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安徽文学杂志

《安徽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历史图景、现实体验、文学方阵等。
  •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0703
  • 国内刊号:34-1169/I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期刊收录: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安徽文学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安徽文学杂志本期主打

合欢

摘要:我和她曾经约定过一场远行,那年我十七.她十八。十七八的年纪,没有什么可能或者不可能,只要你愿意,做什么都百无禁忌。你甚至可以不请求任何原谅,最后却总是会被任何人原谅。结果是那一天她一个人去了远方。她回来时《大话西游》正火,姑娘们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台词: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始.但我猜不出结局。
5-21

叙述的智慧——评刘鹏艳小说《合欢》

摘要:读完刘鹏艳的《合欢》,忽生何欢之有的感叹!这部小说延续了作者机智灵动而又细腻精准的文风,以戏谑的口吻导入,一路插科打诨,随意撒豆成兵,自成蔚然气象。文字行云流水,故事却非一马平川,冷不防就把你推入荒凉旷寞之境。“我”与罗家平的伟大友谊是多么诱人的幌子,刚刚唤起读者对少年往事的共鸣,精于叙事的作者就迫不及待地狠下杀手。向你展示无可逃遁的童年创伤与庸常鄙俗的成人世界。
22-23
安徽文学杂志实力皖军

矩阵的秩

摘要:一 最终将马杆脑壳上逼出一层细汗来的,是儿子芽尖。 暑假才开始,老婆小茶就开始和马杆“结皱”,本是后街女孩一样妖娆的身子突然间像长满了刺,对马杆横挑鼻子竖挑眼,从早到晚絮絮叨叨,喋喋不休,颠来倒去就一个中心思想:马杆必须赶快找到关系,让即将升到市实验中学读初中的儿子芽尖分个好班。早晨讲,中午讲,晚上还讲,脱了衣服上了床继续讲,嗡嗡嘤嘤。
25-39

在场的观照与审视

摘要:十多年前,我曾为俞礼云的小说集《浪漫生活》写过序。按理我是没有资格写的,我让他请名气大点的、有一定地位的人来写,他却说,你最了解我。一句话把我“搞定”了。 说我最了解俞礼云,我是不谦虚的。我和俞礼云几乎是同时起步创作的,年轻那会儿,我们一群人隔三岔五地便聚集在一起聊天、谈文学,相互切磋,相互鼓励,居然也曾弄出过一点“天长文学现象”的动静,所以熟得不能再熟。
40-41
安徽文学杂志小说

把谷场

摘要:八月十六的天还没亮,三十二岁的柳青青就爬出被窝。梦里,她被一个人折磨得挺难受,醒来开灯,偌大的炕面上依然就她一个人。柳青青脸火烧火燎的,梦里那个折磨她的男人不是别人,是她的男人马顺。柳青青不禁好笑:个家伙的,人抽不出身魂儿半夜回来了。马顺也想她了吧。马顺离她不远,就在八十里外的县城。但马顺有快俩月没回来了。马顺在一个建筑工地,建筑的活啥时候都是这样,庄稼地不忙它也不忙,等你秋收了工地也忙得要死。
43-49

骨上的花朵

摘要:1 李秋桃听到了鼓点声,极细碎的,时轻时重,在风里头飘来飘去。这时候她的眼皮正往下耷,像坠了两坨银,重得不得了。李秋桃挠了挠自己的耳朵,想把那鼓点声挠去。挠了一会儿,不抵用,她就住了手。她把手搭在大腿上,使劲地把眼皮往上撑。她得去做事,走廊上有个黑点,她得去擦掉。肚子有点撑,咕咕地叫了几声,就像躲了只青蛙。那个黑点,半个月前她就发现了,她也已经擦了两回。每次擦过后,它就不见了,好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过不了几天,它又醒目地在那儿,李秋桃盯着它,怎么看它都像长着四只脚。
50-59

凌晨两点的空瓶子

摘要:1 身后是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亦步亦趋地跟着麻天宝。麻天宝以为,那是房东家的狗仔小黑。早晨出门时,麻天宝把吃剩下的半根香肠扔给小黑。小黑就一边呜呜地吃着,一边不停地摇着尾巴。麻天宝这样想到小黑,就吹着口哨,给小黑打招呼,可是小黑并不搭理他。 深一脚浅一脚,麻天宝已经走乱了遍地月光。
60-70

失魂者

摘要:一 月亮镇文化站眼下已越来越像是一种摆设。这年头,谁会关心一个小镇上的文化活动?然而,作为镇里传播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文化站又绝对不能少。于是,镇里就派了一个半人应景:除站长兼站员李成良,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女勤杂工。这个老女人还兼做着隔壁农技站的“勤杂”,只能算半个。
71-81

将军魂

摘要:1941年秋.时任新四军第四师侦察员的王二旦将军。进入涡河县城执行任务,由于地下交通站被破坏,将军身份暴露,在日军佐佐木宪兵大队的追捕下,将军深夜潜入马家洼子,与村姑无名氏完婚,一生无后。——摘自《涡河县志》 1 王二旦打扮成一个挑夫,肩上担着枣树扁担.两头的箩筐里装满秋后的干菜。干菜的品种不是太多。都是城里人喜欢吃的东西。干豆角、灰灰菜、南瓜干子,样样清洗得干净.码放得整齐。
82-87

像风筝一样飞舞

摘要:连绵的阴雨终于在昨夜止住,久违的阳光像从未有过芥蒂的老朋友一样。把温暖的笑容展现给大地。年轻的女同事们已穿起了鲜艳的裙装,这让阿建感到春天确是如期而至了。虽然离下班时间还早。办公室里电话手机已在此起彼伏地唱响,内容大多和晚间活动有关,仿佛大家约好了似的,要将憋了好久的沉闷阴郁的情绪,在这个晴暖的日子彻底释放。天气真的一下暖和了,阿建握着鼠标的手掌都渗出汗来。阿建起身拉开玻璃窗,一股温润的气息漫了进来,下午的阳光犹如金子一般灿烂。
88-93
安徽文学杂志随笔

路边书

摘要:1 地气回升得早,春色便披挂得早,杨柳依依的景致早些年是要等到清明的。清明是万物复苏的节令,据说节令是在晋地发明的,晋地的节令自然最是分明。 其实,所谓季节,不过温度变化而已。温度跌宕明显,四季便错落有致,你拥有怎样的温度,便拥有怎样的季节。
95-100

文学的可能性

摘要:散文是俗世的历史,我们行走在俗世之中,我们的行走也是一种文字书写方式。 无论多么贴近,散文所表达的历史都只能是写作者眼中的历史。 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历史有真相吗?
100-100
安徽文学杂志散文

仁者爱人——读吴宓、竺可桢日记的感想

摘要:因为要写一本小书.近来大读吴宓日记和竺可桢日记。两位先生的日记记得多、记得细,因而都篇幅宏大。吴先生的日记印出来有厚厚二十卷,竺可桢全集中,十四卷是日记。这么大的篇幅,不用说,会令人望而却步。可是,如果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写几篇论文。得一个学位.更不是仅仅为了要靠读书来换“黄金”,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每天读一点读一点,也许用不了多久,照样会把一些看起来吓死人的“大部头”读完。
102-105

废园(外一篇)

摘要:废园。当写下这两个字,眼前就呈现出一片荒芜。芳草连天,柴扉朽腐,荆棘蔓延。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虫子,全部涌动。或是断壁残垣,或是屋子尚存,房梁上却结满蛛网,那些曾经整日呢喃的燕子,也不知客居何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再也不会回来。至于你是谁,从哪里来,为何来此,又将回到哪里去,这些废园一概不知,一概不问。你一进去,即刻被它们淹没。所有的时光皆隐,你打不开任何一扇门。
106-109

很多东西都挂在墙上(外一篇)

摘要:怀念从前乡下的家,是土砖墙,并不结实。经常,找把锤子,找不到锤子,找块石头也行,钉一根钉子,把某个东西挂在墙上。屋里,屋外,很多东西都挂在墙上。 时钟挂在墙上,相框挂在墙上。一把老式算盘挂在墙上,孩子的书包挂在墙上。松挂在墙上,竹挂在墙上,梅挂在墙上,准确地说,是画在一幅中堂上,挂在墙之正中。
110-113

义树与情花(外一篇)

摘要:明明只几步之遥,这边是一片潋滟的红,那头却有凄白的雪花在飘。 这一路上经过河水的颠沛。经过两岸的绝壁与深渊,此刻终于到达,抬头便将此景收入眼前。我一脚踏在这丘山芒雪上,将小舟的一头系在一截半枯的木枝上,然后伸出手来接你下船。
114-116

冰凌儿

摘要:蚌埠的冬天如今已经进入了数九寒冬,是民间谚语里“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间段了。可原本是一年到头最冷的一段日子。因着温室效应,冬天越来越温暖了。温暖了的冬天,难得下一场雪,暖暖的,全然没有一副冬天的样子,更谈不上看到以前那房檐挂着的水晶般的冰凌儿了。
117-119
安徽文学杂志诗·新人

像青草一样呼吸(组诗)

摘要:一个春季的下午 有时我看得见春天 有时又看不见 比如 窗外那棵绿色的树 春意的确太浓 浓得向外渗 恶作剧的雾是遮不住的 越穿越少的姑娘们 话越来越多 那棵绿色的树 在风中哗哗直响 一些幸运的麻雀 动动1口舌就变成了凤凰 但我想井口的界线 也该画深一点 还需要贴个告示“小心天空”
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