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L-选择素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观察L-选择素在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正常肝细胞株L-02中L-选择素mRNA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L-02细胞中L-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果:L-选择素mRNA在HepG2细胞中有表达,而在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中无表达;HepG2细胞L-选择素的表达量为(10.09±0.51)%,而在L-02细胞中则无表达。结论:L-选择素在HepG2细胞中有表达而在L-02细胞中不表达。
497-499

人β-防御素-3与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摘要:目的:克隆融合蛋白d-EGF成熟链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表达体系中进行有效表达、分离纯化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以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RT-PCR扩增人防御素-β和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分别构建β-防御素-3(β-defensin-3)、EGF重组质粒,应用重组PCR方法,将EGF的DNA序列拼接到β-defensin-3 DNA序列的3'端,将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SUMO,构建重组质粒pET-SUMO-d-EGF。采用PCR、测序等方法鉴定后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Ni-trap柱纯化,SDS-PAGE检测表达及纯化结果,最后以Western blot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β-defensin-3、EGF重组质粒,经重组PCR成功扩增出294 bp的目的片段,重组体PCR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正确。转入重组质粒的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经SDS-PAGE分析得到28 kDa左右的目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鉴定出融合蛋白含有抗EGF、β-防御素-3两种抗原特异性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SUMO-d-EGF,并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的活性分析奠定了实验基础。
500-504

17-β雌二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环氧合酶-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宫颈癌Hela细胞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分别用0.1%乙醇(对照组)、E2(E2组)、E2+依托昔布(E2+依托昔布组)作用24 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COX-2和PCNA的表达。结果:E2组COX-2和PCNA蛋白及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E2+依托昔布组PCNA水平较E2组显著降低(P〈0.01),但依然高于对照组。结论:E2可促进Hela细胞COX-2表达,并进一步上调PCNA水平。
505-508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蚌埠医学院学报》在线投稿须知

摘要:本刊已开通稿件在线处理系统,自2012年1月1日起,将不再接收纸质稿件和电子邮件投稿,请作者务必登录本刊网站(http://xuebao.bbmc.edu.cn)投稿。第一次通过该系统向本刊投稿的作者,需先注册。
508-508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姜黄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CCM)对人胃癌BGC-823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将0、30、60、90、120μmol/L CCM分别与人胃癌BGC-823细胞共培养24、48 h。采用显微镜直接观察BGC-823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BGC-823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胃癌细胞周期分布,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CM作用后的BGC-823细胞伪足回缩,细胞变小、变圆,瘤巨细胞减少或不见瘤巨细胞。MTT检测显示CCM显著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FCM检测提示CCM影响胃癌细胞周期,使其阻滞于G2/M期。TUNEL法表明CCM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出现凋亡(P〈0.05~P〈0.01)。结论:姜黄素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改变其细胞周期分布,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509-511

曲安奈德对核因子-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对核因子-κB(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 d SD幼鼠40只,其中30只大鼠建立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模型,10只置于正常环境中。30只大鼠中20只大鼠出氧箱后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1μl(0.04 mg),对侧眼注射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solution,BSS)作为对照,分为高氧+药物治疗组和高氧+BSS液对照组,每组20只眼;另10只大鼠作为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及VEGF的表达。结果:高氧+药物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及高氧+BSS组相比,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1),高氧+药物治疗组的NF-κB及VEGF的表达均低于高氧对照组及高氧+BSS组(P〈0.05)。VEGF表达升高的同时,NF-κB的表达呈升高趋势。结论:曲安奈德明显抑制NF-κB及VEGF的表达,即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NF-κB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512-515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初善仪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初善仪(truscreen,TS)在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患者同时行TCT和TS检查,再行阴道镜检查及组织活检,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使用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吻合程度。结果:30例患者中有25例病理学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及以上病变,为真阳性。TCT测试细胞学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的阳性19例(63.3%),假阴性6例,漏诊率20.0%,真阳性16例,敏感度84.2%。TS测试阳性18例(60.0%),假阴性7例,漏诊率23.3%,真阳性14例,敏感度77.8%。TCT联合TS测试阳性27例(90.0%),假阴性1例,漏诊率3.3%,真阳性24例,敏感度88.9%。TCT联合TS检测子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率与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0.0%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联合TS检查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任一单项检查,其漏诊率显著下降。
516-518

SOCS3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SOCS3蛋白在皮肤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皮肤黑素瘤和43例色素痣组织中SOCS3、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OCS3蛋白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色素痣(分别为40.0%和60.5%,P〈0.05)。SOCS3低表达与肿瘤的厚度、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黑素瘤患者SOCS3表达阳性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率均较阴性者有显著性提高(P〈0.01)。此外,SOCS3表达与MMP-2和MMP-9(P〈0.01)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和P〈0.01)。结论:皮肤黑素瘤SOCS3表达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提示SOCS3蛋白可能在皮肤黑素瘤的侵袭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19-522

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R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细胞性肝癌中CXCR7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其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均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CXCR7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的进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523-524

NSE和S-100在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S-100(soluble-protein100,S-100)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其同源病(Hirschsprung's disease allied disorders,H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为HD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肠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并选择成人结肠肿瘤标本切缘正常组织作对照组进行比较。对HE染色光镜下可疑HD(即HAD)的21例标本进行NSE、S-100蛋白免疫组化测定。结果:对照组结肠壁神经丛中可见染色深浅不一的NSE免疫反应性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均匀分布在肠壁各层;神经节细胞胞体对S-100蛋白则表现为细胞状"空白区"。HAD组结肠壁分化异常,狭窄段结肠壁神经丛内NSE神经节细胞中NSE呈明显阳性反应,S-100染色可见数量较少的细胞状"空白区"。结论:HD的诊断主要根据病理特征而定,在HE染色基础上结合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提高确诊率,为HD和HAD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525-528

308例住院危重患儿的营养风险筛查

摘要:目的:调查住院危重患儿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评价工具STRONG kids对308例住院危重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通过体格测量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结果:308例住院危重患儿中营养风险检出率为53.90%,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2.14%。营养风险检出率与营养不良检出率呈正相关关系(r=0.977,P〈0.01)。结论:应用营养风险评价工具STRONGkids筛查住院危重患儿的营养风险,对減少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有一定预示作用。
529-530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RFA)治疗小肝癌(≤5 c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6例手术切除和100例RFA治疗的小肝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组随访1~72个月,平均34.36个月。手术切除组与RFA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4%、40.9%、29.2%与82.6%、27.7%、16.4%,平均无瘤生存时间32.78个月与29.39个月(P=0.51);总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0%、73.2%、63.1%与98.3%、67.1%、51.0%,平均总累积生存时间46.91个月与46.68个月(P=0.67)。肿瘤长径≤3 cm的手术切除组与RFA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62.5%、37.5%与85.0%、37.4%、29.9%(P=0.50),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1%、70.9%、64.2%与100.0%、69.3%、59.9%(P=0.87)。肿瘤长径3~5 cm的手术切除组与RFA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30.6%、30.0%与80.8%、21.8%、10.9%(P=0.58),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1%、74.9%、50.1%与96.9%、64.1%、47.2%(P=0.4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消除各因素可能引起的影响后,手术切除组与RFA组总体无瘤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径≤5 cm的小肝癌RFA安全、疗效确切,近远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可以考虑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
531-534

Hybrid手术在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Hybrid手术在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中央型ASD患者中10例行Hybrid手术,9例行常规外科手术,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手术成功,均顺利出院。Hybrid手术住院费用高于常规外科手术(P〈0.01),但Hybrid手术时间和修补缺损长径小于常规外科手术(P〈0.05~P〈0.01)。结论:Hybrid手术可以替代常规外科手术对部分单纯中央型ASD进行手术治疗。
535-536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部出血54例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4例非外伤前鼻镜检查未见出血点的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检查,通过填塞、微波、电凝等方法止血。结果:54例均达到满意效果,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者。结论:鼻内镜下深部鼻出血的治疗具有视野清楚、检查出血部位准确、止血及时,疗效肯定。
537-538

微创平行双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的临床分析及病理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平行双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和腋臭大汗腺的显微组织结构,进一步明确大汗腺的分布范围,指导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微创平行双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96例腋臭患者,并在手术中切取自愿者腋窝正中皮肤组织,送病理检测分析,了解大汗腺组织的深度、范围、密度等。结果:随访1年,所有腋臭患者术后效果理想,病理检查皮肤组织均检测到大汗腺,大汗腺位于表皮下1.0~2.0 mm。水平分布腋毛外缘0.5 cm处有少量大汗腺组织,外缘1.0 cm处未检出大汗腺组织。结论:微创平行双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术后效果理想,但应注意手术切除的范围及深度,减少复发。
539-540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25例)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23例),观察比较2组治疗的成功率、治疗的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氧合指数及并发症。结果: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2.0%,高于NCPAP组的43.5%(P〈0.05),NIPPV组治疗后1 h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的升高显著大于NCPAP组(P〈0.05)。结论:NIPP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治疗NRDS是可行的,且疗效优于NCPAP。
541-543

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型外阴纤维瘤(prepubertal-type vulva fibroma,PV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PVF的临床特点,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分别为8岁和39岁女性,均以大阴唇肿块就诊。肿块均分布在一侧,4~5 cm大。组织学观察病变位于真皮层边界不清,由稀疏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的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组成,病变向皮下组织延伸,在邻近的脂肪组织及血管簇、神经周围穿插性生长;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核分裂象未查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不表达SMA、desmin、CD99、S-100蛋白、bcl-2,成人局灶表达ER和PR。结论:PVF是一种好发于青春前期幼女或女童外阴的良性间叶性病变,偶可发生于成年人。其发生可能与激素有关并起源于外阴阴道间质细胞,表现为纤维母细胞分化特征。临床有少量病例如切除不净可局部复发,并见可自发性消退病例。
544-547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3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并发症。方法:对32例尿道下裂患者进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其中冠状沟型3例,阴茎体型27例,阴茎阴囊2例。首次手术29例,采用尿道板正中切开卷管;再次手术3例,采用残余尿道板或阴茎皮肤正中切开卷管。卷管长1~9 cm,新尿道采用F6~F10号的多侧孔胃管作为支架管,术后10~14 d拔除。结果:随访0.5~2年,32例中27例一次手术成功,阴茎外观接近生理形态,排尿正常,成功率84.4%。尿瘘4例,均行尿瘘修补术痊愈;尿瘘并尿道狭窄1例,尿道扩张后狭窄改善,尿瘘待手术。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术后阴茎外形美观,是尿道下裂修复术的较好方法。
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