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酶-分离法体外扩增培养SD大鼠视网膜干细胞,观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CCK-8检测生长曲线;诱导细胞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巢蛋白、溴脱氧尿核苷、微管缔合蛋白-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胸腺糖蛋白1.1的表达。结果:原代视网膜干细胞形成大量的细胞球悬浮生长,传代后的细胞也可以形成细胞球,呈线性生长,巢蛋白和溴脱氧尿核苷表达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部分原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缔合蛋白-2、胸腺糖蛋白1.1表达阳性。结论:新生SD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表达干细胞特性,并可向视网膜节细胞分化。
281-283

达肝素钠抑制人肺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达肝素钠抑制人肺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达肝素钠处理后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建立肺腺癌鼠模型后,将12只荷瘤鼠随机分为达肝素钠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达肝素钠15001U/kg(0.2m1)皮下注射和0.9%氯化钠注射液0.2ml腹腔注射,1天1次,连续用药35d。定期测量瘤体最大及最小直径,计算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第35天用戊苯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处死裸鼠,剥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的表达。结果:肺腺癌细胞株A549处理48h后,与对照组比较,达肝素钠组G。/G,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达肝素钠组瘤重明显减小(P〈0.05);达肝素钠组抑瘤率为0.000%和64.081%;对照组及达肝素钠组瘤组织中CyclinE的表达阳性率为6/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达肝素钠组主表现为低表达(5/6),对照组为高表达(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达肝素钠可阻滞人肺腺癌A549细胞于G。/G,期,使进入S期和M期的细胞减少,减少DNA的合成,抑制细胞增殖,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E的表达有关。
284-287

结核分枝杆菌PPE6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摘要: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PPE68蛋白基因重组质粒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以后对PPE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总DNA,PCR法扩增出PPE68编码基因,通过线性T克隆载体pGEM—T连接,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转染至I-IeLa细胞中表达,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PCR产物、pGEM-T—PPE68及pcDNA3.1(+)一PPE68分别经双酶切后均获得同一大小基因片段,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鉴定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000。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PPE6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表达产物。
288-290

PTEN与P-AK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与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AKT)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68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TEN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对68例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中PTENmRNA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两者呈负相关关系(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表达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在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PTENmRNA的半定量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TENmRNA的半定量表达(P〈0.01)。结论: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癌旁组织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291-294

急性期间日疟患者血浆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期间日疟患者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19名急性期间日疟患者(间日疟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FN-γ IL-17水平。结果:间日疟组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水平分别为(18.86±6.77)pg/ml和(41.46±21.03)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9±8.78)pg/ml和(25.23±11.83)pg/ml(P〈0.01)。结论:间日疟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的水平均升高。
295-297

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材料修复兔尺骨缺损

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组织工程骨修复兔管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获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肩胛部脂肪,分离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ADSCs;第三代兔ADSCs与脱钙骨复合后,体外成骨诱导培养(LG—DMEM)设为对照。制造兔两侧尺骨临界大小(长度15mm)的缺损,分别植入兔ADSCs一脱钙骨复合物(实验侧)和单纯脱钙骨材料(对照侧);12周后取样本,三维CT和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细胞一材料复合物植入12周后,三维CT显示实验侧有新生骨基质长成,对照侧未见骨组织生成;组织学检测显示实验侧缺损区被典型的骨组织取代,可见新生骨小梁附着于脱钙骨表面,而对照侧只有少量的骨组织和纤维组织充填。结论:兔ADSCs能在脱钙骨上很好的黏附和生长,兔ADSCs-脱钙骨材料复合物植人体内能成功修复临界大小的管状骨缺损。
297-30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和肿胀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与肿胀负压抽吸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行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剥离组)和36例行肿胀负压抽吸术(吸刮组)治疗腋臭患者的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组治愈率分别为91.4%和83.3%,有效率均达到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低于吸刮组的43.1%(P〈0.01)。结论:腋横纹双切lZl剥离术与肿胀负压抽吸术均为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腋横纹双切口剥离术术后并发症少,比肿胀负压抽吸术治疗效果更好。
304-306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卒中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将卒中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治疗后再次检测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且降低Hcy效果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307-309

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SSEH)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手术后发生SSEH7例(病例组),选择同一期间、同一医生完成的术后未发生SSEH30例作为对照组,2组术后均使用低分子肝素,术后发生SSEH7例,其中有3例联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例发生于引流管拔除前。比较2组的年龄、手术节段数、术中失血量及血肿清除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分析神经功能恢复与血肿压迫时间及血肿清除前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2组年龄及手术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与不完全恢复患者血肿压迫时间和血肿清除前感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运动评分高于不完全恢复患者(P〈0.05)。结论:使用抗凝药物不当、术中失血量大、引流不畅是术后硬脊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术后硬脊膜外血肿一旦发生,应尽快处理,解除神经压迫。
312-315

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食管癌出现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食管癌手术方式及吻合口位置PG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残胃制作方法PG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等治疗,18例3周内胃功能恢复,3例4周恢复,1例8周恢复,1例保守治疗3个月无好转后经胃一空肠吻合术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PGS的诊断主依据临床表现及消化道x线造影、超声和胃镜等辅助检查,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315-317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d,口服依帕司他3次/天,每次50mg;对照组37例,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mg,3次/天代替依帕司他,其余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主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优于维生素B,联合前列地尔。
318-319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8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期病情变化及对胎儿的影响,探讨SLE患者妊娠时机及药物治疗的选择。方法:80例SLE患者86例次妊娠根据妊娠时患者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分为疾病稳定期妊娠组(稳定组)及疾病活动期妊娠组(活动组)。根据患者抗磷脂抗体(APL)检查结果分为APL阳性组及APL阴性组。根据患者妊娠时肾脏损伤情况分为狼疮性肾炎组(LN组)及非LN组。根据患者病程中是否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用糖皮质激素(GCs)治疗组(单用GCs组)。根据患者妊娠期间是否使用羟氯喹(HCQ)分为HCQ维持治疗组(HCQ组)与未用HCQ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胎儿发育及分娩情况,计算妊娠前后疾病活动积分。结果:80例患者中,因妊娠病死3例,病死率为3.75%,病死患者均为未正规治疗,疾病高度活动者。胎儿死亡26例,存活60例,胎儿死亡率为30.2%,存活率69.8%,不良妊娠发生率66.3%,无胎儿畸形发生。稳定组与活动组不良妊娠发生率分别为58.8%和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L阴性组与APL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1.1%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与非LN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2.8%和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用GCs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38.5%和9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Q组与未用HCQ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58.3%和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妊娠前及妊娠期治疗及母体APL阳性均可对胎儿的预后造成影响。加强对孕母及胎儿的监控,可以获得相对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320-323

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组8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0名。心力衰竭程度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CysC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患者的病死率和因CHF再次发作住院率。结果:CHF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清CysC水平也逐渐升高(P〈0.01)。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高、低血清CysC组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出院6个月病死率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均升高(P〈0.05)。结论:CysC对于评价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324-325

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影响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后苏醒期躁动(R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诱导药物为:R组瑞芬太尼1tLg/kg、咪达唑仑3m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F组除芬太尼3.0μg/kg代替瑞芬太尼外,其他用药同R组。麻醉维持为瑞芬太尼0.2μg·kg-1·min-1,丙?白酚2mg kg-1·h-1,微量泵恒速输入;持续吸入1%-2%七氟烷。观察2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的Rs评分以及麻醉后复苏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10minRs评分均明显高于F组(P〈0.01),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小剂量芬太尼诱导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麻醉后RS。
326-328

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条)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对其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1%乙氧硬化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曲张症状的改善。结果:30例患者(30肢)均成功接受治疗。平均每条患肢应用20ml泡沫硬化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局部存留曲张静脉团块,但超声检查未见血流信号;3例曲张静脉附近出现炎性反应。24条患肢于治疗后2周、3个月后复诊血管超声时大隐静脉主干闭塞。平均随访3个月,24例患者下肢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下肢明显的曲张静脉消失;2条患肢的溃疡于术后2个月愈合。结论:泡沫硬化剂疗法可有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329-33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胰瘘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72例患者均采用标准PD术式,重建顺序均为Child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和与胰瘘可能有关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残余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等9个因素。并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30例,总发生率为41.7%;病死率为4.2%,胰瘘发生率为11.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残余胰腺质地软及胰管直径〈3mm均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和P〈0.05)。结论:胰腺质地软及胰管直径细小预示PD后胰瘘的发生率较高。
331-333

枸橼酸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灌流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枸橼酸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将35例实施连续性血液灌流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抗凝方案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枸橼酸钠组。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跨膜压的变化,同时比较治疗后血小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HCO3-、游离钙、Na+和24h内出血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治疗2h和治疗4h的跨膜压均较枸橼酸钠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枸橼酸钠组明显延长(P〈0.01);2组治疗后血小板、HCO3-、游离钙和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连续性血液灌流过程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334-335

重症手足口病155例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15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均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根据病情给予降颅压、改善循环、营养心肌、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155例重症患儿多发生在3岁以内(91.6%),其中1~2岁占60.6%;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1.5:1;农村患儿121例(72.2%);均有易惊、皮疹,其中发热147例,嗜睡、精神差110例,肢体抖动32例,恶心呕吐14例,出冷汗3例。血常规WBC升高75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68例,血糖升高45例,C反应蛋白升高37例,血压升高33例,心率增快16例。150例患儿行脑脊液检查,其中异常148例。治愈153例,其中1例曾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2例死亡。结论:针对临床手足1:1病患儿尤其是年龄〈3岁,伴有发热、嗜睡、打惊等精神症状者,高度重视,密切观察血压、血糖、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