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 34-1067/R 国内刊号
  • 1000-2200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是蚌埠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蚌埠医学院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大学生科技园地、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临床护理、祖国医学、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抗猪带绦虫六钩蚴兔血清的制备及重组质粒pcDNA3.1/TSO45-4B在小鼠骨骼肌的表达441-444

摘要:目的:制备抗六钩蚴全虫可溶性抗原的兔血清,观察本室制备的猪带绦虫六钩蚴期特异性抗原基因TSO45-4B的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TSO45-4B经肌肉接种后在宿主体内的表达。方珐:用次氯酸钠法孵化六钩蚴,Dot-Blot、ELISA检测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滴度;以pcDNA3.1/TSO45-4B进行体内转染,继之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在鼠体骨骼肌的表达。结果:抗六钩蚴兔血清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抗体效价为1:20100;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重组质粒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的肌纤维内显示阳性的棕黄色分泌颗粒。结论:重组质粒在小鼠骨骼肌内成功地表达为猪囊尾蚴病多基因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体内表达的依据之一。

建立幼犬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444-446

摘要:目的:为研究Perthes病治疗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健康未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周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6mg/kg)2次;另一组用液氮冷冻股骨头,术后定期行X线、MRI、ECT检查,并取股骨头行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两实验组均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激素组第4周复制成功率为40.0%,第8周成功率为75.0%,总成功率为55.6%;而液氮冷冻组第4周复制成功率为900%,第8周成功率为100.0%,总成功率95.0%,结论:单独使用激素或液氮冷冻股骨头均可建立幼犬股骨头坏死模型,但单用激素并非一定引起股骨头坏死。液氮冷冻建立的幼犬股骨头坏死可作为研究Perthes病治疗的理想动物模型.

c—erbB-2、p53、PCNA、ER、PR及TopoⅡ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447-450

摘要:目的:探讨c—erbB-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DNA拓扑异构酶Ⅱ(DNA topoisomerase Ⅱ,TopoⅡ)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89例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结果:c-erbB-2、p53、TopoⅡ和PCNA在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4.04%、29.21%、55.06%和59.55%,其中c—erbB-2、PCNA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NA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关系密切.而TopoⅡ在淋巴结转移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PCNA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舒林酸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实验观察450-453

摘要:目的:观察舒林酸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舒林酸设置不同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于人胃癌BGC-823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胃癌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周期分布,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ki-67)、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还氧合酶(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舒林酸使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受抑制、出现G0/G1期比例增高,S期比例降低.同时使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而ki-67、survivin及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上述作用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舒林酸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其机制涉及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COX-2、ki-67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腭裂整复术麻醉安全时机的临床研究454-456

摘要:目的:探索腭裂整复术的有利麻醉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择期整复术患儿180例.按年龄平均分为3组:A组1~2岁;B组2—3岁;C组4~7岁。观察麻醉期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SpO2变化均明显高于A组(P〈0.01);拔管后舌后坠、喉痉挛及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而B组、C组之间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整复术的有利麻醉时机应选择在2~3岁为宦。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免疫功能监测456-458

摘要: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e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的免疫状态特点。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19名及HLD患者21例,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外周静脉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CD19^+计数。结果:HLD患者体液免疫指标中CD19^+、IgG、IgM均较正常组升高,C4较正常组减低(P〈0.05~P〈0.01);细胞免疫指标CD4’、CD4’/CD8’、CD3一CDl6’CD56’均较正常组减低,CD8’升高(P〈0.05~P〈0.01)。结论:HLD患者的免疫状态紊乱表现为体液免疫处于亢进状态,细胞免疫低下。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459-461

摘要: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1mm×1mm×1mm)栓塞,栓塞程度50%~70%。结果:术后1天白细胞即可回升.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术后3天和2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恢复至正常水平或基本接近正常。无严重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栓塞程度控制在50%~70%的PSE能有效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461-463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心肺转流(cardia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快通道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和C组,每组10例,芬太尼用量为A组15μg/kg、B组30μg/kg、C组50μg/kg,三组均复合丙泊酚2~4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分别于手术前(T1)、开放主动脉即刻(T2)、开放主动脉30min(T3)、CPB停机4h(T4)及24h(T5)5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cTn—Ⅰ浓度,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鼻咽温和直肠温,记录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血浆cTn-I浓度在T3、T4和T5时点均显著升高(P〈0.01);于T4时点达峰值,T5时点开始下降;组间比较B组和C组比A组低(P〈0.01);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以A组为最短(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A、B两组均短于C组(P〈0.01和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停留时间A、B、C三组虽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中,芬太尼用量30μg/kg复合丙泊酚2—4mg·kg^-1·h^-1是较为理想的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和快通道实施的临床用药剂量。

噬血细胞综合征8例报道及文献复习464-465

摘要: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eytic syndrome,HP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HPS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8例HPS患儿均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其中脾肿大5例),外周血象两系血细胞减少3例,全血细胞减少5例;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网状吞噬细胞增生,噬血细胞易见。1例确定为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治疗后好转。结论:HPS属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对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病例应及时或多次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为进一步的治疗研究创造条件。

慢性肾衰竭患者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466-467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肾衰竭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光电比色法测定8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尿NAG的活性,并根据其肾脏病变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肾脏病变稳定组、肾脏病变活动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分别比较尿NAG的活性。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肾衰竭尿NAG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病变活动组尿NAG活性显著高于肾脏病变稳定组(P〈0.01),高血压组尿NAG活性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病程中,肾脏病变活动和高血压可能是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重要因素。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468-469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70mg/m^2静脉滴注1h,第1天,用药前24h口服地塞米松7.5mg,每天2次,连用3天;顺铂25~30mg/m^2静脉滴注,第1~4天,每21天为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72.3%.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结论:多西他赛与顺铂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COMxE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470-472

摘要:目的:评价COMxEP联合化疗方案(VP16、MxT、VCR、CTX、Pred)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oma,NHL)的疗效和毒性。方法:37例采用鬼臼乙叉苷(VP16)60-7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米托蒽醌(MxT)6—8mg/m^2,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VCR)1.4mg/m^2,静脉推注,第1、8天;环磷酰胺(CTX)600~800mg,静脉推注,第1、8天;Pred每天40-60mg,口服,第1-5天。每4周为1疗程,均用4疗程以上,平均每例用4.8疗程。结果:CR率为67.6%,PR率为21.6%,SD率为14.3%,无PD,总缓解率为89.2%,中位缓解期为26个月;13例NHL复治患者,CR率为53.8%,PR率为30.8%,SD率为15.4%,无PD,总缓解率为84.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COMxE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NHL初治或复发患者均有较高的缓解率,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治疗NHL较理想的一线或二线化疗方案。

全胃切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472-474

摘要: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效果。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29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及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两组患者术后第24h开始至术后第8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双胺氧化酶。结果:血清双胺氧化酶活性两组都下降,EN组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P〉0.05),而PN组第14天才恢复正常(P〉0.05)。EN组营养支持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PN组术后(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的免疫屏障。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分析475-476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治疗现状及与指南差距。方法:选自2002年12月~2005年11月AMI住院患者92例,统计分析接受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及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期间不同年度阿司匹林使用率90.32%-93.10%,低分子肝素70.97%~82.76%,硝酸脂类78.13%-80.65%,β-受体阻滞剂62.50%~65.52%,ACEI 46.88%-58.62%,他汀类调脂药6.25%~68.97%;再灌注治疗中,静脉溶栓31.25%~41.38%,PCI 3.13%-17.24%。结论: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在二级甲等医院已得到较好的应用,部分措施已达三甲医院水平,PCI应用差距最大,且短期内难以改善,静脉溶栓仍是早期再灌注主要途径。

消化性溃疡再出血82例发病诱因分析477-478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发病因素。方法: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溃疡大小、出血量、幽门螺杆菌(Hp)感染、腹痛、治疗情况、基础疾病、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史、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劳动强度及夜间休息等临床资料,分析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发病因素。结果:82例中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为70.73%,胃溃疡为26.83%,〈50岁青壮年为78.05%,无基本治疗87,80%.Hp阳性86.59%,夜间休息差78.05%,男性7683%,女性23.17%,饮食习惯不良76.83%,劳累73.17%,营养不良56.10%。结论:无基本治疗、Hp感染、年龄〈50岁、夜间休息差、不良饮食习惯、劳累及营养不良是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

胃恶性间质瘤20例诊断与治疗479-481

摘要: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0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胃镜及(或)影像学检查,14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5例局部切除,1例姑息性全胃切除,其中5例为联合脏器切除。结果:胃恶性间质瘤成人多见,50岁以上占70%(14/20),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贫血、疼痛多见。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恶性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明确诊断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必要时需联合脏器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481-482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涤纶补片修补。结果:术后无一例死亡,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冽,胸腔积液1例。出院时彩超检查1例存在2mm残余分流,随访1年,临床症状消失,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过及早诊断、治疗,绝大多数得到根治,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均可恢复正常。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18例483-485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石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取石治疗石街18例。结果:石街全部疏通成功,成功率10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1.1%,均为输尿管黏膜下假道。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微创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