、26.8%、21.4%、17.9%、16.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64.3%,均高于任一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P〈0.05).CA15-3、CEA、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8.6%、97.7%、77.3%、68.2%、77.3%,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72.7%,CEA单独检测特异性最好,且高于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P〈0.05).CA15-3、CEA、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57.0%、58.0%、46.0%、40.0%、43.0%,联合检测的准确度为68.0%,高于TSGF、CA125、GDF3单独检测(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临床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单一肿瘤标志物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降低临床漏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病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影响的差异研究875-877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病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1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组),13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核苷组)的CHB病人,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Tregs比例,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2组CD4+CD25+CD127 low/-Treg细胞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开始时、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个月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对CHB病人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较核苷(酸)类似物更大,提示其可能具有远期免疫调节作用.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观察878-880

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8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组(联合组)和GP方案组(化疗组),比较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及病人生存时间.结果:联合组有效率58.62%,高于化疗组的31.03%(P〈0.05),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长于化疗组的32个月(P〈0.05);肿瘤标志物下降率65.51%,高于化疗组的37.93%(P〈0.05);胃肠道反应率13.79%,低于化疗组的41.38%(P〈0.05).2组骨髓抑制、便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颅脑疾病病人手术中舒芬太尼麻醉效果观察881-884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疾病病人手术中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开颅手术的7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病人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2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插管后3 min(T2)、插管后5 min(T3)、以及拔管时(T4)各时间段心率(HR)、血压的变化以及血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T)的含量,并对手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血流动力学方面:组内比较,2组T1、T2、T3以及T4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较T0时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T1、T2、T3以及T4时的SBP和H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2、和T4时D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1时低于对照组(P〈0.01),T3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和T4时S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3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指标检测方面:组内比较,对照组T1、T2、T3时的AD、NE以及CORT水平相比T0时均明显升高(P〈0.01),而观察组各时间点AD、NE以及COR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T1、T2以及T3时的AD、NE以及COR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观察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拔管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在减少对颅脑手术病人心血管的刺激,降低术中及术后拔管的应激反应优于瑞芬太尼.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885-887

摘要: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满意手术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888-89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120例,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Hcy水平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按血管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TOAST分型对病人分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以及不同类型脑梗死与Hcy水平的关系,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心脑血管事件、mRS评分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无狭窄组的Hcy水平显著低于狭窄组(P〈0.01).不同狭窄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斑块组的HHcy发生率、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各组HHcy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AA组高于CE组、SAA组、SUE组和SOE组(P〈0.05~P〈0.01).随访后,HHcy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组(P〈0.05);且HHcy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Hcy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TOAST分型、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Hcy相关,HHcy是导致脑梗死预后不佳的一种重要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产后糖代谢转归及其相关因素分析891-893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产后糖代谢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GDM病人931例并收集临床资料,在产后6~12周跟踪糖代谢转归情况,对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31例病人产后6~12周出现糖代谢异常者占33.08%(308/931),其中糖尿病35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14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葡萄糖耐量降低7例,葡萄糖耐量降低252例.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PG)、服糖2 h后血糖(2hPG)、服药3 h后血糖(3hPG)均高于正常组(P〈0.01),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正常组(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OGTT FPG、2hPG、3hPG和新生儿体质量均是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OGTT的FPG、2hPG、3hPG是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GTT FPG(OR=3.528)、OGTT 2hPG(OR=1.579)和OGTT 3hPG(OR=1.655)越高,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越高.结论:部分GDM病人产后会出现糖代谢异常,与孕期OGTT结果密切相关,应针对性做好随访管理和防控措施.

预吸氧在肥胖病人无痛肠镜检查中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894-896

摘要:目的:观察预吸氧干预对肥胖病人行无痛肠镜过程中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8例行无痛肠镜检查、体质量指数≥30 kg/m2的肥胖病人分为预吸氧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呼吸,预吸氧组在麻醉前给予高流量吸氧3~5 min.比较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的变化,并统计检查过程中SpO2下降至各区间的例数及肠镜检查时间和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预吸氧组麻醉给药前、肠镜检查后1 min和3 min时以及检查结束时,Sp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预吸氧组SpO2〈90%的比例和检查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病人行无痛肠镜检查前预吸氧可有效提高行无痛肠镜肥胖病人的氧储备能力,降低检查中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缩短肠镜检查时间.

经皮微创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897-899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人9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2例,应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病人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