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Tγδ17和Tγδ22细胞在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比例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外周血中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的比例.方法:采集18名正常人外周血用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βT细胞、γδ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2(IL-22)、IL-17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将正常人外周新鲜全血中CD3+ T细胞分成γδT 细胞和αβT细胞两群.TH1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比例为14.31%,明显低于在γδT细胞中的61.07%(P〈0.01),而 TH17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的比例为1.16%,明显高于在γδT细胞中的0.27%(P〈0.01),TH22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与γδ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06%和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γδT细胞中存在IL-17和IL-22均阳性的Tγδ17细胞和仅产生IL-22的Tγδ22细胞,但比αβT细胞中的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少.
1009-1012

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于B16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测定其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ELISA检测PDTC作用下B16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1);与对照组相比,PDTC作用后B16细胞VEGF表达降低(P〈0.01). 结论:PDTC具有显著抑制鼠黑素瘤B16细胞生长及VEGF表达的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黑素瘤增殖的药物.
1013-1015

二氮嗪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连接蛋白43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DPC)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对心室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I)组、缺血预适应(IPC)组、二氮嗪预处理(DPC)组和5-羟葵酸(5-HD)预处理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MIRI模型,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压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采取血浆检测心肌酶谱,留取心室肌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含量.结果:DPC组与IRI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均下降(P〈0.05~P〈0.01);Cx43含量的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且以PCx43为主(P〈0.01);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IRI组升高(P〈0.05~P〈0.01).结论:DPC能维持再灌注心肌Cx43的数量,降低心肌损伤,维护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水平,提示Cx43可能参与了二氮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1016-1019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毒性心肌炎(VM)中的表达.方法:雄性 Balb/c小鼠3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VM模型.分别于7、14、28 d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断颈处死.心脏称重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半定量计算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分别计算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面积.心肌组织CTGF、TGF-β1 同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经标准灰度校正后测定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及面积,以两者乘积表示组织中该抗原相对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病理积分、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心肌组织中CTGF、TGF-β1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心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CTGF、TGF-β1 呈正相关关系(r=0.612,0.533,P<0.05).TGF-β1 与CTGF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939 P<0.05).结论:TGF-β1及CTGF协同参与了VM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1020-1023

大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羟色胺表达与年龄相关性变化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青年鼠(3月龄)、成年鼠(12月龄)和老年鼠(24月龄)脑干下丘中的表达,比较其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该差异的原因及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青年鼠、成年鼠、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青年鼠、成年鼠与老年鼠脑干下丘核团中,5-HT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多个区域均可见5-H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下丘中央部核团中.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低于青年和成年鼠(P〈0.01),而青年和成年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鼠5-HT灰度值均较青年鼠和成年鼠显著增大(P〈0.01).结论: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表达呈现明显的老年衰退现象,此现象可能与5-HT的合成、重摄取及代谢分解功能的变化有关,对脑干下丘水平听觉信息的调制可能有重要影响.
1024-1026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蚌埠医学院学报》在线投稿须知

摘要:本刊已开通稿件在线处理系统,自2012年1月1日起,将不再接收纸质稿件和电子邮件投稿,请作者务必登录本刊网站(http://xuebao.bbmc.edu.cn)投稿。第一次通过该系统向本刊投稿的作者,需先注册。通过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投稿系统后即可向本刊投稿,请按照投稿流程的要求登记稿件。
1026-1026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无糖尿病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0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80例,当血糖≥11.1 mmol/L时,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8.0~11.1 mmol/L.观察2组病死率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75%,尿路感染发生率6.25%,病死率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第15、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027-1028

3种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关系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有效术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手术114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48例,胰腺空肠端侧双层套入式吻合37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29例.结果:术后出现胰漏20例(17.5%),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8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5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7例.3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肠吻合方式无优劣之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使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1029-1030

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DCP、AFP-L3和AF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的3种肿瘤标志物脱-γ-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C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并比较3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利用诊断试验评价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及Youden指数.结果:HCC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均高于肝硬化和慢乙肝组患者(P〈0.01).在40 mAU/ml的临界值下,DC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88%和95.00%;在10%的临界值下,AFP-L3%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58%和90.00%;在20 ng/ml的临界值下,AF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76%和63.33%;2种或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未高于DCP单独检测.结论:无论是DCP、AFP-L3%和AFP单独检测还是联合检测,DCP均具有最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或许可以作为发现HCC的主要血清标志物.
1031-1033

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22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腹腔镜下行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22例,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术36例(开腹组)进行对照研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术后病率、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经过顺利,与开腹组比较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及术后镇痛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延长(P<0.05~P<0.01).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和缝合技术的前提下,行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034-1036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2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对照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037-1039

上下肢神经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上下肢神经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2名年龄、身长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参数为F波出现率(Fpresent)、传导速度(Fcv)和平均潜伏期(Flme).将DM组根椐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椐神经传导检测(NCD)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有症状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无症状组仅上肢Fpresent减少(P〈0.01).与DM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NCD正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P〈0.01和P〈0.05),而下肢Fpresent、Flm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D正常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F波(尤其Fpresent)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上肢近端神经损害早于远端;下肢F波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NCD相一致,DPN中下肢远、近端神经同步受累.
1040-1042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14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AFL)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AFL或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4例,给予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静注.胺碘酮组13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于15 min内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5 mg静注.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例数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11例与6例在给药后0~3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分别有3例与2例在给药后30~9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总转复率分别为100.0%和61.5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为AFL或AF转复为窦性心律提供了新的选择.
1043-1044

大肠息肉及大肠癌TGFβ1、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Ⅰ)、Ⅱ在大肠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大肠息肉(息肉组,其中高危型大肠腺瘤50例)、各期大肠癌(大肠癌组)40例及正常大肠组织(正常组)20例TGFβ1,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结果:息肉组、大肠癌组和正常组间TGFβ1、TGFβR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间TGFβR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大肠腺瘤与Duke′s A期大肠癌TGFβ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TGFβRⅡ在正常组、息肉组、大肠癌组间有不同,提示该指标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TGFβ1可能在大肠腺瘤癌变早期起作用.
1045-1048

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Ⅱb~Ⅲb期宫颈癌36例同步放化疗,放疗分次量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50 Gy,体外照射开始后1周,采用192Ir高剂量率子宫腔内后装照射,腔内照射每周1次,A点剂量每次7Gy,共6次.放疗期间采用紫杉醇135 mg/m2,d1,顺铂25 mg/m2,d1~d3方案同步化疗,每3~4周重复,共2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7例,进展2例,有效率94.4%.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放射性直肠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1048-1050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以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ra-C)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IDA+Ara-C治疗,观察治疗后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6%和43.8%,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62.5%,临床严重感染率分别为40.0%和41.7%.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DA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ML疗效较好.
1051-1052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Ⅱb/Ⅲa,GP 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60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房颤组中41例患者通过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又分为血栓阳性组(21例)和血栓阴性组(2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给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ial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记录以下指标:(1)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2)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情况.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包括(1)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和D-D;(2)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全血中GP Ⅱb/Ⅲa水平.结果:LA-D、vWF、D-D、GP Ⅱb/Ⅲa的测定值均为窦律组〈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P〈0.01);房颤组LA-D、vWF、D-D、GP Ⅱb/Ⅲa的测定值均高于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窦律组LA-D、vWF、D-D、GP Ⅱb/Ⅲa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1053-1055

192Ir后装体外放射治疗Ⅱ、Ⅲ期子宫颈癌123例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192Ir高剂量率腔内与敷贴后装近距离放疗配合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治疗Ⅱ、Ⅲ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2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颈癌患者,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敷贴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首先全盆腔前-后野外照射,每次1.8~2 Gy,5次/周,盆腔平面中心剂量30~32 Gy/3~3.5周完成,然后盆腔中间挡铅3 cm,子宫旁剂量追加20~24 Gy/2.5~3周;同时采用近距离放疗,腔内18~24 Gy/3~4次/3~3.5周,敷贴12~18 Gy/2~3次/2~3周,总剂量30~42 Gy/5~6.5周(A点).结果:123例随访均满5年,5年生存率为62.6%,Ⅱ、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45.8%.RTOG/EROTC≥2级放射性直肠损伤22例,膀胱损伤8例;晚期放射性直肠、乙状结肠损伤40例,膀胱损伤为10例,直肠阴道瘘2例.结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敷贴后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疗效肯定,应用方便,晚期直肠损伤发生率稍高,但总体上放射性损伤可以接受,是安全的近距离治疗模式.
1056-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