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GST的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特性鉴定

摘要:目的:获取高纯度的日本血吸虫重组GST蛋白(rSjGST),并制备单克隆抗体。方法:纯化rSjGST后,以其作为抗原,免疫Balb/c雌鼠,并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SjGST的单克隆抗体,以ELISA方法测定抗体的效价,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纯化出大量的高纯度rSjGST,并且筛选出能够稳定分泌抗rSjGST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3C12。用试剂盒检测出单抗的亚型为IgG1。结论:依靠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出rSjGST,成功制备单克隆抗体,为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提供了研究基础。
1197-1199

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microRNAs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分析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microRNAs(miRNAs)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肾上腹主动脉缩窄(abdominal aorticconstriction,AAC)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肥厚心肌中miRNAs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AAC后1周,心重/体重比以及心肌肥厚标志分子心房钠尿肽、β-重链肌球蛋白的编码基因Nppa、myh7表达明显升高,表明心肌肥厚模型建立成功;对肥厚心肌的miRNAs表达检测表明,miR-199a表达显著升高,miR-1、miR-133、miR-181a及miR-499表达显著降低。AAC后4周,miR-21、miR-24和miR-214表达显著升高,miR-181a表达显著降低,miR-23a、miR-133、miR-145、miR-199a和miR-499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心肌肥厚后miRNAs表达发生改变,可能在心肌肥厚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200-1203

霍山石斛胶囊延缓果蝇衰老的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霍山石斛胶囊(dendrobium huoshenese capsule,DHC)对延缓果蝇衰老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羽化8h内的黑腹果蝇,在普通培养基上饲喂20天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添加0.000%、0.056%、0.167%、0.500%DHC的培养基饲喂,用生存实验检测果蝇寿命;分别测定给药10、20、30日龄果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0.056%、0.167%、0.500%DHC能显著延长雌雄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寿命及最高寿命(P〈0.01),给药10、20、30日龄时雌雄蝇体内随着霍山石斛浓度增高,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DHC具有抗氧化、延缓果蝇衰老的作用。
1204-1206

CD34在胎儿头皮毛囊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观察胎儿头皮毛囊中CD34的表达。方法:获取因胎儿畸形引产的胎龄8个月的死亡2 h胎儿头皮,分成2份。1份制备冷冻切片,CD34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摄片;另1份无菌处理,消化头皮获取游离毛囊,制备毛囊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CD34主要表达于胎儿头皮的毛囊外根鞘隆突区,也见于毛球处、表皮基底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CD34+细胞占毛囊总数的8.54%~13.04%。结论:胎儿头皮毛囊隆突区有较多的CD34+细胞,推测该部位为毛囊干细胞的居处。部分毛囊中部、毛球处出现CD34+细胞,提示不同毛发周期,干细胞或其直接子代的居所发生变化。胎儿表皮基底层存在均匀分散的CD34+细胞。
1207-1209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SCs和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反应体系总量250μl。以SD大鼠的脾T淋巴细胞为刺激细胞,以W istar大鼠的脾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分为6组。组Ⅰ:对照组,1×105刺激细胞和1×105反应细胞共同培养;组Ⅱ:1×105反应细胞与1×104SD大鼠的MSCs共同培养;组Ⅲ:1×105刺激细胞和1×105反应细胞并加入1×104SD大鼠的MSCs共同培养;组Ⅳ:细胞种类及数量同组Ⅲ,另加1-甲基色氨酸(1-MT)(终浓度1 mol/L);组Ⅴ:细胞种类及数量同组Ⅲ,另加植物刺激素(终浓度2μg/m l);组Ⅵ:每孔加入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各1×105及MSC 1×103。混合培养120 h,结束培养前13 h,每孔加入3H-TdR 20μl,以液闪测定仪测定各组的每分钟脉冲数。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SCs和MLR共培养体系中色氨酸含量。结果:MSCs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T淋巴细胞增殖,并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同时MSCs和MLR共培养体系中色氨酸含量明显降低。1-MT可以阻断这一作用。结论:MSCs在体外可抑制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参与了这种免疫抑制作用。
1210-1213

胃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form,Hp-L型)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胃癌、50例对应癌旁及30例切缘正常对照组织D2-40和Hp-L型抗原的表达;采用革兰染色法检测上述组织的Hp-L型的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癌中心区LMVD为每100倍视野12.61±4.20个,切缘正常对照组LMVD为每100倍视野9.23±5.62个,癌旁组织LMVD为每100倍视野31.20±3.73个,癌旁组的LMVD均显著高于胃癌癌中心区和切缘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数目及Hp-L型的检出率有一定的关系(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D2-40单抗标记的LMVD与Hp-L感染有密切关系。
1214-1216

牛磺酸和环孢素A对氯化锰致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牛磺酸(taurine,Tau)和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锰(Mn)致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并探讨Mn致肝脏毒性的细胞分子学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均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2组为单纯染Mn(MnCl2)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3、4组为预处理(Tau+MnCl2组和CSA+MnCl2组),分别皮下注射Tau(100 mg/kg)和CSA(1 mg/kg)。皮下注射2 h后,第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2~4组腹腔注射MnCl2溶液(32 mg/kg),染Mn 30天,Tau和CSA隔日注射1次,共干预15次。最后1次染Mn后24 h,切取肝组织。测定肝线粒体膜肿胀度、膜电位、PT孔和SDH活性、细胞色素C含量以及GSH-PX活性、OH.含量。结果:大鼠单纯染Mn 3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线粒体膜肿胀度光密度降低(P〈0.05),PT孔、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降低,GSH-PX和SDH活性降低,细胞色素C和OH.含量升高(P〈0.05~P〈0.01);Tau+MnCl2组与MnCl2组相比,线粒体膜肿胀度光密度、PT孔、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升高(P〈0.05~P〈0.01),GSH-PX和SDH活性升高,细胞色素C和OH.含量降低(P〈0.01);CSA+MnCl2组与MnCl2组相比,PT孔、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升高,GSH-PX和SDH活性升高,细胞色素C含量降低(P〈0.01)。结论:Tau和CSA对Mn引起的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1217-1219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 V600E突变及其与甲状腺超声表现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突变及其与甲状腺超声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反应扩增及DNA直接测序法检测34例PTC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甲状腺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BRAF V600E突变情况,比较PTC发生和未发生BRAF V600E突变患者的甲状腺超声检查影像。结果:34例PTC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发生BRAF V600E突变,16例未发生突变;34例PTC癌旁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PTC BRAF V600E突变患者与未发生突变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癌块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及有无钙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BRAFV600E突变率较高;BRAF V600E突变与甲状腺超声表现无明显关系。甲状腺超声表现不能预测PTC中BRAF V600E突变的存在。
1220-1222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紫杉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8例紫杉类化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NVB+DDP方案治疗,NVB 25 mg/m2,d1、d8;DDP 25 mg/m2,d1~d3;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10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46.4%。1个部位转移者治疗有效率为50.0%,2个或2个以上部位转移者治疗有效率为43.8%。结论:NVB联合DDP治疗紫杉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1223-1224

Nuss手术微创治疗小儿漏斗胸21例

摘要:目的:探讨非胸腔镜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效果、并发症和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漏斗胸患儿采用Nuss手术矫治。21例均在双侧胸壁做小切口,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将塑形矫形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钢板单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30~50 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 m l。术后平均住院6.2天;4例发生少量气胸。矫形效果17例为优,4例为良。随访1~20个月,均无不适。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微创治疗漏斗胸,创伤小,近期矫形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手术方法,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1225-1227

膀胱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病理观察

摘要:目的:了解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膀胱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由3种细胞组成,即上皮样细胞、梭形神经鞘细胞样细胞和成熟的神经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上皮样细胞表达嗜铬素、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梭形细胞表达一抗波形蛋白、神经纤维细丝蛋白、S-100蛋白;神经节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纤维细丝蛋白。结论: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好发于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膀胱,大多为良性肿瘤,根据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可做出正确诊断。
1228-1230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病变107例近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近期疗效。方法:对107例行LEEP治疗的C IN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EEP前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者83例,符合率为77.57%。术后C IN级别上升4例,其中发现子宫颈浸润癌1例;术后C IN级别下降20例。LEEP治疗C IN 6个月的治愈率为95.19%,2年的治愈率为97.12%。结论:LEEP治疗C IN有较高的近期治愈率,是诊断和治疗C 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231-1232

CDC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和C-erbB-2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2(cell division cycle 2,CDC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CDC2及C-erbB-2的水平。结果:CDC2在乳腺癌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1.7%,且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一定关系(P〈0.01),CDC2和C-erbB-2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CDC2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并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CDC2有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联合检测CDC2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望成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1233-1235

先天性肠闭锁38例手术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0~2009年收治的38例先天性肠闭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中十二指肠闭锁5例,空回肠闭锁30例,结肠闭锁3例;其中隔膜型7例,盲端型28例,多节段型3例。术前均获确诊。合并肠旋转不良2例,胎粪性腹膜炎3例。38例中治愈存活34例,术后病死2例,放弃治疗2例;治愈率为89.47%。结论:先天性肠闭锁的手术方式应根据闭锁部位及类型来选择,其疗效和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236-1237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及胎盘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及胎盘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PL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采用ELISA对2组血清中sFlt-1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PLGF的表达强度降低(P〈0.05),血清中sFlt-1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sFlt-1和PLGF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病理学基础有关,对血清sFlt-1的监测有望作为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方式。
1238-1239

颈前路复位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脱位14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脱位的复位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行颅骨牵引不能复位的14例下颈椎脱位均行前入路手术,对单侧脱位(9例)上下椎体,边撑开,边旋转,解开交锁,复位;对双侧脱位(5例)上下椎体,边撑开,边按压上位椎体,向下、前撬拔下位椎体,解开交锁,复位。继行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1例C4脱位伴截瘫患者于术后1周因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死亡;余13例中ASIA A级4例,治疗前后无变化;B级4例转为C级2例;C级3例转为D级;D级2例转为E级。结论:颈前路复位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脱位,可达到一期解开交锁而复位,避免前后联合入路或传统手术结合颅骨牵引等复杂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和风险。
1240-1242

腹腔镜下片状游离腹膜法腹膜代阴道术18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片状游离腹膜法腹膜代阴道术在先天性无阴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行腹腔镜片状游离腹膜法腹膜代阴道术的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手术情况和术后效果。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随访3~12个月,人工阴道生长良好,阴道壁呈淡红色,柔软,湿润,弹性好,具有正常的阴道外观,性生活满意。结论:腹腔镜下片状游离腹膜法腹膜代阴道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式。
1243-1244

国产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SEA全子宫切除术100例,随机分为进口罗哌卡因组和国产左旋布比卡因组,每组50例。进口罗哌卡因组蛛网膜下腔用0.75%罗哌卡因2 m l,国产左旋布比卡因组蛛网膜下腔用0.75%左旋布比卡因2 m l。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效果,记录起效、维持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采用改良B rom age评分评估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估术中麻醉质量与肌松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感觉阻滞起效、维持、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维持平稳;除手术开始和术毕时2组血氧饱和度有差异外,余麻醉后不同时点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肌松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左旋布比卡因用于CSEA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124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