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

摘要:目的:利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感染BALB/c小鼠模型,研究LM感染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亚群及表型变化的影响。方法:LM尾静脉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第3、5、7天取小鼠脾脏,平板稀释法进行脾脏细菌载量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DC亚群及DC相关表面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小鼠脾脏细菌载量感染后第3天有高水平的菌落形成单位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数量迅速降低,直到第7天基本被清除;CD11c+DC的数量在感染第5天高于对照组(P〈0.05),CD4+DC的数量在感染后第5天和第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α+DC的数量在感染后第3、5和7天及CD4-CD8α-DC的数量在感染后的第3和第5天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LM感染后,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增加,均于感染后第3天和第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M感染早期,小鼠脾脏DC亚群出现的增殖和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表达上调,决定了其在细胞免疫应答活化中的作用地位。
645-647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原代贴壁法培养人脐带MSCs,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MSCs输注组进行实验。经静脉输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再障模型小鼠,分别于3、7、14、21、28 d观察其外周血象指标变化和骨髓组织形态;ELISA检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的水平,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结果:原代培养中脐带组织块直接贴壁后8~10 d,边缘爬出长梭形MSCs,随传代培养呈平行、漩涡状生长;再障小鼠经MSCs输注治疗后外周血象明显增高,IFN-γ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来源的MSCs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可发挥造血支持作用。
648-651

茶多酚对草甘膦诱导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损伤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茶多酚(TP)对草甘膦诱导的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鉴别支持细胞纯度。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草甘膦染毒组(90μg/ml)、TP预处理组(经40、80、160μg/ml TP预处理12 h后,再用草甘膦作用于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和TP预处理组比较,草甘膦染毒组能降低细胞存活率、增加LDH释放与细胞凋亡率(P〈0.01);40、80μg/ml TP预处理组能明显提高支持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量,降低支持细胞凋亡率(P〈0.01);160μg/mlTP预处理组与草甘膦染毒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TP(40、80μg/ml)能保护由草甘膦诱导的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损伤。
652-654

干细胞标志物乳腺癌耐药蛋白在舌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在舌癌永生化细胞系细胞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裸鼠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的完整淋巴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分离、纯化舌癌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舌癌永生化细胞系Tca8113-Ml。通过裸鼠爪垫注射Tca8113-Ml细胞建立淋巴结转移实验组,并设爪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为对照组;4周后收集2组完整的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淋巴结组织中BCRP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爪垫注射癌细胞4周后收集的淋巴结中,BCRP在实验组中阳性率为27%~35%;在对照组中无表达。结论:癌干细胞是癌转移与复发的"种子"细胞,观察舌癌淋巴结转移灶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为进一步研究癌干细胞与癌转移以及癌耐药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655-657

盆腔炎合剂对子宫平滑肌活动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盆腔炎合剂对家兔在体和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的作用。方法: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盆腔炎合剂(8.1、16.3 g和32.5 g/kg)组和妇炎康复合剂(4.5 g/kg)组采用十二指肠给药;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盆腔炎合剂(11.4、22.8和45.5g/kg)组和妇炎康复合剂(7.0 g/kg)组,每天口服给药2次,连续3 d后,采集血液分离含药血清,然后分离得到大鼠离体子宫并分别以上述含药血清处理,观察子宫平滑肌收缩情况。结果:盆腔炎合剂16.3 g/kg和32.5 g/kg组显著提高家兔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P〈0.05),且盆腔炎合剂16.3 g/kg组疗效优于盆腔炎合剂8.1 g/kg组(P〈0.05)。盆腔炎合剂91.0 g/kg组含药血清可显著增加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幅度和收缩活力(P〈0.05~P〈0.01),盆腔炎合剂45.5 g/kg组含药血清仅对子宫收缩的幅度有增加作用(P〈0.05)。结论:盆腔炎合剂能促进子宫活动,可能对慢性盆腔炎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658-660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致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每组12只。模型组用0.5 ml含20 mg TNBS的30%乙醇灌肠制备UC大鼠模型,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灌肠。检测UC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造模后1周、3周、7周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gA、造模1周和3周IgG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造模1周时表达最高,3周时已有下降,7周时与1周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补体C3和红细胞表面C3b受体在3个时间段及造模后1周与3周C4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说明UC大鼠存在免疫功能亢进,导致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肠黏膜沉积,进而引发肠黏膜局部变态反应。
661-662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左氧氟沙星0.4 g(每天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40例)予莫西沙星0.4 g(每天1次),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7~14 d,观察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5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AECOPD临床疗效肯定。
663-665

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9例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80 min;术中出血100~200 ml。随访1~36个月,检查显示无输尿管狭窄。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666-668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52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的52例乳糜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例因术中损伤血管转为开放手术,其余均成功完成后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95~150 min,术中出血50~300 ml;1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经利尿、止血治疗后血尿消失,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6~12 d,出院时尿液均转清;术后随访0.5~3年,48例患者获随访,其中4例于术后9个月内复发,经膀胱镜诊断为对侧乳糜尿,经手术后痊愈,其余患者无复发;随访患者无肾萎缩、肾下垂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是治疗乳糜尿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术后效果满意;改良术中操作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668-670

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微生态制剂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微生态制剂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8例早产儿分为A组(常规组)104例、B组(微生态制剂组)173例、C组(微生态制剂+胃肠动力药物组)171例。A组患儿予常规护理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于出生6 h内开始口服(或经胃管)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剂,每次0.5 g,每天2次。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每次0.2 mg/kg,每天3次。观察和记录3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出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B组和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1),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均短于A组(P〈0.01),出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均低于A组(P〈0.01),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P〈0.01),体质量增长速度均大于A组(P〈0.01);C组与B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低于B组(P〈0.01),体质量增长速度大于B组(P〈0.01)。胃肠动力药物及微生态制剂应用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较单一使用微生态制剂效果更好,可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671-673

血清RBP和尿NAG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s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UCr)比值分组,mALB/UCr〈30 mg/g为对照组,共60例;mALB/UCr在30~299 mg/g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组(观察组),共60例。比较2组患者的sRBP、尿NAG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sRBP和尿NA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2种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2种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RBP和尿NAG的水平与尿mALB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检测sRBP、尿NAG可作为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674-676

蚌埠市汉族人群尾加压素Ⅱ基因S89N变异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蚌埠市汉族人群尾加压素Ⅱ(UⅡ)基因多态性以及与2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蚌埠市汉族人群T2DM患者105例(其中肥胖组53例,非肥胖组52例),非糖尿病(ND组)114例(其中肥胖组55例,非肥胖组5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及凝胶电泳方法分析UⅡ基因第4外显子89位点由Ser置换成Asn的变异,即S89N。结果:野生型Ser/Ser基因型频率在ND组为64.9%,T2DM组为52.4%;突变型Asn/Asn基因型频率在ND组为5.3%,T2DM组为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Ⅱ基因型S89N与T2DM有一定关系(P〈0.01),而与肥胖无明显关系(P〉0.05)。T2DM组各基因型间空腹葡萄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数、三酰甘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空腹C肽和餐后2 h C肽在Asn/Asn基因型与其他2种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各基因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蚌埠市汉族人群UⅡ基因S89N多态性与T2DM有明显相关性,与肥胖无相关性。
677-679

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疾病、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9例住院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97例、病毒感染组59例和非感染组23例,比较3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将细菌感染组中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者52例进行危重病例评分(PCIS),观察患儿PCT水平与临床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以0.5 ng/ml为临界值,PCT对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80.41%,特异度为82.93%;以2.0 ng/ml为临界值,PCT对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30.93%,特异度为98.78%。PCIS评分与PCT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CT可以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同时可以预警全身严重感染,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
680-683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5 ml);C组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2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于麻醉前、手术中2 h及术后24 h、48 h等4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水平。结果:2组患者麻醉前CD4+、CD8+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4+、CD4+/CD8+水平于术中2 h、术毕24、48 h均较麻醉前降低(P〈0.01);与C组比较,P组CD4+在术毕24 h和48 h、CD4+/CD8+在术中2 h、术毕24、48 h均高于C组(P〈0.05~P〈0.01);与麻醉前比较,2组术毕24、48 h Th1与Th1/Th2比值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P〈0.01),而Th2则均升高(P〈0.05和P〈0.01);P组Th1/Th2比值在术毕24、48 h均明显高于C组(P〈0.05和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以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幅度与抑制Th1/Th2平衡趋向于Th2免疫反应的方式,减轻肿瘤患者免疫抑制。
684-687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20例黄疸患儿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蓝光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0.15 g,3次/天口服;治疗B组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服乳果糖口服液2 ml,每天3次;3组均连续治疗6 d,治疗后检测血中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A组与B组患儿经6 d治疗后血中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B组治疗后血中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A组(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可从两种不同的途径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688-690

运动处方在市民体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处方在市民体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四川北路街道下属4个老年健身队队员153名,根据其体质状况和运动负荷测试情况,制定详细、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观察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体脂率、血脂等指标。结果:血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干预后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P〈0.01)。结论:有效的科学运动能改善体质相关生理生化指标,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690-691

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远期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及多根管患牙142颗,其中80颗患牙在一次治疗内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设为一次组;62颗患牙经2次治疗后完成根管充填(第1次治疗后氢氧化钙封药1周),设为二次组。观察2组在根管治疗术前、术后1周的疼痛状况,评价术后2年的治愈率。结果:一次组和二次组术后1周疼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一次组的治愈率为92.8%,二次组为90.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术后疼痛和2年治愈率上与两次法差异不大,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692-695

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9例诊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出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D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出血的诊断采用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协作组的胰腺切除术后出血定义及分级标准。结果:9例中早期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6例;轻度出血2例,重度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腔内出血2例;再次手术5例,介入治疗1例,保守治疗3例;病死2例。结论:早期出血应积极急诊手术探查;迟发性出血如保守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精细熟练的解剖、严密吻合、术中彻底止血、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介入动脉栓塞可用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
69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