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安徽文学杂志

《安徽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历史图景、现实体验、文学方阵等。
  •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0703
  • 国内刊号:34-1169/I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期刊收录: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安徽文学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安徽文学杂志本期主打

大众力学

摘要:晚上十一点半,金钱准时推开儿子金币的卧室门,催促金币赶紧收拾书包,赶紧洗洗睡觉。金币的学校离家很远。金币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必须起床。怀着让金币多睡一秒也是好的想法,金钱是看着钟,掐着秒,去叫金币起床的。金钱笑着吆喝"快快快",边拍金币的脑袋,边拽起金币。金钱还和妻子一道,帮脑袋耷拉,只有在套袖子或伸裤筒时,才把一只眼睁条缝的金币穿衣服。
5-12

红与黑

摘要:范剑和白敏是夫妻。范剑和白敏的房事尾声,范剑胖大的身躯还覆盖着白敏,范剑都会朝白敏"嗯"一声。范剑"嗯"的时候,眼皮上挑,下巴轻扬。范剑的"嗯"发第二声的音。白敏也会应答一声"嗯"。白敏"嗯"的时候,微微颔首,满脸红晕,眼含幸福。白敏的"嗯"发第四声的音。他们"嗯"、"嗯"之后,是会心一笑。白敏说,天天好这个,人都瘦了。白敏目光怜爱,手摸向范剑的脸。
13-18

救赎无望的凡俗人生?

摘要:与毛立新相识,缘于2013年对他的小说《马力出手》的评论,我叹赏他以短小的篇幅对人性荒诞的洞察与呈现。今日有幸拜读他的近作两个短篇《大众力学》和《红与黑》,觉得他小说创作的路数由先锋丕变为写实,或许主要是由于题材所限,不得不然。相比起坊间某些自命风雅的"文艺中青年"炮制的文学赝品来,毛立新对小说写作的真诚与执着,一直为我所看重。
19-20
安徽文学杂志实力皖军

摘要:一那年十九岁,我学了点瓦匠手艺,来到江南一个叫港洼的小镇上,吃住在一个小包工头家。工头姓庄,矮墩墩的,脸皮酱黑,阔嘴上留着两撇八字胡儿,庄师傅带我们一班人下乡盖民房。荒年难饿手艺人。庄工头家小日子过得很不错,像隔壁果子茶铺畅销的点心,油漫漫,甜滋滋的。就有一样郁闷烦心事,四十旁边的人了,还没有绕膝的囡囡。
22-43

《蛇》中蛇——读《蛇》,感受剥离之难

摘要:读一本书就是推开一扇门!小说《蛇》的这扇门并不好推,为此我曾做过三次努力。首先,我企图按照传统现实主义的写作思维从中找出二元对立,然后看问题的提交,看事件的挤出和各元之间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但是一网无鱼。曾几何时,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小说家无疑就成了文学中的寡头和权威叙述者,他们的作品因为提供了读者难以抵达和不可体验的事件会受到读者朝觐般的注目和拥戴,但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获得信息和对生活的理解上,读者往往比作家更快,更深邃,读者对小说家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44-46
安徽文学杂志短篇小说

雪暖琴弦

摘要:地上的雪已很深了,可雪花还在缓缓地落着。这样的天气,吃着火锅,喝点酒,说说笑笑,下点雪是最好不过的了。因天空这样缓缓飘落的白雪给人的感觉已不再是寒冷,更多的倒是像在布置一种轻柔的抒情背景,尤其是对于这些坐定在临街饭馆大玻璃窗后面的人来说。这家饭店要说也不大,但主要是还干净,名字也好听——快香食亭。门楣是传统的牌匾,显得厚重、朴实。这一带是几条街道交汇的繁华地段,可是合适的饭店却很少。
48-52

在江湖行走

摘要:一早上醒来的时候,姜报国头脑昏昏沉沉的,用手揉了一下眼睛,发现眼角还有温热的眼泪。怎么回事?姜报国努力地想,可是脑袋里却像灌满了糨糊,铅实得很。他伸手摸到床头桌上昨晚冷的白开水,猛地喝了几口,顿觉清醒了许多。又躺下,轻轻捶了捶脑门,才慢慢想起刚才的梦境——自己又变回了小时候,看到爸爸妈妈相互搀扶着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使劲喊,可是爸妈就是不回头。
53-61

桃花依旧

摘要:生活巴紧巴紧,一根草绳得截几截用,爹说干脆别开门另搭锅,就那么几十亩地,各自挑去,能打庄的就打庄,能用坟的就留着,我和你娘,后院牛窑里能窝腾下。大哥二哥三哥都说分,能成。他们三个都成了家。大哥已有四个娃,大女儿岁贵比我还大一岁。生活的绳往肉里抠。娘常年浸冷水,洗衣,洗菜,割露水苜蓿,拔猪草,双手双臂都麻了,有时想抬抬不起。
62-68

今夜,有关玫瑰

摘要:大成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给小莉过生日的情形。那时,大成还处于被考验阶段。一大早,大成就告诉小莉,晚上想在红玫瑰酒店请小莉吃饭。小莉答应了,但是显得很勉强,还附加了条件:晚饭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还要带上自己的闺蜜。小莉的那两个闺蜜大成见过,高,壮,一个眉宇间有一股英气,一个走路忽喇喇的,说是女汉子不算为过。
69-73

镜像:往昔的湖泊

摘要:流离的悲声——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养蜂人》“哦.听得到呢,好像是唱歌吧?“蜂王出生了.处女蜂从满是蜂蜡的蜂房中钻出来,蜂王出生了。”斯皮罗。本是一位中学校长,辞职做了养蜂人。女儿婚礼刚结束,情感冷漠的妻子要搬到城里儿子家.中年男人也要离开溪流淙淙、雨水嘀嗒的北希腊小镇,去南方放养蜜蜂。
74-82
安徽文学杂志美文

写作的音调

摘要:最近在做一个艺术展的学术主持,事关达·芬奇。在给当代中国艺术家的邀请函中,我对青年作家许多余说,还是将邀请函结尾的"感叹号"改为"句号"吧。作家布洛克晚年谈英国散文,指出其一个大毛病,就是卡莱尔式的文风——高昂,声嘶力竭,把写作当成演说。
82-82
安徽文学杂志散文

在淮河域行走

摘要:庄周的濮水淮河流域所有稍大点的支流我都到过,或居于侧,或行于堤,或渡于津,或泅于流,或观于岸。1984年夏天,我们许多文学青年聚集在怀远县参加文学写作班,每天下午,大家都成群结队前往涡河入淮口稍上游的河边,游泳击水。
84-91

和郁达夫一起去寻找A城的秋天

摘要:一A城1921年的秋天景色真好。当我写下这个句子的时候,1921年的秋天已过去了九十三年。然而生活在A城中的我,目光还没有离开他描述过的那年秋天,还憧憬着在那个节气里来回走动。那天上午,当我一连数日为苦苦寻找那个秋天,而口干舌燥地感觉到有了心烦意躁时,大风从身后的江堤上刮过来,那几朵原先悬浮在江南田野上空的云彩,也迅速地越过河流、
92-97

寻觅鼓之声

摘要:转眼间,离开故乡小坝已经三十多年了,然而三十多年前那个深秋的夜晚,兴致勃勃的父亲拽着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我寻找鼓之声的情景,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让我挥之不去,欲罢不能……1979年,故乡小坝乃至整个双墩区的农村还没有通电,希望子女通过考学跳出农门,成了这个贫苦乡村父辈们望子成龙的极大愿望。记得那是八月中旬的一天早晨,穿着长短裤、披着粗布白大襟(实际上颜色已经是灰色的了)、
98-102

暖(外一章)

摘要:春暖花开的时候,跃龙湖的白鹭们成群结队地飞回来了。这些白色的精灵们舞姿优雅,上下翩飞,寂静很久的白鹭洲一下子又喧闹了起来。飞回的白鹭们开始筑巢垒窝,它们把窝垒在柳枝上,孵化幼鸟。每年春天,王老汉是第一个看到白鹭飞回来的人。几十年来,他一直守候着跃龙湖和湖里那块滩涂地。
103-105

证明

摘要:手机响了,是小傅从北京打来的。即将退休的他碰到了麻烦事。单位在为他办理社保手续时,发现他档案里少一份材料。小傅在农村插队六年,后招工到轮窑厂,三年后考上大学。但是,在他现在的档案里没有这三年的证明材料。他想让我到原单位找出当年的文件,帮他证明一下。的确是一件麻烦事!相隔三十七年,世事沧桑,工厂破产,一切不复存在,原址成了开发区;职工退休、
106-108

去肥东撮镇“偷菜”(外一篇)

摘要:所谓偷菜,是我的夸张。前几年网上流行偷菜,那是模拟的偷,可也满足了人们想做一回小偷的心理需求。如果一件东西得来不用花钱,而且还是必需品,比如天天要吃的蔬菜,那人的心里就别提多高兴了。所以,游戏设计者设计的是偷菜,而不是偷衣服什么之类的。我天天去买菜,经常受那些菜贩子的气,价格奇高不说,还缺斤少两的,菜市是我最不想去可又必须去的地方。
109-111

村庄令(二题)

摘要:夕阳下山岗五岁那年,父亲把我送到外婆家。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要回去了,外婆领着我送他,穿过门口的小巷,走过一条塘埂,再到一个塘口,我们立住了。父亲上了大坝的埂,他肩上的两只装着米的稻箩,在他的身子两侧晃悠着。他上了一条被松树簇拥的山路,再爬上一座山岗,最后消失在山岗的背后。外婆搀着我,往家走,取了一把伞,带着我到了田里。已经有很多人在田里忙活了,他们在薅草。外婆撑开伞,挡住阳光,让我坐在阴影里。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