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胞内杀伤分子的变化

摘要:目的:检测初治和复治结核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胞内杀伤分子的变化。方法:取健康人(112名)和结核病患者145例(初治105例,复治40例)抗凝外周全血标本,加荧光标记抗CD3、CD56、CD8、颗粒酶和穿孔素抗体进行标记,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比例(16.95±8.27)%显著低于健康组(19.99±9.28)%(P〈0.01)。健康组外周血NK细胞绝对值计数为(44.32±26.69)×104/ml,结核初治组为(33.31±21.44)×104/ml,复治组为(36.8±24.97)×104/ml,结核初治组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结核病患者NK细胞中表达颗粒溶解素(85.78±11.63)%,穿孔素(82.88±17.05)%,颗粒酶(79.07±15.64)%,健康组(87.31±10.34)%、(82.85±13.03)%、(88.04±7.27)%,2组颗粒溶解素和穿孔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颗粒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治组结核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但NK细胞中颗粒溶解素、穿孔素的表达和健康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141-1144

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摘要:目的:观察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比例的的变化,探讨DC亚群在间日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荧光分析法检测18例间日疟现症患者(疟疾组)和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的浆细胞样DC(pDC)和髓样DC(mDC)的比例。结果:疟疾组患者pD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C/pD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C在2组间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间日疟现症患者机体呈现免疫抑制状态,间日疟原虫与DC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调整mDC/pDC的比值参与间日疟感染的Th1型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控
1144-1146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表达IDO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和培养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 MSCs),探讨其吲哚胺2,3-过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活性对MSC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影响。方法:采集足月分娩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分离法分离培养UCB 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成骨与成脂诱导鉴定UCB MSCs分化潜能。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尾静脉输注经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UCBMSCs,观察对AA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UCB MSCs培养1周可见少量贴壁梭形细胞,于3周左右细胞生长形态较均匀,成纤维样、平行排列或漩涡状;传代细胞1周即可见80%左右融合。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标志物CD34,CD44、CD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6%和92.48%。UCB MSCs经IFN-γ诱导表达IDO活性,对AA小鼠造血恢复具有治疗作用。结论:脐血分离培养的MSCs在IFN-γ诱导作用下,其IDO基因表达对于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1147-1150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舒芬太尼联合靶控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舒芬太尼不同靶控浓度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麻醉诱导期对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血压(BP)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例。诱导方法依次为:A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浓度分别为2.0μg/ml、0.3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B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浓度分别为1.5μg/ml、0.5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C组咪哒唑仑0.05 mg/kg,丙泊酚、舒芬太尼TCI分别为1.0μg/ml,0.8 ng/ml,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观察麻醉前,诱导后1 min、5 min,插管后5 min、10 min之后患者BIS值及HR、BP变化。结果:B组与A、C组比较,既能维持BIS的麻醉深度,且麻醉后不同时间段BP、HR相对稳定,气管插管应激反射轻。结论:CABG麻醉,丙泊酚1.5μg/ml,舒芬太尼0.5 ng/ml TCI诱导,镇静镇痛满意,BIS值50~60,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为较好的组合诱导方法
1155-1158

子宫颈酸性磷酸酶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酸性磷酸酶(cervical acid phosphatase,CA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Mark-PAP试剂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AP蛋白在350例行常规妇科体检子宫颈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内出现红色沉淀即为CAP阳性,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P在子宫颈癌患者组织细胞中阳性表达,而正常的子宫颈上皮细胞及炎症细胞中无CAP表达,CAP检测结果与TCT检测确诊结果一致。结论:CA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1159-1161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死亡受体5及诱骗受体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诱骗受体2(DcR2)、死亡受体5(DR5)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R5、DcR2阳性表达水平。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析、肿瘤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肌层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DcR2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1);DR5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由于高表达DR5和低表达DcR2而易被TRAIL诱导凋亡,这一结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可能实验依据
1162-1165

早发冠心病患者43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43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组59例(男≥55岁,女≥65岁),对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发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早发组吸烟率、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血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晚发组(P〈0.05~P〈0.01),血尿酸早发组低于晚发组(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史、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早发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于晚发冠心病患者。预防冠心病应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
1166-1169

β-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22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2例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给予β-七叶皂苷钠20 mg/d静脉输注,疼痛症状消除后用片剂每天0.3 g分2次口服,治疗7~10 d。然后在患者服药后与既往急性发作的丛集期比较,观察患者的头疼丛集性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结果:22例患者服药后丛集性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头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非常有效地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推荐作为治疗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的药物之一
1169-1170

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的远期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术治疗的49例(53髋)4~12岁Perthes病患儿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其中Herring B型17例(19髋),B/C型21例(23髋),C型11例(11髋);术后系统随访3~16年。结果: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StulbergⅠ、Ⅱ级39髋,其中HerringB型16髋,B/C型19髋,C型4髋;StulbergⅢ级10髋,其中Herring B型3髋,B/C型3髋,C型4髋;StulbergⅣ级4髋,其中Herring B/C型1髋,C型3髋。B、B/C型术后Stulberg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C型与C型术后Stulber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37例(41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34髋,女12例(12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5髋。4~7岁患儿33例(37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32髋,8~12岁患儿16例(16髋)预后达StulbergⅠ、Ⅱ级7髋。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Perthes病可取得良好远期效果。Herring外侧柱分型、患儿发病年龄和性别对Perthes病的预后评估有明确指导作用
1171-1173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氧化应激状况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氧化应激状况与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NGT)28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30例、糖耐量异常组(IGT)30例及初诊2型糖尿病组(T2DM)32例,测定4组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价IR及胰岛细胞功能,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李氏β细胞功能指数(MBCI)评价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从NGT、IFG、IGT到T2DM组血清中MDA水平依次增高,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FG组比较,IGT组及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T组及T2DM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NGT、IFG、IGT到T2DM组血清中SOD、GSH-PX水平逐渐降低,与NGT组比较,T2DM组SOD、GSH-P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FG、IGT及T2DM 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HOMA-β、△I30/△G30、MBCI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与HOMA-IR呈正相关关系,血清中SOD与HOMA-β、△I30/△G30、MBCI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OMA-IR呈负相关关系,GSH-PX活性与HOMA-β、MBCI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IR和β细胞功能下降是T2DM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在糖调节受损阶段即已出现,从NGT、IFG、IGT到T2DM组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在糖调节受损阶段机体的氧化抗氧化平衡系统已经开始发生紊乱,在初诊T2DM患者更为明显,且氧化应激与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在T2DM起始及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1174-117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及Ang-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2种生长因子水平与梗死面积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对照组35名及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起病48 h内、3 d、7 d、14 d、21 d血清中VEGF及Ang-1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病程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动态变化,于起病3 d达高峰(P〈0.01),VEGF水平与梗死面积具有一定关系(P〈0.05~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Ang-1水平在起病7 d升高,14 d达高峰;血清Ang-1水平与梗死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且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及Ang-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这2种血管生长因子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其水平测定对判断梗死灶大小具有一定意义
1178-1180

食管癌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筛查食管癌(EC)住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NR),并探讨N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80例EC住院患者进行术前NR筛查,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0例EC住院患者中,NR发生率为80.0%。存在NR的64例EC患者中,≥60岁占65.6%,〈60岁占34.4%,早中晚期分别占1.6%、78.1%和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NR与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术前NR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理分期存在一定关系
1181-1182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采用平阳霉素+倍他米松+2%利多卡因溶解后行瘤腔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并与常规按压条件下采用同样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吸入麻醉条件下治疗患儿血管瘤操作过程时间短,注射部位准确,剂量控制精确,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是辅助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手段,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尤其是特殊部位血管瘤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183-1185

四羟基壬烯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四羟基壬烯(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前列腺癌组织及7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4-HNE的表达,分析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以及无前列腺疾病的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血清中4-HNE的水平。结果:4-HNE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NE的表达与Gleason分级无相关关系(P〉0.05)。前列腺癌患者组血清中4-HNE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无前列腺疾病组(P〈0.01)。结论:4-HNE在前列腺癌组织高表达,且血清中4-HNE水平也较高;4-HNE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的辅助检测项目
1186-1189

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瘢痕整形创面愈合后皮肤的外形和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于烧伤切痂后的创面4例6处及瘢痕整形3例5处。结果:11处创面移植皮片生长良好,创面愈合。随访4~6个月,瘢痕挛缩不明显,皮肤弹性较好,外观功能均较满意。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烧伤、瘢痕整形创面的临床价值较好
1189-1190

闭合性胰腺损伤32例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32例经B超检查17例,发现胰腺损伤9例;多层CT检查16例,确诊13例。非手术治疗5例,胰体尾加脾切除5例,胰腺清创引流15例,十二指肠憩室化2例,胰头部断端包埋、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结果:治愈30例,治愈率93.75%,死亡2例,病死率6.25%,死亡原因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伤。并发胰漏3例,其中2例保守治愈,1例手术治愈;胰腺假性囊肿4例,其中2例自愈,1例穿刺引流治愈,1例手术治愈。结论:多层CT检查是胰腺损伤的重要诊断方法,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有无主胰管损伤是决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1191-1192

整合素α3和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整合素α3和Ki-6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癌术后存活5年以上而无复发转移组(A组),以及术后1年内发生复发转移而死亡组(B组)癌组织中整合素α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α3在正常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表达极弱,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Ki-67抗原的阳性率为100.0%,在正常鳞状上皮中仅在基底部表达,表达强度不超过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弥漫性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整合素α3和Ki-67在B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A组(P〈0.01)。整合素α3表达与肿瘤长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相关关系(P〈0.05~P〈0.01)。Ki-67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相关关系(P〈0.05和P〈0.01)。结论:整合素α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是判断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有意义指标,且与Ki-67联合检测对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1193-1197

CDKN2A基因失活对小细胞肺癌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失活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SCLC手术切除组织72例和非肿瘤肺部组织68例中CDKN2A基因及其蛋白。结果:SCLC组织CDKN2A第一、第二外显子表达明显少于非肿瘤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C组织中CDKN2A蛋白低表达率(68.1%)明显高于非肿瘤肺组织(36.8%)(P〈0.01);SCLC组织CDKN2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肿瘤肺组织(P〈0.01);CDKN2A在不同病理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SCLC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KN2A基因的变异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失活与SCLC发生、发展有关
119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