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安徽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 34-1169/I 国内刊号
  • 1671-0703 国际刊号
  • 0.0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安徽文学是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安徽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金色书签、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篇小说、术与道、散文、诗歌、文学ABC、非虚构

安徽文学 201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第三只眼5-5

摘要:文学是一门假托的艺术,以小说尤甚。而在文学创作中,仅凭人物来了断你的私情,这是小技。你可想到过第三只眼?第一次知晓第三只眼是看《封神榜》。杨戬就凭那经天纬地的一瞄,孙悟空便武功全废,自缚于法度,让人瞠目。我们看到作家的器官还能长在别人的身上,确实大吃一惊。

峥嵘岁月-F0002

安徽文学杂志非虚构
手,手6-16

摘要:2015年劳动节期间,央视推出的8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过程中,幕后匠人的故事,从不同的环境再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的生动故事。除了反映中国航天、船舶、高铁等现代制造之外,还将目光投向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工匠。于是,周东红出现在镜头之中。

安徽文学杂志文学ABC
扎手的麦芒20-31

摘要:一、保卫村里人都叫保卫哑巴,保卫心里不平。保卫并不是生下来就哑,那会子他都两岁了,差不多就要开口说话,突然半夜起了高烧,他娘抱着他去找神婆子。神婆子拎着钉被子用的大针,手心脚心乱扎了一通,烧倒是退了,保卫却不会说话了,只会呜呜哇哇地叫。叫的啥意思,只有他娘一个人明白。他爹不喜欢,他也就不跟他爹搭腔,呜哇叫只是向着娘。村里人就叫他小哑巴。保卫长大了,就去掉那个"小"字,单叫哑巴。保卫心想,那是你们不懂。

土地的恋歌与哀歌——读苗秀侠《扎手的麦芒》32-34

摘要:以赛亚·伯林有一个影响颇大的看法,说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家要么是狐狸型的,要么是刺猬型的。狐狸博观约取,而刺猬则专注执一。循此分类模式,苗秀侠无疑是一位典型的刺猬型小说家。从"庄稼系列"到《皖北大地》,再到现在的《扎手的麦芒》,土地始终是她聚焦性的书写对象和贯穿性的核心意象。如同倔强地行走在大地上的行吟诗人,她孜孜不倦地描摹土地的景象,叙写土地上发生的变化,在喧哗纷扰的消费主义时代,这种执着的文化选择多少是有些孤独的。

安徽文学杂志小说·书签人物
去江心洲36-53

摘要:一几只麻雀站在香樟树的枝头。丁小兵急匆匆从树下经过时,米粒般大小的雀粪恰好掉在他头顶上。他气得跟河豚似的,迅速捡起一颗石子,但没等他直起腰,麻雀便扑棱着飞走了。丁小兵迟到了。等他赶到约定地点,才得知需要采访的好人名单里,只剩一个还没有被分配出去。大会议室里,其余六个采访者正分别与各自的采访对象交流着。丁小兵拿起名单,指着被划上红色波浪线的那一行问,这个好人来了吗?

生活的海水与精神的孤岛——程迎兵小说《去江心洲》印象54-55

摘要:在我的印象中,迎兵对深度写作是不屑而为的,他在其小说集《万事都如意》自序中说:"每个人都有度过时光的方式,这些方式谁也不比谁更高尚……我喜欢喝酒,写小说,这两种癖好都会导致虚无。"这使他的小说拒绝因深度写作可能带来的故作高深,拒绝由隐喻书写可能带来的自我矫情。他的小说自有一种魅力:富有趣味地抚摸和敲打日常生活,看起来不求意义,漫不经心,其实有着一种机锋和冷幽默。而在《去江心洲》中,他似乎不再是一个嘴角挂着坏笑的嘲讽者,而变得疑虑重重起来。

安徽文学杂志中篇小说
做一只猫没什么不好56-76

摘要:一滴……滴……滴……,一张张饭卡在刷卡器上不停地刷响。在我听来,这算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了,因为"人们"就要开饭了,作为局机关食堂里唯一的非人类食客——一只猫,我总是盼着这一刻的到来。你可能会想,一只猫怎么会堂而皇之地待在机关食堂里呢?难道食堂里养只猫是为了捉老鼠?哈哈,老兄,你已经落伍了,"猫们"现在对那种传统游戏已经不感兴趣了,猫捉老鼠早已成为一个江湖传说了。告诉你吧,我小咸咸之所以能够待在这里,还得归功于我现在的主人——机关食堂的大厨耿一勺。

安徽文学杂志短篇小说
鹅、鹅、鹅77-87

摘要:程圣野不知自己在那棵枣树下坐了多久,才扛着行李,一步步走向自家小院儿。正北三间瓦房,瓦楞上长着茅草,红砖的院墙倒了一半。他一跨进家门,就听见白鹅"嘎嘎"叫起来。白颂正在檐下收拾棉桃,朝鹅骂一句,鹅便停住了叫声。程圣野走进屋,女人端进洗脸水来。他放下行李,洗了手脸,看饭菜已经收拾好。女人从昨天的电话中知道他要回来,做了他最爱吃的糖醋里脊和干煸豆角。女人不吃,站在旁边问:"你还专门往家跑一趟?

开秧门88-95

摘要:向生我养我的故乡奉上痛彻心扉的爱。——题记一片片(来哎)水田白茫茫,(哎)大嫂子哎小妹子栽秧忙。啊里隔上栽,啊里隔上栽,栽(呀么栽)的好,栽(呀么栽)的快,呀得儿喂,嗯哟喂,一心为(呀为)的(那个)多打粮。既柔且亮的插秧号子,在插秧田里响起,告诉农人们时令的转换。

烤红薯的味道96-105

摘要:马丽梅电话中对王晓玲说,我快挺不住了。迎着残阳,齐小棋打远就瞧见马丽梅影影绰绰隐现于一团黄晕的光线里。嫂子,我看你像个女神,光芒照遍我们,怎么就挺不住了?齐小棋两臂抱着几个矿泉水瓶子,打趣马丽梅。马丽梅扑扑手,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轻叹了一声,你说怪不?这几天,天天梦见我去中考,一进考场,腿就软,啥也不会,看那卷子,脑袋刷地一下就空白了。齐小棋与王晓玲嘿嘿乐了。王晓玲微喘,嫂子,肯定是心有所想,夜有所梦,八成你天天惦记老侄女考试了。

安徽文学杂志微篇小说
别墅106-107

摘要:很多年前,他骑着自行车在乡下玩,在一块开满栀子花的山坡上,他看见有人在画线,他走过去,问着他们说:"做什么呢?"一个人回答:"盖房子。"他说:"附近农民盖房子都是在村里拆了老房子再盖新屋,你怎么把房子盖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那人说:"我不是这里的农民,我是城里人。"他看看说话的人,觉得那人确实不像农民,他说:"别人的地,人家怎么会让你在这里盖房子?

百家饭107-108

摘要:范平安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就很久没有回过家了。这次回家,爹硬拉着他要去三大爷家吃饭。我们现在日子好了,为什么还要去别人家蹭饭?他不解,问爹。爹说,那是你三大爷,不是别人。你小时候不是最喜欢去三大爷家吃饭吗?他说,那不是咱家里揭不开锅吗?可现在我是村里职务最高的人,我是局长。

杨记面馆108-110

摘要:1939年的冬天,春水城被日军统治已三月余。这天,风很凉,吹得人脸干巴巴的,可路边草地上的小草还时不时露出头来。春水城北面的"杨记面馆"大清早就开了店门。面馆的老板娘杨氏有个很好听的乳名叫"幺姑",她本不姓杨,姓赵,因为嫁给杨家的男人随了夫姓,这些是她自己跟经常来光顾面馆的客人说的,没人见过她男人,她只说男人在十几年前就离了家,不知去了哪里,那年月兵荒马乱的,实在不是什么稀奇事。

铁石110-111

摘要:像上次一样,铁石把他们堵在村口皂角树下。铁石垮着个脸,什么儿,我不配。谁再来认我,就把谁推进水塘。声音很沉,很冷。蛙受到惊吓,扑通一声,跳进水塘,股股浑浊透绿的浆柱随声起落。铁石面前是一男一女。女的两鬓斑白,脸皱得像皂角树皮。她颤抖着,像被电击中。男的秃顶,他扶住女人说,走吧,儿子不认我们。女人浑浊的眼睛里透着酸楚,闪着亮光。她被男人拽着,仿佛走在粘布上,每一步都费劲。她不断回头,魂没跟上似的。铁石背对着他们,像一根石柱。

高僧111-112

摘要:我祖母是南山人,周塘离南山有近二十里路。那一年祖母回娘家,带上了我,我当时只有七八岁。第二天,祖母要去南山寺。他们都劝祖母不要带我去,怕我走不动,但我死活不肯。于是,祖母就毅然带上了我,做好了背我上山的准备。南山寺很小,大树掩映着。有的房子倒掉了,露出了东倒西歪的梁柱和椽子。

安徽文学杂志中国散文吧
文人味道113-119

摘要:梅二题一梅花是何许物?清高,不食人间烟火,可优雅的宋代文人还是会注意到它。金戈铁马,大唐风云过后,宋人的时间里忽然充满了山水树木。人也闲下来,可以优哉游哉到山水树木间到处走走了。到山水树木间游走的人,即便是这梅花,宋人也是要尝尝它的风致的。原本风致是不可品尝的,但宋人有自己的妙法。一样是蜜渍梅花。

主观书笔记120-125

摘要:我们思考的原型我们的写作,成长和思考都各有机缘。在一种被夸大的生活中,我们其实并不是完整,圆融而自由的。太多的伪装淹没了我们的感官,而我们生存的事实就是如此。我们的情绪随时都可以被抑制,我们的忧伤也渐渐退却了。在包裹着我们灵魂的身体的外部,有无数行色匆匆的人类。这些困倦和疲惫的生物看似与我们无关,但它们终究会构成我们生命虚幻的底色。因为这是我们的思考正在植根和建设的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