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安徽文学杂志

《安徽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历史图景、现实体验、文学方阵等。
  •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0703
  • 国内刊号:34-1169/I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期刊收录: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安徽文学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安徽文学杂志本期主打

司楼上的少年

摘要:我去采访那个叫酷公社的街舞队是在下午,在小城六楼的练舞厅里,看见几个少年在打蜡的地板上。在明净的玻璃镜前,卷起小型的飓风。这支队伍常常出没于小城广场、企业庆典晚会等诸多场合,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增姿添彩着。他们的领队是个头束黄带的少女,叫桑,蓬勃着青春的身体似乎在唤醒什么。我飞快地用相机拍下她的舞姿.就站在窗口吸起烟来。我习惯于隔着烟雾看这座小城,虽然我们的小城歌舞升平,但有些东西是不便看得过于真切的。
5-22

把文字投进时光深处

摘要:我一直认为,作家对时间的书写。让人类变得深刻。从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到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兴象玲珑而韵味无穷的盛唐诗境在幽微、朦胧的生命意识的基础上,为我们拓耕出深沉、辽阔的宇宙意识。朱斌峰的小说完全不具唐风古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呈现出质地鲜明的先锋小说的风格。但是他对于时间的书写,却与唐人一样,富含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意味。
23-24
安徽文学杂志实力皖军

孪生兄弟

摘要:鲍家下了长途客车,已经是下午了,走出车站,眼前便晃过一片高楼。他心中突然就有了一种敬畏感,下意识地用手抹了抹身上那件有些皱的灰色西服。这件衣服还是哥哥鲍国送给他的,要不是这次进城还舍不得穿。鲍家长到四十多岁,还是第一次来到哥哥生活的这座城市。这次来他肩负着父亲的重托,来看望哥哥鲍国,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想让鲍国回去看看生病的父亲。鲍国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了。
26-42

深度关怀下的悲剧叙事——关于王建平的中篇小说创作

摘要:王建平是于2011年初,他的那篇大容量短篇小说《路上当心》先由《清明》发表,再由《小说选刊》转载后,而引起作为同行的安徽小说家们对其创作关注和跟踪的。尽管当时这篇小说缺少更热烈的评论见诸于报刊,但我还是于各种会议上和私下朋友们谈论小说的圈子里.听到了不少对这篇小说的溢美之辞和五花八门的解读方式。
43-47
安徽文学杂志中篇小说

翠衣

摘要:翠衣抱着一只铜皮盒子嫁进了柳府。那只是一只普通的铜皮盒子.盒子里空无一物。而翠衣身上除了那只盒子又身无长物,连一样像样的陪嫁也没有,寒酸得很。
49-62
安徽文学杂志短篇小说

与虎谋骨

摘要:公园的售票处乱哄哄的.男人无精打采地排在了队尾。两分钟后,男人捏着票根进了东北虎林园.他的脚刚迈到几只高耸的铁丝笼子跟前.就听到了虎的吼叫声,震得附近的几棵大杨树的树叶子哗哗往下掉,男人下意识地跟着前面的人朝后面退了几步。尽管这样,他还是听到有人说.老虎不得了,东北虎更是不得了。
64-74

迁徙

摘要:雨,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只觉得,记忆中关于这个冬天最多的就是雨。上班,下班,睡眠,清醒。直至睡梦中醒来,最先听到的也是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经年未绝。
75-80

拾荒者

摘要:太阳下山时.祖母提着蛇皮袋回到了家。夕阳的余晖透墙而人,丝丝缕缕的光线点亮了昏暗潮湿的屋内。祖母把蛇皮袋放在厨房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站在水缸前喝了一瓢水,而后便在院内的小板凳上坐了下来,默默不语。夕阳的余晖从瓦缝间斜射而下,一束束圆筒形状的光圈汇集于一处,仿佛一条可以穿越过往的时光隧道。
81-87
安徽文学杂志思想

时光的忧郁过客

摘要:出血。大出血。那么多的血,揪心而疼痛。 妻子一直在痛。从清晨到正午,到午后,比月经更多的血.还有血块.一直流个不停。我在旁边,焦虑、无助,我不知道究竞该怎么做.才可以止住它们。一个生命正在妻子的体内.我相信正是TA的挣扎.才使妻子的血流个不停。TA才两个月。或者更大一点,但TA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来折磨TA的母亲。TA是有理由反抗的,我们仅仅是以爱情的名义.就让TA有了一个父亲和母亲,而在此之前.我们都没有足够的健康和信心。那刹那间的欢乐。终于让妻子.也终于让我.在手足无措之余,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和更为漫长的心理准备过程。
96-103

散文观:散与慢

摘要:写了十年的散文,我深刻地意识到,散文确实“易写而难工”。在见诸报刊的大量散文作品里.我既感受不到作者的体温.也读不出文本与自我、文本与社会以及世界之间的对应关系。“跨文体”“非虚构”更是大行其道.但在那些宏篇巨制里,散文的核心元素消失了,散文也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界限。
103-103
安徽文学杂志散文

望远镜的修辞术(外一篇)

摘要:望火楼坐落在孤山之巅.楼高四层.底层是一间地下室——就像一棵树把根须扎进山体。为了更加吻合树的身份,它还从楼顶泻下藤蔓作为树冠。十年前,我们在孤山脚下的一所中学读书时.就曾多次登临望火楼。
105-109

摇笔杆子

摘要:我的一位好兄弟和我一样.从军队到地方,一直从事笔杆子工作,多年下来,写得筋疲力尽、不亦乐乎.这时他找我诉苦,说真的写腻了,哪怕去干再粗的活也不想写了。我十分理解他的心情,但是我问他,你身在官场,一没有后台靠山,二不会吹牛拍马,三无别的专长,要有点进步,不靠这支笔杆子,你还有什么优势呢?我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唯有死命地写,写得半身皮脱,还要写得领导高高兴兴,才会有幸爬上个一级两级。
110-112

老街旧事

摘要:固镇老街最初只起源于顺河街一线,因为在浍河码头下面,常有船民要靠岸买东西或以物易物,逐渐拉动了人气,浍河上往来的船只带来了各地形形色色的货物和商人,这条小街就这样繁荣起来。
113-117

山灵应秘惜 不许俗人看——王阳明与安徽

摘要: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中叶人.生于浙江佘姚,以心学名世,文韬武略兼备,《明史》说“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尽管因“唯心主义”受到诟病.但仍被后世尊为一代大儒。王阳明与安徽的山水结缘,从根本意义上.印证了一个通俗的道理:人从自然中来.钟情于山水是人天生就有的因子。揽山水入怀,山水亦7台炼着人之情怀。
118-120

说话与文明(外一篇)

摘要:中国人到哪儿都喜欢大声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当外国人对这种习惯说“不”时.我们总喜欢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来反驳。
121-123

爱情考验(外一篇)

摘要:与y由同学关系发展为恋爱关系那一年。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自己两三岁起就患下的关节炎,右膝曾在初二那年冬天肿得伸直腿膝盖处可盛下一酒杯水,
124-126

季节絮语

摘要:七月里的微风,暮鼓忧伤,我只想以这样的姿态,静立、悄然,为你,碾一抹文字的暗香。
127-128
安徽文学杂志诗·百家

狂欢之雪(组诗)

摘要:我说服不了你 说服不了 淮河岸上古老的发黄的星期天
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