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安徽文学杂志

《安徽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历史图景、现实体验、文学方阵等。
  •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0703
  • 国内刊号:34-1169/I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期刊收录: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安徽文学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安徽文学杂志本期主打

另外的那个西湖以及小青

摘要:我所说的西湖是另外一个西湖,它不是杭州的那个著名的西湖,但它确实就叫西湖,它也确实就在我们这个城市的西边,而且比较大,据说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两倍大,本城的人叫它西湖叫了很多年了,叫久了就没有感觉了,也很少把它与杭州那个著名的湖联系起来,这就好比邻居家的女儿叫刘晓庆的,你从小看着她长大,一直叫她刘晓庆,所以你嘴里喊着晓庆晓庆的,你心里一般很少会想起另外那个著名的女演员刘晓庆来的。
5-13

天花板上的狐精

摘要:潘安在屋里闷头睡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也就是正月初四,就一个人捡起自己的大蛇皮袋离开瓦庄,爬上去罗城的火车了。算算,这是潘安第二十次离开瓦庄去罗城了,潘安在罗城的一家工厂当保安,他在罗城当保安已经整整十三年了,这十三年里,他大多每年都要回瓦庄两次,只有少数几个年份里才回一次。
14-21

精神的蜕变与坚守——谈谈余同友的短篇小说

摘要:余同友是我省创作界进入新世纪后脱颖而出的一位青年作家。短短十来年,他在全国各地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90余篇,日益受到文学界关注和好评,较之他的中篇小说,我更欣赏他的短篇创作。当今的文学创作界,小说似乎越写越长。20世纪后期,中篇小说风起云涌,跨入新世纪,长篇小说又铺天盖地,短篇小说少有问津,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就连一些初涉文学创作的新人一出手就是长篇,似乎没有几十万字便不能称为作家。
22-24
安徽文学杂志实力皖军

幸福曾经靠近过

摘要:在遇上顾家谦之前,美枝有过一段烂泥一样的生活。有很多男人给她爱,但都给不了她希望。一18岁那年,美枝和一个叫小武的男孩恋爱,他们和所有在这个年纪早恋的孩子一样,怀揣着大把的明亮和纯净,单纯而盲目地喜欢着对方。后来,小武为了美枝和一个混混打了一架,那个混混在美枝的屁股上摸了一把,小武就把对方打残了,血流了一地。那时还小,在美枝看来,都是无畏的仗义和英雄气概。小武伤了人,警察和黑道都开始找他。美枝就带着500元钱和小武一路南下,去了广州。他们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除了一张床,别无其他。
26-29

你的短信很好玩

摘要:一王有水眯着眼睛盯着手机,边看边笑,哧哧地笑出声来,这与他一向说笑话时一丝不苟的表情很不相符。那些时候,即使把别人笑翻了,他自己仍把脸绷得紧紧的,像冬天结了冰的河面,纹丝没有,根本看不到下面的河水正在急急地流动。骆小羽迎面走了过来,他似乎一点也没有察觉,仍然在笑着,并辅以身体的剧烈扭动。骆小羽白了他几眼,说什么事把你乐成这样了,你老婆在家给你烧什么好吃的了吧?
30-39

重视小说写作的结尾

摘要:爱情是命运。对于爱情来说,不是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成功有它必然的规律,是机遇、缘分、命运等各种因素的总和。不仅是爱情,事业、工作、生活等其他事情往往也是这样。安徽籍作家潘正伟的小说《幸福曾经靠近过》,讲述了一个失足女子美枝的情感悲剧。
40-41
安徽文学杂志短篇小说

粉墨春秋(二题)

摘要:连环套深秋时节,刚过不惑之年的京城名武生百里浪,翩然南下,来到了湘江之畔的古城湘潭,热情的主人安排他下榻于莲荷宾馆。湘潭的“皮黄欣赏周”即将拉开序幕。百里浪应潇湘京剧院院长楚汉生之邀,前来参加《连环套》二本的演出,饰演黄天霸一角。百里浪出生于京剧世家,爷爷、父亲都曾是武生行当的中坚人物。
43-48

诉殇

摘要:早晨起床后,本来心情很好的赵书理,想打开窗户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伸一个懒腰,可冷不丁被一股刺鼻的气味惊得皱起了眉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呢?细嗅嗅,煤炭燃烧的气味中还有股橡胶的煳味。他探出头去,什么也没看到。天灰蒙蒙的,微微的东南风,搅动着沾着一层灰尘的树叶无力地呻吟。
49-53

梅子

摘要:1金老太死了。偎在梅子的怀里,像睡着了似的。金老太死前很折腾,先是大便解不出来,胀得哼哼唧唧直喊难受,周身冒着冷汗。老太的媳妇搀着老太的胳膊,感觉老太在不住地发颤,她瞥了梅子一眼,一副无奈的样儿。梅子懂了她的意思,弯下腰,朝老太的屁眼看了看,轻声安慰老太,别急啊!别急啊!我来想办法。
54-62

少年母亲

摘要:一母亲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紫月。那是外婆还不十分疯癫的时候给母亲起的。母亲十六岁那年春天的一天,她被路边一朵小小的含苞欲放的花蕾无端起感动起来,在那朵毫不起眼的花蕾前伫立了很久,母亲似乎感应到那朵小花绽放前的胀痛,便无意识地抬起手,轻轻地抚按住自己微微挺起的美丽小胸。
63-73
安徽文学杂志中篇小说

女兵排

摘要:下午一点五十分,丁学东吃过午饭不慌不忙地坐上开往北京的高铁,晚上七点半转乘去山城。三十多年前,他经常在这条线上往返,那时坐的是绿皮车,需一天一夜,通常没有座位。现在总共只用七个多小时,宽敞的座位是可调式的。丁学东半坐半躺着,任思绪往回倒流。三十六年前的一幕幕情景不时地在脑海浮现,今天和昨天交叉重叠,有时竟出现恍惚。直到车厢的乘客全都下车了,他才意识到列车已进入终点站——北京高铁南站。
75-96
安徽文学杂志思想

侠骨情怀白兆麟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地区文论家逐步形成以下共识:在与韵文相对的文学性散文家族中有必要确立学者散文这一新门类。同时文论家们普遍认为,虽然我国文学性散文源远流长,但学者散文的真正形成是在五四以后,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王了一的《龙虫并雕斋琐语》,为早期优秀代表。
98-102
安徽文学杂志散文

我所知道的李霁野先生

摘要:大约一个月前,我接到北京李正辉先生的电话,说到今年是他的祖父,也是安徽籍的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4月初先后要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地举办纪念活动,希望我作为家乡文艺界的代表出席。过了几天,正辉先生又通过邮件发来了纪念活动的安排,同时发来一幅让我意想不到却又十分亲切的图片,是我1987年12月7日写给李霁野先生的一纸信函。
104-106

汤家依旧在晚唐

摘要:霏霏春雨之中,我们去江南。如珠的雨帘,将窗外的一切遮蔽,城市因此而变得美好。城廓边缘的楼宇,仍在冒雨生长,树们吐出了新绿,春天真的到了。无限江山,又是杏花春雨江南。从古老的《诗经》开始,“江南春”的意象就已经形成,越千年岁月,经春雨杏花,早已如诗如画一般,在美丽的汉语中反复呈现。
107-108

碾桥

摘要:初秋的朝阳里,聚集着露水,泪泡一样悬挂在墓地芳草上。从四周凸起的坟头看,这座坟显然几年没人垒土了。一阵寂静,一阵风吹草动声,好像与辗转来到这里的我低语。久久伫立坟前,心里流动着传统感情,一个隐约影子浮现在黄黄太阳下:她,戴着一顶破旧草帽遮住眼,脸像两片皱巴巴的扇子耷拉在帽沿下。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蓝袄子腰间系着稻草靿子、黑棉裤腿上裹着稻草靿子。佝偻的双手拄着一根树枝,行走在茶安集上,胸前布包钟摆似的一晃一晃。
109-111

水族二题

摘要:泥鳅我家乡一带农村的男人,可能没有未捉过泥鳅的,有人七八岁就是徒手捉泥鳅的好手了。在未插秧或已插了秧的水田边慢慢走,眼睛搜索着目力所及的泥面,发现了一个指头大小的洞眼,就走过去,伸出食指,缓缓往洞眼里探寻,随着食指的深入,拇指也跟着进入。待食指尖触着泥鳅时,迅即往一边偏,然后一勾,拇指也紧密配合,和食指形成一个夹子,就把泥鳅夹出来了。
112-115

姨母家的枣树(外一篇)

摘要:有人说:松树使人想起志士,修竹使人想起隐者,大槐树使人想起将军。而每每看到枣树,我就会想起已去世多年的姨母。姨母的家在河南省永城县的一个集镇,离我家有三十华里,三间陈旧的草房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摇摇欲坠,唯一使人注目的就是院里那棵大枣树。
116-118

心中有朵紫云英(外一篇)

摘要:今年初春,随作家协会去皖南山区采风,经过一个山村时,看到一片田野里开满紫红色的小花,怎么这里还有红花草?我立刻要司机停车,踏着满是杂草的田埂,踩着泥泞的泥土,走到满是红花草的农田中间,轻轻地摘了一朵红花草,望着手中像小伞一样的红花草,我浮想联翩。
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