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荧光素标记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学探讨505-508

摘要: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荧光素标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方法。方法:用不同浓度荧光素(FITC)标记Mtb,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对Mtb的标记率。健康人外周全血与FITC标记Mtb(FITC-Mtb)于37℃共孵育10~120 min,溶解红细胞,洗涤后加台盼蓝淬灭未吞噬的FITC-Mtb的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阳性单核细胞的数值,计算单核细胞对Mtb的吞噬率。FITC-Mtb与佛波醇酯(PMA)激活分化的THP-1细胞以10∶1的比例共孵育1~6 h,或以1∶1~100∶1的比例孵育1 h和2 h,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吞噬率。结果:FITC(50μg/ml)与Mtb作用2 h的标记率达92%。人单核细胞对FITC-Mtb的吞噬率从10 min的34.68%增加至120 min的79.90%。THP-1细胞对FITC-Mtb的吞噬率从1 h的30%增加至6 h的81%。FITC-Mtb与THP-1细胞以100∶1比例孵育1 h,吞噬率达平台(81%);以50∶1的比例孵育2 h,吞噬率达平台(82%)。未加台盼蓝淬灭时,单核细胞在10 min和120 min对FITC-Mtb的吞噬率与加台盼蓝淬灭相比,分别增加29%和6%;而未加台盼蓝淬灭时,THP-1细胞在1 h和6 h对FITC-Mtb的吞噬率与加台盼蓝淬灭相比分别增加1%和7%。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FITC标记Mtb是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对Mtb吞噬活性的简便、快速和重复性好的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后参考文献英文文献作者的著录方法508-508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509-511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二次贴壁法体外扩增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观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化学检测细胞CD133、CD34、Flk1、CD31的表达;三维培养细胞并观察其体外成血管能力。结果:细胞培养第4天集落样生长,呈圆形或梭形;第10天细胞长满瓶底,呈鹅卵石样外观。原代血管内皮祖细胞CD133、CD34、Flk1均表达阳性;第2代细胞CD34、CD31、Flk1均表达阳性,CD133表达阴性。三维培养第2代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胶原内有"出芽式"生长现象及管腔样结构形成。结论:体外扩增法可以从骨髓中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三维培养发现其具有体外成血管能力。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蚌埠医学院学报》征订启事511-51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抑癌基因DPC4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512-514

摘要:目的:探讨DPC4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4例食管癌组织抑癌基因DPC4与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DPC4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40.8%(P〈0.005),食管腺癌中DPC4的阳性率高于食管鳞癌(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DPC4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DPC4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而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和43.1%(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DPC4和VEGF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DPC4的低表达是食管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DPC4的低表达可能与促进食管癌血管的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claudin-1、claudin-4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意义515-517

摘要:目的:探讨claudin-1、claudin-4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子宫内膜癌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laudin-1、claudin-4在52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1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并与病理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claud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5%、66.7%、63.5%,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claudin-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70.8%、90.4%,呈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claudin-1表达与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claudin-4表达与癌组织肌层浸润深度有关,与以上其他病理参数无关。结论:claudin-1低表达、claudin-4高表达可能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死亡原因分析518-52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53例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成功置入CRT系统,术后常规应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随访1~80个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结果。结果:7例死亡,其中5例为心源性死亡,2例为非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主要是心功能恶化和心律失常所致。心功能恶化与基础心脏病和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关。结论:CRT患者的死亡有多种类型,其中心源性死亡与基础心脏疾病和术后房颤的发生有关。

肺隔离症10例诊治分析520-521

摘要: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0例术前均误诊,术中探查而明确诊断;术中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术中探查发现下胸腔粘连闭锁、隔离肺组织粉红色(无黑斑)、下肺韧带处触及异常搏动血管,是正确诊断和治疗肺隔离症的关键。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欢迎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521-52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522-524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采用微波、泼尼松及马法兰治疗。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咯血,经纤支镜活检标本刚果红染色阳性。1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1例要求至外地治疗。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临床少见,诊断依靠病理活检,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昼夜发生率分析524-525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时间的规律性,做好其预防工作。方法:按每6 h为一时间段,统计1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时间,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发病情况。结果:昼夜发生高峰时间为上午6时至中午12时。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明显的昼夜趋势,高危时间段在上午。

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观察526-528

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关闭腹膜前,F组给予每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M组每例静脉注射吗啡4 mg,C组不给药。分别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8 h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术后2、4、6、8 h内因疼痛需要另外追加镇痛药患者总数。结果:F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M组(P〈0.01),清醒时间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口述评分法(VRS)评分术后2 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8 h,F组和M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F组和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6和8 h,各组要求使用镇痛药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提供全麻苏醒期间有效的镇痛作用,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苏醒过程。

食管裂孔疝的内镜诊断价值529-531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对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的诊断价值及鉴别方法。方法:分析112例HH患者的内镜特点、X线造影检查结果与内镜诊断的符合率及HH并发食管炎的百分率。结果:HH的主要内镜特征是齿状线上移,下方可见疝囊,食管裂孔压迹松弛、宽大。食管炎并发率高。结论:内镜对HH的诊断具有直观、清晰、方便的特点,是HH的有效检查方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531-532

摘要: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9月~2006年6月,收集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63株,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进行MIC测定。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普遍敏感,对哌拉西林和喹诺酮类耐药率分别为98.41%和90.48%,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依次为34.92%、36.51%、44.45%、55.56%、82.54%和84.13%。结论: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明显。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533-534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天和28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14天PT、APTT和F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有效、安全。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4例临床观察535-537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Ⅲb期、Ⅳ期NSCLC癌患者34例(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1天为1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4例均可评价疗效,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9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CR+PR)为23.5%。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神经炎和骨髓抑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癌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尤适于老年耐药患者。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537-539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5例,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4例胰腺癌和1例转移性肝癌在开腹术中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随访1~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技术成功率100%;5例术前有疼痛病史,术后临床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CT观察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达90%。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540-542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95例。结果:全部病例经4个月~3年的随访,按Nakai分级评为优71例,良15例,可9例,优良率90.5%。结论:应用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