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蚌埠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0-2200
  • 国内刊号:34-1067/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0.57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三氧化二砷对黑素瘤B16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对黑素瘤B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评价As2O3抗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方法:用Transwell侵袭转移模型评价As2O3抗黑素瘤B16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作用。MTT法检测B16细胞的黏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16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P〈0.05~P〈0.01),降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P〈0.01)。结论:As2O3具有抗黑素瘤B16细胞侵袭和转移作用,降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217-220

解脲脲原体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能否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凋亡,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UU感染HUVEC2、4、8、1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检测uu感染HUVEC8h后TNF—d、caspase-3及caspase-8产生量,同时检测加入TNF—d抗体、caspase-3和caspase-8抑制剂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UU可以诱导HUVEC发生凋亡,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8h后TNF—α、caspase-3、caspase-8的产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加入TNF-α抗体、caspase-3和caspase-8抑制剂后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uu可以诱导HUVEC凋亡,并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其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介导的caspase-8及caspase-3激活的外源性死亡因子受体途径。
220-222

主动脉旁反搏装置在急性心力衰竭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急性心力衰竭动物实验验证主动脉旁反搏装置(paraaorticcounterpulsationdevice,PACD)辅助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成年绵羊8只为研究对象,体重(44.9±2.5)kg,雌雄不限。自行设计并制作PACD,通过一无瓣膜的人工血管使血囊和降主动脉相连。气囊连接至IABP控制台,通过充、放气提供反搏动力。结扎前降支和(或)回旋支分支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生理记录仪、连续心排量仪等连续采集反搏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心力衰竭动物反搏前后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PACD的循环辅助效果。结果:PACD辅助后,心输出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增加了6.29%和2.04%。主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了3.67%、8.39%。左颈动脉流量和冠状动脉左主干流量分别增加了8.12%和13.88%(P〈0.01)。辅助舒张压扩大峰值为(97.25±13.67)mmHg,高于辅助前(P〈0.01)。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动物中,PACD降低了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了心、脑血液灌注,是一种有效的心脏反搏辅助装置。
223-225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pylori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Hp—L型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Hp—L型与胃癌BGC-823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24h,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胃癌BGC-823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测定胃癌BGC-823细胞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随胃癌BGC-823细胞与细菌共培养细菌含量增大,穿透重建基底膜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P〈0.01),胃癌BGC-823细胞中ezrin表达量逐渐增加(P〈0.01)。结论:Hp—L型感染增强了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胃癌细胞的ezrin表达量增加有关。
226-229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9例HA植入术后发生义眼座暴露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5例应用羊膜修补。结果:9例义眼座暴露均愈合良好,未再复发。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恰当的处理如羊膜移植等可以使之恢复。
229-230

caspase-3、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凋亡同胱氨酸蛋白-3(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s,BTC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caspase一3和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两者在膀胱癌组织和非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表达水平与BTCC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caspase-3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3%,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随膀胱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正常膀胱黏膜中没有发现阳性表达病例,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表现出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参与了BTCC的发生过程,可以作为评价BTCC侵袭性的一个指标。Ki-67的阳性表达率增高与BTCC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
231-234

唐氏综合征发生与母亲年龄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DS)发生与母亲年龄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对DS患儿母亲年龄及其接触环境因素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儿中出生时母亲年龄〈35岁者126例(86.90%),其母亲均不同程度接触过不同种类的物理、化学因素。结论:DS患儿的母亲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其发病与接触有害的环境因素有关。应加大优生优育环境因素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扩大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年龄和地域范围。
234-235

改良阴股沟皮瓣阴道成形术5例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的方法。方法:将传统阴股沟皮瓣进行修剪远端1/2皮下脂肪,保留真皮下血管网,以形成薄型改良的阴股沟皮瓣。结果:5例皮瓣均I期成活,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满意,不臃肿,供区瘢痕不明显。随访6个月至1年,再造阴道壁光滑柔软,均可容纳2指,深度10~12cm。结论:应用改良薄型阴股沟皮瓣进行阴道再造,在保证皮瓣血运的同时,还具有皮瓣较薄、外形满意、阴道腔隙加大、不易向外移位的优点。
236-238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2例

摘要: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junction,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2例均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术后6~8周拔除双J管,3—6个月复查。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肾孟积水好转,狭窄解除,吻合口通畅。随访6个月,未出现吻合口再狭窄、肾积水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狭窄的有效方法,使用有引流作用的支架管可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238-239

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97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采用连续缝合方法进行人工机械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缓慢空跳下,采用右心房一房间隔切口径路,加强左、右心吸引,保持术野清晰,用一根2-0Prolene双头针带小垫片的缝线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同期合并手术有:三尖瓣环DeVega环缩术29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5例。结果:术后瓣周漏1例,再次手术修补成功,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气栓、血栓、卡瓣等发生,均治愈出院,随访2~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缩短手术时间,采用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240-242

综合治疗牙隐裂92例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治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颗牙隐裂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调殆、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填充及全冠修复等序列,随访1~3年,观察患者的自我感觉和体征。结果:牙隐裂92颗,成功84颗,成功率91.30%,失败病例多因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结论:综合治疗是牙隐裂保守治疗较理想的方法,可以尽可能保存牙体组织。
242-243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多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78例,出现血肿扩大者41例为研究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3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出现呕吐症状、CT密度不均、长期酗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呕吐症状、血肿密度不均、长期酗酒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有一定关系。
244-24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496例(496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40眼,术后7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64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便、有效、经济、安全,适合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
246-248

峰值鼻呼吸流量在鼻腔手术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峰值鼻呼吸流量的影响,以确定峰值鼻呼吸流量在慢性鼻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微型峰值鼻呼吸流量仪分别测定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结果:正常成人的峰值鼻呼吸流量基本保持稳定,4周前后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矫正术明显改善患者峰值鼻呼吸流量,手术后4周增加到近正常范围,和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亦显著增加患者峰值鼻呼吸流量,手术后4周和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
248-249

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胸腔放置引流管放净胸腔积液。观察组胸腔内交替注入顺铂40mg及香菇多糖4mg;对照组胸腔内注入顺铂60mg;3~7天胸腔用药1次,最多4次为1疗程,1个月后观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胃肠毒副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菇多糖与顺铂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50-251

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spondyloarthropathy,uSp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根据血清HLA—B27是否阳性将120例uSpA患者分为两组,阳性组78例,阴性组42例。分析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部分患者进行3年以上随访观察,了解其病情变化。结果:HIA—B27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显著早于HLA—B27阴性组(P〈0.05);发热、消瘦、疲倦等全身症状表现HLA—B27阳性组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且较严重(P〈0.05);实验室检查中血沉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骶髂关节X线表现亦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而两组性别及外周关节炎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HLA—B27阳性组3年后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者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P〈0.05)。结论:HLA—B27阳性组uSpA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临床症状较重,更有可能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
252-254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6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探索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珐:65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和脱水、抗病毒等治疗。结果: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病程第2~4天,其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皮疹、发热、嗜睡、肢体抖动、呕吐等,2例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3岁以下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脑炎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延误诊治可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254-25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低旋转点7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至18cm×14cm,蒂长5~16cm。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随访14例,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血供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且降低旋转,能修复足中端远端创伤,是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