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染色法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的实验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的染色方法。方法:分别以0.5%番红、1.0%中性红和0.5%甲基蓝3种染液,对死或活旋毛形线虫成虫进行染色。结果:0.5%番红、1.0%中性红染液能使死亡旋毛形线虫成虫着色;旋毛形线虫活成虫对3种染液均不着色。结论:0.5%番红、1.0%中性红染液染色均可快速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
1041-1042

营养性幼年肥胖雌性大鼠膈肌收缩功能与超微结构的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营养性肥胖幼年雌性大鼠的膈肌收缩功能及膈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刚离乳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喂养8周后测定2组大鼠的体重,并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测定其膈肌单收缩张力(Pt)、最大强直张力(Po)、张力-频率关系及疲劳指数(FI)的变化,同时电镜观察膈肌组织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膈肌Pt、Po和F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给予10、20、40、60、100 Hz的刺激下,模型组膈肌条张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下模型组大鼠膈肌可见大量脂滴分布;肌纤维明显肿胀,少数肌丝紊乱;线粒体数量减少,部分空泡变,嵴模糊,见髓样小体样改变。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幼年大鼠营养性肥胖,膈肌收缩功能减弱,易疲劳,可能与其膈肌组织脂质沉积增加,线粒体破坏有关。
1043-1046

人载脂蛋白M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摘要:目的:构建人载脂蛋白M(ApoM)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pGEX-KG-ApoM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oM。方法:Trizol法抽提HepG2细胞总RNA,RT-PCR扩增ApoM全长基因,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MD18-T质粒中构建PMD18-T-ApoM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JM109后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Sited-directedMutagenesis定点诱变试剂盒对ApoM基因进行体外定点诱变,DNA测序鉴定定点诱变成功与否。用双酶切方法分别将ApoM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定向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pGEX-KG-ApoM重组体和pcDNA3.1(+)-ApoM重组体,分别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内,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成功克隆了ApoM并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结论:通过RT-PCR,定点诱变及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表达质粒pGEX-KG-ApoM和pcDNA3.1(+)-ApoM,为进一步研究ApoM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1047-1049

过量维A酸诱导昆明小鼠露脑畸形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观察

摘要:目的:建立过量维A酸(RA)诱导的露脑畸形动物模型,分析RA在胚胎发育期间对胎鼠和母孕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60只,实验组分别在妊娠(GD)7.50 d、GD7.75 d、GD8.00 d和GD8.50 d一次性灌服相应剂量(20、30、40和50 mg/kg)的全反式RA(atRA)花生油悬液,对照组灌服等剂量花生油。结果:不同用药时间和不同剂量的atRA均可致露脑畸形发生,且其发生率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孕龄的增加而减少。其中GD 7.75 d 30 mg/kg实验组诱导露脑畸形发生率最高。GD 7.75 d 30 mg/kg RA组显示头部神经管未闭,GD 16.50 d胚胎可见头部缺损处脑组织外露,颅顶骨及头部皮肤发育不全。结论:成功建立atRA致昆明小鼠露脑畸形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露脑畸形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1050-1053

低剂量阿糖胞苷对Jurkat T淋巴细胞CD147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Jurkat T淋巴细胞CD147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细胞分6组,为对照组和1、5、10、20、30 ng/ml Ara-C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ra-C干预前后Jurkat细胞CD14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Ara-C干预前后Jurkat细胞集落形成情况。结果:Ara-C各浓度组中细胞CD1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ra-C干预组细胞集落形成明显增加。结论:低剂量Ara-C可上调Jurkat T淋巴细胞CD147的表达,增强细胞间黏附力。
1054-1057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KAI1/CD82与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KAI1/CD82及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和11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CD82及C-erbB-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57例乳腺癌组织和11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CD82、C-erbB-2阳性率分别为31.58%和81.82%、71.93%和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未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者的KAI1/CD82阳性率高于淋巴结转移、ER阳性者(P〈0.05);ER阳性患者C-erbB-2的阳性率低于ER阴性者(P〈0.05)。KAI1/CD82与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KAI1/CD82和C-erbB-2均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1058-1060

局部应用罗哌卡因对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前后颈、项部肌肉及切口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40例全麻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毕接患者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为氟比洛酚酯+芬太尼;观察组患者术前先向颈、项部肌肉及切口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术毕再向颈、项部肌肉及切口注入20 ml。分别于术后0、2、6、12和24 h行镇静评分、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术后患者颈、项部疼痛及切口疼痛情况,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颈、项部疼痛及切口疼痛VAS评分及BCS评分,在术后12 h内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在术后6 h内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h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前后颈、项部肌肉及切口内局部应用罗哌卡因对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无明显毒性反应。
1061-1063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15~18岁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椎板间开窗入路椎间盘摘除术。结果:随访0.5~2.5年,优8例,良2例,优良率为90.90%。结论:外伤和畸形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临床特征突出,X线检查无特异性,CT、MRI有利于明确诊断;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式以椎板间开窗为宜;近期效果良好。
1067-1068

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电烧伤早期创面23例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电烧伤早期创面的疗效。方法:对23例手部电烧伤早期创面采用腹部皮瓣修复。结果:21例皮瓣成活,供、受区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2例因创面未能扩创彻底,皮瓣下组织坏死、液化,经引流后再次缝合愈合。结论: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电烧伤早期创面的疗效可靠。
1069-1070

Ki-67、VEGF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探寻卵巢交界性肿瘤(BOT)中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变化规律,并与相应的良、恶性肿瘤比较,为诊断及鉴别诊断BOT提供更有效的辅助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Ki-67、VEGF在30例卵巢良性肿瘤、3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3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i-67、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随着恶性程度增高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在肿瘤的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Ki-67、VEGF两者表达呈较好的一致性(P〈0.01)。结论:Ki-67、VEGF高表达往往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Ki-67、VEGF可能共同参与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增殖过程,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它们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卵巢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估计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1071-1074

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transient hypothyroxinemia of prematurity,THP)发病情况,并对其早期生活质量进行量化观察。方法:将125例早产儿按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分成早产儿单纯生活能力低下为生观察组(A组,n=56)和合并其他疾病组(B组,n=69);同期出生的62名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C组)。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新生儿生后第1、7天静脉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并对THP组和非THP组早产儿的早期生活质量进行量化观察。结果:早产儿THP发病率为62.4%。3组新生儿TSH、TT4、TT3第7天水平均低于第1天,A、B组均相应低于对照组(P〈0.01);B组第1天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TT4低于A组(P〈0.01)。3组新生儿TT4/TSH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对照组、A组、B组依次降低(P〈0.01)。THP组早产儿需氧、规则自行排便、高胆红素血症持续、热量达418.4 kJ.kg-1.d-1、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及住院时间均较非THP组显著延迟(P〈0.01)。结论:早产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发育不成熟,生后甲状腺功能可降低,危重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下降更明显,且降低了早产儿早期生活质量。
1075-1077

p53和survivin在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p53和survivin在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30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30例和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30例组织中p53和survivin。结果:在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13.33%、43.33%和8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36.67%和73.33%,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与良性和交界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良性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survivin在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有相关性。结论:survivin与p53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交界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且二者在上皮性交界性卵巢肿瘤的癌变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1078-10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况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148例和健康对照组30名,根据体重指数(BMI)、理想体重百分比(NW%)、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点臂围(MAC)、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等营养参数,将COPD患者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COPDⅠ组)47例和COPD非营养不良组(COPDⅡ组)101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并探讨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COPDⅠ组BMI、NW%、TSF、MAC、ALB、LYM、T3、T4均低于COPDⅡ组、对照组(P〈0.01),除对照组T4高于COPDⅡ组外,其余2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营养参数与T3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ALB仅与T4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COPD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1081-1083

CA19-9、CA242及CEA联合检测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鉴别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对8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和52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和CEA进行检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CA19-9、CA242和CEA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分析。结果:CA19-9、CA242和CEA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组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组(P〈0.01),CA19-9、CA242和CEA、AUC分别为0.882、0.904和0.843,阳性似然比依次为1.96、6.04和10.44,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11、0.30和0.42。系列联合检测(三项检查)阳性,其特异性较单项检查明显增高;而平行联合检测(三项检查中有一项为阳性)阳性,则灵敏度较单项检查明显增高。结论:CA19-9、CA242及CEA联合检测对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084-1086

胱抑素-C监测含铂方案化疗对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在监测含铂方案化疗对肾功能损伤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采集接受含铂药物方案化疗患者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第7天静脉血,检测血Cys-C和肌酐(Cr),并观察其与肌酐清除率(CCr)之间的关系。结果:37例患者共接受74周期含铂方案化疗。血Cr和Cys-C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398,P〈0.01),Cys-C和CCr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412,P〈0.01),Cys-C与CCr的相关性不比Cr更好(r=0.412 vs r=0.567,P〉0.05)。患者化疗后血Cys-C值高于化疗前(P〈0.01),其中16例患者接受含顺铂方案化疗,共32个周期,化疗前后Cys-C值较化疗前增加(P〈0.01);21例患者接受含草酸铂或奈达铂方案化疗,共42个周期,化疗后血Cys-C值亦较化疗前增加(P〈0.01)。2组患者化疗后血Cr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顺铂方案化疗后的患者血Cys-C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接受其他铂类药物化疗的患者(P〈0.01),所有患者中化疗后发生Cr值异常仅1例。结论:含铂方案化疗时,血Cys-C作为监测肾功能变化的指标,其敏感性较好,但临床应用尚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替代Cr。
1087-1089

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20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1 mg,每天3次,饭前服用,观察16周。分别于治疗8周及16周后测量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16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瑞格列奈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良反应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1090-1091

婴幼儿腭裂修复11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与修复效果。方法:对118例5~18个月腭裂婴幼儿采用两瓣法、完全性腭裂采用两瓣法+犁骨瓣联合修复、不完全腭裂及软腭裂多用改良兰氏法。术中应用高频电刀止血,术后口腔留置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通畅。结果:118例患儿麻醉及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患儿反应轻,进食情况好,切口糜烂3例,穿孔2例,其余均一期愈合。随访87例,语音恢复良好,近90%病例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语音水平。结论:婴幼儿期腭裂手术在麻醉条件具备、掌握好适应证并熟练操作技术的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
1092-1094

血液透析诱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诱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3例血透诱发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有效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血透前均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8例有心功能不全表现,7例心肌缺血,10例次有室上性或室性期前收缩,4例有心脏瓣膜退行性变;心房颤动多发生在透析期间或透析后48 h内;调低血流量和稳定血压的同时,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均能改善症状。结论:对伴有心脏严重损伤、贫血、营养不良或透析时间较长者,应及时调整血透策略,严密监测血压、血容量和血电解质短期变化情况,避免诱发心房颤动。
1094-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