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孕鼠接触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子代新生鼠TCR Vβ8^+T细胞的影响281-284

摘要:目的:观察孕鼠接触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其子代新生鼠胸腺及外周血TCR Vβ8^+T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妊娠16 d时给予SD大鼠尾静脉注射15μg SEB(SEB组),同时设立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孕鼠自然分娩后获取出生后0-5 d的子代新生鼠胸腺及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CR Vβ8^+T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EB组出生后0-3 d的新生鼠胸腺中CD4^+Vβ8^+T细胞比例均减少(P〈0.05-P〈0.01),出生后4-5 d 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0-5 d,SEB组胸腺中CD8^+Vβ8^+T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出生后0-5 d,SEB组CD4^+Vβ8^+及CD8^+Vβ8^+T细胞的绝对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新生鼠出生后0-5 d,SEB组外周血CD4^+Vβ8^+T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CD8^+Vβ8^+T细胞比例亦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出生后0-5 d,SEB组外周血CD4^+Vβ8^+及CD8^+Vβ8^+T细胞绝对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妊娠期大鼠接触SEB可减少子代新生鼠胸腺及外周血TCR Vβ8^+T细胞,并保留至成年期。

索拉非尼联合5-氮杂-2'-脱氧胞苷对肝癌SMMC-7721细胞DNMT3B基因表达的影响285-289

摘要: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及其调控DNMT3B基因表达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MTT法测定SMMC-7721的增殖,Transwell检测其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观察DNMT3B、p-Akt-Ser473及ERK蛋白的表达。结果:索拉非尼、5-Aza-CdR对肝癌SMMC-7721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6μmol/L,联合用药选取(6+4)μmol/L作为后续用药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单药及联合用药均能抑制细胞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减少p-Akt-Ser473和DNMT3B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索拉非尼和5-AzaCdR联合用药能有效降低索拉非尼用药浓度,降低肝癌SMMC-7721细胞DNMT3B蛋白表达水平。

上颌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89-292

摘要:目的:明确上颌动脉的解剖学起源、走向、分支形式及腔内直径,为上颌动脉区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中国人尸体进行观察,共28面,分析上颌动脉的走行及每种分支类型的规律。同时测量上颌动脉起始和血管内径。结果:27面(94.6%)为外侧行程,1面(5.4%)为内侧行程。右侧自外耳道上方空白区至上颌动脉起始处的垂直高度为(23.4±5.1)mm,而左侧的垂直高度为(22.6±4.5)mm。19面(67.9%)分支顺序为标准型。下牙槽动脉和颞深前动脉在上颌动脉中的分支中的长度变化最小。脑膜中动脉和颊动脉为内径最大和最小的血管。结论:上颌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包括上颌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形式及内径大小等指标,能够作为血管栓塞术一个指标改善影像学诊断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够为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血清胱抑素C评估肾功能在糖尿病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93-296

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于糖尿病病人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25例糖尿病病人,记录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身高及体质量,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使用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mL·min^-1·1.73 m^-2)值。所有病人分为3组:A组(GFR〈60)、B组(60≤GFR〈90)、C组(GFR≥90)。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肌酐(Scr)、血尿素(Sur)、血尿酸(UA)、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lb)。结果:3组病人年龄、病程、Scr、Sur、UA、RBP、Cys-C和Um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年龄、病程、Scr、Sur、UA、RBP、Cys-C、UmAlb与GFR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Cys-C、年龄、UmAlb进入最佳方程,且血清Cys-C最先进入。结论:Cys-C、年龄、UmAlb是影响糖尿病病人GFR的主要因素,其中血清Cys-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受损的一个更为理想、敏感的常规指标,有助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早期防治。

MMP-2、TIM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临床意义297-301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或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术后存活5年以上且无复发转移组(A组)和术后在1年内发生复发转移死亡组(B组)肿瘤组织细胞中的MMP-2、TIMP-2表达情况。结果:MMP-2、TIMP-2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少量表达,在ESCC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MMP-2和TIMP-2在B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MMP-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关系(P〈0.05和P〈0.01);TIMP-2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率亦均有相关关系(P〈0.01和P〈0.05)。TIMP-2表达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2、TIMP-2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情况与食管癌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MMP-2、TIMP-2表达对预测ESCC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及LED光动力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302-304

摘要:目的:评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及LED光动力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183例急性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及LED光动力治疗,77例)和对照组(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106例)。对2组疱疹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综合疗效及PHN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0 d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个月及3个月PHN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是否为对照组均为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及LED光动力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并且可以预防PHN的发生。

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305-308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探讨SHBG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122例和血糖正常对照者54名(其中女性取绝经后),分别测定并比较2组SHB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SHBG水平显著降低(P〈0.01),SHBG与HOMA-IR、HbA1c、TG、FPG和FINS均呈负相关关系(r=-0.417,-0.283,-0.305,-0.301,-0.236,P〈0.01),与HDL-C和年龄均呈正相关关系(r=0.342,0.45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HBG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OR=0.965,95%CI 0.934-0.998,β=-0.03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HBG与HOMA-IR、年龄和HDL-C呈直线回归关系(β=-0.295,0.313,0.238,P〈0.01,P〈0.01,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SHBG水平降低可能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0例临床分析309-312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VST病人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急性起病(〈1周)38例,亚急性起病(1周至1个月)31例,慢性起病(〉1个月)1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67例。病变累及单个静脉窦32例,累及多个静脉窦48例。头颅CT平扫直接征象显示率15.00%,间接征象显示率21.25%。头颅MRI/MRV阳性率100%。72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钙凝治疗,有效率85.00%,复发率1.25%。结论:CVST多见于中青年,起病形式多样,病因复杂,感染、产褥相关及口服避孕药是最常见的病因。头痛是最多见的症状及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各异,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结合MRI/MRV可明确诊断,抗凝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CT灌注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评价313-316

摘要: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23例颈动脉狭窄病人分为有症状组14例和无症状组9例,均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术确诊为单侧颈内动脉中或重度狭窄。对全部病人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前及术后7 d对所有病人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的CTP常用指标脑局部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局部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达峰时间。结果:2组术后rTTP、rMTT时间均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CBF、rCB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侧rTTP、rMTT较健侧延长,rCBF较健侧降低(P〈0.01),rCBV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CTP成像,rCBF、rCBV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rTTP、rMTT较前有所好转(P〈0.05和P〈0.01),但与健侧比较仍有明显延迟(P〈0.01)。结论: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病人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APACHE Ⅱ评分在重症肺炎病人撤机中的预测价值317-319

摘要: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情况与重症肺炎病人机械通气撤机结局间的关系。方法:重症肺炎并需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5例,于入院后第1天及达到撤机标准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前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撤机结局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5例为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不需呼吸机辅助通气者,对照组10例为SBT失败和拔管后48 h内重新插管恢复机械通气者。比较2组入院第1天及撤机前APACHEⅡ评分和SBT前机械通气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PACHEⅡ评分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病人入院第1天APACHEⅡ评分、SBT前通气时间和撤机前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AUC为0.871,最佳截点值为APACHEⅡ=10.1,此时的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53.8%。结论:APACHEⅡ评分在预测重症肺炎病人撤机结局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撤机参考指标之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肥胖程度与血浆神经肽Y的相关性研究320-32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血浆神经肽Y(NPY)与肥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观察OSAHS疾病的影响及夜间NPY的变化,为临床治疗OSAHS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0-65岁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OSAHS病人(OSAHS组)140例,非OSAHS人群(非OSAHS组)35例。按体质量进一步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和正常体质量4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一夜至少7 h的多导睡眠图测评,记录呼吸紊乱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颈围、腰臀比,并将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各肥胖组OSAHS病人的血浆NPY水平均高于非OSAHS组以及轻度OSAHS组(P〈0.01)。同时,重度OSAHS组又均高于中、轻度组(P〈0.01)。OSAHS组病人其NPY水平与其呼吸紊乱指数及体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OSAHS组病人体内NPY水平与颈围呈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OSAHS病人的血浆NPY水平与OSAHS严重程度有关,且随着OSAHS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并与病人的肥胖程度密切相关。

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PJ间期临床分析323-325

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心电图,并分析不同部位旁路前传对PJ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下确诊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病人120例。根据旁路部位分为10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分别扫描窦性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PR间期、QRS间期、PJ间期及δ波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120例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中,LPS、RA、RP、RAS、RMS和RPS组病人术后PJ间期均显著延长(P〈0.01),而其他部位旁路的病人术后PJ间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结果显示,术后LL、LPS、RA、RP组PR间期均较术前延长(P〈0.05-P〈0.01),其他各组术后PR间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PS、RL、RP、RAS、RMS和RPS组病人QRS时间长于术前(P〈0.05-P〈0.01),其他部位旁路术后QRS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的δ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电图PJ间期缩短在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鉴别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到基层医院,利于窦性心律下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心电图诊断和鉴别。

拉坦前列素对高眼压症、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326-328

摘要:目的:探讨拉坦前列素治疗高眼压症、开角性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实验,将80例(80眼)高眼压症或POAG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眼),观察组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对照组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均为1次/天,连续用药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4周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治疗后1、2、3、4周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组病人的上午8时、11时和下午2时、下午4时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上午8时、11时和下午2时、4时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病人的视野平均缺损、中央角膜厚度、Schirmer、BUT实验和治疗后BUT实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野平均缺损、Schirmer实验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而中央角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治疗期间结膜充血、眼痒、眼痛和灼烧感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坦前列素与曲伏前列素治疗高眼压症、POAG病人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率相当。

厄贝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研究329-331

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左心室肥厚病人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苯那普利片10 mg/d,治疗组予以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连续服用治疗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腔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以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腔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2组病人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及苯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病人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但厄贝沙坦的效果更为显著。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332-334

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43例PTC合并HT病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仅诊断为PTC病人45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甲状腺肿大以及颈部压迫症状较对照组病人明显增多(P〈0.01);2组病人甲状腺肿块、颈部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年龄≤44岁病人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癌肿类型、癌灶数、预后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单纯PTC相比,PTC合并HT以颈部肿大或颈部压迫症状较多见,中青年及女性病人发病率高,淋巴结转移少,临床分期早,预后较好。

鼻中隔穿孔不同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335-339

摘要:目的:比较3种不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鼻腔通气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鼻中隔穿孔病人54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自体颞筋膜筛骨垂直板夹层法组(A组)、自体带蒂鼻腔底黏骨膜瓣修补法组(B组)及单蒂黏骨膜或软骨膜瓣翻转联合游离颞肌筋膜瓣修补法组(C组),观察3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鼻腔通气功能。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A、C组(P〈0.05-P〈0.01),B、C组损伤黏膜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P〈0.01),C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亦优于B组(P〈0.05),而3组愈合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鼻腔最小截面积均显著高于A、B组(P〈0.05-P〈0.01)。结论:单蒂黏骨膜或软骨膜瓣翻转联合游离颞肌筋膜瓣修补法治疗鼻中隔穿孔在疗效及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方面均优于自体颞筋膜筛骨垂直板夹层法和自体带蒂鼻腔底黏骨膜瓣修补法。

早期帕金森病病人嗅觉障碍的相关性分析339-341

摘要:目的:检测早期帕金森病(PD)病人嗅觉功能障碍情况,探讨嗅觉定量检测在早期P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早期PD病人45例及同期健康成人49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五味嗅觉测试液"进行双侧鼻孔嗅觉检测,并评价PD病人年龄、病程、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Hoehn-Yahr(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PD病人的嗅觉察觉阈值及识别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嗅觉察觉阈值及识别阈值与病人年龄、病程、UPDRS评分、H-Y分级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UPDRS评分与病程、H-Y分级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结论:早期PD病人存在嗅觉功能障碍,且双侧对称性出现,嗅觉检测对早期诊断PD有一定意义。

塞来昔布对脓毒症的疗效及可能机制342-344

摘要: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脓毒症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脓毒症病人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塞来昔布组,28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4例)。比较和分析入组病人的基线资料、疗效及预后相关指标和治疗前后的感染、炎症指标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总住院时间和治疗1周后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病人的感染、炎症指标及T细胞亚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周后,观察组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另外,治疗1周后,观察组病人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则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塞来昔布能够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脓毒症病人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