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vMIP-Ⅱ N端肽对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调控的机制研究701-707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v MIP-Ⅱ)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扩增CXCR4核心启动子基因序列,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酶切鉴定;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反映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N端21肽(NT21MP)对CXCR4启动子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干扰或过表达、HER-2干扰,以及miRNAs抑制剂和类似物转染后相关基因及miRNAs表达;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NT21MP下调CXCR4的表达,并上调miR-125b、miR-135a和miR-146a的表达(P〈0.05~P〈0.01);NT21MP降低CXCR4核心启动子的活性;SP1为CXCR4核心启动子高频结合转录因子,miR-135a可下调SP1的表达(P〈0.01);过表达CXCR4上调HER-2表达(P〈0.01),而干扰CXCR4表达则下调HER-2表达(P〈0.01);miR-125b可下调HER-2的表达(P〈0.01);HER-2表达下调诱导miR-146a的表达;miR-146a抑制CXCR4表达(P〈0.01);相对于空白对照组,miR-146a和miR-135a均可抑制细胞增殖,阻断细胞周期,并诱导凋亡(P〈0.01)。结论:NT21MP通过诱导miR-125b、miR-135a和miR-146a负调控CXCR4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NT21MP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单磷酰酯A预处理的心肌延迟保护作用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蛋白激酶C的关系708-711

摘要:目的:观察单磷酰酯A(MLA)处理后对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蛋白激酶C(PKC)在MLA处理后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各8只):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MLA组(静脉注射MLA)和抑制组(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MLA)。3组动物进行I/R处理(缺血30min,再灌注60 min),抑制组于I/R前30 min静脉注射PKC抑制剂多黏菌素B;观察MLA预处理对肌酸激酶释放、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及同i NOS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LA组实验兔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MLA组未见心律失常,并可见i NOS表达积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抑制组(P〈0.01)。3组实验兔心肌组织i NOS表达积分在缺血区与非缺血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A预处理能有效减轻24 h后心肌I/R损伤,即能介导延迟保护作用。PKC可能通过调控i NOS的表达而参与此延迟保护作用。

大豆异黄酮和法舒地尔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712-716

摘要: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和法舒地尔(Fa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1(NF-κB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Fas组、IR+SI组和IR+Fas+SI组,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1(p50)和HMGB1蛋白的定性和定量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脑组织HMGB1、NF-κB1和VCAM-1 mRNA的表达。结果:IR组脑神经细胞溶解性坏死,核固缩,组织间隙明显水肿增大;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脑组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核固缩减少,组织间隙水肿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示,与S组比较,IR组NF-κB1和HMGB1的阳性细胞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NF-κB1和HMGB1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IR+Fas+SI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降低均更显著(P〈0.01)。与S组比较,IR组HMGB1蛋白及HMGB1、NF-κB1和VCAM-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各用药组HMGB1蛋白及HMGB1、NF-κB1和VCAM-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IR+Fas+SI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下降均更显著(P〈0.01)。结论:SI和Fa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MGB1、NF-κB1和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以减弱炎症反应对脑组织的损伤,且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更显著。

血必净对热休克蛋白90在脓毒症小鼠肝肺损伤中表达的影响717-721

摘要:目的:检测脓毒症小鼠热休克蛋白90(HSP90)水平的变化及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对脓毒症的作用。方法:84只小鼠随机分成脓毒症模型组、血必净干预组,制模后0 h、1 h、2 h、4 h、8 h、12 h和18 h,测定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SP90含量,肺和肝组织HSP90表达量,HE染色观察肝、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干预组小鼠血清AST水平在给药后2 h、4 h和8 h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而血清ALT水平在给药后1 h、4 h和8 h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小鼠血清、肝和肺组织中HSP90在给药后2~18 h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1),病理切片观察肝、肺组织,模型组中炎症逐渐加重,肺泡壁被炎症破坏,肺泡间隔增宽,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大部分肝细胞出现了气球样变性,小叶点状坏死,肝汇管区出现了桥接坏死;而干预组炎症显著降低。结论:脓毒症时,HSP90表达上调,提示其参与了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反应。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时可降低血清及肝、肺组织中的HSP90,减轻脓毒症的炎症反应及肝脏、肺脏病理损伤。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胆囊癌组织中蛋白赖氨酸乙酰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722-724

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赖氨酸乙酰化在胆囊癌组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30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蛋白赖氨酸乙酰化的变化。结果:与慢性胆囊炎组织相比,胆囊癌组织中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显著增加(P〈0.01),乙酰化的显著增加主要发生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36 000的蛋白。结论:利用赖氨酸乙酰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能够检测到胆囊组织蛋白的赖氨酸乙酰化,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36 000蛋白的赖氨酸乙酰化增加显著。

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18例分析725-727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症AP(MAP)41例,重症AP(SAP)17例;单纯AP(对照组)40例,AP合并糖尿病(观察组)18例,测定患者的随机血糖、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Ca^2+浓度、C反应蛋白(CRP)等,对SAP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随机血糖、空腹血糖、HbA1c、血Ca^2+浓度、SAP的发生率和APE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P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相对单纯AP患者更重,高血糖可能是早期AP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727-729

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手术入路与后外侧手术入路对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将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前外侧组和后外侧组,各30例;2组分别给予治疗前后评定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置换术前和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第3天、第10天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周径测量变化。结果:2组患者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第3天和第10天A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第3天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第3天和第10天周径测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不大,但前外侧组疼痛与肿胀较后外侧组改善时间缩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730-732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IE患儿(轻度33例、中度27例、重度24例)84例(HIE组),均常规胞二磷胆碱及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治疗,另选取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52名(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72 h和7 d动态检测2组VEGF、CK-BB水平。结果:出生后24 h和72 h,HIE不同程度组患儿VEGF水平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生后7 d,HIE各组与对照组VE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4 h、72 h和7 d,HIE不同程度组患儿CK-BB水平均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出生后24 h和72 h,HIE各组CK-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生后7 d,重度、中度HIE组CK-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IE轻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VEGF、CK-B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HIE患儿脑损伤程度,对于HIE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对比分析733-735

摘要:目的:探讨短期应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50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57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并监测服药前和服药后2 h、4 h、24 h、7 d、30 d的血小板聚集率,记录入院30 d内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在2 h、4 h、24 h、7 d和30 d时均低于B组(P〈0.05~P〈0.01),2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优于氯吡格雷,且疗效更平稳,两者安全性相似。

腹腔镜手术应用喉罩时麻醉质量控制中术者积极参与的效果观察736-738

摘要:目的:探讨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时麻醉质量控制中术者参与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A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0例(B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C组)。3组患者各均分2组,观察组(A1、B1、C1)患者为术中积极探查组,对照组(A2、B2、C2)患者为未探查组,观察6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观察时间、呕吐率、术后胃肠排气时间、第一次进食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A1、B1、C1)患者PACU观察时间、胃肠排气时间及第一次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A2、B2、C2)患者(P〈0.01),而观察组(A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A2)患者(P〈0.05)。结论:术中外科医生积极参与探查胃肠胀气并及时处理,在PACU观察时间、胃肠排气时间及第一次进食时间、满意度方面可取得明显成效。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8例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739-742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DM患者临床、电生理和病理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肌无力、肌强直或肌萎缩症状。部分患者伴脱发、智力障碍、月经不规律等骨骼肌外症状。3例无明确家族史。7例患者肌电图检查可见肌强直电位发放。肌活检光镜下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核内移与肌膜核增多、核聚集现象及核链形成等,1例患者可见肌浆块。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染色可见7例肌纤维萎缩,其中5例以Ⅰ型肌纤维萎缩为主。结论:肌电图及骨骼肌活检病理检查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具体病例的起病形式、骨骼肌及多系统受累特点等有助于对DM进一步分型;应注意遗传早现现象所致的"无家族遗传史"假象。

盐酸纳美芬对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743-747

摘要:目的:评价盐酸纳美芬对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麻醉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盐酸纳美芬组(N1组、N2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N1组、N2组和C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25μg/kg、0.5μg/kg和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于给药即刻、给药后2 min、给药后10min及拔管后5 min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给药后10 min呼吸恢复情况;记录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后15 min时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情况;记录拔管后5、30、60、120 min时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疼痛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N1、N2组给药后10 min时患者呼吸恢复率升高,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拔管后15 min时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降低(P〈0.05~P〈0.01),而N1组与N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1、N2组在拔管后5、30、60、120 min时意识状态均优于C组(P〈0.01),而N1组与N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以及在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及拔管后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效果好,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748-749

摘要:目的:观察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且要求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产妇4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硬膜外导管组(A组)和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组(B组),各200例。常规行腰硬联合阻滞操作,2组置入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观察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脑脊液,注药遇阻,拔管困难,拔管时导管被拉长,拔管后出血的发生率。记录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程度及发生率。结果:B组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注药遇阻、导管被拉长和拔管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P〈0.01)。B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2组患者未发生导管打折,误入蛛网膜下腔或发生硬膜外血肿。结论: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术中安全性优于普通硬膜外导管,但预留的导管可引起穿刺部位术后疼痛不适。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750-752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36例NRDS患儿应用PS联合n CPAP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血气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36例患儿应用PS联合n CPAP治疗后,33例治疗4 h左右青紫、气促、呻吟、三凹征均明显缓解或消失,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酸中毒有不同程度的纠正(P〈0.01),治疗成功率达91.67%;3例患儿治疗无效转为机械通气。所有患儿均无慢性肺疾病发生。结论:PS联合n CPAP治疗NRDS效果良好。该技术系无创通气,操作简便快捷,能阻止NRDS的进展,有效地避免使用机械通气,降低慢性肺疾病的发生。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血浆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相关分析753-75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IL)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选取WMIL患者75例,根据Fazekas分级量表评分将WMIL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纳入同期正常对照者4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 CA)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研究对象血浆HSP70水平。结果:轻、中、重度WMIL患者的Mo 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和延迟回忆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重度WMIL患者的计算力和注意力评分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WMIL的Fazekas评分与Mo CA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轻、中、重度WMIL患者的血浆HSP7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MIL的Fazekas评分与血浆HSP7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WMIL程度越重,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血浆HSP70水平增高越明显。血浆HSP70水平作为评估WMIL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孤立肾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伴感染的诊治策略757-759

摘要:目的:探讨孤立肾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伴感染的诊治策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孤立肾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伴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孤立肾患者均急诊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例1结石最大直径0.7 cm,感染严重,术后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入ICU抗感染、血液净化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例2结石最大直径0.5 cm,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处理,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孤立肾输尿管结石急性梗阻伴感染病情进展快,肾功能损害重,应采用个体化治疗,尽早解除梗阻,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伴发气管内肉芽的临床分析759-76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导致气管内肉芽的成因、相关性及如何改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968例确诊为气管异物的患儿,其中74例患儿气管内伴生有肉芽,对患儿的性别、病程、出院时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儿的气管内肉芽发生率为7.1%,女性患儿为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9%的伴肉芽的患儿提供了异物史,84.7%无肉芽的患儿提供了异物史,提供异物史的患儿气管内肉芽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未提供异物史患儿的16.0%(P〈0.01);伴肉芽的患儿出院时影像学上有肺炎表现的为31.1%,明显高于无肉芽的患儿的17.1%(P〈0.01)。结论:性别与肉芽形成无关,异物史与肉芽发生有关,手术中尽可能取出肉芽,能改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预后。

超声检查联合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切口瘢痕憩室诊断中的应用762-764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测量憩室长度为(19.6±5.2)mm,宽度为(17.6±4.3)mm,深度为(11.5±3.9)mm,诊断准确率为100.0%,与阴道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是全面评估及诊断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