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CFP1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摘要: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H37Ra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自结核菌H37Ra株抽提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已知结核菌H37Ra株CFPIO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CFP10基因,将其克隆至pTG19-T载体后,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DNA序列测定,并以BLAST在线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PCR产物电泳显示扩增片段约为300bp,测序获得的片段开放编码框由303bp组成,与H37Rv株CFP10基因同源性为100%,推导出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成功克隆结核分枝杆菌H37Ra株CFP10基因,其基因序列与H37Rv株CFPIO基因序列无差异。
1385-1388

百草枯中毒大鼠胃肠损伤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胃肠损伤的病理变化及胃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毒组。其中对照组10只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一次性灌胃;中毒组30只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PQ,按180mg/kg一次性灌胃,分别于6、24、72h后处死10只,留取胃肠标本,观察胃肠大体,HE染色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肠组织中MDA、SOD、TNF-α和IL-1β的表达,ELISA法检测胃肠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中毒组大鼠胃肠组织中TNF.饯、IL-1β及MD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毒组SO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Q中毒大鼠胃肠有明显病理损伤,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在PQ所致胃肠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1389-139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高浓度葡萄糖对人树突状细胞CD83、CD86、CD36、CCR7和μ-阿片受体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树突状细胞(DC)受体CD83、CD86、CD36、CCR7和μ-阿片受体(MOR)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血糖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7d后未成熟DC分3组,分别在含有D-葡萄糖5mmol/L(NG组)、10mmol/L(TG组)和25mmool/L(HG组)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48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3、CD86、CD36、MOR和CCR7的变化。结果:TG组和HG组DC表面分子CD36、CCR7、CD83和CD86的阳性率均高于NG组(P〈0.05-P〈0.01),HG组DC表面分子MOR的阳性率高于NG组(P〈0.05),而HG组CD36、CD83和CD86的阳性率亦均明显高于TG组(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能促进DC表面分子CD36、CD86、CD83和CCR7的表达。
1392-1395

氯喹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氯喹(CQ)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Y法检测不同浓度(0、2、4、8、16、32μmol/L)CQ对鼻咽癌细胞CNE-2Z的增殖抑制效应;集落克隆实验法检测不同浓度CQ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溴化丙啶单染检测CQ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Z凋亡;Westernblot检测cQ(10tLmol/L)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Z不同时间(0、6、16、24h)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CQ均对鼻咽癌细胞CNE-2Z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16μmol/LCQ作用于鼻咽癌细胞CNE-2Z24、48、72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5.94%、75.34%和56.45%。同时,CQ具有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Z的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并且,CQ呈剂量依赖性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Z的凋亡。另外,CQ诱导鼻咽癌细胞上调GRP-78的表达。结论:CQ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通过引起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机制诱导其凋亡。
1396-1398

存活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细胞对体外淋巴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存活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细胞对体外淋巴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的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健康小鼠120只,运用马兜铃酸诱导小鼠患淋巴细胞瘤,抽取其淋巴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每只小鼠的一份淋巴瘤细胞培养液给予常规抗肿瘤药物为对照组,另一份加入存活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培养液为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淋巴瘤细胞培养液中癌细胞死亡情况和抗瘤情况。结果:观察组60%~79%、80%-100%瘤细胞培养液中瘤细胞死亡率分别为40.83%和29.17%,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4.17%和3.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细胞培养液抗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67%(P〈0.01)。结论:存活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淋巴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对抗淋巴细胞瘤和在淋巴细胞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399-1401

肝门胆管癌103例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34例,仅行PTCD术29例。结果:4种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0±1.51)个月、(16.00±1.49)个月、(12.00±1.83)个月和(5.00±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法。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1402-1405

MoCA和MMSE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对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疾病(SIVD)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vMCI)患者中行MoCA检查50例(MoCA—M组),行MMSE检查48例(MMSE-M组)。对照组85例中行MoCA检查46例(MoCA—C组),行MMSE检查39例(MMSE—C组)。结果:对vMCI患者检查的灵敏度,MoCA(78.0%)显著高于MMSE(52.1%)(P〈0.01)。MoCA特异度的(71.7%)高于MMSE(48.7%)(P〈0.05)。结论:MoCA对检出vMCI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临床上对SIVD早期阶段筛选的快捷有效的手段。
1405-1407

Ⅲc期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ⅢC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111C期卵巢癌41例,患者均已行规范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足疗程化疗。单纯淋巴结转移者12例,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cm不考虑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者29例;术后无残留或者残留灶〈1cm25例,术后残留〉1cm16例。结果:随访2~90个月,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单纯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与75.O%,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cm不考虑淋巴结者为58.6%与37.9%,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残留或残留灶〈1cm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与56.0%,均高于术后残留〉1cm者(P〈0.05)。结论:单纯淋巴结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好于有腹腔腹膜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残留灶大小是影响Ⅲc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1408-1409

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细菌培养阳性和40例细菌培养阴性住院患者的PCT、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PCT检测采用半定量免疫色谱法。结果:2组PCT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组WBC和CRP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细菌培养阳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36.11%、63.89%、97.22%,细菌培养阴性组PCT、WBC、CRP阳性率依次为25.00%、22.50%、72.50%,细菌培养阳性组WBC、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组(P〈0.01),2组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依次为PCT36.11%、WBC63.89%、CRP97.22%,特异度依次为PCT75.00%、WBC77.50%、CRP27.50%。结论:PCT在细菌感染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与WBC和CRP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细菌感染。
1410-1412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1412-1413

Child胰肠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Child胰肠吻合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DGE)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2012年行Child胰肠吻合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DGE47例,发生率为35.61%;患者DGE发生率在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直接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术后早期是否肠内营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前WBC水平、白蛋白(ALB)水平、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胰瘘对DGE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ALB与DGE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OR=0.797,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是否胰瘘与DGE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OR分别为2.275、1.756和2.885)。结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DGE的发生,术后胰瘘可增大DGE的发生率。
1414-1417

PFNA与MIPPO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接骨术(MIPPO)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PFNA与MIPPO治疗的6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5个月,2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方面均小于MIPPO组(P〈0.01)。结论:2种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相当,PFNA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卧床时间更短。
1417-1419

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h及30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1420-1421

低血糖脑病56例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中,39例与降糖药物应用有关,5例由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4例系进食不足所致,3例系服用不明成分保健品所致,3例原因不明,2例并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精神异常、癫痫、偏瘫及舞蹈样运动等症状。结论:低血糖脑病病因、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易误诊;对临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需警惕并发低血糖脑病的可能。
1422-1424

纤维桩系统在切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纤维桩系统联合全瓷冠在切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患者的52颗切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拆除不良修复体,完善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及必要的外科手术等。观察1周无不适症状且x线片示牙周状况良好者,按桩预备原则进行预备,尽量保存健康的牙本质,黏桩、成核,按全冠预备原则,牙体预备联合全瓷冠修复。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通过影像学方法及临床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例修复体出现桩脱落,1例修复体出现桩折断,牙龈充血,其余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色泽稳定,牙龈情况良好,X根尖片示牙根、纤维桩无异常,均未出现继发性根尖周炎。结论:纤维桩系统在切牙残冠、残根修复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剩余牙体组织较少无法获得足够牙本质肩领的薄弱根管,应慎重选择修复方式。
1425-1427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442例子宫颈疾病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测,2147例患者进行HPV杂交捕获法二代或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检测),其中783例患者同时进行TCT和HPV检测。723例因细胞学异常或细胞学正常而HR—HPV检测阳性,或细胞学正常HR-HPV阴性临床高度怀疑病变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T联合HPV检测的样本中,TCT正常或炎症、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病变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5例,合并计算)、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22.39%、48.09%、74.47%和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R—HPV阳性率显著上升。阴道镜下多点活检、LEEP病理结果:正常或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鳞状细胞癌和湿疣中HR—HPV阳性率分别为23.72%、83.87%、85.19%、88.10%、92.86%、7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的HR—HPV阳性与宫颈病变的演进有关,HR—HPV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1428-1430

复方紫草烫伤软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紫草烫伤软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疗效。方法:以12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美宝烫伤膏,观察组给予复方紫草烫伤软膏。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3±3.2)d(P〈0.01),2组愈合后创面均无明显瘢痕;观察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5.3±3.2)d,亦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2.6)d(P〈0.01)。结论:复方紫草烫伤软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
1431-1433

产程中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EFM)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98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中央监护站系统进行持续EFM;同时选取既往产程中未行持续EFM的86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2组的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检测EFM异常孕妇分娩后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15.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分别为4.5%和1.4%,低于对照组的7.2%和2.7%(P〈0.01和P〈0.05)。2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钳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胎儿窘迫率10.7%,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中EFM异常图形病例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6,低于EFM正常图形病例的7.34±0.18(P〈0.01)。结论:采用中央监护站系统在产程中进行持续EFM,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早期处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143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