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安徽文学杂志

《安徽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历史图景、现实体验、文学方阵等。
  •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0703
  • 国内刊号:34-1169/I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期刊收录: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安徽文学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安徽文学杂志中篇小说

雪墙

摘要:蓝色福田欧V大客车停下来的时候,李清风正熟睡着。“关庙到了.哪一组在关庙下车?”胖子司机转身向后面喊。大家相互看看,谁也不知道哪一组在关庙下车,只知道自己这一组肯定不在这里下。袁小靓推了一把李清风,说,“李科长,是不是咱这一组啊?”清风醒过来,
4-35
安徽文学杂志纪念五·二三迎接十八大

风生水起

摘要:一钱喜财那天酒喝得高了点,摸黑往家走,走走就看见那间公屋了。月光很好,酒意正浓。看见那银盆般月亮,钱喜财不由得浮想联翩。他想起汪彩凤的奶子。谢步升喝高时喜欢说女人奶子。他常说到一个人的奶子。"白白软软……钵里发面,膨鼓到最高地方,中间搁了只熟枣。"谢步升那么说,说时淫淫地笑。谢步升很得意。他不说女人的名字,只说那两只奶子。说得钱喜财心上起火。钱喜财白天从街子上走,就偷偷留意女人的胸脯。
36-63

改变[诗歌]

摘要:岂但是改变一次属性这一点并不重要一换手之间这个世界增添了几分美好也许生命的路标正在改变从指向死亡转向再生的康庄大道也许改变的是时光的成色用求知的快慰代替校门外痛苦的煎熬改变的还可能是阳光的品味大爱背后的几分苦楚寒意尽消这当然不是改变的全部首先改变的是一个人的七窍两眼扫视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脑际浮现透风的茅屋挥之不掉两耳灌进震耳欲聋的靡靡之音
64-65

九华行吟[诗歌]

摘要: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部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九华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莲花佛国”之称。
66-68

乡村的花朵[散文]

摘要:春天的花朵 在我决定要写我的村庄的这些日子里,我的心中充满温文尔雅的宁静。那宁静是蓝天般的至纯广阔,草原般的碧绿无际。我不知能把我生命初始的地方写成什么样?我有没有这个能力?但我靠的是我对故乡的一片真情。在我的心底,故乡和父母是无法分开的,想起父母就想起故乡,想起故乡就念念不忘父母。如今正值暮春三月,我的村庄该是花开百媚生了吧!其实,春天的时候,村庄里不光有桃花,
69-70

归航[诗歌]

摘要:瞬间记忆 这蓝色闪电在漆黑的天幕上放逐星星痴呆着.从前好像并不这样。我知道那时的光足够明亮许多微小的细节闪烁光明。大海涌动潮汐又一次抵达昏黄的路灯疏影就横斜在那里两只麻雀交谈.仿佛孤独的旅人倾诉彼此的忧伤又见春天那时候,
71-74
安徽文学杂志散文·随笔

孤檠零蜡

摘要:自造佳话盘点艺苑文坛,许多大师彪炳青史的形象与他们流播众口的逸事佳话是不可分割的。李太白诗固然好,柳耆卿词固然佳,唐伯虎画固然精,设若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众姬春风吊柳七、漏夜载美归姑苏的传说,终不免消颜损态、减香失色。正是识得其间三昧,许多富机心者于求艺为文之余,总不忘自造佳话。启功早岁追随齐白石研习丹青,擅亲历之胜,忆叙齐白石事迹生动而别致,较之一般道听途说转述者,质朴中更添一层神韵。
75-79

痴迷、坚持和自然美

摘要:片段一:我这半辈子,或者说二十多年,到底干了啥?镜头:有时夜深人静,我坐在床上,在灯下(老婆在隔壁睡),长时间的翻看着这本出版不久的《忆·读汪曾祺》,我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的岁月都到哪里去了?当然我不是庆幸这本书,也不是嗔怪它,那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是岁月浸染后的感情。阅读就像是找窍门。有时你找了很久没找到,有时你忽然找到了"窍门",你会快乐无比。你会小小的得意,觉得自己很聪明。读汪先生,读进去,
80-81

远逝的青通河

摘要:历史在成为过眼云烟之后,却总是有些东西让人难以割舍,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一如此时的我,在这个白露为霜的季节,不是为了凭吊,也不是为了怀古,而是怀揣着幻想,久久伫立在河南嘴——青通河入江口处,凝视潺湲涌动的江水以及江上薄雾沉沉的景象,心里在想大通这座千年古镇的历史。这座江南小镇清末民初的百年航运的辉煌,是不是已然被滚滚长江所淘尽?鹊江岸边已经没有乱石穿空,没有惊涛拍岸,甚至没有任何航运的蛛丝马迹。
82-85

把记忆留下

摘要:最后一头耕牛最近我回乡下老家,村后果园里突然传来一声牛叫声。这让我大为惊喜。我在家乡呆这么多天,三里五村不见一头耕牛。这声悠扬而深沉的牛叫声吸引着我,我忙寻声追去,要看个究竟。我家乡系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村前村后全是大片的果园。有一块果园的果树尚小,树行子里还能种庄稼,那狭窄地带是不能用拖拉机耕种的,一头大黄牛拖着步犁,耕耘在这片果园之中。这老黄牛可听话了,
86-89

月亮升起的地方

摘要:月亮是在苏通大桥最先升起的。苏通大桥是拥有三个世界第一称号的在建斜拉公路桥。9月20日下午,该大桥的监理公司郭总特意从北京飞过来,陪我们登上苏通大桥。先是傍晚时分,太阳在台风过后,终于从云层中露出圆圆的脸来。红红的,把云染出彩来,一缕缕投射到雄浑而浩荡的长江上,于是,大江也肃穆庄严许多。从引桥看去,已经相当深远了,逐步上桥,更见寥廓。江面有些许船舶在航行着,
90-92

春夏之交的乡村

摘要:小满三天望麦黄,再隔三天麦上场。当三星对门的时候,乡村夜晚的门口就是老人们聚会的地方,他们吸着旱烟,掰着指头算着四月吃麦二十几,五月吃麦子初几,望着密密麻麻的星空,他们叫得出是牛郎、织女,银河、北斗,勺子、扫把的,并煞有介事地预测麦收时的雨水多寡。说早凉晚凉,干断种粮,看星密不密,就知明天热不热。身下是不久前在田埂路边挖来当柴火的茅草根。
93-93

故乡的杨千圩

摘要:故乡的杨千圩,是沤水田,以种水稻为主,有良田四千亩,离合肥大兴集东南三华里,依偎在合肥人的"母亲河"———南淝河中段的杨籍湾。明初(迄今六百四十年),杨氏"四知堂"祖先垂远公兄弟仨,由河南开封启县八里湾迁居而来,亲手打造了肥东县第三大圩———杨千圩。在合肥乡村素有"花篮姚埠圩,纸糊东大圩,铁打杨千圩"的顺口溜。故乡的杨千圩,记忆殊美。
94-95
安徽文学杂志评论

充满野趣的《立夏书》

摘要:《立夏书》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特的历史年代造就特殊的农村环境,也塑造了许多特定的农村人物。四篇小文各有千秋,皆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的故事场景,倾注了作者独特的匠心。在邱晓鸣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丝毫感觉不到那个时代的青涩,给读者最多的感受是那份乡野之趣。贯穿在《立夏书》中的主要人物是"我"和"奶林子",而其四篇小文中又各有主角,
96-96
安徽文学杂志皖军新秀

我眷恋的小山村

摘要:自从姆妈过世后,我就没有回过村子了。初二在哥哥家吃过晚饭,不知不觉踏上已经拓宽铺平的石板路。从"字库塔"到"北癊庙"这段路的两旁,以前挤满了高大的麻栗子、香枫、苦楝树,最粗的两三个壮汉都难合抱,而今全部辟为茶园了。村口的两个插旗石墩依旧整齐,就像老虎的两只大眼睛。族谱记载,先辈是从吉安征战过来的军队,在插旗为记的封地上,选址时认定这里有虎形之威,于是便落户于此。
97-98

星辉里的歌谣

摘要:"奶奶!"多么温柔的称呼!隔了如此久的岁月,您似近似远的身影又在我梦里朝着我,安静地笑。醒来,窗外树叶如雨般的嘈切之声,心上似有一个深深的空洞。奶奶历经苦难太多,在我未出世已哭瞎了双眼。我出世时,她欢喜得把我头朝下抱着说:我们家祖辈人金贵,丫头也是好的!不能忘记夏日夜晚,奶奶坐在院中的红枣树下,慢悠悠地摇着蒲扇为我赶着蚊子;腿来回晃悠着,我躺在她的怀里,玩着奶奶陪嫁时的微型铜琴。
99-100

遥襟甫畅 逸兴遄飞——拜读《张金锐诗词集》有感

摘要:一我识得张金锐先生比阅读他的诗词作品要早。2009年,作为市政协专委会成员我曾有幸随他视察、调研过一两次。当时他雷厉风行的务实作风与谦和、儒雅的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后也曾听闻他在古词新诗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只是我不曾想到那清雅隽永的《八雅吟(外五首)》竟出自张先生之手,更不曾想到日理万机的他短短几年就有厚厚的一本诗集付梓。近日在网上看到了一首《戏赠金锐先生》五绝,
101-102
安徽文学杂志首届戗研班学员作品小辑

淮源人物

摘要:淮河几经曲折,流经山有水,至风光旖旎的淮源,便一泻千里,直插洪泽湖。相传荆涂二山本相联属,淮水绕荆山之背,常泛滥,民不聊生。神禹治水于此,斧劈二山,使水流其间,今斧凿之迹故在。游者四顾,长淮西来,涡水北汇,四通八达,人际复杂,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场合,至于出个奇才,来了歪才,滋生邪乎事,
103-109