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结核患者外周血αβT和γδT细胞亚群免疫亚型细胞分布的探讨141-144

摘要:目的:检测健康成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αβT细胞亚群以及γδ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及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用不同荧光素标记单抗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αβT细胞免疫亚型CD45RA+CD27+初始型细胞(Tnaive)、CD45RA-CD27中央记忆型T细胞(Tcm)+、CD45RA-CD27-效应记忆型T细胞(Tem)和CD45RA+CD27-效应型T细胞(Teff);γδT细胞中Vδ1、Vδ2、Vδ1-Vδ2-(即Vδ3-8)4种免疫亚型的百分率。结果:与健康成人比较,结核患者CD4+αβT细胞中Tnaive、Teff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1),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1),Tcm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与健康成人比较,患者CD8+αβT细胞中Tnaive、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1和P〈0.05),Tem、Teff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1)。与健康成人比较,结核患者Vδ1γδT细胞中Tnaive、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5),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Teff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Vδ2γδT细胞中Tcm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0.05),Tem、Teff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P〈0.01),Tnaive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Vδ3-8γδT细胞中Tem细胞的百分率升高(P〈0.05),Tnaive、Tcm、Teff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αβT和γδT细胞亚群分布均有显著改变。

利脑心胶囊对小鼠实验性缺氧的保护作用145-147

摘要:目的:观察利脑心胶囊对小鼠实验性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常压和低压缺氧条件下分别观察正常小鼠和利脑心胶囊用药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和心肌耗氧量。结果:利脑心胶囊3个剂量组用药均可使常压和低压缺氧条件下小鼠存活时间延长(P〈0.05~P〈0.01);常压密闭条件下1~5 min时段小鼠的累积时间心肌耗氧量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P〈0.01),各用药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常压密闭条件下小鼠的每分钟净耗氧量用药组在1~2 min时段均显著降低(P〈0.01),3~4 min时段用药组与正常组、用药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脑心胶囊能明显降低小鼠氧耗,保护缺氧心肌。

基于CLP败血症小鼠中补体C5a与白细胞介素-6相关性研究148-150

摘要:目的:探讨败血症发病机制中炎症介质C5a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利用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败血症动物模型,在败血症活动期,取不同时间段建模组和假手术组小鼠的腹腔灌洗液,检测补体C5a和IL-6的表达。结果:建模组小鼠的腹腔灌洗液中补体C5a和IL-6水平在建模后第4、6、12、24 h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伴随病变恢复,2组实验动物体内补体C5a和IL-6的表达水平逐渐趋于正常。结论:CLP败血症小鼠发病机制中,炎症介质C5a与细胞因子IL-6的调节有一定的线性相关趋势。

不同语境下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名称的正确写法(一)150-150

摘要:论文中一般在基因首次出现时,使用基因全名。基因的全名不用斜体,也不用希腊字母,如insulin-likegrowthfactors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除了首次出现显示基因全名,文中其他位置均可使用基因符号,即基因全名的缩写。

不同浓度川芎水提取物对化学缺氧细胞的作用比较151-15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川芎水提取物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采用物理结合化学诱导缺氧建立模型,用川芎水提取液干预后,测定细胞活力,并检测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川芎嗪水提取液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降低乳酸脱氢酶外漏量,增加NO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结论:川芎水提取物能显著拮抗缺氧对EAHY926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清除自由基,增加NO含量,减少缺氧损伤。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53-153

摘要:本刊从2016年开始,所有英文文献作者姓、名全部大写,页码仅保留起始页,具体格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疗效比较154-157

摘要: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直径≤5 cm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中小肝癌患者233例,其中资料完整者119例,分为行射频治疗者(射频组)57例和行手术治疗者(手术组)62例,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射频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91.2%、63.2%、56.1%,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为82.5%、35.1%、21.1%;手术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为91.9%、64.5%、59.7%,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9%、45.2%、25.8%,2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手术组(P〈0.01)。结论:原发性中小肝癌采用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射频消融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花费更低,在治疗中小肝癌上有望替代开腹手术。

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钙水平测定对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158-161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钙水平测定对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患者342例,其中发生骨转移者120例,无骨转移者222例,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 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ALP、血清钙检测,并计算校正血钙水平。结果: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组血清ALP、校正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1)。多发骨转移组(骨转移数≥2)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组及无骨转移组(P〈0.01);多发与单发骨转移组校正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1),但多发骨转移组与单发骨转移组校正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P与校正血钙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分别为40.8%、60.0%,特异度分别为79.7%、75.2%,联合检测血清ALP及校正血钙水平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78.3%、61.7%。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不同;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ALP及校正血钙对诊断肺癌骨转移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搏动对术后出血的影响162-164

摘要: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对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0例无痔手术史的Ⅲ、Ⅳ度内痔患者随机分成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组(A组,96例)和单纯行PPH手术组(B组,10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触及痔动脉搏动数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术后最大疼痛强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A组中78例(81.13%)患者术后有明显的肛门坠胀感。2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恶心呕吐、尿潴留、肛周脓肿、肛门镜检查、排便困难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搏动部位并不能有效防止术后出血,且增加患者肛门坠胀疼痛,痔动脉缝扎只考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

带线锚钉治疗Danis-Weber B型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15例165-166

摘要: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对Danis-Weber B型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5例Danis-Weber B型骨折脱位患者先予切开复位和钛板内固定外踝骨折,然后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稳定性。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5.6个月。均无感染、皮瓣坏死、螺钉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为79~97分,平均87.6分。15例疗效评定为优12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对于伴三角韧带损伤的Danis-Weber B型骨折,治疗上除使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外,还需对断裂的三角韧带进行修复重建。

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167-169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初诊PTCL患者(初治组)及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0名,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表达水平。结果:PTCL患者血清25(OH)D的表达在初治组为20.110 ng/m L,低于对照组的48.812 ng/m L(P〈0.01)。初治PTCL患者血清25(OH)D的表达水平与疗效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分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监测血清25(OH)D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评定。

微小RNA-182与BRCA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170-171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82及BRCA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iRNA-182及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50例癌组织中miRNA-182和BRCA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二者相对表达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miRNA-182和BRCA1 mRNA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可能相关,但二者之间未见相互调控关系。

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应用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血氧分压及平均动脉压情况观察172-174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以及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者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RR和MAP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而Pa O2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患者在用药中和用药后的RR与MAP均较对照组减小,Pa O2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患者躁动控制有效率达100.00%,躁动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镇定效果明显,对患者的清醒过程不造成影响,对患者的呼吸无抑制作用,是较理想的镇静药物。

厄多司坦对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175-178

摘要:目的:探讨厄多司坦对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根据COPD指南选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并允许使用茶碱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厄多司坦,每天2次,每次300 mg。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用药3个月及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急性加重次数和呼吸困难问卷评分,监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结果:治疗3、6个月后,2组呼吸困难问卷评分、肺通气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黏痰消失率增加,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厄多司坦可作为有效的黏痰溶解剂,同时可抑制气道炎性反应,对稳定期轻中度COPD安全有效。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179-181

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431例T2DM患者,根据SUA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252μmol/L,108例;Q2组,253~323μmol/L,108例;Q3组,324~430μmol/L,107例;Q4组,≥431μmol/L,108例。采用动脉硬化检查装置/血压脉波检查装置测定踝肱指数(ABI)。记录一般资料,检测生化指标,研究SUA水平与T2DM患者LEAD的相关性。结果:Q1组与Q2组间LEA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Q1组比较,Q3组、Q4组LEAD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3组(OR:3.44,95%CI:1.90~6.20,P〈0.01)、Q4组(OR:8.31,95%CI:4.50~15.35,P〈0.01)LEAD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随着SUA水平升高,T2DM患者LEAD发生率增加;高SUA水平是T2DM患者LEAD的危险因素。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预防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价值探讨182-184

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的疗效,评价术后应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预防宫腔粘连的价值。方法:选取子宫纵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对照组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金属圆环);观察组放置宫内节育器(金属圆环),并采用雌孕激素序贯人工周期疗法。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复查,比较2组宫腔粘连情况;继续随访至术后1年,比较2组患者妊娠及月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经期紊乱、经量增多及妊娠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安全有效,能有效提高患者妊娠率,但术后应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预防宫腔粘连未见明显价值。

替吉奥单药与XELOX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比较185-188

摘要:目的:比较替吉奥单药与XELOX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1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化疗组。单药组20例,替吉奥单药口服,每次40~60 mg(体表面积〈1.25 m2剂量为每次40 mg;体表面积为1.25~1.5 m2剂量为每次50 mg;体表面积〉1.5 m2为每次60 mg),每天2次,连用14 d,每3周重复;联合化疗组21例,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每天2次,连服14 d,每3周重复。每用药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单药组有效率30.0%、疾病控制率6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6个月;联合化疗组有效率42.9%,疾病控制率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2个月。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0.05),其他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可取得不弱于联合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且有较低的不良反应。

上海市闵行区巨大儿流行状况调查188-190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巨大儿流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上海市闵行区2家医院2013-2015年分娩的活产新生儿,以其中1 963例巨大儿为观察组;采用投掷硬币法随机选取同时段非巨大儿5 88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产前一般情况、分娩方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质量过增、孕前体质量指数过高、孕期饮食超量均是导致巨大儿的高危因素(P〈0.01),观察组患儿的剖宫产率、产时窒息率和新生儿黄疸、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应重视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和管理,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